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將就用吧(求月票推薦票)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407
  百密一疏啊!

  雲浩很鬱悶,非常鬱悶。

  他設想了很多尋找過程中的細節,也做了自以為完備的措施,唯獨忽略天然橡膠是有保質期的。

  天然橡膠本質上是一種植物分泌出的有機物,和所有的有機物一樣,不經過加工處理的生膠也會發黴變質甚至是腐爛。

  雲浩知道橡膠是有機物,但他沒能聯想到生膠也像饅頭米飯一樣會變質。

  一般情況下膠農在收集的膠汁裏加醋酸來進行凝固,之後再賣給加工廠進行加工。

  自然凝結的生膠不經人工幹預,保質期很少能超過一年,即便是在幹燥的地方也回出現黴變等現象。

  船員們采集的都是自然凝結的膠塊,不僅雜質多,而且保存的環境也不好,所以進過長時間的運輸,難免發黴變質。

  “老大,你之前不知道生膠的保存方法?”

  雲濤捏著鼻子問道:“那你知道橡膠的加工工藝嗎?”

  雲浩搖頭道:“不知道,我一個搞機械設計的哪裏會關心這些東西?”

  “那這樣說來,你的金手指還真是弱雞。”

  “總比你們什麽都沒有強!”

  “我們不需要呀,我們頭骨裏有腦子。”

  雲浩:“你們說的這是人話嗎……”

  雲濤和雲秀澤一開始還擔心自己沒有什麽金手指,在雲家的地位尷尬,在麵對雲浩時有些自卑,但慢慢的他們發現,雲浩前世的記憶雖然每個畫麵都記得很清楚,可是他的記憶更側重於他的教育經曆,嚴格來說雲浩是個教育流水線產品,除卻幾年的工作經驗和機械設計這個專業,可以說他的知識並不是多豐富,和教育流水線走出的人一樣,幾乎所有的知識都隻知道點皮毛,雜而不精。

  這與他的教育背景有關,也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雲浩不是那種好奇心特別強的人,他能理解的東西是不會深究的,有時候很難把頭腦中的知識融會貫通。

  而雲濤和雲秀澤二人則不同。

  雲濤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精英,自己的專業領域基本功紮實,他感興趣的領域都會深入了解,好奇心是他認知世界的動力,為了滿足自己對某個領域的好奇心,他可以把這個領域相關的知識翻來覆去的研究,直到達到專業水平。

  雲濤擁有十二個職業資格證書,可以說他是這十二個專業的專家,不管有沒有金手指,他都有強大的實力。

  雲秀澤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船舶工程師,她沒有雲濤那麽天才,但她足夠專注,她相信一招鮮吃遍天,專精船舶製造與設計,對船舶製造領域可謂精熟,隻要人們還要下水,她就不會被淘汰,紮實的功底,專業的知識,這是她在坐了四年冷板凳後還可以回到原單位的根本原因。

  他們兩個的能力要比雲浩強,這一點毋庸置疑,連劉建國這個軍工男也是憑著真本事在老廠裏混得如魚得水,眾多的幹爹幹媽隻能給他提供一個機會,要想立得住還要自身素質過硬。

  雲濤和雲秀澤在雲浩身上找回了自信,時不時的就要刺激一下他,這不是看不起他,而是三兄妹間無傷大雅的、排遣時代孤獨感的一種方式,是生活中的一種調劑。

  要是劉建國敢這麽說話,雲家三兄妹一定會一致對外。

  這也不代表三人排斥他,而是與他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不設防的一種場景。

  他們四人和雲海、劉紅軍不同,他們身上的時代印記還未消散,需要有一種屬於他們特有的氛圍來保持彼此之間的順暢交流。

  時間可以衝淡一切,包括他們腦中的寶貴知識,單獨一人的情況下,這些知識的消散速度快的嚇人。

  劉建國就是長期沒有和人交流,腦中很多的知識出現錯位,才導致紙筒彈殼的開發陷入誤區。

  四人發現了這個問題,已經開始盡可能的將腦中的知識記錄下來,防止出現意外時知識的徹底遺失。

  這個過程中最痛苦的就是雲浩,他要把這些知識全部記到腦海中,其他三人完全是拿他的大腦皮層當硬盤用,在這些知識傳播出去前,雲浩腦中的備份是最後一道保險。

  “老大,我覺得咱們得了被迫害妄想症?”

  劉建國用鋼筆記錄著雲濤口述的橡膠加工工藝,他還在為紙筒彈殼掉頭發,情緒有些低落。

  “有備無患嘛,不苟點,挺不進決賽圈啊!”

  雲浩拿著一塊洗去黴斑的橡膠,正用小刀把表皮剝開,觀察裏麵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這些發黴的橡膠已經不能用了,但再次從美洲運回可用的橡膠至少還要等一年的時間,他們不想等那麽長時間,於是寄希望於在發黴的膠塊裏找到堪用的,至少要有個百十斤才行,那樣的話可以生產出七八台蒸汽機,至少可以啟動火車和機帆船這兩個重要的項目。

  費了好大勁,雲浩終於把膠塊外麵厚厚的一層腐敗物刮開,他讓人搬來鍋灶擺在院子裏,按照雲濤的方法先高溫蒸一下,檢驗這些剝離出的膠塊還能不能使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蒸製,雲浩取出膠塊,放如冷水中,待溫度降低後拿給雲濤檢查。

  “老大,你好好捏一下,看看感覺是不是軟了很多,在拉扯一下,看看彈性怎麽樣。”

  雲浩按照他說的捏了捏膠塊,形變程度要比之前大很多,有拉扯一下,彈性有所增加。

  “和原來不一樣,蒸過以後膠塊變得更軟,彈性也增強了。”

  “那就好,這些發黴的膠塊雖然不能當做正常的膠料來用,但是做密封件還能湊活。”

  “那我馬上讓人把能用的膠塊給挑出來。”

  雲浩一聲令下,兩百多個學生拿著甘蔗刀來到倉庫,不到一個下午的時間,共剝出可用的膠塊一千三百多斤,遠超雲浩的期望。

  “咱們用四五年廣州小作坊的方法來加工橡膠,優點是技術簡單,速度快,缺點是汙染大能耗高,老大,你確定要這麽幹?”

  “嗯,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大不了以後把加工廠弄到無人島上去,你就說該怎麽弄吧!”

  “土法打膠,火烤硫化,方法特別簡單,但是工人必須做好防護,作坊放到城外下風口。”

  “那就開始動手吧!”

  雲浩把製膠作坊安排到了原來那個孫思邈培養菌種的小山穀裏,老孫知道了細菌的危險性以後就把培養室搬到了離岸二十多裏的一個小島上。

  人多力量大,兩天時間作坊就建好了,接著開始加工橡膠。

  四天後,所有的膠塊加工完成,共得到硫化橡膠一千多斤。

  雲浩看著成品的膠圈和膠墊,興奮的睡不著。

  雲濤隻是淡淡的說道:“將就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