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招股大會(三)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06-07 14:32      字數:2774
  雲浩可能給這些官員貪腐機會嗎?

  當然不可能。

  今天宣布的整個計劃,除了商業經營和工坊建設是雲浩自己獨立設計的,其他幾方麵的內容都是與潘攸和程咬金提前商量過的。

  雲浩的商業計劃是比較簡單的。

  除了將原來工坊的技術保留以外,還會把這些工坊全部拆分到海南島各地,結合當地的資源和人力,讓這些工坊形成規模效應。這樣的話,可以降低很多的生產成本,這些工坊的產品生產出來以後,有集團統一進行銷售和運輸。

  雲浩把南海集團的股份分為了100萬股,每股定價一貫錢。

  雲家以技術入股,外加20萬貫的資金,占整個集團股份的30%。

  潘攸代表的崖州郡守府,以各地工坊的地皮入股,3%的股份。

  李二,以李承乾帶來的那船金銀入股,並暗中承諾為集團提供保護,以此得到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馮盎也不差錢,出資七萬貫現金,占到7%的股份。

  剩下40%的股份,由在場的所有商人來認購。

  此次募集的資金,將會用來新建七個大型的工坊。

  事實上這些工坊的規模將完全脫離工坊的概念,可以稱之為工廠。

  雲浩計劃用這些大型工廠的產品,直接從嶺南開始向北鋪開,去打擊世家的相關產業。

  雲家和當地同行的關係也由競爭變成了合作,這些人也不會再敵視雲家,讓雲家在南海的實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有關設立新的管理部門的提議,是老魔頭在出征之前就已經定下來了。

  老魔頭的意思是盡量減少島上官員對雲家的敵視,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把他們全部綁到雲家的戰車上。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島上也有很多世家出身的官員,這些官員無論如何是否會和雲家站在一條戰壕裏的。

  所以在雲浩看來,老魔頭這個辦法,最大的效果應該是可以分化他們與其他官員的關係。接著逐步把世家的官員。這樣一來,在海南島的官場上雲家可以得到獨家的話語權。

  其實這個計劃在雲浩看來並不高明,他有更好的辦法,比如給島上的非世家官員發額外的補貼。但考慮到老魔頭的感受,雲浩和潘攸在表麵上都答應了照他的辦法實施。

  實際上,兩人在實行的過程當中,並沒有打算完全按照老魔頭的意願去做,兩人可不想在島上培養出一大群貪官汙吏。為此潘攸提出了在當地選拔監督官的想法。

  雲浩也同意了,並且他想還借機把整個監督機構分離成兩塊。一塊是為世家係的官員準備的,他們隻在機構裏掛個名,就派到到崖州來坐冷板凳,另一塊兒的話就是真正負責管理指導工廠的執行機構,這裏麵都是親近雲家或是與世家不對付的官員。

  雲浩把這個部門命名為安全生產監督司。安全生產監督司的總部就設在郡首府的旁邊。嗯這個總部就是用來限製那些世家係官員的,他們將會被閑置在總部,而其他的監督司官員在進行安全培訓後會被分散在各地的工廠裏。

  至於國稅和地稅的區分,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唐代執行的是租庸調製,賦稅以實物為主錢幣為輔,外加勞役。雲浩可沒有讓人幹活不給錢的習慣。他和潘攸爭論了很久,終於讓他同意免除島上的勞役,改征勞役稅,郡首府用這些稅款去雇傭民夫完成朝廷分配的勞役任務。

  大唐本來的所收的稅款就是分為兩部分的。一部分遞解到國庫,另一部分則留著地方花銷。但一般上繳國庫的稅款都是固定的數量,具體是多少,還要看當地的富庶程度。

  在兩稅製中,國稅不再是固定的數額,而換成了固定的比例。這樣的話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海南島所產生的賦稅要比傳統的賦稅繳納方式多出很多,即使報到皇帝那裏,皇帝也會很樂意接受這個稅製,因為現在的朝廷缺錢的很,自然樂意收到更多的賦稅。

