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這是國之重器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06-14 18:53      字數:2308
  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寶貝,其實人也一樣。

  老魔頭的大光頭,讓雲浩想起來那三個靠著“蛇妖顯形”的手法騙人出家的和尚。

  這三個家夥會這樣的騙術,說明他們至少在硝酸鉀的處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普通的硝石不經過提純是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的。

  既然他們可以做硝酸鉀的提純,那麽,讓來操作雷酸汞的製備也應該沒什麽問題。

  雲浩要把他們放到合適的位置上,變廢為寶。

  派人去郡守府要來了一份保釋文書後,就從大獄裏接出三人。

  不要以為保釋是這個時期不存在的東西,遠在先秦是就開始以金贖罪了,隻要不是犯了什麽十惡不赦的大罪,就可申請交錢出獄。

  雲浩決定把這幾個和尚放到合適他們的位置上去。

  這也算是一種廢物再利用吧,順便看看他們有沒有改造的價值,如果還有救就給他們一個機會。

  玄清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個悲劇。

  他原本是個道士,會一些煉丹術,一心要求長生。

  可看到師父和他的幾個師兄,因為服食丹藥而暴斃,他對道家的長生之術就失去了信心,繼而轉投到了佛門來,想著可以修佛有成,證得果位,實現長生的夢想。

  他發現長生本身就是虛無的,佛家也沒有長生的妙法。

  心灰意冷之下,便開始到處流浪,直到摩羅寺的老住持收留了他,這才安定下來。

  不過好景不長,沒兩年老住持就圓寂了,好好的一個寺廟眼看就要衰敗。

  在玄意、玄通這兩個師兄的慫恿下,他煉製了一些金石之物,靠著障眼法騙來了許多少年到寺裏出家。

  不巧又趕上雲侯大搞科普,被人揭穿騙術不算,三人還被投進了大牢裏等著判罰。

  就在他感覺前途一片灰暗的時候,靖海侯把他們帶到了傳聞中的南海學院,這讓他們非常緊張,不知道有什麽事情在等著他。

  “你們三人中是誰用了蛇妖顯形的騙術去騙人家父母的?”

  雲浩好奇地打量著這三個頭頂已經長出短發的和尚,想從他們身上看出點兒什麽東西。

  “是貧僧。”玄清行禮道:“一些小手段,不敢在雲紅麵前班門弄斧。”

  他夾緊雙腿,以為雲浩要找他的麻煩,但又不敢隱瞞,隻得承認罪行。

  “你是在哪裏學會的這些東西。”

  按說一個和尚應該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才對。

  “貧僧原始道家丹道一脈的修士。”

  玄清有些難堪,背叛自己的信仰,名聲可是要臭大街的。

  有意思,這是佛道雙修啊,還會煉丹,人才。

  “本侯對你們和你們的過去,不想再追究什麽。現在給你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不知你們可願意?”

  還有這等好事?

  “我等願意為雲侯效勞!”

  玄清沒有什麽反應平淡,隻是點頭,反而是他的兩位師兄見有機會可以免除牢獄之災,顯得很是激動。

  帶他們走進一間實驗室。

  周元和尉遲京這兩位師兄的動作快。

  整個製備所需的器具和原料已經放在了實驗台上。兩位師兄也很想見識一下這個小師弟的本事,就在旁邊默默地觀察著。

  “我先做一遍給你們看看。”

  雲浩先是把硫酸增加濃度,製備出了濃硫酸。

  在大唐很早就有了硫酸的製備方法,當然,方法比較粗陋,就是用膽礬加熱提煉出硫酸,也叫綠礬油,可因為濃度不高,必須得增加硫酸濃度才可以和硝石進行反應,進而得到硝酸。

  在眾人的注視下,雲浩又完成了硝酸的製備。

  為了自己的安全,不管是濃硫酸還是硝酸,他做的量都非常小,隻是起一個演示的作用。

  將硝酸和計算好重量比例的水銀繼續反應,再用幹餾的方法,終於得到了灰白的雷酸汞。

  整個製取過程中,所有人都看的極其認真,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你們三個可看明白了。”雲浩問道。

  玄清他們點頭,製備的過程其實並不複雜,他們隻是看了一遍,已經記得七七八八。

  周元和尉遲京相互對視了一眼,臉色變得有些複雜。

  “兩位師兄不必擔心會泄密,這些製備的流程沒有保密的必要,真正重要的是配比比例,這才是核心。”

  兩個師兄過於緊張了,就這種純靠計算得到的化學匹配結果,除了他別人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麽得來的。

  如果有人模仿,那後果還真不好說,也許是炸死自己,也許得到一些沒有用處的廢品。

  看著三個和尚按照自己剛才流程又製備出一些成品後,雲浩就打算離開這裏。

  雲浩答應他們,隻要他們安心在這裏完成他交代的任務,兩年年以後不僅放他們自由還會給他們一筆不菲的的報酬。

  三人答應的倒是痛快,但雲浩有點兒不放心,留下了十個護衛貼身盯著他們。

  帶著這些製備出來的雷酸汞回府後,雲浩找到了雲祿,讓他打造了一些小銅盂。

  把這些雷汞做了膠結處理後,分成不同份量裝入小銅盂中做成底火,開始試驗。

  啪,啪

  脆響聲斷斷續續在雲府中持續到了月上柳梢頭才停止。

  雲浩記錄了每一個底火需要的打擊力度和發火情況。

  原本他還想改進一下配方,降低靈敏度,沒想到這些成品都比他計算的結果要穩定。

  可能是因為整個的製備流程沒有那麽精確,這些底火比本身就含有比較多的雜質,所以沒必要再去添加鈍化劑。

  接下來的幾天,多次實驗後,他終於找到了發火率和靈敏度都比較均衡的配方比例。

  加工車間按照要求,加班加點的生產出來兩支樣槍。

  鑄造工坊也送來了2000多顆米尼彈頭。

  加上加工車間生產出來的小銅盂,這種劃時代的武器離成功,隻差合用的火藥了。

  這些天的試驗,李承乾、嚴煙和邱項藉也全程參加了。

  他們不明白老師為什麽要搞這麽多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東西,但又不敢多問。

  實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他們就忽悠小胖子李泰去老師那裏打探消息。

  老師的回答簡單且有力:

  這是國之重器!

  四個人完全看不出一根鋼管、一個蜂巢外加一個小鉛塊和“國之重器”這四個字有什麽關係。

  還是老師能吹牛,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