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激動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851
  突厥人投降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長安。

  紅翎信使在朱雀大街疾馳而過,一路高喊“突厥請降,大唐萬勝”,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焦慮的長安百姓安下心來。

  三十萬突厥騎兵攻唐,打到了距離長安近在咫尺的涇陽,長安的百姓無不擔憂長安這座飽經苦難的城市再次出現城破人亡的慘劇,精神高度緊張,猛地聽到這個消息都是不敢相信,知道城內的戒嚴解除,這才相信了消息的真實性。

  緊接著就是全城的狂歡,人們非常激動,突厥從前隋時就一直是懸在所有漢人頭上的利劍,時刻威脅著關中乃至整個北方地區的安全,如今三十萬大軍在大唐折戟沉沙,這把利劍消失了,所有人都有一種解脫的暢快感。

  全城張燈結彩,人們走出家門,相互道賀,相互擁抱,流下激動地淚水。

  這一刻不管是官員勳貴還是販夫走卒,亦或是學子先生,都忘記了身份的差異,他們吼著、叫著,沒有人在意什麽禮儀,更沒有人去阻止滿城的喧鬧,人們發泄著、歡呼著,慶祝這期盼已久的勝利!

  李淵得到戰報詳情,高興地甩掉了鞋子,下令全城慶祝三日,金吾不禁。

  朝中的官員紛紛向李淵上表恭賀,這消息隨邸報迅速傳遞各地,一場全國範圍的狂歡開始了......

  頡利身亡,突厥大厥投降,武德中秋之戰落下帷幕,但此戰的風波並未平息。

  後續的事情繁雜,主要有兩大塊需要盡快處理。

  第一,突厥投降後的俘虜和對突厥索要賠償的問題。

  第二,對勾結突厥的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的處理。

  對於突厥俘虜的處理問題,朝中分成了兩派,以文官為主的溫和派主張把這些俘虜放回去,不但能展示大唐博大的胸懷,還能節省供養這些俘虜的成本,畢竟此戰大唐的損失不小,沒有必要再在這些俘虜身上花費更多。

  以武將為主的激進派則想要廢掉這些俘虜,不想放虎歸山留後患,一勞永逸的解決突厥的威脅。至於如何廢掉這些俘虜,他們沒有明說,但騰騰的殺氣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兩派各執一詞,爭論的焦點就是這些人到底如何妥善處理。

  突厥人是無條件投降的,如果把他們全殺了顯然會給其他人一種大唐嗜殺的印象,這對以後大唐的外交非常不利,周邊的國家都對大唐充滿了警惕,再來一個大量殺俘,這些國家還不得聯合起來反對大唐?

  這個是大唐朝廷最不想看到的局麵,因為大唐還沒有威壓一切的實力。

  可放這些俘虜回去,突厥的實力會快速恢複,誰都不敢保證他們會不會卷土重來。

  讓這麽多突厥人留在關中也不合適,他們可是成建製的軍隊,不是山賊土匪,長時間的聚集在一個地方就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放到哪裏去都是一個隱患。

  李淵被吵得心煩意亂,這件事情不能拖延,必須盡快解決,他把這件事交給了雲浩,希望雲浩能拿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作為戰爭的主要誘因之一,雲浩責無旁貸。

  他的處理方法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連雲海都下了一跳。

  雲浩攛掇麟閣的三十六個繼承人出麵,聯合長安的一部分勳貴組建了大唐道路建設集團,由李建成出麵和執失思力等突厥各部的頭人簽訂了一份為期五年的勞務雇傭合同,雇傭了十六萬俘虜作為築路工人。

  合同規定這十六萬人要為大唐道路建設集團服務五年的時間,頭兩年這些人是沒有工錢的,集團隻負責提供基礎的飲食、住宿和醫療保障,他們這兩年的工錢是突厥對大唐賠償的一部分,兩年後他們每月會拿到不低於大唐百姓三分之二的工錢,五年後他們就去留自由了。

  朝中的很多人對晉王出麵從事商賈之事物議沸騰,說他是在給皇室臉上抹黑,所有參與的人都是貪婪之輩,是在挖大唐的牆角。

  李淵也對大兒子的行為很不滿,不就是不讓你當太子嗎,至於如此自暴自棄?