  雲浩提出的兩稅製和大唐的租庸調與戶稅並行的兩稅製是不同的,隻不過是借了兩稅製的名義而已。

  雲浩和潘攸已經聯名上書了,隻是在等皇帝的批複。想來皇帝也不會在意,在海南這一塊地方進行新的賦稅製度的實驗。

  這些所有的計劃中,唯一沒有算計地方政府的計劃就是修路,交通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說。

  為了消除在場所有人的疑慮,雲浩開始帶他們組團去各個工坊開始參觀,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叫真正的技術,讓他們知道雲家的技術,即使落後了,也比其他人現有的技術要強上很多倍。

  他們首先來到的是造紙工坊。前幾年沒能在大唐內陸推廣的半自動紙漿生產線,在崖州的工坊裏已經運行了好幾年。

  它的效率極高,這裏的一條生產線,每月可產一平方米大小的紙張近五噸,這種生產線在這裏有三條。現在大唐出售的紙張,除了幾個世家控製的造紙工房,有近一半都是這裏提供的。

  這些人在見識過雲家造紙工坊的高效率後,都被震驚到了。

  其中有一個商人嘴角發抖的問雲浩,這裏的生產線效率已經非常高了,新工廠區的造紙廠效率會達到什麽程度?

  雲浩出言道:“雲氏集團的新造紙廠裏不再生產這種傳統的白紙,而是轉型生產其他特殊紙張。大家可以放心,不會與未來的造紙工廠產生業務上的衝突。”

  雲浩說的是實話,他並不打算在涉及文房用紙的生產,以後於是集團的造紙廠主要生產特種紙張,包括印製報紙的灰紙,作為包裝的瓦楞紙箱,還有就是未來可能會作為貨幣用紙的特種紙張。

  為了安這些人的心,雲浩還讓小影從她的隨身挎包裏拿出了一包紙巾。這個紙巾是雲浩為了解決自己擦屁股的問題,專門讓工坊生產的衛生紙。這種紙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而且利潤也很低,所以他就打算把這些衛生用紙也交給新的造紙工廠來製造。聽得各位商人是眉開眼笑,不住點頭。

  離開造紙工坊,雲浩又帶著他們來到了紡織工坊。

  這個工坊現在主要是在紡麻線,織麻布,這裏現在用的紡麻機也是人力的,但因為采用了雙錠同紡和飛梭的設計,它的防線效率是其他傳統紡機的四倍左右,而且由於所有的紡機配件都是按照標準化來生產的,所以紡出來的麻線很均勻,利於織布。

  工坊裏的織布機已經是畜力的了,隻是限於機器本身的設計,無法支出寬幅布而已。它的效率是現在織布機的十倍不止。

  雲浩並不想在市場上大量拋售寬幅布,而是計劃在棉花大麵積推廣後完成後,主攻帆布的製作。除了高錠的白棉布他也不打算再去生產其他的布品。

  紡織工坊再次讓這些商人和官員們瞠目結舌,想不通比這還先進技術會是什麽樣的,單是以這些技術,他們相信未來的紡織工廠將會財源滾滾。

  參觀工坊進行的雖然順利,但是因為涉及到的工坊太多,到晚上時還有幾家工坊沒有考察完畢。

  即便如此,商人們便都有些迫不及待的在晚上的招待宴會上,提出不再去參觀其他工坊了,希望雲浩趕緊開始股份的認購。

  看到大家的熱情高漲,潘攸把雲浩叫到了一邊,兩人嘀咕了一陣以後,雲浩宣布明天下午開始正式招股,同時宣布把原計劃的100萬股增發到150萬股,單股價格不變。

  雲浩本以為突然的增股會導致這些商人的不滿,但是他沒想到商人們竟然還嫌棄增股的數量太少。一番商討後,最終的招股股數變為200萬股。

  策劃增股的兩人已經笑得見牙不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