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反包圍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844
  老魔頭一聲令下,營地內的所有戰兵登上腳手架,鋼弩、強弓和火槍便架到了木牆之上。

  投石機也壓到底,籃筐中放入大石頭,隨時裝備發射。

  唐軍營地中除了器械運動的聲音,沒有一絲雜亂的聲音,延續了唐軍一貫沉悶的作戰風格。

  “弩箭拋射,一百步,放!”

  山穀兩端的敵人已進入百步距離,唐軍麵相穀口的四千弓弩手便向開始了遠程攻擊。

  四千支箭如暴雨澆下,瞬間在敵人密集的人群裏開出一片空檔。

  近兩千土著士兵中箭,有的直接打穿頭顱,悶聲倒地,大部分是軀幹中箭,強勁的破甲錐輕易擊穿人體,破甲錐的放血能力雖不如三棱箭頭,但其強大的穿透力可以撕裂皮膚和肌肉,直接傷害到內髒器官,這種特製的破甲錐有六個鋒利的邊角,這些邊角在穿過人體軟組織是會發生大角度的偏移,晃動的剪頭會造成不連貫的內部割傷,其停止左右堪比火槍的重彈。

  傷到要害的人根本來不及掙紮多久便一命嗚呼了,能發出慘叫和呼救聲的都是被擊中了四肢的。

  這些人的痛呼聲讓人頭皮發麻,但沒等旁邊的人反應過來,後麵的人便推著他們向前進了。

  “投石機,一百步,放!”

  弓弩不斷的發射,投石機也不甘示弱,人頭大小的石頭接連拋出,飛向密集的敵人。

  由於土著聯軍的密度太大,又沒有統一的指揮,百十米寬的山穀裏發揮不出人數優勢,一股腦的往前衝,導致山穀的通道裏出現了人擠人的情況。

  石彈砸如人群,竟然打出來了隻有實心鐵球炮彈才能打出的效果,在人群中開出了一條條的血胡同,一個石彈竟然能砸死十幾個人,把負責觀察的投石機指揮官都看傻了。

  幾個指揮官揉揉自己的眼睛,確認自己沒有看錯,突然變得激動起來。

  “快快,距離不變!用最快速度發射石彈!”

  投石機盡管裝了雲家送過來的助力絞盤,可發射的速度也隻有每分鍾三發,這種絞盤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人力,並不能提高發射速率,但省下的人可以操作更多的投石機。

  在第二輪投石機投出石彈時,弓弩手已經打光了一個箭匣,弓手加快發射速率,給弩手爭取換箭匣的時間。

  新的叢林專用鋼弩考慮到了叢林裏的複雜情況,在原有鋼弩箭匣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采用的鋼製彈簧機扣,換箭匣時隻要輕輕一扣,空箭匣自動掉落,把新箭匣放入隘口內,再往回一推,箭匣便固定好了。

  熟練的士兵換箭匣的速度不超過十秒。

  換好箭匣,弩手快速發射弩箭,弓手則暫停開弓,恢複體力。

  土著聯軍在短短的兩分鍾內就有六千多人傷亡。

  這倒不是說唐軍的火力密度太大,而是在狹小的地形影響下,敵人急得像是沙丁魚罐頭,讓唐軍的箭雨和石彈幾乎沒有全落空的,無形中提高了殺敵的效率。

  土著聯軍在付出慘重的傷亡後,終於前進到五十米處的鐵絲網前,他們根本沒有見到過這種東西,他們都以為前麵的這些看起來長滿倒刺的東西是雨林之中常見的刺滕,拿著青銅刀和黑曜石打造的石斧就往上麵砍,想要切斷這些鐵絲網。

  可當他們的武器碰到鐵絲網時才明白,這些東西更本不是什麽藤蔓,而是柔韌的金屬做成的。

  他沒見無法切斷鐵絲網,就想要翻過去,但他們小瞧了這種防禦神器。

  鐵絲網最大的作用不是傷人,而是減緩敵人的速度,或者幹脆讓敵人停下來當活靶子。

  鐵絲網沒有讓人失望,成功讓敵人減速,盡管有些幸運的家夥能從故意留下來的缺口處穿過,但卻成了火槍手的好靶子。

  唐軍火槍手主要瞄準的就是缺口處,四百名火槍手端著雙管獵槍,早就等的心癢難耐了。

  “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此起彼伏的槍聲響起,缺口處的土著士兵紛紛倒地。

  在五十米的距離上,雙管獵槍使用的是獨頭彈,超大的口徑帶來巨大後坐力的同時,也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殺傷效果。

