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兵出山河關,潰於牧野原(上)
作者:鹹魚少點鹽      更新:2020-07-26 05:20      字數:5353
  “卯時末,大軍出山河關。”

  “午時三刻,兵至北永郡!”

  ……

  陳聞之指著沙盤上的關頭沉聲道,數十條軍令有條不紊的落下,最後的目光確是落到了那山河關上。

  三川郡,有三條大川大河流經,由此得名,

  “川”字,古籍有言;

  象水直達之形,水之出於他水,溝流於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

  山河關位於三川郡邊界,

  出了山河關便是涼州的北永郡,

  自古便有,“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的說法。

  山河關又為天下十大雄關之一,

  東西兩側,有禁溝深穀之險;

  北有三川匯聚,抱關而下之要;

  山河關雖不是三川郡與整個涼州唯一的關口,

  確是最近的一道關口,

  早些年間,蠻子南下涼州也想過深入,可有這山河關再前寸步難行若是繞路蠻子也沒那個精力耗下去,同樣也是朝廷掣肘涼州鐵騎的一道雄關,可如今要放棄關口之利出關迎敵實在為下下之策,不過眼下也隻能如此了。

  “我領大軍自山河關而出,張總兵你自領一鎮人馬作先鋒營務必在巳時踏入涼州地界為後續大軍穩住前路。”

  “李總兵你領一鎮人馬沿河上遊巡查,免得敵人堵塞大河,半渡而擊!”

  “王總兵你領一鎮人馬自青峽而出,青峽外有一堅城名為望南,原本是為青峽依托防備蠻子入關的,可二十年來蠻子甚至都沒踏足過涼州地界,所以必然久經梳備,雖如今那徐武陳兵北永郡也曉得那城的重要性,可那涼州攏共不過三鎮人馬。”

  “徐武如今兵力捉襟見肘,何況涼州兵卒本就不擅守城,我給你一鎮人馬務必奪下此城,此後便如釘子一般死死的釘在那裏,此為大軍第二條退路。”

  ……

  “遇事,準各路總兵自行決斷!”

  軍令下達後,陳聞之猶豫了片刻最後開口道。

  “末將,張衛恩領命!”

  “末將,王從龍領命!”

  “末將,……”

  眾將轟然應落,走出大帳各自準備。

  此次出兵,陳聞之已經做到了極致。

  各路人馬混雜,最關鍵的一路先鋒營是南邊抽調的那一路邊軍,同樣領兵之人也是原本的總兵王從龍。

  自始至終陳聞之都沒有沒有絲毫打亂編製的意向,雖然不利於主將的統帥,可一旦打亂短時間之內必然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戰力驟然下降,所以為今之計隻能如此。

  至於自行決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論守城布防,陳聞之自信不輸餘人,

  可指揮數十萬的人大軍自己實在力不從心,

  畢竟古往今來能夠以一己之力從容指揮百萬大軍的人千年難逢,便是史書之上也僅僅隻記載了一人。

  子時末,

  整個大帳之中,

  除了幾個中年文士外便在無他人,所有領命的將領都已經前去軍中準備,一時間顯得有些空落落的,出了文書毛筆落紙的潤筆聲和柴火劈啪聲外在無異響。

  “咳咳……”

  沙盤旁,

  陳聞之拿出一條白帕捂著嘴,輕咳著,看起來很是憔悴,不著痕跡的把白帕放到身後,擋住那一抹嫣紅的血絲。

  “陳公,這北地的風刺骨了些。”

  “可別再染了風寒。”

  魏明輔端了一碗薑湯伺候在陳聞之身旁,

  看著帳外人影綽綽,莫名的有些揪心。

  “嗯,勞煩魏公公了。”

  陳聞之接過溫熱的薑湯一飲而盡,看著沙盤上的布局眉頭悄悄有些舒展,可目光落到一旁的銅壺滴漏上的刻度時又下意識的緊皺起來,時間還是緊了些。

  “陳公,那日早朝秦公已經盡力了。”

  “還望勿怪。”

  接過空碗魏明輔還是忍不住開口道。

  “我自省得,何怪之有?”

