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庖廚論事件(沒人看,那就說個段子)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3350
  南洋開發計劃的重心有兩個,一是開發大唐急需的銅礦,二是利用南洋優越的水熱資源,把南洋打造成大唐重要的農產品基地。

  華夏這片土地上多災多難,想要讓人口平穩的快速增長,糧食安全就顯得極為重要。

  南洋很大,島嶼眾多,大唐現在開發的僅僅是呂宋島的一小部分,南方還有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這麽大的地盤肯定沒辦法一口吞下,開發南洋注定是個長期的任務,何況大唐國內及周邊還有大量未開發的區域。

  正是因為內陸麵積廣博,資源豐富,一直以來華夏對海外就沒有太大的興趣。

  雲浩他們想要讓唐人開眼看世界隻能靠利誘,讓參與的人得到足夠的利益才能讓他們保持對外開拓的野心,這樣總比讓他們在國內打生打死的要強。

  先遣隊登陸的地方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馬尼拉,這裏的深水良港可以輻射整個南洋,也是溝通美洲的重要紐帶。

  雲浩的想法是把呂宋島打造成一個海外擴張的前進基地,用一個可以創造無數財富的橋頭堡牽住大唐向外擴張的神經,即便是以後發生什麽變故,大唐也不會拋棄這裏。

  讓這裏成為華夏這個大陸國家不放棄海洋的一個理由。

  雲浩的想法很好,計劃執行的也比較順利,可他還是小看了熱帶領地的開發難度,或者說是根本不了解開發一片擁有百萬土著的荒蠻之地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開發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無處不在的熱帶疾病以及人力不足。

  疾病方麵穿越者還有辦法,人力方麵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故土難離是移民難得根本原因,縱觀曆史,華夏大地上的幾次大規模移民都是官方的強製行為,自然移民的數量少之又少,即便是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這三次自發的移民潮也是有官府的推動。

  官府推動移民的效率低下,原因是不敢過分刺激百姓,擔心什麽混亂。

  可沒有官府的介入,移民的周期會無限期拉長,百十年的都有可能。

  穿越者等不了這麽長時間,皇帝也想盡快把南洋笑話,完成開疆拓土的偉業。

  於是雙方一合計,就出現了雇傭移民這一套路。

  簡單來說就是李二以南洋地主的名義招募佃戶。

  招募的政策很優厚。

  每一戶佃農都會被安排到當地的皇家種植園工作,每戶十畝地,耕種三年便可以得到這塊土地三十年的使用權和免稅全,隻需要繳納出售糧食時的農產品稅即可。

  種植園為佃農提供免費的宅基地,農具和子女教育,還會給他們免費提供第一年的口糧。

  這樣一來這些佃農就變成了皇帝的長期雇工,還不用繳納亂七八糟的稅務。

  如此優厚的條件瞬間吸引力七八萬掙紮在饑餓線上的農戶和逃民,總共有差不多三十萬人。

  人是找到了,可如何把怎麽多人雲過來卻成了難事,

  這還不算真正的難題,真正難得是地方官府根本就不放人離開。

  要知道治下人口的多寡直接影響著地方官員的考評和升遷,一下子少了這麽多人,那些官員當然不幹了。

  為這事,李二不得不頒布了一條免責令,說明南洋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流失不影響考評和升遷,這才讓地方官府放人。

  想想李二這個皇帝當的也夠鬧心的。

  李二也深感當皇帝的不易,他在給李淵的信中寫到:“賢者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兒以為然也!兒為庖廚,奈何眾口難調,身受煙火覃身,食者亦有怨言,何故?”

  李淵回信曰:“誤解聖言,該打!身為君者,調和五味實乃本職,秀色可餐是為虛妄,謙謙君子不近庖廚,不得其苦,亦不得其樂,爾得其苦享其樂,豈容怨呼!”

  這套“庖廚論”在麟閣引發了大討論,其結果是李建成跑到了羅藝家去做客,美其名曰:考察鐵路勘探工作。

  一直賴在長安的李元吉麻溜的登上了飛艇直奔崖州,到南洋的近衛軍上任去了。

  李二看著麟閣裏留下的一堆小不點,火就不打一處來。

  不是都嫌棄朕做的飯難吃嗎?

  那朕就給你們做頓好的!

  他叫來長孫皇後和幾個貴妃,來到從未踏足過的尚食局,在一大幫禦廚的心驚膽戰中成功燒糊了一大鍋登州進貢的海鮮罐頭。

  第二天一上朝他就把這鍋黑乎乎的東西分給文武百官,讓他們當堂吃下。

  李二壞笑著道:“朕常聞治大國如烹小鮮,昨日朕偶有所得,特意為各位愛卿備下這小鮮鍋,請諸卿品鑒一二。”

  皇帝賜菜是莫大的榮譽,盡管這鍋黑乎乎的菜看起來有點倒胃口,但也得吃。

  菜一入口,百官就開始反思人生了。

  是不是自己最近得罪了皇帝,皇帝要搞死自己?

