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花錢如流水(上)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332
  南海道考生橫空出世,橫掃明經與明算兩科,鬱悶的的不隻是儒家,民部尚書蕭瑀也是鬱悶無比。

  李二和雲浩在春韋上挖這個坑有兩層用意。

  一是兩人想要奪回科舉考試的自主權,但效果不太好,從進士、秀才、明法等科的錄取結果來看,缺少優質後備人才的兩家並不占優勢,二人此舉除了能落儒家的麵子,選出一些自己的後備官員外,對大局的影響十分有限。

  他們有些操之過急了。

  二是精力充沛且信心十足的李二對朝廷的一些部門的辦事效率不滿,尤其是民部。

  李二想要隨時掌握國家的財政狀況,以便自己在施政時有個基礎的參考,於是他命令民部每個月月底的時候向自己匯報朝廷的收支情況,可是民部沒有這樣的統計和計算能力。

  民部的財務匯報一般是分兩次報給皇帝的,一次是在夏稅征收完畢後,一次是在年底大朝會上做財政報告,從前隋時民部就是按照這種流程運轉的,很多時候民部主官隻知道國庫裏還有多少錢,這顯然無法滿足李二的要求。

  民部召回了一批已經退休的吏員,專門負責月底的財務報表,但依然解決不了問題。

  這與統計和計算方式有關,民部的賬目是傳統的流水賬,一般的小商人用這種方式問題不大,可民部的賬目太過繁雜,想要得到準確結果必須反複核對,效率低下。

  麵對這種情況,李二自然想到了盛產賬房的崖州,普通人不好進入民部等官方部門幫忙,他就找到雲浩,想出了讓崖州科學一脈的學生參加科舉考試,之後再進入各級衙門充當會計的辦法。

  錄取的一百多個南海道考生拿到告身,立馬分配到各級衙署,接管賬目,僅民部就分到三十一人。

  蕭瑀看著這些身穿綠袍官服的年輕人,火就不打一處來。

  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他很懷疑這些孩子的能力,特別是那兩個十四歲的娃娃,寬大的官服套在他們身上如同大麻袋,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

  民部負責統計計算的吏員們一副吃瓜看戲的樣子,等著看這些娃娃的笑話。

  民部的賬目一團亂麻,不是你想算就能算得清楚的!

  這三十一個新進會計也不廢話,一頭紮進賬簿房,一人一把十幾斤重的銅算盤一字排開,劈裏啪啦的埋頭苦幹四十天,把民部自大唐立國十一年以來的所有賬目重新造冊核算。

  這些新的賬冊擺到民部大堂時,蕭瑀和一眾民部官員差點驚掉下巴。

  原有的吏員進過比對,賬冊上的數據和他們手裏結果誤差極小。

  這效率實在變態!準確率完爆曆任統計人員!

  有了這樣的成績,民部官員雖然對這些娃娃還有一些排斥,但都認同了他們的能力。

  蕭瑀舒了口氣,以後皇帝交代的任務總算是能按時完成了……

  民部這裏順利過關,而其他各級衙署就不平靜了。

  這些新會計一上任,也是先把賬目重新核算造冊,之後開始查賬。

  不差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大大小小貪汙和挪用公款的事件接連爆出,涉及到的官員勳貴多達兩百多人,涉案金額高達一百多萬貫。

  李二發飆了,他沒想到看似清明的官員體係裏竟然藏著這麽多碩鼠!

  他被刺激到了,下旨徹查涉事官員勳貴,凡是貪墨公款的,限期一個月內補齊,上繳交到刑部,之後根據侵吞的金額量刑,從罷官流放到抄家哢嚓,一共六檔。

  那些挪用公款的也沒有好結果,不論什麽原因,追回款項,官降一級,每人二十大板,絕不容情!

  於是,李二的表哥、原吏部員外郎、竇家三子竇衝被發配兩千裏,罰金七千貫,李二的大舅哥、尚書右丞韋挺杖二十,罰金一萬貫,李二的忠實狗腿、禦用攪屎棍程咬金杖二十,降爵位為縣公,罰金兩千貫。

  這三個人一倒黴,其他涉事者不在奢望能蒙混過關,刑部的辦案效率陡然提升。

  整肅過朝堂,李二又把矛頭對準噴他的那些官員和大儒,派人一個個的盯著他們,等他們給自己道歉。

  儒家人又碰了一鼻子灰,沒有惡心到皇帝,反而是惹了一身騷。

  李二的做法看起來是正常的要求,其內核卻十分陰損,一旦儒家人低頭,以後他們就失去了可以牽製皇權的一個手段,如果他們拒不認錯,他們幾百年來營造的光輝形象就會受損,最後落個裏外不是人的結局。

  儒家人為了自己的臉麵也是夠拚的,死咬著皇帝觸怒上天這個理由,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而且很快他們就有了新的借口。

  從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大唐北方滴雨未落,這段時間正是莊稼生長的重要時期,需要灌溉,連續的高溫幹旱,今年夏糧減產已成定局。

  六月初,高溫幹旱引發了蝗災,儒家抓住機會,再次上書要求皇帝下詔罪己,向上天認錯,世家渾水摸魚,到處散播皇帝恣意妄為、天降大災以警世人的謠言。

  部分朝臣了解到各地的災情,也向皇帝施壓。

  李二對這些人的呼聲置若罔聞,他帶著以房杜為首的朝廷智囊團,經過與雲家和醫、墨、道,以及南海集團、道路建設集團的閉門磋商,六月初九,李二以中旨加傳國玉璽的形式發布了一連串的命令。

  這些命令刨除具體的行動指令,核心思想就隻有一個意思——花錢,大把的花錢!

  朝廷出錢重新疏通長安周邊所有的適航河道,國庫撥款一百五十九萬貫,由工部和中書省領銜,在關中招募三十萬災民到河邊工地挖河道,工期不定,什麽時候把這筆錢花完,什麽時候結束。

  朝廷給參加疏浚工程的災民每人每天提供兩餐,每月發放一百二十枚銅錢。

  除了疏浚河道,國庫撥付一百九十萬貫給大唐道路建設集團,開工修建洛陽到揚州的水泥路,朝廷占這條水泥路的六成股份,其他差額由道路建設集團補齊。

  這條水泥路從洛陽出發,向東經過山南東道與河南道交界,進入淮南道後直接揚州港,水泥路雙向四車道,比長安到洛陽的路還寬,全長近兩千裏。

  築路工人在河南府和河南道招募,優先接受當地的災民,待遇比參與疏浚工程的災民稍低,每月隻有一百文的工錢。

  這兩項大工程一下子解決了七十萬災民的生計問題,所有人都讓李二的大手筆震驚的說不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