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三十萬涼州鐵騎饒龍城(上)
作者:鹹魚少點鹽      更新:2020-07-31 18:29      字數:4405
  虎門關外,

  正值日上三竿,

  城上眾人視野中,那支紅衣黑甲的輕騎了無邊際,日光下鐵甲熠熠生輝,雖然還未開始衝鋒可那股沉悶的氣勢就已經壓在了眾人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

  “上次來這裏,隻覺得城牆很高。”

  “現在再看,好像也就那麽回事。

  “甚至比不得北地戈壁搭起的京觀。”

  徐閑策馬再前遙遙看著那天下雄關虎門喃喃出聲上次來的時候如同喪家之犬,還要借著官印糊弄守將才得以逃出生天,這眼下確是帶著無數鐵騎兵臨城下不可同日而語。

  “殿下所言極是!”

  “想來北地戈壁的京觀搭起來是要比這虎門關高的。”

  老道士望著那高聳的城牆扯了扯嘴角,又望向身後那漫無邊際的涼州鐵騎,隻想起一句前人的詩詞,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雖然下山之前就已經看過北地戈壁氣運凋零,可當從徐閑口中聽起那蠻族金帳被踏平之時還是覺得心神馳往,當看到那顆赤發頭顱時更是心神震蕩不止。

  馬踏金帳封狼居胥,老道士王慶年在年輕的時候也曾想過,特別是蠻子鐵騎南下無數涼州百姓埋骨牧野原的時候那個想法特別強烈,講到底自己龍虎山也是紮根在涼州地界的宗門。

  後來也想過新任蠻王是二品修為,自己也是二品修為,孑然一身入北地戈壁試試能不能殺蠻,最後還是猶豫了,沒了那了番膽氣,如今天下人眼中二品老神仙不敢做的事,大慶皇帝不願做的事,北地屠夫想做卻不能做的事眼前的少年郎還是做成了,看那底下涼州兵卒狂熱的眼神就可以曉得,如今眼前的少年郎在他們心中是何等的地位,兵鋒之盛甚至不亞於那北地屠夫親自領軍。

  “稟殿下,百指揮使已經在關內布下人手。”

  “午時三刻鐵騎衝鋒之時自會配合大開城門。”

  一涼州碟子單膝跪倒在地低頭稟報道,望著那鐵甲如雲的涼州鐵騎內心激蕩不已。

  “嗯!”

  “全軍休整,午時三刻攻城!”

  徐閑引手一揮,身後風塵仆仆的涼州鐵騎開始休整,這數日從山河關一路奔襲到了虎門關也是人困馬乏,必要的休整也是極好的,何況關內有百曉生側應攻城也能少死些人。

  ……

  “這便是天下第一等精銳的涼州鐵騎?”

  城樓上的主將名為尉遲建功苦笑出聲,望著城外那徐字大纛有些恍惚,當目光落到那身穿甲胄模樣甚是年輕的少年郎身上時,眼神中都透著濃重畏懼。

  上一任虎門關的主將不知去哪快活,還沒來得及趕回虎門便匆忙得知反賊偷了自己大印詐開了城門一事,人還沒理清楚裏邊的道道便掉了腦袋,當時隻是覺得賊子狡詐,同樣也便宜了自己調守一重關,如今再看隻是覺得喉嚨發幹有苦難言。

  倒不是怕聖上責罰,虎門關一破京畿地帶一馬平川,三十萬鐵騎饒龍城,整個大慶的氣數也就盡了,談不上將旨怪罪,自己也想過投降可一家老小還在上京城內,隻怕虎門一破的消息傳出,就得滿門抄斬,罷了降也是死,敗也是死,還不如死在虎門關口,落得個以身報國的名頭。

  “朝大人,當真要去與那反賊講理?”

  尉遲建功舔了舔幹裂的嘴唇望向一旁的白衣儒士,就在昨日有令騎過虎門關往上京城而去後,便有一年過花甲的白衣儒士來到了虎門關下,隻餘下一句想為大慶數十萬讀書人餘下最後一絲風骨,便入了關。

  “老夫既為前任上京祭酒,前有陳聞之以身報國,身死涼州甚是悲壯,如今涼州鐵騎扣關,總不能讓天下人都覺得除了秦相外,大慶數十萬讀書人在無脊梁骨吧?”

  朝祭酒撫了撫下頜的白須反問出聲。

  “朝大人言之有理,可那反賊窮凶極惡,未必會聽您口中的道理。”尉遲建功看向朝祭酒的眼神意味難明,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道理自己深知的,若真是能勸動還要自己這等武夫有何用,朝廷派出百十個大儒口水星子都能淹死那人了。

  “他聽不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夫來了!”

