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相忘於江湖
作者:鹹魚少點鹽      更新:2021-01-30 22:41      字數:4458
  亥時處,

  天上一輪明月高掛,

  城外聚攏的屍體已經堆積成山,火把落下伴隨著一股焦臭味熊熊火光衝天而起,角落零星的屍體旁有斷劍殘戟斜插在地麵,地麵的汙血已經混在泥地裏凝結成塊,打掃戰場儼然已經進入尾聲,涼州鐵騎也開始陸陸續續的進城。

  城外是戰後慘烈的模樣,鄴城中卻早已燈火通明,有酒肉香氣傳來,戌時末的時候從韓地邊境而來的曹舍已經帶著輔兵驅趕著牛羊,馱著美酒入城準備,這是一場盛大的慶功宴。

  即便是隔著很遠的距離也能聽到城中的歡慶之聲,講到底這場靡戰持續近一個月的時間所有人都如同繃緊的弦,是時候鬆一鬆,畢竟繃得太久了會斷的。

  戰爭的勝利衝散了籠罩在心頭的陰霾,

  城中,

  長街正中數百口大鍋已經架起了柴火,豬肉在沸騰的水中翻滾,呼呼的冒著水泡,街道兩旁更是早早鋪滿了宴席,一眼望去看不清盡頭,不夠的便用臨街商鋪的門板來湊,聚攏在一起燕人和乾人席地而坐吹牛打屁。

  “他奶奶個腿的,說起來你們燕人也是能打,依著趙人骨子裏那股子瘋勁,你們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還能撐這麽久!”

  “老子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敢抽刀子擋在重甲鐵騎麵前的人,就算是當初在南川郡那魏國武卒也不敢正麵攔路。”

  涼州軍中一個老卒坐在台階上喃喃道,此戰涼州鐵騎雖然以極小的戰損打贏了,可對於那些麵容猙獰不畏悍死的趙人還是記憶尤深。

  “誰說不是呢?”

  “那狗日的趙人,打起仗來是真的不要命。”

  燕軍一校尉罵罵咧咧道。

  “不過說起不要命來,還是咱們燕國北邊那些狄戎當屬頭一份,相比之下那趙人還差了點火候,咱們燕人狄戎都打過了,還能怕他趙人不成?”

  那校尉坐在那涼州老卒身旁打趣出聲道。

  “那是,自古燕趙地多慷慨壯歌,燕趙,燕趙,你們燕人可是排在趙人前邊,便是天下江湖中那些遊俠兒也是你們燕國的仗義。”

  那老卒笑著打趣道。

  “那是,

  “不過可不單單男子,”

  “便是女子也是如此。”

  “咱們燕地的民風和中原各國大有不同,咱們燕地的女子還沒那被那些迂腐儒生套上那禮教的枷鎖,即便是遊俠兒也有女扮男裝的存在,騎馬高歌,仗劍天涯,聽說早些時候咱們長公主殿下就幹過這檔子事兒……”

  那校尉唏噓出聲,

  “咱們燕國女子不要聘禮不說,便是尋常富貴人家的姑娘,心情好了指不定還要送上幾輛車的嫁妝,巨富之家,指不定就是十裏紅妝,若是咱們長公主殿下就更不用提了,咱們這十萬人都當嫁妝送了得了,反正眼下咱們這幫老殺才是跟著公主走咯……”

  那校尉大笑道,場中卻沒有一個燕人反對,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幾場大仗下來,不知不覺間姬九兒在軍中的聲望已經高到了這般地步。

  “我瞅著,咱們長公主殿下和你們的太子殿下挺般配的,咱們本就是盟軍,幹脆讓你們太子殿下娶了我們長公主得了,這不親上加親……”

  “哈,哈,哈,哈……”

  那校尉伸了個懶腰看似調侃道,卻引得周遭的兵卒也是大笑不止,其實自家長公主對那人的心意,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來。

  從天上往下看去,城中的氛圍極為熱絡各種葷腥不忌的言語段子就沒停過,戰場上下來的漢子本就這般,畢竟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指不定哪天就沒了,指望他們和讀書人一般。

  一口一個子曰,一口一個之乎者也,

  也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一口一個他娘的,一口一個狗日的,

  自然要恰如其分許多,

  也沒有人有會覺得絲毫突兀。

  “他娘的,這大冬天的竟是熱死個人。”

  剛剛從韓地邊境趕來犒軍的曹舍竟是親自動手,在軍中待久了不知不覺間也是染上了這股子勁兒,拴著圍裙,拿著鐵鏟忙得不可開交,身旁冒著熱氣的豚肉被火頭兵鐵鍋中乘起,土陶碗中碩大的腿骨上帶著酥軟的肉,快要溢出的湯水中帶著油星。

  牛羊肉用鐵架穿這倒掛在火堆旁滋滋的冒著油光,撒上一些孜然,深吸一口氣,焦香的味道的在鼻尖彌漫。

  “呼,舒坦!”

