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上川之戰人屠之名(上)
作者:鹹魚少點鹽      更新:2020-09-12 14:21      字數:5055
  會稽郡,

  “魏國武卒,當真過萬不可敵?”

  中軍大帳之外趙括遙遙望著西南方向輕念出聲手中的兵書拍打著手掌似乎在沉思著什麽。

  說起魏國武卒在兵書上記載最令人咂舌的一戰還是百十年前魏武卒破十倍於己之敵,

  魏國武卒,五人為伍,二伍為什,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

  建製細分到了極致,

  兵卒募選同樣是寧缺毋濫。

  同樣正是因為如此苛刻,魏武卒滿員時不過五萬,可當時的魏國憑借這五萬魏武卒硬是讓周邊數國噤若寒蟬,兵鋒之盛舉世罕見。

  “算算日子,魏**隊也差不多該到了。”

  趙括回身帳內望著沙盤上會稽郡的山川地貌怔怔的有些出神,會稽郡位於三國交界之地同樣也是魏國出兵必經之地。

  齊魏聯盟到了何等程度自己不知,可假道伐虢的道理想必齊國的國君自然也是曉得的,魏國雖然近百年來沒有往日強盛可終歸而言也是大國。

  一旦讓魏國兵卒借道入境,到時候齊乾開戰無力回援,即便是真的聯盟魏國那時還不若長驅直入永安城,畢竟鍋裏的肉在香,也沒碗裏的來的安穩。

  三國百十年來本就摩擦不斷,眼下所謂的聯盟不過是利益的綁定罷,國與國之間本就是利益為基礎的外交罷了,齊國國君又哪裏來的那個魄力讓魏國兵卒入境?

  所以會稽郡便是魏國合圍大乾的必經之路!

  而自己帶著的十萬大軍駐紮在會稽郡為的便是阻斷兩國各圍之勢。

  “不知道如今這魏武卒還餘下幾分戰力?”

  趙括將手中的兵書放下喃喃出聲,細細看去沙盤之上密密麻麻的旗幟遍布山川溝壑,這數日的功夫,自己已經推演過無數次如何布局。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

  於信胤聞言輕念出聲。

  “趙將軍,魏武卒雖不複百年前的榮光可這募兵的製度一直保留至今想來也差不到哪裏去,末將以為此戰還是以守為主!”

  “待殿下和白將軍擊退齊國大軍,回援會稽郡三軍之力對抗魏國放為上策。”

  “即便戰曠膠著,一時無法回援也不礙事,畢竟眼下會稽郡與魏國產糧之地甚遠,糧草輜重運送也是耗費頗大,隻要撐下一段時間魏國久攻不破,這齊魏聯盟自然不攻自破,到時候咱們這邊還可以騰出手隻願潁川距鹿。”

  於信胤看著沙盤上推演的局勢並不在意,自己行軍打仗也有很多個年頭,對大局的把握更願意相信自己而不是沙盤之上的推演之勢。

  “此次南征,齊國兵卒隨四十萬有餘,可二十年前那最為精銳的先登死士已經被陛下所破,雖然如今已經恢複建製,可沒了那一批老卒為骨幹,也就比尋常兵卒多了些血勇罷了,成不得氣候。”

  “可那魏武卒如今仍是滿編,戰場殺伐一類也從未落下,大多都是見過血的漢子,何況前些年成山越野人做亂,魏武卒平亂,其中有一役以三百武卒破數千野人部落,雖是野人打仗毫無章法,可一身血勇還是遠勝於如同兵卒的,照那來看來實在不可力敵。”

  “我涼州鐵騎雖是天下第一等的精銳,可會稽郡這地形實在不利於騎兵衝殺,還是守成為好,守住了會稽郡仍是大功一件,還望趙將軍切勿貪功冒進。”

  於信胤看著沙盤邊上依舊是雲淡風輕模樣的趙括苦口婆心道。

  “於總兵,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既然會稽郡不利於騎兵衝殺,那為何不換個戰場?”

  “轉守勢為攻勢?”

  趙括並沒有打斷於信胤的話,很是認真的聽完後這才不疾不徐的開口道。

  會稽郡外,

  魏國邊境一馬平川,

  “魏國兵鋒之盛自武卒建立以來從來隻有他們欺負別人的份,從未軍隊踏上魏國的疆土,以至於邊境諸多堡壘廢棄。”

  “魏國從來都是外鬆內緊,如今大軍開拔,最為精銳的武卒也是抽調一空,如今可以說是內外皆鬆,若是率鐵騎避開大軍長驅直入直逼大魏都城,那這隻出征在外的大軍又該如何?”

  “此次魏國主將吳春秋出自將門之後,他可不是孑然一身從底層爬上來的泥腿子,他身後還有整個吳家,正是因為如此,他如何敢至齊國國君於不顧?”