  “秦相的恩情我陳聞之沒齒難忘,這一仗若是敗了我自當以身報國,若是勝了說不得回了上京還得灌他個伶仃大醉。”

  陳聞之笑了笑,可背影卻莫名的有些蕭索。

  “陳公,此仗定勝!”

  “借公公吉言!”

  陳公灑然一笑。

  魏明輔放好碗又給大帳中的火盆添上了柴火。

  畢竟是天家的奴才,伺候人的方麵自然是細致入微的,可也不是誰都能享受,在宮中卑躬屈膝是為奴才,到了地方就是實實在在的大爺,這或許就是缺啥想啥,顧不得別人在背後罵一句沒卵子的閹人,可當麵你得把麵兒給足了,這種扭曲的思想適用於大多宦官。

  可魏明輔卻從陳聞之這沒有感受到半分異樣的目光,實實在在的被當成了一個完成的人看,所以也願意多做一點。

  走出大帳,用白布抱手揭開瓦罐,

  沸騰的瓦罐中還有人參當歸一類補氣血的藥材翻滾。

  “陳公,千萬得保重身體。”

  “大慶國運如今還得仰仗您!”

  魏明輔長歎了一口繼續往裏添著柴火。

  ……

  已至醜時,

  從天上往下看去,

  整個中軍大營正有條不紊的準備著明日的大仗,朝廷三道聖旨落下,無論如何明日都得有一仗圓了朝廷的麵子。

  “陳公,已至寅時了。”

  “喝口熱湯暖暖身子。”

  魏明輔望著還在沙盤邊上沉思的陳聞之輕聲提醒道,手中的溫熱的參湯遞出。

  “有心了。”

  陳聞之抿了一口,望向魏明輔道。

  “出帳吧。”

  陳聞之一口喝完後解開肩上披著的大氅往帳外走去。

  “對了,魏公公何時回京?”

  “卯時大軍開拔恐怕招待不周。”

  陳聞之掀開大帳簾子的右手愣在半空扭頭望向魏明輔。

  “陛下身邊自然有人伺候,老奴回京與否無礙,可方才見陳公身體有異,咱家不若留在陳公身邊。”

  “上陣殺敵的本事咱家沒有。”

  “可好歹也能注意下陳公的身子。”

  魏明輔想起早先時候陳聞之白帕捂嘴的場景,莫名有些心酸,本就是花甲之年的老將一道旨令從大慶最南端數千裏之遙調到了最北端,一路舟車勞頓,加上憂心戰事心力交瘁,恐怕也到了極限,遠遠沒有看著那麽平靜。

  “多慮了。”

  陳聞之長歎一聲閹人的細心果然遠勝常人。

  “戰場上刀劍無眼,魏公公還是回京吧。”

  “陳公為大慶守國門,老奴自當伺候在陳公身側,也算為國出了一份力,至於刀劍無眼,老奴若是死在這邊關,陛下提起老臣的名頭說不得還要讚上兩聲忠奴。”

  魏明輔緊隨其後麵色肅然。

  “不滿陳公說,老奴出宮之前便去了一趟淨身房帶出了寶貝,死也能死個全須全尾沒甚遺憾。”

  “許久之前老奴也在上京城外認領了幾個遺孤,供其吃穿用度讀書,別的不求,隻讓他們掛了個魏姓,若是日後別有高升,覺著宦官作父的名頭難聽了些也可自行恢複原姓。”

  “隻求每逢清明年末能添上幾注香火燒上些黃紙錢,老奴去了黃泉也能少被老祖宗責罵兩聲。”

  “陳大人見笑了,咱閹人沒多大的念想。”

  陳聞之愣神的功夫魏明輔又是自嘲一笑。

  “朝堂諸公多不如你也。”