  “這天寒地凍的,打仗也是不容易,不過打贏了回城,啃上一口羊肉,喝上一口小酒,給老子個神仙都不換。”

  曹舍扯下一塊烤的外焦裏嫩的羊肉嚐了嚐鹹淡後笑罵出聲,放眼望去自己帶著的幾千後勤兵正有條不紊的準備著這場盛大的慶功宴,街麵的諸多肉食已經熟透了,臨街院中各類炒菜也陸陸續續的出鍋端上了席麵,眼看就要開席了。

  “殿下,還沒來嗎?”

  曹舍的目光在長街上掃過,除了少許在城外巡邏,警戒的斥候外,涼州兵卒大多已經進城,卻遲遲沒有找到那道身影。

  “回稟曹都慰,殿下和白將軍都還在城外商談軍情,屬下不敢打擾,看殿下的意思是讓咱們先吃。”

  身旁一個校尉湊了過來輕聲道。

  “商談軍情?”

  曹舍略微有些詫異,不過眼下也等不及了,畢竟城中還有這麽多人等著,就算這幾百口大鍋一同開火也得煮上幾輪才能讓每個人都吃到一口熱乎的。

  “罷了,罷了。”

  “擺席,上酒!”

  曹舍眼眸流轉,在腰間摸了摸手上的的油漬高呼一聲,底下的火頭兵將板車上堆積如山的茅柴酒卸下,放眼望去單單是裝酒的板車便有百二十輛,不說管夠,可每個人也能喝上三五碗。

  “給我扯兩個羊腿,在帶兩壇茅柴酒,”

  “我出城一趟。”

  “記得給老子挑大個的,我給殿下和白將軍送去。”

  曹舍望著城外的方向想了想後開口道,隨即放下鍋鏟,結下腰間的圍裙,又用扇子,扇了扇身上的羊膻味。

  ……

  “開席咯!”

  “老子也學學那些山上匪寇。”

  “試試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什麽滋味。”

  “狗日的,給老子留點!”

  就著城中的歡慶聲,

  少年郎仰頭灌酒下最後一口茅柴酒。

  “殿下非去不可?”

  白起望著眼前的少年郎遲疑了片刻後問道。

  “獨孤前輩回來了,”

  “還帶著一個木匣,這木匣中藏有一把劍,名為“穀雨”,這把劍上帶著的氣息我很熟悉,不過說來也是從小便伴在身旁,又怎能不熟悉?”

  少年郎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而是自顧自的念叨著。

  “獨孤前輩幾日前就已經入了乾境,托人將這木匣快馬加鞭的送了過來,聽獨孤前輩說岐山上,除了遍地的名劍外,還有一片桃林。”

  少年郎手指在木匣上輕輕撫過,木匣通體也是由桃木打造,指尖傳來細膩的觸感,還帶著淡淡的清香。

  “我娘親下山之前便在那桃林邊上住著的。”

  “如今那桃林還在,可我娘親走了……”

  “聽我那便宜老爹說,當年娘親身死之前,那不當人的山主往北涼侯府走過一遭,老爹不願說,還不能確定,隻是想著往後親自登山,問問那山主與我娘親身死,到底有怎樣的瓜葛。”

  ……

  “言雨生百穀清淨明潔也,天下也能排進前九的“穀雨”是我娘親當年的配劍,從不離身,從不離身……”

  少年郎輕聲重複著。

  “可這穀雨劍是獨孤前輩從岐山帶來……”

  “從岐山帶來……”

  “嗬……”

  少年郎輕嗬一聲。

  “岐山……”

  白起詫異的望著那素來雲淡風輕的少年郎,不知何時,他清澈的眼眸中已經遍布血絲,便是握著“穀雨”的手也是輕顫著。

  “可如今是否太早了些?”

  白起沒有相勸,因為他知道依照少年郎的性子問劍岐山已經是必然的事情,隻是眼下這個時節太過重要了些。

  “早嗎?”

