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個驚喜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06-12 01:57      字數:3220
  崖州的巫婆神漢倒了大黴。

  短短幾天時間,這些靠著幾個障眼法騙人的家夥就被他們騙過的百姓給扭送到了官府。

  不僅錢財被沒收,連人都以行騙的名義送到了礦場上去勞改。

  摩羅寺更慘,直接讓百姓給拆了大門,主事的幾個和尚也下了大獄,被騙出家的少年也被家人接了回去,這個南海唯一的寺廟就這樣煙消雲散。

  一時間,整個海南島上的騙子一片風聲鶴唳,紛紛收起手腳,有些膽小的幹脆直接逃到了內陸去。

  科普的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雲浩並不滿意,他認為應該教會樸實的民眾如何防止上當受騙。

  於是他帶著一幫學生創辦的,大唐第一本半月刊,《風華》的創刊號,直接就變成了一本防騙指南。

  上麵不僅介紹了科普活動當中涉及到的一些騙術,還對其中的一些專業名詞和概念做了介紹。

  當然,因為內容比較多,這本期刊就變成了50多頁的一本在這個年代看起來非常厚的書。

  這導致整個的印刷成本激增。雲浩原計劃是免費贈送給崖州的百姓,打響《風華》的名氣。

  但是老娘不知道如何得知了這件事,對著他耳提麵命,苦口婆心的教導了他一個時辰的為臣之道。

  他總結了一下老娘的意思,就是一句話:雲家不能邀買人心。

  雲浩從善如流,便在封麵上印下一個“售價五文”的標識。

  這些天的科普活動,由於雲浩這個老師當了甩手掌櫃,所以他的學生們就比較辛苦。

  特別是李承乾、邱項籍和嚴煙這三個他看中的學生,白天不但要繼續科普大會的演示和推廣,每天晚上還得跟著雲浩編輯期刊。

  三個孩子都認為自己在期刊的創辦上出力最大,因此,雲浩就把期刊的命名權就交給了他們。

  一番爭鬥後,嚴煙勝出,“風華”這兩個嚴煙親手寫下的大字,也就堂而皇之地印在了封麵之上。

  老爹設計印刷機非常好用。在紙墨衝充足的情況下,隻是一天,就印出了一萬冊。

  借著科普大會的東風,短短兩天的時間就賣出了6000多冊。

  雲浩偷偷的盤了一下帳,就賣出去的這6000多冊,基本已經把印刷和運營的成本都收回來了,其他的賣出去之後全部都是純收入。

  這還是在沒有廣告商支持的情況下,如果引入商家投放廣告,他相信,期刊的收入會翻上好幾倍。

  當然這種事情自己偷著樂就好,不能讓兩位師兄知道。

  雲浩坐在書房裏,認真地擺弄著一把手槍。

  這是一個驚喜。

  這把槍是他在密室裏找到的。

  當時兩個民兵起兵的時候隻是帶走了倉庫裏1/3的武器和一半的彈藥,其他的都被雲海運來了崖州。

  雲浩也是在密室裏尋摸了好長時間才發現,密室的後麵竟然還有一間密室,這間密室裏就是存放這些軍火的。

  不知為何老爹在信裏沒有提及這件事情。

  雲浩大致點驗了一下這些武器。

  大概有200多隻五六式半自動步槍,100多隻五六式衝鋒槍。輕機槍有二十多挺,四門60毫米迫擊炮,20多箱手榴彈,手槍的話,大概還有十多隻都是五四式的,彈藥剩下的也不少,子彈十來萬發,炮彈卻隻有五發。

  還有一些攜行具、彈夾、維修工具和一些作戰地圖。

  這些武器裝備應該是屬於一個民兵團,如果在這個時代來用的話,直接衝入太極殿都是輕而易舉的。

  一瞬間感覺自己腰板硬了有木有?