  陳聞之怔怔的忘了魏明輔一眼鄭重道。

  ……

  寅時初,

  中軍大營已經集結完畢,放眼望去大纛如雲,

  其餘兩個營盤的人馬也整兵待發。

  中軍大營距山河關不過數十裏之遙,

  大軍早已集結,

  兩個時辰的功夫自然是足夠的,

  山河關外十餘裏處便是大河,

  早已有民夫開始搭建浮橋,原本的老橋自然容不得數十萬中軍從容而過,近十萬民夫搭橋看看情形大軍至此地時浮橋便能搭好。

  此外早早便出發的一鎮兵馬已經順著大河延岸往上巡查,掀起陣陣煙塵。

  卯時末,

  站在山河關上遙遙望去,

  河麵已經被浮橋鋪滿,用鐵鎖連成一片,便是鐵騎而過也能如履平地。

  遠遠望著有紅衣黑甲的涼州哨騎忽隱忽現,

  可大軍半渡而擊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陳聞之也沒有給徐武那個機會,

  一鎮五萬先鋒軍中多為騎兵,已經在踏上的北永郡的地界,開始如同潮水一般往前蔓開,即便此時遇到了敵軍也能為後續大軍渡河做掩護。

  當午時三刻日頭正高時,

  數個時辰之功,

  整整四十五大軍已經踏上了涼州的土地。

  日頭正高,河麵有水汽蒸騰,端是潮潤。

  “王從龍,千萬不要讓老夫失望。”

  陳聞之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遙遙往青峽的方向望去,雖然朝廷旨意已經下來了,兵出涼州是必然之舉,可還是留下了一條退路,即便兵敗也不至於讓這大軍全部葬送在這涼州地界。

  “徐武,老夫來了!”

  “全軍開拔!”

  陳聞之高呼一聲,令騎四散,

  大軍分為左右中三軍,

  前鋒五萬,中軍二十萬,左右兩路各為十萬,還是四十萬押送糧草輜重的民夫,開始往北地涼州大營壓進,遙遙望去人頭攢動鋪天蓋地,宛若蝗蟲過境要吞噬這路途中遇見的一切。

  ……

  北永郡,

  遠遠看去有一隊哨騎一人三馬,風塵仆仆,

  正快馬加鞭往大營趕去,說起來上輩子的蒙古鐵騎最闊綽時能達到一人四五匹馬,將迅捷如風發揮到了極致,可涼州軍中卻沒那麽多能用的馬匹,除了涼州重甲鐵騎和少數親兵外大多一人一騎,就這還是徐武嘔心瀝血養了二十年之久才有的成果。

  涼州中軍大營,和工事完備的北安郡大營相比之下臨時搭建的大營顯得簡陋許多,可細細看去大營則是外鬆內緊章法有度也不至於給了給人可乘之機。

  中軍大帳,

  “稟陛下,慶國大軍已出山河關,如今已經踏上了北永郡的地界。”

  一校尉入賬單膝跪地稟報出聲。

  “他奶奶個腿!”

  “那老烏龜終於離開了他那個王八殼子。”

  聞言諸元奎笑罵出聲,苦苦對峙這麽久自己的大刀早已經寂寞難耐了。

  “看樣子,朝廷那邊的壓力著實不小。”

  徐武也是長舒了一口氣,若是那陳聞之按兵不動,即便是自己繞一個大圈,繞過山河關南下三川郡麵對那鐵板一片的大營和各種工事也是望而興歎。

  不過這五十萬大軍踏上涼州地界,就如同一團肥肉掛到了自己嘴邊。

  吃是定要要吃的,

  哪怕撐壞了肚子也要強行咽下去。

  “慶豐,牧野的兩鎮鐵騎準備得如何?”