  “原本我也是想著,等到一統天下之時,本殿再帶百萬之兵,找那山主討個說法。”

  “畢竟岐山那座山在高,”

  “也高不過整個天下吧?”

  “畢竟那劍仙在多,也殺不光千軍萬馬吧?”

  ……

  “可……”

  少年郎頓了頓,

  “如今看來,或許等不了那麽久了。”

  “畢竟,因果已經落下,他起的因,又怎能讓這,果熟落地,就在前些日子,涼州諜報司已經傳來消息西邊已經有劍客入我乾境的消息,一個劍修,哪怕他是一品的陸地神仙也影響不了我乾國國運,”

  “可如今大世之爭,國內空虛!”

  “一群肆無忌憚的劍修,源源不斷的奔赴我大乾本土之境,實在讓人寢食難安,算算時日,獨孤前輩已經到了上京城,幾日前,本殿同樣已經讓燕十三,葉孤城,西門吹雪,歸海一刀……等人回上京應對了。”

  “至於我……”

  “於公,於私。”

  “問劍岐山,都是最好的選擇。”

  “也是唯一的選擇。”

  少年郎眺望著岐山的方向笑了笑,

  笑容中帶著幾分自嘲,幾分譏諷。

  ……

  場中,

  兩人沉默了良久,

  “殿下,何時啟程?”

  白起沒有絲毫阻攔的理由,因為少年郎如今已經道出了始末,自己的理智告訴自己他不應當去,因為他是大乾帝國的未來,可自己的情感告訴自己他應當去的,無論結果如何,都應當去的。

  “明日卯時。”

  少年郎說完晃了晃手中葫蘆還欲在飲,卻發現裏邊兒已經沒有了酒水,是時,出城的曹舍極為殷勤的從不遠處走來,給少年郎的葫蘆中灌滿了出自涼州的茅柴酒,少年郎也沒有拒絕。

  畢竟,

  劍仙打架,臨了,打完收工,

  乘風禦劍,仙氣飄飄,

  可沒有酒怎麽行?

  “殿下您……”

  一旁的曹舍將酒葫裝滿酒水後小心翼翼的問道。

  “要出一趟遠門。”

  少年郎拍了拍曹舍的肩膀笑道。

  “走了,曹都督你就陪著白將軍一同入城吃宴席吧,本殿去城樓上坐會,不必管我,大戰得勝,當痛飲。”

  少年郎說完後係好酒葫蘆,便拎過還處在呆愣中的曹舍手中另一壇酒,一步邁出便已經到了城樓上。

  ……

  少年郎坐在鄴城最高處的鍾樓,頂上斜斜的躺著,看著城中燈火通明的熱絡場麵,拎著酒壇,仰頭灌下一口。

  自飲自酌,

  滿身酒氣,

  翌日,

  卯時,

  少年郎還是沒有等到那一襲紅衣,

  其實臨走前,

  他還想多念叨幾句,早些時候那姑娘沒有挑明,自己也沒有拒絕的道理,可如今想起,有些話還是說死了些好,免得白白耽誤了人家姑娘。

  “走了。”

  少年郎望著城內醉倒一地的兵卒,望著城中空落落的府邸,望著遠處的萬裏河山輕念一聲,就此,腰係酒葫,斜挎長劍,背負木匣,往城外而去。

  少年郎出城後不久,長街上出現一個女子,她褪下了戎裝,換上了初次見麵的紅裙,她登上城樓,她緩緩走到城樓邊上,誰都沒有注意到她的手指微微顫抖,望著遠去的背影,嘴唇抖動幾下,還想要在說些什麽,卻還是沒有開口。

  地平線上,

  少年郎似乎心有所感回頭望去,

  朝陽下,

  那一襲紅裙分外奪目。

  少年郎看清了城樓上那道身影苦笑著搖了搖頭,也認出了那一襲紅裙,正是當初在沂水湖畔的穿著。

  “這傻妮子……”

  少年郎最後還是眉頭舒展,輕笑出聲。

  ……

  我見過春日夏風秋葉冬雪,

  也踏遍南水北山東麓西嶺,

  可這,

  四季春秋,

  蒼山決水,

  都不及你衝我展眉一笑,

  自己很早的時候便遊曆天下,是真的那麽多的地方,看過那麽多的風景,經曆過無數個四季春秋,可還是覺著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不如你衝我展眉一笑。

  過了良久,

  她的嘴角翹起一絲好看的弧度,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她突兀的想起了一句話,江湖很大,並不是每一個人遇見的良人都需要擁有,有的人,他曾經出現你的生命中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