  “頭戴圓頂帽子的表示懂得天文,腳穿方形鞋子的表示曉得地理,身上佩帶用五彩絲線係的玉塊的表示遇事懂得果決……這是我輩儒士穿戴之理,可天下總是有人笑我儒家表裏不一,老夫想讓他們知道我儒家還是有風骨的,對得起身上的穿著對得起書中先賢。”

  朝祭酒一身儒服,

  戴環冠,穿句屨,掛玉餒。

  灑然一笑,往前一步邁入吊籃,

  往城下而去,身後上萬守軍無不默然。

  同吊籃中的還有一馬匹,吊籃落地後,朝祭酒翻身上馬,年過花甲的儒士動作依舊行雲流水,乘騎本就君子六藝之一,不過後世許多讀書人忘到了腦後罷了。

  朝祭酒一夾馬腹,到那北涼騎軍的鋒線之前不足百步,望著那森森鐵戟怡然不懼,翻身下馬理了理身上的衣衫拱手道。

  “老夫朝祭酒,見過涼州世子!”

  良久無言,

  仰頭隻見涼風習習,那少年郎腰佩刀劍輕響。

  “稟世子殿下,按離大慶律,邊軍入關不可帶甲過三百,殿下若是要入京還請讓涼州鐵騎駐馬關外,老夫自當為殿下牽馬入京畿之地。”

  久久不見回答,朝祭酒高聲道。

  虎門關上尉遲建功隻覺得度日如年,指甲已經深深的嵌到了掌心的肉中,咬了咬牙一巴掌拍在城垛上。

  城下那少年郎沒有任何要開口說話的跡象,隻是身旁紅衣黑甲的親兵手勢已經由握刀變成抽刀,狹長北涼刀上的寒光讓午間的燥熱都減弱幾分。

  “老夫前任上京祭酒,朝先陽!”

  “懇請世子殿下依律行事!”

  朝先陽望著眼前眼神清冷的少年郎聲音沙啞道。

  “上京祭酒?”

  “我涼州已經定國號為大乾,你又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

  徐閑策馬再前輕聲念道。

  “老夫不知,老夫隻曉得北涼侯一生為我大慶南征北戰,如今大慶內亂不止,若是讓北地蠻子乘虛而入,還不一點多少涼州百姓身死,我怕侯爺即便是坐上了那個位置也無顏見數百萬涼州百姓。”

  朝先陽望著那徐字大纛神情恍惚。

  “蠻子已經平了,我爹想必能睡得安穩,這點就不必讓祭酒操心了。”

  一顆赤發頭顱再次落地,朝先陽心神震動。

  “蠻子平了?”

  “這……”

  “我大慶四周還有群狼環繞,若是殿下執意領兵與大慶王朝魚死網破,隻怕便宜了他人,講到底殿下也是慶人,難道非要天下生靈塗炭才滿意嗎?”

  “魚死網破?”

  徐閑嗤笑出聲。

  “如今慶國朝廷還有這個資格嗎?”

  “我大乾坐穩江山之後自會掃除群狼,我在離山書院講過,為萬世開太平,這太平萬世可不單單是指區區大慶十餘州。”徐閑看著天上的日頭擦了擦額頭的熱汗,還有兩刻就是城破之時,三十萬鐵騎饒龍城指日可待。

  就在朝先陽心如死灰之時,

  虎門關城頭有一陣騷亂聲傳來。

  上京祭酒朝先陽恭愕然轉頭望去,隻見幾道熟悉的麵容出現在虎門關上,其中一人身穿醒目的大紅蟒袍,是李高良死後宮中輩份最高司禮監秉筆太監。

  望著下方錚錚鐵甲,

  老太監深吸一口氣踏入吊籃之中,

  一手高舉黃絹,尖嗓子嘶聲喊道。

  “聖旨到!”

  老太監沒有乘馬,而起一步步往朝先陽的方向走去,最後定在徐閑身前十丈外,大紅蟒袍隨風而動,老太監強撐著皇家顏麵,可另外兩名隨行的小宦官確是汗如雨下,如同在鬼門關前晃蕩,隻差沒有癱軟在地上。

  “涼州世子徐閑接旨!”

  老太監嘶聲喊道,

  徐閑不見下馬也不言語。

  此時此刻,哪怕麵對如此大逆不道的臣子,老太監罕見的沒有絲毫怒火,隻覺得心涼如水,甚至不敢流露出半點多餘表情,就這麽捧著聖旨,靜靜地站在原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日朕特封北涼侯徐武為涼州王,掌北地涼州三郡之地……”

  “過往之事,既往不咎!”