  徐武凝神望向白慶豐。

  “陛下,北地邊關的昨日亥時兩鎮鐵騎已經抽調至牧野。”

  白慶豐單膝跪地回稟道,

  此刻整個中軍大帳肅然一片,當徐武開口的那一刻這一仗就已經拉開了序幕。

  “玉門關一帶在無一兵一卒。”

  “那陳聞之無奈出兵,我涼州又何嚐不是在搏命。”

  “但願殿下在北地戈壁能打亂蠻子南下的步調,即便不能拖住些時日,我自當兵北上平了那幫蠻子。”

  曹先之輕歎一聲。

  “先之不必多慮,事到如今理當相信殿下。”

  白慶豐聞言開口道。

  “好,既然牧野兵馬已至,那便不在多言。”

  “這盤棋已經下了這麽久,也該到了見真章的時候了。”

  徐武蹙眉微微有些不滿,不過也為發作。

  “白慶豐,你領一鎮人馬作先鋒。”

  “曲行衛,於信胤,你等合領半鎮人馬為左右兩翼。”

  “餘下一鎮人馬為中軍我親自領兵。”

  “曹先之你去牧野領兩鎮人馬,待引兵而至自行衝殺!”

  徐武下令道。

  “陛下!”

  “臣苦苦等候這麽久,可不能肉都讓這姓白的啃了,讓我等隨在中軍怕是一口湯都喝不得,早知如此還不如隨殿下去北地殺蠻來的痛快。”

  諸元奎聽完沒有自己的調令急忙開口道,不過大帳中眾人也曉得他葷腥不忌的性子,沒人和他計較。

  “陛下,諸總兵言之有理,我留在中軍也好配合陛下,不若……”

  白慶豐聞言出奇的沒有反駁,反而開口道。

  “還是白兄曉得我的心意。”

  “既然如此,便順了你的心意。”

  “諸元奎聽令,你率一鎮人馬為先鋒。”

  徐武啞然失笑,心中確是自有計較。

  “末將曹先之,聽令!”

  “末將曲行衛,聽令!”

  “末將於信胤,聽令!”

  “末將諸元奎,聽令!”

  話音落下眾人跪地轟然應落。

  “全軍開拔!”

  十五萬涼州鐵騎分為三路如同潮水一般往兩郡交界處而去,如同實質的殺氣在蒼茫的涼州大地上彌漫。

  ……

  已至酉時,

  天邊隱隱可見紅霞。

  坐在馬背上的陳聞之緩緩的揚起了右手。

  “主將有令,停止前進!”

  “主將有令,停止前進!”

  “主將有令,停止前進!”

  令旗揚起,令騎四散,命令逐次下達,

  洶洶向前的數十萬大軍遂即緩緩停下了腳步,兩路邊軍開始收攏,有數十隊哨騎脫陣而出,開始為大軍巡邏周邊。

  雜亂的馬蹄聲中,

  軍中將領紛紛簇擁到了陳聞之身後。

  “陳將軍,此處紮寨?”

  一總兵觀察了下四周的地形開口詢問道。

  “紮寨?”

  “不!”

  “在這等,等那北地屠夫!”

  陳聞之對那總兵的話置若罔聞,隻是凝神看著手中地圖,掐算這行軍時間和行兵距離。

  “那徐武行軍打仗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可唯獨一點,這到嘴的肥肉饞人的很,何況他涼州也沒有拖下去的資本,不論是試探實力還是趁我大營為穩,今日必有一戰!”

  陳聞之遙望著前方,

  數十道命令下去數十萬人的大軍開始結陣。

  行列之間雖然有些混亂可於大體無異,畢竟是數十萬的各路雜軍能做到這一步,陳聞之已經很了不起了。

  “陳公,排兵布陣端是如臂使指,莫不製從。”

  一旁魏明輔雖然不通兵事,可看著這波瀾壯闊的場麵也是嘖嘖稱奇,要知道這裏邊還有二十萬禁軍這等廢物混雜其中。

  一個時辰過後,

  已至酉時末,

  大軍陣中已經有騷亂聲響起,還是不見敵人身影。

  “稍安勿躁!”

  陳聞之依舊穩如老狗,凝神望著前方。

  “咚!咚!咚!咚!”

  地麵開始輕震,有細微的石子被濺起,

  沉悶的聲響如同鼓聲敲打在眾人的心頭。

  地平線上,

  一道繡著黑龍的徐字大纛出現在眾人眼中,

  紅衣黑甲的涼州鐵騎緊隨其後,

  如同接連天地的大水一般,

  漫無邊際的往己方陣型衝殺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