  也不對啊?

  皇帝也不可能當朝殺死所有的官員呀!

  他要是這麽幹了,就成了光杆司令,還當個屁的皇帝。

  眾人麵麵相覷,隻見得有一人吃的特別歡實。

  此人乃原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許敬宗,隻見這個出了名不要臉的家夥在各種花式拍馬屁,對菜裏的各種味道品頭論足,各種美妙的詞語在他口中迸發,隻把這道菜誇的世間僅有,不吃的話會抱憾終身。

  老許人品不行,不招李二待見,好不容易上會朝,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

  碗裏的菜不好吃,不!是難以下咽的難吃!

  但為了拍李二的馬屁,老許忍著那不可描述的口感與味道,麵露陶醉之色,一邊誇讚一邊往嘴裏夾菜。

  眾人看著他的樣子,一度懷疑是自己的味覺出了問題。

  不過,既然許敬宗能吃,自己也不能落後,紛紛拿起筷子,一邊催眠自己,一邊往嘴裏夾菜。

  李二麵有疑惑。

  難道朕真有庖廚的天賦?可為何會覺得此菜難以下咽呢?

  是不是朕的味覺出了問題?

  應該是最近火氣比較大吧?

  回頭找太醫看看!

  吃完菜,朝會繼續。

  今天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不到十一點朝會便結束了。

  李二回到後宮陪皇後用膳,把早朝上的趣事講給她聽。

  長孫皇後聽得眉頭一皺,問道:“二哥,戴胄可是也吃了你做的菜。”

  “是啊!他吃的可香了!”

  李二笑得很自信,有些小得意。

  “壞了!他對海貨過敏!”

  “什麽?他怎麽不說啊!”

  李二也沒怎麽放在心上,擺擺手道:“無妨,大不了壞肚子,朕給他放幾天假。”

  長孫皇後還想開口說些什麽,便聽得外麵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來者是一個小黃門,他氣喘籲籲道:“陛下!出大事了!百官下朝,還沒到家就都住進了醫館!”

  李二原本想嗬斥一下小黃門,要他遇事不要驚慌,可一聽百官出事,趕緊問道:“都是誰生病了?”

  “是所有上早朝的大臣!”

  小黃門說完這話,趴伏在地,身體不停的顫抖。

  李二懵了,長孫皇後懵了。

  到消息傳開時,全長安的人都懵了。

  因為皇帝的胡鬧,上早朝的九十五個官員全部事物中毒。

  八十多個官員上吐下瀉,三個個陷入昏迷,四個出現過敏反應。

  戴胄最慘,不但昏迷不醒,還滿身大包,禦醫和城裏的大夫都搞不定,隻要快馬加鞭的把他送往醫學院。

  華陽子他們也沒見過如此嚴重的過敏反應,一邊吐槽戴胄粗心大意,吃了不該吃的東西,一邊給他打吊瓶。

  戴胄成了大唐醫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接受輸液治療的病患,永載史冊。

  長安雞飛狗跳了五天,總算在戴胄醒轉後安靜下來。

  李二知道出了這麽大的事,必須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代,心甘情願的下了他登基以來的第一封罪己詔,向上天和天下人反省自己的過錯。

  這便是大唐曆史上有名的“庖廚論事件”。

  從此之後,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徹底成為一個笑話。

  此次事件中,唯二幸免的就是房杜。

  房玄齡前一天晚上讓老婆抓花了臉,為了避免同僚嘲笑,一口氣請了五天假。

  杜如晦則是按照孫思邈的要求去醫學院檢查身體了。

  當然,他倆因為不在場,順理成章的在流傳甚廣的陰謀論中成了皇帝產出異己的幫凶。

  房杜自覺臉上無光,皆以身體不適為由,在府中閉門不出。

  朝堂上唯一堅挺的就是魏征了。

  他拖著病體,拉著李二繼續工作。

  李二想罷朝三日以示懺悔都不行。

  於是乎,朝堂上出現了皇帝帶著一個臣子開朝會的奇觀。

  十二歲的李元景看皇兄處境尷尬,就帶著麟閣的一眾小不點到太極殿給李二站台。

  李二很感動,提前七年封他做了荊王,還給他賜婚房家長女。

  李元景當堂樂的鼻涕泡都出來了,幹勁越發十足,又給李二拉來了一票皇室子弟,愣是把中毒朝臣的坑給占滿了。

  就這麽開了三天朝會,滿腹怨言的朝臣們也不拿架子了,屁顛屁顛的回來點卯上朝。

  李二讓他們集體食物中毒可以說是無意而為,但讓一眾皇室子弟戰位上朝可就是在警告他們了。

  再不回來上班,老子就找人頂替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