  “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老太監見徐閑也不言語便直接在三軍之前高聲念起。

  “封王?”

  “就這?”

  徐閑望著那杵在原地的老太監嗤笑出聲。

  老太監見狀默默地從大紅蟒袍之下拿出另一卷聖旨。

  當明黃色的絹布掀開的時候,老太監的麵色已經毫無血色,甚至手指都已經捏得發白,聖旨上的字讓他如同落入冰窟一般,嚇得打了個寒顫。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司禮監老太監嘴唇蠕動,聲音也低了下來,

  ……

  “以虎門關為界,大慶與乾國南北而治!”

  當聖旨念完時,老太監身上的大紅蟒袍已經被冷汗徹底打濕,整個人如同水中撈出來的一般。

  “還請殿下接旨!”

  老太監竟是再也不要顏麵膝蓋一彎直直的跪倒在地,所有的骨氣都已經被這一道聖旨抽掉了。

  如果說開疆拓土對於一帶君王來說是天底下最值得歌功頌德流芳百世的事情的話。

  那麽割地求和對於一位君王來說,對於一代王朝來說表示奇恥大辱,甚至可以說是背負後世千古罵名,以虎門關為界,那便是三分之一個大慶,數州之地拱手相讓,從大慶立國以來便是異族打到上京城外百十裏處也從未有過如此荒唐的事情。

  “請殿下接旨!”

  老太監跪倒在地雙手高捧著聖旨,眼中有濁淚滴下,一旁的朝先陽更是徹底癱軟在地,仰天長歎卻又無言可說,虎門關上尉遲建功頹然靠著城垛,沒來由的倍覺寒冷淒切。

  “說完了?”

  不遠處有少年清朗的聲音傳來。

  “說完了。”

  老太監楞楞道。

  “那就,讓路吧。”

  少年郎的聲音很是清冷不帶一絲感情,甚至眼皮都懶得抬起,對於慶國朝廷做出最大的讓步沒有半分心動。

  “殿下!”

  老太監麵色悲嗆擦了擦鼻涕眼淚,跪地一步一步的往前爬著,終於身上的大紅蟒袍已經被磨開兩個破口,這才到了徐閑身前,小心翼翼地將自己手中的聖旨舉起。

  身子依舊是跪倒在地,

  手已經伸直舉得很高,盡可能的讓聖旨和馬背上的人能夠離得更近一些,眼下的老太監已經卑微到了極致。

  徐閑卻沒有理會。

  “攻城!”

  兩個字冷冷的從口中吐出,

  就連末尾的聲調也沒有一絲起伏,

  徐閑仰頭往天上望去已是午時三刻,身後的涼州鐵騎已經翻身上馬,胯下的馬匹已經開始躁動,蹄下有碎石飛起,落到老太監的臉上,有皮破開,蹭得生疼。

  明黃色的聖旨落到了塵埃裏,

  “啐……”

  “這就是慶國挽回的方式嗎?”

  徐閑望著塵埃裏的聖旨輕啐一聲,割地求和除了讓自己踏破上京宮門時多吐一口唾沫外,還有何意義?

  “嗬嗬嗬……”

  老太監也不見張嘴,可偏偏又能聽到一陣從喉嚨裏滲出的淒厲的笑聲,猛然起身手中有匕首有淡綠色的冷光流轉。

  萃毒的匕首還未落到徐閑的身上,

  春風刀就已經揮出

  自己的頭顱高高飛起,

  老太監的瞪大雙眼的頭顱在地上翻滾著最後落到了沾滿塵埃的聖旨旁。

  一旁的朝先之掙紮著起身,

  望著已經開始衝鋒的涼州鐵騎,

  挺直脊背,理正頭上的環冠兩手張開直麵揮出的森冷鐵戟,五彩絲線被掙斷腰間玉佩飛起,在烈日下無比通透。

  虎門關城洞,

  “動手!”

  一麵若冠玉的兵卒嘴唇輕啟,

  四周數十兵卒對視一眼袖中有短匕脫手而出,狠狠地刺向昔日的袍澤,片刻的功夫城洞中便倒下了一地的屍體。

  “吱呀吱呀……”

  城門已經被推開一條縫隙,

  有陽光順著縫隙灑入,

  “臣,百曉生,供迎殿下入關!”

  那麵若冠玉的兵卒,對著那策馬而來的少年郎躬身一禮口中輕念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