  趙括扯下掛著的地圖指著魏國都城的方向輕聲開口道。

  “趙將軍終歸還是缺少了些行軍打仗的經驗,對魏國的情況也是不甚了解。”

  “魏國內部城池林立,互為犄角,雖大軍出征,可郡兵拒堅城而守,一旦久攻不下,魏國大軍回援這十萬人馬,怕是會被吞得骨頭渣子都不剩。”

  於信胤長歎出聲。

  “於總兵,是否想過一個問題。”

  “我軍何須攻下魏國都城,隻要兵出會稽,入齊國境內,但凡深入數百裏,無須攻城,隻需兵鋒所指便夠了。”

  “那時候,你說出征在外的大軍是回援還是繼續合圍?”

  “便是魏國國君有那個膽量讓大軍繼續各圍之勢,可領軍的吳春秋他敢不回嗎?”

  “齊國的軍製和前朝慶國不同!”

  “他不敢!”

  “他不敢賭,萬一萬一,即便是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也不敢賭!”

  “領兵大將若是自己身家性命,我信他敢賭,也有這個魄力,可國君安危他不敢賭,便是勝了此戰,他回國之後又當如何自處?”

  “莫說出兵還要截斷他傳信之路,便是聖旨送到他手中,他又敢擔著這個幹係?”

  趙括擲地有聲道。

  “圍魏救乾?”

  一旁原本默不作聲的曹先之此刻目光陡然一亮。

  “如此說來逼迫魏國退軍也不是不可能。”

  魏國邊境的山川地貌曹先之早已經爛熟於心,魏國的國情也是曉得一些的,眼下趙括口中說言並非沒有實踐的可能,甚至可以從魏國入齊國境內,兵臨齊**隊後方,與距鹿郡駐守的十萬兵卒前後合圍,在加上潁川郡殿下率領的二十萬中軍,甚至有可能一口吞下齊國四十萬大軍。

  “兵出會稽郡,繞道臨川郡,避開魏國武卒鋒芒,兵鋒直指魏國都城,魏國本就是以重甲步兵為主,餘下的輕騎不堪一擊,隻要兵貴神速,甚至可以趁著魏國大軍回援的空擋直接繞道齊國境內!”

  曹先之目光灼灼的看向趙括。

  “好一招圍魏救乾!”

  曹先之讚歎出聲。

  “可此舉是否太過冒險了些,兵力本就處於弱勢若是有半分差池,又或者在魏國境內被拖住,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於信胤和行曲衛兩人本都是老成的性子眼下開口到也在意料之中,這是為何當初徐閑兩人分於左右將軍的道理所在。

  “出征的時候就講過,我趙括用兵擅於攻,而不擅於守,若真是如於總兵所言,按兵不動守成於會稽郡將一切希望都寄托於殿下回援,那我當這個主將還有何意義?”

  趙括朗聲出聲。

  “兵出會稽郡後,無論是繞到齊國後方還是兵鋒直指永安城都在一念之間!”

  “要知道齊國和魏國不同,齊國境內有一地名為漁陽道雖路途有驛站堅城,可並未相連無法斷我大軍後路,於我騎兵而言暢通無阻隻需繞開便是進退自如,真踏上了此道距離永安城不過三百餘裏。”

  趙括望著沙盤輕聲念叨著。

  一旁曹先之則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行軍打仗本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眼下行事恍然看來有幾分天方夜譚的味道在裏邊,可眼下本來就不是能夠憑借手中兵馬,身後國力平推的局麵,兵行險招雖然危險了這,可同樣收貨也是巨大的。

  “不過在此之前,我大乾得和魏國大軍碰上一碰。”

  “兵出會稽郡,繞道臨川郡,一大個圈子,饒是騎兵也會耽誤兩日的功夫,這段時間足夠魏國大軍反應過來了,吳春秋出自將門之後,想來也不至於和睜眼瞎一般後知後覺。”

  “那時候魏國大軍回援,若是倉皇入齊國境內,吳春秋便有了出兵的借口,到時候尾隨入齊鏡,不管他打的是什麽算盤主動權都掌握在他手中,所以入齊之前定然還有一仗,我軍才能從容入境。”

  趙括話語中帶著一絲冷冽,目光望向西南方向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涼州鐵騎和魏武卒廝殺的場麵。

  “若是真到了齊國邊境,若是魏國國君有心,聯盟瓦解,乘勢兩國伐齊也不是行不通。”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國與國之間同樣如此!”

  曹先之思緒流轉。

  “曹總兵說得有理,昨日他魏國能和齊國結盟,一旦局勢有變與我大乾暗中結盟共同討伐齊國也是有可能的。”

  “可本將很不喜歡這種主動權在他人手中的感覺。”

  趙括雙拳握緊,

  便是骨子裏都透著強烈的從容自信。

  “何況殿下的意思是要掃平諸國,魏國本就兵鋒極盛,若真是聯盟打下齊國,魏國和齊國接壤的土地可是要多的多,瓜分完齊國,魏國國力更盛,隻不過為了眼下未知的方便給以後餘下麻煩,此舉是斷然行不通。”

  “二十年前陛下能夠帶七千鐵騎輾轉數千裏大破齊國數萬先登死士,其中雖然曲折,可這天下兵事本就無常,天下精銳也未必不能破之,我趙括也想試試那七萬魏國武卒是否當真過萬不可敵!”

