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心如止水(上)
作者:鹹魚少點鹽      更新:2020-11-01 10:37      字數:4434
  “嘎吱嘎吱……”

  馬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著餘下一連串的聲響,少年郎撅著屁股趴在木板上神情專注的繼續撰寫著餘下的經文,遠處另一輛馬車中那姑娘正捧著那溫潤的玉佩怔怔的出神。

  “哎呀!”

  車廂中傳來身穿紅襖的小姑娘驚呼聲。

  “二姐,我家大姐今年年方幾何?”

  小姑娘狡黠的笑道。

  “我家大姐年芳二八!”

  年紀稍小些的花裙姑娘點了點紅襖姑娘的額頭,眼眸確是落到了還在發呆的大姐身上一同打趣道。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花裙姑娘輕念著詩詞。

  “哎呀,大姐都快過了豆蔻年華了。”

  花裙姑娘念完後捂嘴驚呼道。

  “也到了嫁人的年紀,難怪開始思春了。”

  “大姐,思春咯!”

  “思春咯!”

  紅襖姑娘學著自家二姐模樣大聲嚷嚷著,

  車廂中兩個小姑娘笑的前仰後合直不起腰,而那豆蔻末端年華的大姐也回過神來,在車廂中打作一團。

  “啐……”

  “都是修道之人,怎麽淨說些胡話!”

  那毛巾姑娘打鬧一番後麵頰通紅,握緊手中溫潤的玉佩,輕啐一聲後,鄭重的貼身放入懷中。

  “姑奶奶們長大了……”

  “我這大侄女也想著嫁人咯……”

  車廂外年長的車夫搖了搖頭輕笑道,慢悠悠地拿起腰間掛著的酒壺小酌了一口,愜意的伸了個懶腰。

  “掌門師弟總是念叨生了三個女娃娃,平日絮絮叨叨說著門派要斷了傳承,可老頭子我卻覺得,女娃娃挺好的,兩個大姑娘性子文靜那便從文學學琴棋書畫。”

  “一個小姑娘學武繼承衣缽練就個清冷的四五品的女子劍修,要是有幸成就個三品那就是祖墳冒青煙了,往後咱們這青城劍派和和氣氣的,不似男子那般想著刀光劍影,江湖揚名,將門派發揚光大,多好的事兒。”

  “近幾日聽說那兩大不可知之地的靈隱寺,躲在深山之中都讓朝廷給踏平了,這江湖往後恐怕也不安生咯。”

  “還是姑娘家家好。”

  “安安分分的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

  “修道之人打打殺殺的傷了和氣……”

  年長的車夫唏噓出聲,

  “不過說起來方才那撥人也是奇怪,一個老和尚,一個小道士,三名劍客,一名刀客,不過單單看那馬車就知道造價不菲,在看那小道士穿著的道袍用料也是十分的講究,想來也是出自高門大派的嫡傳第子,說起身份倒也勉強配得上我家大小姐。”

  車夫暗自低頭盤算著什麽。

  “模樣俊郎,氣質不錯,”

  “嗯,是個好姑爺!”

  “這趟回青城了得好好和掌門念叨幾句,若是能夠打探出這小道士的跟腳,老夫也不妨輕自去那道觀提個親,反正道觀裏有沒有不許成親的道理,何況咱們青城劍派本就與道教素有淵源。”

  車夫拍了拍腰間的長劍咧嘴一笑,至於那小道士身旁的俠客很是自然的被忽略了,權當是路上碰巧遇見一路上作個伴罷了。

  至於那些人的實力?

  嗬,

  在怎麽說老夫青城劍派十三神劍之一,

  堂堂四品巔峰高手,

  在青城縣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存在,便是放在整個鄖陽郡也是排得上名號的修道之人,有必要在意這些東西?

  如今自己這個大侄女也到了嫁人的年紀,自己也不妨幫幫忙,改明暗自打探完這小道士的身世,若是清白,也不妨把這門婚事定下來,算這小子撿了天大的便宜。

  “姑奶奶們坐穩咯。”

  車夫想到這快慰的笑了笑,仰頭望了一眼天邊的紅霞抽打著馬鞭,眼下城門快關了還得急著趕路。

  “大師伯,慢些!”