  李建成卻對此不以為意,他自知沒有機會登上皇位,還不如趁著自己的影響力還在,給子孫掙一份家業。

  朝中的爭論在李建成拿出五萬貫現金上交國庫,作為感謝朝廷為道路建設集團提供勞力的酬金,並承諾以後每年上交五千貫的稅金後,所有反對的人都放下來身段,默認了他的行為。

  沒辦法,大戰過後的國庫窮啊!

  打仗時的新裝備用起來是過癮,尤其是那些雲家的火器,犀利無比,可......真特麽的貴啊!

  要不是李二用自己在崖州兵工廠的未來收益做抵押,雲浩也給了很大的優惠,沒有這些武器,一場大戰下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仗打完了,民部一算賬,當家的幾個民部大佬當時就要吐血。

  整個國庫就剩下不到十萬貫的資金,這才將入九月,這些錢無論如何都堅持不到年底,而且大勝之後還要獎賞軍隊,他們實在是沒錢了。

  民部一拿到李建成的錢,立馬轉變立場,給他打助攻,民部官員在朝會時上演了一出全武行,把反對的最激烈的禦史台官員打的鼻青臉腫。

  緊接著李建成又在朝會上提出修建長安到洛陽,長安到太原,兩條水泥路,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錢。

  這下朝堂炸鍋了,朝廷不出錢就能得到兩條高品質的水泥路,還能得到這兩條路三分之一的股份,風向立刻改變,道路建設集團的提議通過。

  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兩條路的修築,世家一係就強烈反對,然而李淵的態度極其強硬,把抓住的那些和突厥大軍聯係的各家的探子拉倒朱雀大街上砍了腦袋。

  如此明顯的警告讓他們縮卵了,承認了這一事實。

  關於突厥對大唐的賠償問題上,大唐君臣的意見就高度一致了。

  大唐可不是後世某些打了勝仗還要倒賠的糊塗蛋,對土地的渴望一直在推動著大唐前進。

  雖然很多人對自家的文化技術不重視,隨意就會傳給其他人,但在土地問題上絕對是寸步不讓。

  大唐提出讓突厥割讓磧口到烏倫河一線以南的所有地區來作為賠償,還要賠給大唐五萬匹戰馬,三十萬頭牛羊。

  另外要迎回義成公主、蕭皇後和楊正道,突厥不得再支持梁政權。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突厥人當然不會痛快地答應大唐的賠償要求,主要是不願意割地。

  磧口到烏倫河一線水草豐沛,地勢平坦,是突厥重要的牧場,一旦失去這一地區,突厥的遊牧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使得他們不得不向西北發展,而西北方是強大的西突厥,在大唐損兵折將的突厥是沒辦法從西突厥碗裏搶肉的。

  經過幾輪的談判,突厥人答應割讓磧口到峽口山以南的土地給大唐,作為兩國間的緩衝區,但是這些地方大多是荒漠,大唐要就增加戰馬牛羊的數量,還要求突厥各部首領派質子到長安來,突厥人也接受了。

  為了防止突厥迅速恢複實力,除了雇傭了大部分的俘虜去修路,李淵還一口氣冊封五個草原王,突厥五大部族的首領都有了可汗的稱號。

  執失思力接到冊封詔書時就知道突厥完了,他們一回到草原必定會陷入內亂之中,可他又不能反對,幾大首領歡喜的樣子他看在眼裏,要是出言反對,這幾大首領會先搞死他。

  他是個心思靈活的人,接受冊封後就向李淵提親,李淵把九江公主許配給他,還給他賜姓“李”,他就此抱上了大唐的大腿,一舉奠定了在突厥的超然地位,跳出了內鬥的圈子,隻要大唐不倒,不管突厥內部如何混亂都沒有人敢打執失部的主意。

  其他部族的首領也想攀上李淵的高枝,奈何李淵根本看不上他們,送了他們一些唐軍淘汰的武器就把他們打發回草原了。

  解決完突厥人的問題,李淵就開始對付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