第247章 巨大的南海道(求月票求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353
  收徒這種事情就像是放羊,唯一的缺點就是徒弟多了會教導不過來問題。

  雲浩走運,收了嚴煙和邱項籍這兩個學霸徒弟,平常輔導弟子的任務絕大多數都是他倆承擔的,小班的學生也會輔導一些成績較差的師兄弟。

  因此雲浩會時不時地懶病發作,偷閑個一兩天來陪陪小媳婦和家人,當然,主要是陪小媳婦,畢竟兩人是要過一輩子的。

  管彤在商業女強人的路上越走越遠,雲浩想要以後過安穩的日子,就要轉移一下她的注意力。

  把唐休璟交給劉建國照顧,雲浩帶著小媳婦,後麵跟著程處亮、段瓚、房遺愛、尉遲兄弟、張大象、侯傑和薛通幾人,一起到岸防營找老爹。

  這幾個將門子弟和家丁們一起訓練了這麽長時間,該到了實習的時候。

  岸防營的架構還沒有搭建起來,隻有一個孤零零的指揮部和分散在海南島各處的正在施工的營房及訓練場。

  雲浩想在岸防營設立一個兩千人的教導隊,驗證一下五二版《指戰員學習手冊》裏的團級作戰單位的所有戰術戰法。

  這支教導隊如果實驗成功,雲浩就會建議在岸防營全麵推廣,建立一支完全不同於這個時代的隊伍,用來作為雲家的武力保障。

  南海艦隊的作用在被李二逐步的淡化,登州艦隊也在崛起,雲家需要一支新的武裝力量來保衛自身安全。

  他帶來的幾個弟子會加入到教導隊中,與一百名經過訓練的家丁一起構成教導隊的框架。

  岸防營士兵的招募是在南海道和嶺南道進行的,因為這兩個地方的人更適合南海道的環境。

  教導隊對士兵的素質要求較高,目前能提供足夠兵員的隻有崖州一地,而且炮兵部隊要求士兵的文化素質很高,要訓練出幾十個炮組並不容易,線膛後裝炮和前裝滑膛炮完全是兩碼事,艦隊的炮手並不能勝任,隻能在南海學院的學生中挑選炮長,炮手也要從崖州的中學裏挑選。

  軍事上要占用不少工業人才,雲浩兄妹三人是不太願意的,擔心造成人力浪費。

  但患有輕微被迫害妄想症劉建國和雲海堅持加強手中的武裝力量,用劉建國的話說就是:“皇帝這種生物本質上就是個政客,你們見過可信的政客嗎?”

  雲海就直接多了,他認為工業化和科學知識的傳播可以延緩一段時間,但如果自己這些人被一鍋端了,所有的計劃都會失去意義。

  投票的時候雲浩動搖了,投了讚成票,原因是李二想要把整個南洋都納入到南海道的管轄之中,相關決議的詔書會在三月初到達崖州,隨行的還有一百多個大唐臨時工。

  李二這麽做的理由很充分。

  一是把私人領地和南海道的行政體係綁定,更有利於管理和穩定。

  二是資源豐富的南洋不能作為一塊飛地而存在,必須處在真正的統治之下。

  李淵在設置南海道的時候並沒有劃定其南部邊界,把南洋劃入南海道並無什麽障礙。

  南洋並入南海道,南海道便不再是遠離中樞的“法外之地”,崖州會成為大唐在南方最重要的行政中心,朝廷的力量勢必回進入到崖州,這對穿越者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情。

  五人組不得不感歎李淵的老謀深算,真是好算計!

  龍鳳胎還沒有見識過這個時代殘酷的一麵,腦中還存在一些幻想,但雲浩已經感受過這個世界的複雜,所以他站到了老爹和劉建國一邊,選擇了握緊槍杆子。

  不去管皇帝有什麽想法,這件事造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結果——南海道的轄區變得巨大無比。

  整個東南亞的島嶼和陸地麵積大約有四百四十多萬平方公裏,刨除中南半島的兩百萬平方公裏,南洋的島嶼麵積大概有二百四十萬平方公裏,如果加上海域麵積,比現在的大唐本土還大。

  五人組想想這麽大的地盤就頭疼,一度懷疑李二根本就沒有看過皇宮裏的世界地圖,對東南亞一無所知。

  雲浩提醒過李二這個問題,不過五人組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在沒有無線電報通訊和飛機的時代,統治這麽大的地盤無疑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

  幸好這些地盤現在隻是名義上歸大唐所有,朝廷還沒有做好完全控製所有島嶼的準備,要不然大唐就會陷入到南洋這個大坑裏,沒有個一兩百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再有精力在陸地上進行擴張。

  雲浩他們製定的南洋開發計劃隻是占據那幾個大島,目標是把南洋變成一個糧倉和資源基地,尤其是婆羅洲的油田。

  蒸汽機的局限性太大,內燃機才是未來,即便是雲濤設計的單缸發動機已經炸過好幾次了,也無法澆滅五人組對內燃機的熱情。

  後世來的那幾台發動機已經有一台達到了使用壽命的極限,崖州到長安的航線最多再維持兩年的時間。

  氫氣製造廠的汽油發電機大修過兩次,發動機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早就不能用了,換成了一台一百匹馬力的蒸汽機。

  發電的動力不成問題,但發電組件的壽命也不多了,一旦發電機組件出現問題,氫氣的製取就不得不靠危險的化學反應來實現,以現在的酸堿工業,氫氣的製取成本連一向不差錢的雲家都受不了。

  雲濤和劉建國的下一個任務就是搞定發電機和有線電報機,他們兩個都在前世DIY過民用無線電,這兩個艱巨的任務非他們莫屬。

  雲浩和老爹的任務是搞定鉛酸電池、變壓器和穩壓器這些配套項目,不要求達到後世那種水平,至少

  雲小妹則要想辦法解決真空抽氣機和燈泡的課題。

  電學的科技樹很高,但幸運的是電學在粗放階段的技術並不複雜,明了其原理的五人組想要複製出一套堪用的電力和通訊係統並不困難,有了橡膠,電力的傳輸也不是問題。

  真正的難點是把這套係統量產出來,這可不是建一個發電廠那麽簡單,其中所涉及的機加工技術、材料化工、標準製定是一個複雜的體係,他們可不想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建立一個完整的、可複製推廣的係統才是他們的目標。

  五人組的事情很多很雜,且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表,許多事情都是交叉進行的。

  就比如一直處在試驗之中的轉爐煉鋼技術,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有了些眉目。

  五人組不得不放下手頭的事情,匯集到工業區的煉鋼廠,爭取搞定這項技術,讓大唐的鋼鐵工業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