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餘波(四)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07-16 21:51      字數:2368
  不光是在座的九大世家關係複雜,華夏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有實力的家族幾百年來,或因聯姻或因遷徙等原因產生交集,各家之間的關聯是剪不斷理還亂,包括以隴西李氏為代表的關隴軍事集團也概莫能外,他們既有相互扶持的互助,也有因為家族利益引發的衝突。

  琅琊王家和太原王氏這種情況並非孤立,各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早已形成了單獨的利益個體,族係血緣逐漸被純粹的利益輸送所替代,他們的矛盾也就此產生,很多時候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家也不例外。

  其中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弘農楊氏和河北劉氏了。

  這兩族都曾在各世家的幫助下登頂天下,也在其他世家的聯合打擊下丟了江山。

  最近的例子就是楊廣三征高句麗,企圖削弱世家的力量,結果反手就被世家搞得身死國滅,接著引得各方逐鹿中原,太原王氏兩邊下注,同時支持李淵和王世充,河北劉氏糾集山東士族扶起了劉黑闥,京兆韋氏一邊支持李淵一邊和薛舉眉來眼去,清河崔氏、江陰劉家和洛陽郭家沒有直接參與爭奪,但卻暗中組成聯盟支持竇建德,其他的大家族也都不同程度的參與到亂世爭霸當中。

  最後的結果就是天下大亂,混戰不休,李淵異軍突起後他們又全力支持他,讓李淵最終撿了個便宜,統一中原。

  隋末的亂世罹難都施加了百姓頭上,中原腹地四處烽煙遍地餓殍,白骨累累成就的不隻是大唐的崛起,還喂飽了世家門閥。

  隋末的亂戰真的死了那麽多人嗎?

  大唐現在的在籍人口才一千多萬,這個數據明顯不正常,那這些人都去哪了?

  答案很簡單,除去正真因戰亂死亡和逃入山林的人,大部分的人都被這些世家當做私產隱匿了起來。

  單單是滎陽鄭氏手中的人口就有超過五十萬,所有世家隱匿的人口加起來不會少於五百萬,這就是世家瓜分利益的結果,國家打爛了,世家卻再次強大起來,李淵都那他們無可奈何。

  世家以家族利益為重,行事不論對錯邪正,這就是世家的真麵目!

  九大家族的商議結果是:各家放棄一部分利益來麻痹李淵,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負責引頡利攻唐,清河崔氏和江陰劉家負責聯係其他南方的家族策應他們的行動,琅琊王家和河北劉氏去聯係山東士族,在朝堂上轉移李淵的注意力。

  他們要好好教訓一下李淵,逼迫李淵繼續承認他們的地位,把雲家徹底從大唐趕出去。

  弘農楊氏在亂世時被削弱的太厲害,長安之亂的損失已經讓他們傷筋動骨,沒有能力再去爭奪,京兆韋氏因為李世民的原因,這次的損失最小,他們不想冒險去挑戰李淵。

  所以這兩家不參與這個計劃,但他們保證兩不相幫,也不會告密。

  在洛陽的密謀還在進行時,李淵和李二來到了宗正寺,不知父子三人說了些什麽,第二天李建成就以順位第一的身份出現在麟閣,開始聽政。

  世家的人聞風而動,頻頻聯係李建成,希望他可以出麵救出在龍首原上的野地裏艱難度日的族人。

  李建成滿口答應,在連續被罵了幾次後,李淵對世家開出了條件。

  世家需要按市價用金銀銅錢贖回長安的產業,各家需派家族長房嫡子嫡孫入崇文館,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三家選適齡的嫡出女子嫁入皇家,他們必須承認朝廷新的皇位繼承製度,還要獻出一定數量的善籍孤本,龍首原上的世家之人按人頭每人百貫的價格交罰金,交一個放一個。

  這些條件通過李建成傳遞給世家的人,這些人迅速通過各種渠道將李淵的條件傳回了自家的大本營。

  討價還價開始了。

  李淵和雲海的計劃需要大量的錢財,世家這些肥羊不宰白不宰,其他的條件都是可以商談的,這些條件中最壞的就是讓三家女子和皇家聯姻。

  這三家可是很看不起李淵一族的血脈的,曾經放出豪言,世家女不嫁皇家。當初李淵親自為李二向崔氏求親,清河崔氏還好,直接拒絕了,博陵崔氏不但拒絕還出言諷刺李淵血脈不純,並非真正漢家苗裔,崔氏女絕不嫁胡人血脈。

  當時李淵氣的差點發兵攻打他們的祖地,他還不死心,又向範陽盧氏求親,盧氏見狀不妙,雖沒直接拒絕,但火速把唯一的嫡女嫁給了程咬金續弦,他再向滎陽鄭氏求親,鄭氏倒是同意了,可他們看不上李二,為了不落李淵的麵子,將庶出的一個女兒嫁給了李建成。

  這次也就是沒有抓到盧氏和鄭氏把柄,否者李淵就不止在這三家身上找麵子了。

  新的皇位繼承製度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他們再去反對的意義不大,出錢贖回產業和族人對世家來說雖然肉痛,但這不過是錢財的問題,這些損失用不了多久就能補回來,把嫡子嫡孫送到長安當人質也不算什麽,反正這些嫡子嫡孫有不少都在長安,進入崇文館不過是不能隨時回族裏罷了,他們不能接受的是嫁嫡女入皇家和獻出善籍孤本。

  五姓世家嫡女不入皇室的牛已經吹出去了,還一吹吹了好多年,要是答應了這個要求不就是再打自己臉嗎?

  這讓好麵子的三家如何能忍?

  李淵要他們的善本書籍就更不能答應了,世家就是靠著這些東西才能把控天下學子,李淵此舉就是在挖他們的命根子。

  因為在這兩個條件上雙方互不相讓,談判陷入僵局。

  這時竇家出麵調停,提出廢除這兩條,改為朝廷收回他們手中的鹽鐵經營權。

  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妥協了,但要求雲家開放南海航線給他們。

  世家的人都不傻,李淵占了鹽鐵之力,他們就要在雲家身上找補回來。

  雲家靠著海貿起家,每年的收入是大唐鹽鐵收入的好幾倍,他們交出鹽鐵的收益卻會在海貿上賺到更多。

  李淵同意他們的要求,可雲海提出世家想要雲家開放航線也不是不行,但世家必須湊出五十萬的青壯勞力送到海南島。

  世家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這兩年自然災害頻發,土地產出銳減,人口反而成了他們的拖累,還不如把這些人拋給雲家,他們甚至還表示雲家要是支付一定的費用,還可以帶走更多的人口。

  雲海正求之不得,人口依然是海南的軟肋,所以他大筆一揮,劃了十萬貫給他們,換來了二十萬人。

  六月十五,各方條件兌現,表麵上大唐又恢複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