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招股大會(一)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06-06 14:09      字數:2179
  雲浩發現,老爹在傳播這些新的技術的時候,並沒有傳授相應的理論基礎。

  簡單來說,雲浩的兩位師兄和他們的徒弟們,隻是在單純的學習技術,而從來沒有去研究過這些技術是怎麽來的,他們甚至連牛頓的三大定律都不知道。

  雲浩被老爹的這些操作弄的有一些蒙。

  也不知道誰給老爹的自信,憑一己之力在這個科學荒漠裏去推廣這些技術。

  雲浩知道,如果不補全這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就算他把戰列艦也弄出來,這些看似先進的技術也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消亡。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首先是這個時代人們都不太注重技術,隻是一味的修心,技術的傳播,除了實用主義外,沒有其他的生存土壤,更不會去研究這些技術的底層原理。

  第二是商人和工匠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這些商人和工匠可以靠先進的技術產出產品,賺取賺取財富,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技術卻不能改變他們的社會階層。因此,這些商人和工匠對技術探索的動力並不大。

  而且商人逐利的本性,決定了在一項技術的價值還沒有榨取完之前,他們是不會去做新的投入和研發的。

  而匠人因為社會地位更加的低下。他們沒有上升的通道,對於技術也隻是抱殘守缺,隻要能活下去,他們是沒有什麽動力去改進這些技術的。

  這就是為什麽後世我們在曆史時會發現,很多原本先進的技術,很早就被發明出來,但是在曆史的長河中卻消失了。

  比如:魯班的飛鳶。

  再比如:漢代的耬車。

  從技術的角度講,這些東西在當時都是非常先進,但是因為統治者的不重視,和戰亂導致的文化遺失,這些好東西有很多都失傳了。

  從社會發展的曆史來看,這些技術的失傳又是必然的。因為他們沒有嚴謹的理論基礎,沒有嚴謹的理論基礎,就沒辦法形成成熟的且成體係的思想。

  先秦時,諸子百家之所以興旺,是因為他們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理論和自己的主張。即使後來儒家獨步天下,還是沒能完全摧毀各家學說存在的根基,百家的學說也隨曆史的洪流流傳到了後世。

  當然,我們在後世是很少看到承載這些學說的實物,但是他們的思想依然存在,隻要我們去按照他們的思想去探究,就可以複製出很多東西來,比如墨家的小孔成像,公輸家攻城雲梯車。

  老爹沒有在這個時代製作出火藥,雲浩現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因。比如社會的動亂,很有可能讓火藥這種重要的技術外流,反過來威脅到華夏,這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訓的。

  理論上,技術底層的基礎也是一樣的,老爹可能擔心當時的戰亂把這些先進的理念傳播到域外去,所以教授學生的時候也有所保留,僅僅是停留在技術的層麵,而那些基礎的理論被他零散地記錄在了他留下的筆記裏,等待後人去挖掘。

  雲浩很慶幸自己提早發現了基礎理論的缺失問題,所以這段時間他在不停的去編寫一些基礎的教材。靠著對前世記憶的每一個細節了如指掌,在剔除涉及到時代的東西後,他基本已經複製完了小學到初中的所有基礎學科的課本。

  數學課本裏的各種定理,除了先人們已經總結命名的,其他的全被他放到了老爹名下,物理和化學兩科也是如此,連自然、地理和政,治都沒有放過。

  就這樣,雲海稀裏糊塗的成為了科學這一學說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雲浩編寫的這本譜係也成為了一個象征,再往後的千年時間裏,無數的學者和科學家都以自己的名字和成果能被“科學譜係”收錄而驕傲,因為它象征著正統,象征著榮譽,象征著無限的可能。

  雲浩已經在他所教授的小班裏,開始傳授這些基礎理論知識。在接觸到這些基礎理論以後,小班的學生們表現得非常好,擺脫了之前那種隻學技術而不求甚解學習方式。開始去探索每一項技術的根源。同時學院的老師們也拿到了相應的資料,學習的進度也是非常喜人的,並且開始稱自己為“科學傳人”。

  這讓雲浩非常欣慰。

  在雲浩收徒的同時,程咬金帶著南海艦隊主力,正浩浩蕩蕩的接目的地。

  其實這一路從崖州到下龍灣的距離並不遠,也就不到六百裏,艦隊的風帆戰艦隻需要不到兩天就可以到達。但是要照顧隨行的商船,所以他們的速度非常慢。已經走了兩天天,才走了一多半的路程。

  這就讓從出海時就興致勃勃地老魔頭非常難受了,但又不能讓艦隊單獨離開。他也很是鬱悶,而那些隨行的商船雖然吃力地跟在艦隊後麵,但是沒有人會愁眉苦臉的抱怨,有的隻是對財富的渴望。

  艦隊官兵顯得異常的興奮。

  腳下強大的戰艦和手裏鋒利的橫刀,加上剛剛配發的鋼製弓弩,這些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這幫當了好幾年旱鴨子的官兵,雖然表麵上對這次搶灘登陸作戰表現得嗤之以鼻,他們渴望的是和敵人在海麵上的搏殺,而不是到陸地上去戰鬥,這幾年的陸地海軍生涯,讓他們厭煩透頂,雖然說這此的任務,主要的戰場還是在陸地上,讓他們有些不爽,但能但一想到可以戰鬥,可以立功就馬上興奮起來。

  老魔頭對自己信心十足,也對雲浩要求他把艦隊士兵一個不少的帶回去的要求很不理解,打仗就是個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計,哪有不死人道理?

  他是陸戰的大將,完全理解不了培養一個合格海軍的困難,不過他也明白,這些兵將都是雲浩的心頭肉,如果折損過大,很有可能會影響到雲家和秦王的合作。

  自他提出帶兵占據下龍灣開始,就一直在思考減少損失的辦法,和雲浩交流過後,更是得到不少啟發。

  龐大的艦隊緩慢且堅定地向目標進發著,雲浩這裏也開始了招股大會的籌備。

  盛唐也開始於這次大會,曆史永遠銘記了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