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移民見聞下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480
  崖州南城的商業區車水馬龍,各色人等形形色色,卷發碧眼的外國人也不少見。

  商鋪鱗次櫛比,建築風格是後世八十年代的三層小磚樓,外麵抹著一層水泥,小塊玻璃拚接的隔窗反射著南海冬季裏溫暖的陽光,晃的人有些懶散。

  商鋪門前沒有內地常見的那種旗幡,所有的店鋪都在門楣上掛著形製相同的牌匾,顯得非常有秩序。

  移民們兜裏沒有多少錢,不敢進入這些看起來就很高檔的店鋪,隻敢在大街上觀望。

  趙二河和鄉黨們按照那個年輕人的指點,到街角的一個小亭子,請了裏麵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當導遊。

  南城有很多這樣的導遊亭,裏麵有熟悉南城情況的人作為導遊和掮客,做生意的找掮客,想要遊覽的就找那些來兼職當導遊的小孩子。

  雖然請一個小導遊要付十五文的費用,但為了節省時間,這點錢花的還是值得的。

  不是隻是趙二河他們請了導遊,今天小導遊們的生意都很好,這些第一次來到崖州的移民對導遊的需求量很大的,連一些沒有生意的掮客都臨時客串了一把廉價導遊。

  趙二河一行人請的小導遊一點都沒有孩子的靦腆,大大方方的自我介紹道:“各位客人,我叫林友,這是我的導遊證,你們要去遊覽哪裏?是想在商業區遊覽還是去居民區看看?有什麽事情盡管吩咐。”

  崖州人的基礎人口來自登州,所以通行的是登州官話,和這些主要來自北方的交流沒有太大的障礙。

  “那俺們就叫你林小哥了。”

  趙二河裝模作樣看了一眼林友遞過來的一個鐵製的卡片,說道:“聽林小哥的意思,這參觀還分種類嗎?”

  “是的。”

  林友點頭道:“來此做生意的客商和采購貨物的客人會選著在商業區逛逛,不過我還沒有帶客人進行交易的資格,隻能帶各位在街上轉轉,不能帶大家進店的。”

  “我建議各位去居民區看看,要是想要吃飯或者買些小物件可以到那裏的美食街和大賣場,價格實惠,幹淨衛生,還能看看我們崖州人的生活風貌,對各位這樣不做大宗采辦的客人很合適。”

  幾人合計了一下,選擇了去居民區看看。

  “崖州實行的是商住分離,商業區到晚上十點以後要全部閉店,老板和夥計要回到居民區住,這裏晚上隻有巡邏隊留手。”

  林友帶著幾個客人邊走邊說道:“這是為了保證人員和財產安全,防止夜間用火引起什麽危險。”

  “晚上十點是什麽時辰?商鋪不讓用火,晚又看不見,怎麽能開張呢?”

  有人好奇問道。

  “這位客人,晚上十點就是戌時末,崖州用的計時單位是小時,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一天二十四小時。”

  林友指著遠處一座高高的鍾樓道:“那是鍾樓,上麵顯示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上午十點正,也就是辰時,各位天黑前回營,在四點半就得出城。”

  “您說晚上照明的事,是這樣的,之前商業區也是天黑前閉店的,但是有了電石燈以後,不再使用油燈蠟燭,照明就安全許多了,營業時間便改到了晚上十點。”

  “事實上崖州的白天太熱了,大家都喜歡晚上出來。”

  “這就是點石燈。”

  一行人正好路過一個電石路燈,林友介紹道:“這是路燈,是給街道照明的,商鋪裏用的是要比這個小,天色暗下,就把電石放入其中,引燃後能照亮周圍三十米米的地方。”

  眾人邊走邊看,林友時不時的給他們提出的問題做解答。

  前往居民區的隊伍不止他們一支,遇到相熟的,大家便打過招呼,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商業區很大,一行人走了近一個小時才到達居民區。

  眾人走的有些累了,在一個買涼茶和煎餅的茶棚裏坐下歇腳。

  林友幫他們叫了最便宜的大碗茶,又征求過他們的意見,點了幾套煎餅和一些醃魚幹,他自己則抱著自己的水壺猛灌酸梅湯。

  東西不貴,六個人才花了二十四文錢。

  “林小哥,俺們聽說崖州的孩子都要上學,你為何沒有去學堂,反而在做這種什麽……導什麽的營生?是不是家中困難?”

  趙二河早就想問這個問題了,之前是被新奇的東西吸引了注意力,這會兒坐下來,忍不住問了出來。

  “哈哈,這位客觀說笑了,小林子可是鍾樓下林家瓷器行的少東家,他家怎麽會供不起他上學堂呢?”

  林友還沒開口,茶棚老板便笑道:“要說他家的困難,可能就是錢多到花不完吧!”

  “周伯,你又欺負我,我…我要去告訴王嬸!”

  林友麵色一紅,說話有些磕巴。

  “好了,好了,不說你了。”

  茶棚老板見這小子要哭,慌忙笑道:“別和你王嬸說,俺給你加兩個蛋怎麽樣?”

  “這還差不多!我要加辣椒的,別用茱萸醬糊弄我!”

  “就你小子嘴刁!”

  應付完茶棚老板,林友對趙二河解釋道:“崖州的學校不教書呆子,所有人小學畢業前都要到商業區或者港口去做兩個月的導遊,和人多交流,這是雲師去年下的規定,我明年小學畢業,年前這段時間要在商業區當導遊,要不然明年升中學的時候要被扣分的。”

  “原來如此,是俺誤會了,不過俺看這崖州人的生活就是好,不像俺們老家,飯都吃不飽。”

  “趙大哥,我們現在的生活也都是整整兩代人奮鬥出來的,我家原來就是戶漁民,家祖一把年紀還跟著雲家的船隊出海,慢慢的有了點積蓄,家父也是吃過苦的,家裏的生意是從一個小雜貨鋪發展起來的。”

  “你們到了南洋,剛開始的時候會辛苦些,時間長了日子自然會變好的。”

  “謝林小哥吉言,俺們別的沒有,就是一身力氣,俺們相信一定能過上好日子的。”

  “好!雲師說過勞動創造財富,等吃完飯,我帶你們去我同學家的雜貨鋪,他家有很多實用的東西,你們帶著到南洋去。”

  吃過飯,林友帶著趙二河他們在充滿煙火氣的居民區逛了一個多小時,又帶特意帶他們去附近的學校看看了看,最後帶他們去買了一些鬥笠、水壺之類的東西,把他們送到了公交站。

  崖州的一切對於這些窮困潦倒的移民是那麽的近,又那麽的遠。

  在他們的印象中能一日兩餐飽飯,衣服上沒有補丁就是殷實人家了。

  可在崖州,這隻是最底層人的生活。

  崖州人隻要踏實肯幹就有溫飽無憂,可他們一年到頭辛勞不止,汗水掉到土裏摔八瓣卻換不來幾頓飽飯。

  這究竟是為什麽?

  他們也想過崖州人的富足生活,可南洋真的有這樣的機會嗎?

  帶著疑問和豔羨,移民們在五天後登上了去南洋的海船,也邁向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