  “破了魏武卒之後,便直接入大齊境內,先亡了他大齊再說!”

  “我趙括胸中藏兵書萬卷!”

  “吐氣如龍自當殺伐無雙!”

  趙括的脊背挺得筆直,

  遙遙望著南安郡的方向朗聲道,

  談笑之間便定一國興亡!

  “魏軍甲兵犀,選練武卒,均為重裝步兵,披重鎧,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趙將軍手中全是輕騎如何能夠敵得過那重甲魏武卒?”

  “要是撕不開那道口子,再被困於南安郡豈不是作繭自縛?”

  於信胤再度當頭澆下一盆冷水。

  “輕騎自然破不開大魏武卒的陣型。”

  “可我涼州還有三千六百重甲鐵騎,牧野原一戰之後,入上京之前陛下就已經從涼州軍中募滿了編製,如今那三千六百涼州重甲鐵騎就在潁川,隻需殿下一旨調令即可入我會稽郡。”

  “重甲鐵騎隻需要破開一道口子,衝散魏國兵卒的陣型,餘下的一鎮涼州鐵騎也不是繡花枕頭,何況這一戰本就是讓魏國傷筋動骨而已打掉魏國的骨氣,並非要和魏軍死磕到底。”

  “重甲鐵騎?”

  便是曹先之也是驚呼出聲。

  當初陛下打造這隻軍隊的時候為的什麽,作為涼州的老班底自己可是一清二楚,如今眼前不過尚未及冠的少年竟然打起了那支軍隊的主意?

  當初自己領兵在牧野原伏擊的時候也算是真正見識了什麽叫戰場上橫衝直撞的鋼鐵巨獸,同樣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覺得趙括此言太過瘋狂。

  竟然是要用那涼州二十年的心血來做賭注,如果說涼州鐵騎是天下第一等的精銳那麽重甲鐵騎便是淩駕於這個時代的產物,同樣為此付出的代價有多大自己這些老人最為清楚。

  “一人三騎趕往我會稽郡不過大半日的功夫。”

  “重甲鐵騎長途奔襲時本就是換輔馬乘騎,次馬拖甲,甲馬輪空,這趟繞道對戰力的折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出兵眼下還來得及!”

  趙括沉聲道。

  “可,殿下會給嗎?”

  曹先之喃喃出聲。

  “能破否?”

  趙括沒有回答反問道。

  “魏武卒俱披三重甲,內襯布,中娟衣,外鐵甲,手持大鐵戟,腰佩長劍,背負犀麵大櫓,可陣前快速列陣,當盾牌合攏時,甚至有分割包圍精銳鐵騎的實力,更有正麵抵擋鐵騎衝刷的底氣,可真對上那支重甲鐵騎……”

  曹先之沉吟道。

  牧野原那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當初在自己手下兩千四百餘重甲鐵騎衝破陳聞之九十萬大軍的場景還曆曆在目。

  “能破否?”

  趙括極為平靜的再度開口道。

  “能!”

  曹先之咬牙道。

  “既然能破,這兵自然也能借到!”

  “殿下能把整個涼州諜報司放心交到百指揮使手中,這三千六百重甲鐵騎又如何不能放心交給與我趙括?”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趙括輕笑出聲,自己不到弱冠之年尚且能讓自己統帥一軍,又如何有沒有這個魄力,兵出會稽,博上一博?

  勝了,從今往後

  齊國灰飛煙滅,

  魏國傷筋動骨,

  大乾可開疆擴土!

  “殿下能做到如此,那我趙括自然也得爭氣一些。”

  “待到重甲鐵騎衝破魏武卒之日,便是齊國四十萬大軍葬身之時。”

  趙括負手而立,目光確是落到了沙盤之上距鹿郡的位置上,在那還有一個名為白起的人,在趙府書房沙盤推演過後這個人便在自己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是第一個能把自己逼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人,雖今生不能與之在戰場之上對敵,可如今能夠攜手廝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軍中令騎何在?”

  趙括高呼一聲。

  手已經握住的桌案上的毛筆,

  沒有絲毫的猶豫提筆在書信之上筆走龍蛇。

  片刻之後大帳之外有兵卒入內單膝跪地。

  “領一隊令騎,八百裏加急送往潁川郡。”

  一炷香過後,趙括將書信對折蓋上火漆。

  “你若是真有那個本事,我趙括也不介意舍命冒險為你鋪上這一程路!”

  趙括丟下毛筆揮袖轉身,

  懸佩在腰間的那柄舊鐵劍晃動不止,

  左手輕輕按住劍柄。

  眉宇間書卷氣散盡全是冷冽,眼中殺意盎然。

  此次南征便用魏武卒的潰敗讓我趙括名揚天下,至於齊國那四十萬餘兵卒,一旦各圍後,全看你白起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