  由於技術限製,兵工廠還造不出帶披帽的子彈頭,隻能采用鉛錫合金來直接鑄造。

  鉛錫合金的特點是質量大,可塑性強便於加工成型,缺點是貴,且強度小,易破碎變形。

  但它的物理特性十分適合當作彈頭材料。

  金屬強度小,意味著對槍管和膛線的磨損小,易破碎變形則可以在擊中人體後增加空腔效應,破碎的彈頭在人體組織內翻滾,達到類似達姆彈的效果,基本可以做到一槍就可以讓敵人喪失戰鬥力。

  鉛錫合金的配方是劉建國提供的,與雲浩弄出的純鉛彈頭相比,不僅殺傷效果更好,還可以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減少掛鉛,大大延長槍管的使用壽命。

  要知道槍管的加工要求特別高,越長的槍管越難以生產,所以雲家所設計的武器基本都是短槍管的,這雖限製了槍械的射程,但有得用總比沒有強。

  即便是如此,槍管的成本依舊占了總成本的六成,增加槍管的使用壽命就是在省錢,使用鉛錫合金彈頭可以在整體上降低槍械的使用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軍隊的火器化。

  弓箭、鋼弩和雙管獵槍把五十米內變成了無人區,因為敵人根本突破不了那幾層鐵絲網。

  但是土著士兵沒有在慘重的傷亡下撤退,不是因為他們不怕死,而是因為他們的指揮有問題,後麵的人還在不斷的湧近山穀,他們根本沒有退路可言,隻能往前衝擊。

  土王們沒有指揮過這麽大規模的戰鬥,也沒有到前線觀察戰況的意識,對山穀內的戰況一無所知,隻是想當然的一味地增加進攻的兵力,用無窮無盡的兵力堆死唐軍。

  土著聯軍幾乎為零的指揮讓老魔頭覺得地方的將領是不是自家土王臥底——這簡直就是來送人頭的嘛!

  他們竟然沒有從兩邊山上居高臨下的攻擊自己,這不是腦殘就是臥底!

  敵人敢送,老魔頭就敢接。

  他命令馬上命令熱氣球升空,發信號彈通知外圍埋伏的所有千人隊按原定計劃對土著聯軍實行反包圍。

  既然決定要反擊了,唐軍便不再留手,手持轉輪手槍的士兵也加入了戰鬥。

  五發連射的轉輪手槍盡管隻能在十五米內擊穿鐵甲,可並不代表它對三五十米距離的無防護目標沒有致命傷害。

  喜歡火槍的老魔頭已經把這槍的性能摸得透透的。

  故不其然,四百多支轉輪手槍的射速極快,竟然和雙管獵槍配合著打出來了間接型的彈幕,把被鐵絲網擋住的敵人如利刃切豆腐般的削去了厚厚的一塊。

  但是後麵的人快速補了上來,有不少人竟然踩著同班的屍體跨過了第一道鐵絲網。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熱氣球上傳來外圍包圍圈布置完成都沒有結束。

  敵人前赴後繼,一副不怕死人的模樣,讓唐軍殺的手都軟了。

  其實山穀裏的土著聯軍不是不想撤,也不是不害怕,他們也想從兩邊的山上逃跑,可他們沒有這個機會。

  誰讓他們碰到了身手烏龜流理論影響的程咬金呢?

  程咬金身為沙場宿將,自然知道屯兵於穀地是為兵家大忌,他之所以敢這麽幹是他已經封堵了敵人從兩邊山上攻擊自己的道路。

  投石機和炸藥包隻是其中一個手段,老魔頭為了安全,把後勤運來的準備修路的水泥全部用來砌牆了。

  這牆就砌在山穀兩邊的山腳下,把所有能上下山的地方都用石牆和木頭砌成三米高的陡坡,即能防止山上的敵人直接衝下來,也能防止山坡上的滾石傷人。

  於是連個攻城梯都不知為何物的土著聯軍就慘了,回不了頭又上不了山,隻能選擇被唐軍打死或被後麵不斷衝過來的友軍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