  怪不得那兩個民兵要造反。

  手裏握著這麽強大的力量一般人還真HOLD不住蠢蠢欲動的內心。

  不過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

  就是這些精密的武器,在這個時代很難得到補充,特別是彈藥。

  現在在崖州生產單發火槍的問題已經不大。

  但是,想要造出這些槍械所用的彈藥,再過50年,估計都不可能。

  雲浩打開手槍套筒,把它們拆成一個個的部件,開始進行保養。

  可當他弄完這些準備把槍裝回去的時候,突然發現竟然多出了一個零件,根本不知道往哪裏裝。

  雲浩這才驚覺,想要讓這些武器發揮作用,他還得仔細的去研究一下這些武器的使用和維護的方法。

  有了這批武器,他更有底氣了。

  他決定馬上把火藥複製出來,把南海艦隊變成變成一支火器部隊。

  之前老爹擔心混亂的局勢會讓火藥配方遺失,但現在大唐相對穩定,在得到這批武器以後,他也有了自保的能力,所以不再糾結火藥的問題。

  火藥並不難做,但是想要把黑火藥的威力提高到最大,這個事情,目前全世界也許隻有他能做到。

  之前他提煉硝酸鉀時就有這方麵的想法。

  他不想做那些原始的火藥,想要一步到位,直接做到黑火藥的極致。

  這樣就算了有人得到了火藥的配方,沒有他手裏的這些工藝和提純的技術,那些初級火藥在軍用級別的火藥麵前根本就不堪一擊。

  這幾天他雖然閑下來了,但是發現自己突然變的很無聊。

  他想當紈絝,可不知道該怎麽做,畢竟他前世隻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平民而已。

  30歲的思想已經定型,再讓他去縱馬遊街,逗鳥遛狗,這些事情他也幹不過來。

  真是勞碌命啊!

  歎息完之後,他馬上著手整理火藥原料的工藝。

  火藥的成分並不複雜,但是想要達到最大的威力,最合適的配比,原料的提純是關鍵。

  雲浩將原料的提純工藝全部用密文寫了下來,又請來了他的兩位師兄,讓他們去把這些工藝在實驗室裏進行複原。

  用密文是因為這些東西隻有他們師兄弟三人懂這些,其他人就算得到了這些資料也無法破解。

  所有重要的配方工藝都要用密文記錄,這是老爹留下的規矩。

  送走師兄之後,他便開始安心的設計火藥武器。

  火藥武器,他目前隻打算設計四種。

  分別是步槍、火炮、手榴彈和火箭彈。

  這幾種武器當中最複雜的應該是步槍。

  因為沒有能力大批量製造金屬彈殼,他隻能做發射紙殼彈藥的步槍。

  這種紙殼彈製作特別簡單,可是其中火帽的製作是一大難點。

  就目前看來,火帽中的雷汞隻能在實驗室中製備。

  幸好這種東西需要的量並不大,大不了多建幾個實驗室就可以解決問題。

  整把槍的擊發和密封機構是比較複雜的。

  但這些瞞不住他,既然現在的機床做不到要求的精度,幹脆直接把槍栓放大,把槍膛和槍栓連成一體。

  相信用慣了沉重冷兵器的大唐軍卒是不會在意使用這個兩斤重的鐵疙瘩的。

  把這個槍栓設計的這麽巨大,一方麵是加工精度達不到,另一方麵是沒有橡膠,很難封閉槍膛裏的這些煙霧,不能密封步槍的威力就會降低。

  把槍栓和槍膛做在一起,隻需要用一個滾柱就可以實現槍膛的密封。

  搞定這款槍後,他又設計了另一款槍。

  這款步槍的結構更加的簡單,采用的是柯爾特轉輪手槍的原理,把整個轉輪手槍做了放大,握把換成了抵肩的槍托,槍管也被拉長。

  因為想要追求更大的威力,所以把原來的六發的彈巢,改成了四發,彈巢也改為可拆卸的設計。

  士兵在作戰之前每把槍都多配幾個裝好彈藥的巢,在一個彈巢打完後,可以快速的更換。

  這樣的話火力輸出相對要快一些。

  第一款步槍被他命名為“大唐一號”,第二款則命名為“大唐二號”。

  大唐二號主要是給艦隊官兵配備的,他們需要短促而強大火力,而不追求射程。

  大唐一號則是為大唐的陸軍準備的,因為它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強,可以很好的對付身著重甲的士兵和速度極快的騎兵。

  火炮他也設計了兩種,一種是前膛裝彈的拿破侖炮,隻不過把炮管的材料由青銅換成了精鋼。

  再一種就是就怕迫擊炮了,因為發射藥的限製,不可能達到密室裏那幾門的重量和射程,但對現在的大唐是夠用了,它更加便於隨軍行動,雖然威力上都有所欠缺但也不失於是一種很好的支援武器。

  可這種武器對引信的要求極高,現在根本造不出來,隻能當做一種技術儲備。

  手榴彈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模仿了密室裏木柄手榴彈的所有結構,隻是因為爆炸物的原因,威力要小上很多。

  火箭彈的製作也不複雜。

  這種武器精準度很低,就雲浩看來它的精準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種武器裝藥量要比手榴彈大得多,還不需要精密的引信,列陣發射的時候威力驚人,而且打距離也夠遠。

  想想在戰場上給敵人的軍陣直接來一次火力覆蓋就爽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