  鄉間土路上揚起陣陣煙塵,

  車廂中幾位姑娘也顧不得爭吵,

  馬車上傳來車夫暢快的大笑聲。

  ……

  酉時三刻,

  一輛馬車穩穩的停在緩坡下,

  仰頭望去青磚綠瓦,枯樹殘陽,一破落的道觀搭在緩坡之上,遠遠看去瓦片破落,幾間側房已經倒塌,蛛網結了不少,便是那大門也沒有絲毫修繕的痕跡。

  “觀主,來香客了!”

  一個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正百無聊賴的趴在屋簷上,看清那厚重的馬車在道觀前停下後,興奮的嚷嚷起來。

  “清心觀。”

  少年郎邁步走下馬車仰頭望著上邊的掉漆的牌匾輕聲念叨著,不知為何這幾日莫名的心安,就連下榻的道觀的名字也是如此的應景。

  “吱呀……”

  “不知這位居士貴姓?”

  片刻後,

  木門推開一個手持浮塵的老道士咧嘴笑道,細細看去藍色的道袍上滿是補丁,一把浮塵也快禿了,光禿禿的木杆上僅僅餘下幾根白毛,可那人看上去不似兩袖清風,風骨依舊的模樣,反而帶著幾分市井眾人的俗氣。

  “道友?”

  老道士揉了揉眼睛看清少年郎的穿著和周遭氣質後詫異道,目光往後略過看清那樺木車廂,以及那兩匹拉車的涼州高頭大馬後更是下意識的搓了搓手。

  “姑且算是。”

  少年郎望著那老道士身後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怔了怔,有些詫異,因為那小道士沒有喉結,方才的呼喊聲中明顯帶著少女清脆的嗓音。

  “道長,道觀中可還有床榻?”

  “如今天色已晚,我等一行人舟車勞頓,

  “想來到了此地,道長也不忍心讓我等風餐露宿吧?”

  少年郎拋開莫名的思緒笑問道,撰寫《道德經》對自己平穩心境極大,眼下尋一道觀也是存著找找感覺的念頭在裏邊。

  “這……”

  老道士望著少年郎身後那餘下的幾人麵露難色。

  “這是香火錢,還請道長收下。”

  透過敞開的大門看著裏麵破落的景象少年郎了然道,抬手間一錠二十兩的官銀穩穩的落到了那老道士的手中。

  “皆是修道之人。”

  “這怎麽使得?”

  老道士雖然市儈了些,可還是遲疑道。

  “全當給姑娘買些吃食,在添幾件衣裳。”

  少年郎手指伸出輕輕點在那小道姑的鼻尖,後者極為羞怯的低著頭,仰頭怔怔看著這個漂亮得有些過分的少年郎。

  “那便順著道友的意思。”

  那老道士局促的笑了笑,將這錠銀子塞入小道姑的手中,極為客氣的引手站在門口為眾人推開木門。

  那小道姑也是被少年郎的豪氣震驚了,感受著手中沉甸甸的分量,又想起那少年郎俊郎的模樣,咻的一下,小臉紅撲撲的。

  “道友,請!”

  老道士神情有些尷尬道,入內依舊是破落的模樣,散落的磚瓦,滿地的落葉,便是大殿中供奉的三清神像也是彩漆脫落,斑駁痕跡,可仔細看去上麵不染塵埃,時常有人打掃,供奉的神像前也隻餘下一大一小兩個蒲團,供道士修行打坐。

  道觀中供奉的神靈不多,沒有大觀的繁華隻有三位神像,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們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靈寶天尊,元始天尊又名為玉清大帝。

  而這方青城縣的地界中則是以太上老君為主位,因為這方地界有一座青城山,在當地的傳說中也是與道教祖師爺頗有淵源,雖然比不得武當山來得那麽出名,可也是鍾靈毓秀之地。

  青城山上林木蔥翠,層巒疊障,曲徑逶迤,古觀藏趣,有飛泉,神仙,紅岩,五龍四條深隧,蔥籠,奇險的溝壑雄奇絕妙,峽穀棧道,淵潭水簾,靈穀飛瀑,其中最高峰便名為老君閣,也算得上是道教發源地之一。

  “緣,妙不可言!”

  少年郎站在大殿一下仰頭望著那太上老君神像,下意識的掏出懷中還餘有墨香的《道德經》輕笑道,道教始祖便是這太上老君,凡塵俗世中的名諱為李耳。

  “道友見笑了,觀內簡陋了些。”

  老道士隨在身後發現少年郎目光灼灼的望著那彩漆斑駁的神像,以為有些不滿,也是訕訕地笑了笑。

  “修道之人,不在乎於俗物。”

  少年郎笑了笑,也不解釋,望著這太上老君的神像竟有種無比安心踏實的感覺,連帶著對著破落道觀的映像都好了許多。

  “道友還請稍作歇息。”

  “老道我去準備些吃食。”

  老道士低頭往大殿外走去,頗有些揪心,總感覺有些對不起那二十兩銀子,可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又去哪裏弄些吃食,老道士憂心忡忡的想著埋頭走出。

  “小清兒,為師出門一趟。”

  “你抓緊給道友收拾個院子出來。”

  “師傅,小清兒想吃糖人!”

  小道姑沒有絲毫留念的將手中的銀子塞到了老道士的手中,然後小聲的念叨著,清涼的眸子中帶著期盼的神情。

  “得嘞,小祖宗!”

  老道士望了一眼天色,心裏盤算著這一去一回還能趕在戊時之前,鎮上賣糖人的老人家說不定還沒有收攤,想著得來不易的銀子,吆喝著胯下的騾子便加快趕路。

  ……

  大殿中,

  寂上老僧盤腿坐在木柱旁於他而言便是荒郊野外也能打坐一夜,對下榻之地沒有什麽要求,餘下的幾位劍客打量完神像後也是默默地將長劍橫於膝間修煉著內功……

  小道姑入內看著眾人的模樣頗有些尷尬,想要開口卻又找不到對象,隻好眼巴巴的站在那正在出聲的少年郎身後,小手卷著道袍下擺莫名的有些委屈。

  “道士哥哥,你不累嗎?”

  過了半晌場中還是了然無聲,小姑娘沉不住氣了扯了扯少年郎的衣袖輕聲道。

  ……

  “道士哥哥,今晚你就住這吧。”

  入內是一個整潔的小院,用木繩牽著的晾衣架上還餘有幾件帶著皂角香的小道袍,小道姑慌忙收取下衣物後,推開房門,屋子不大還帶著淡淡的檀香,少年郎眼前的床榻被套漿洗得有些發白,確是異常的幹淨。

  少年郎雙手枕在腦後往下躺倒,

  細細聞著枕頭還有細微的香味,起身望去,床頭還擺放著兩個榆木疙瘩雕刻的小人偶,顯然正是這小道姑住的屋子。

  “道士哥哥,這是觀裏最幹淨的屋子了。”

  小道姑看著少年郎詫異的神情,

  以為很是不滿意如此簡陋的環境慌忙解釋道。

  “嗯,小清兒乖,自己睡。”

  “道士哥哥,風餐露宿慣了,大殿坐一夜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是極好的。”

  少年郎摸了摸小道姑的頭,笑意盈盈道,或許是因為魚桃夭的緣故自己對小道姑的印象總要比尋常人好上許多。

  “可,這……”

  小道姑感受著如此親呢的動作怔在原地,連帶著嘴皮子都輕輕打著哆嗦。

  “小清兒,”

  “給道士哥哥我準備一盞蠟燭便行了。”

  少年郎還是還是低估了這具皮囊對少女的殺傷力,特別是那股子生人勿近的氣質減弱後更是越發的明顯,隻得仰頭苦笑。

  說完便邁步往大殿走去,

  半個時辰後,老道士從鎮上的酒樓中打包了諸多吃食,揭開油紙熱氣騰騰,引得眾人食指大動,少年郎卻隻是就著清水咽下兩個饅頭,並不想吃什麽油膩的東西。

  一旁的小道姑見到了心心念念的糖人,眼中有小星星閃爍著,可目光卻還是不時落到那正提筆撰寫經文的少年郎身上。

  “明日便要上山了,”

  “今日還是把上半篇的《道經》撰寫完吧。”

  少年郎啃完饅頭,

  伴著幽幽燭光研磨提筆繼續晚上餘下的三十來章經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簽乎!”

  ……

  少年郎一邊落筆一邊低聲念叨著,不知為何在這太上老君神像下撰寫《道德經》比起在馬車上念頭更為通達,極為玄妙。

  蠟燭忽閃的焰火落在神像上的彩漆上有莫名的神采,那原本空洞的眼眸,恍惚之間竟然透著一起神性。

  “奇怪。”

  “莫不是寫糊塗了。”

  仰頭間視線相撞,

  少年郎竟是覺得那雕像似乎正在打量著自己,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這方天地似乎遠遠有著超過自己想象的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