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風起雲湧天下合圍
作者:鹹魚少點鹽      更新:2020-07-10 01:52      字數:2295
  曾經以為在危難之際,

  會有一位蓋世英雄,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來救我。

  本以為是隻猴子,

  可沒想到最終是一個糟老頭子,

  身穿道袍如坐春風,踏浪而來,

  頭頂玄武神龜,波瀾不驚!

  氣勢是有了卻總覺的差了那麽點味道。

  現實和想象終歸是有出入的,

  徐閑也接受了現實,畢竟這老頭的手段著實厲害,此去涼州不足八百裏的路途,算下來也就五六天的功夫。

  可這八百裏歸途,

  想必比那西天取經還要難上幾分,

  這各路牛鬼蛇神可是惦記著自己這塊唐僧肉,

  就是不知道他們牙口好不好?

  徐閑騎在馬上看著這漫天的紅霞走神了。

  身後司空摘星卻饒有興致的和裘千丈攀談起來,西門吹雪抱著劍靜靜地聽著,葉孤城正坐在馬背上閉目養神,體內真氣飛快的流轉,傷勢也正在逐步恢複。

  不知何時,自家便宜老爹策馬上前,

  “閑兒,你偷偷告訴老爹你出生的時候莫不是真有異象天命所歸?”徐武回頭看了一眼正在侃侃而談的裘老前輩,湊到徐閑耳邊眼神閃爍。

  “啊?”

  徐閑拉回了思緒看著身旁的老爹。

  “莫不是如此,為何如此多的能人異士紛紛來投,便是過個河也能遇見剛剛出關的絕世高人!”

  徐武雖是詢問,可聽那語氣心中早已肯定。

  “老爹,既然你已經識破孩兒便不再瞞你了!”

  徐閑雙目凝神一本正經的看著徐武。

  “孩兒天賦異稟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能記事了,當時父親不在身邊可能還不知道,回想當時周圍環繞陰陽八卦,紫氣東來三萬裏,更是有無數仙鶴飛動,真龍來賀,九龍吐珠……”

  “孩兒如今都還在懷疑除了這天命所歸的王霸之氣外,孩兒或許是謫仙人下凡身懷仙家氣運,那閉關的裘老前輩想必也是被氣息牽引,這才出關……”

  徐閑說完不等自家便宜老爹反應,一夾馬腹往遠處奔馳而去。

  “你這驢日的東西,還敢打趣老子!”

  徐武回過味來笑罵出聲。

  “咦,如此說來……”

  “父親大人莫不是頭種驢?”

  徐閑扭頭打趣道,徐武一時語塞,憋紅了臉一夾馬腹追了上去。

  身後的五十餘鐵騎看著這場麵也是啞然失笑,在涼州他是手握三十萬鐵騎的鎮北侯,刀下亡魂無數,平日更是不苟言笑,從上京城回北涼這一路上雖然險象環生,可他們見過侯爺的笑,卻比在涼州十年加起來還要多。

  ……

  真武山上,

  真武山地處三川郡,與那涼州三駱的北川郡接壤,在江湖上成名已有數百年之久,祖皇帝時期道教興盛,素有北真武,南武當之稱,與之齊名的還有一座龍虎山!

  天下三座道教大廷,壓的整個佛教喘不過氣來,甚至一度引起天下修道潮流,不知多少癡兒上山求道。

  天下的二品本就出世,不染凡塵,

  很難有人說得清到底有多少人,可誰都知道三座道教祖廷中必然有,有多少誰也說不清,畢竟二品的老怪物一閉關就是不知春秋,何況極少入世,便是那風雨樓也無處可查。

  此刻山巔上,

  一位仙風道骨白須飄飄的老道士盤腿而坐,看著這漫天的紅霞有些出神。

  “師叔,非去不可嗎?”

  一位輩份極高的小道士站在身後開口問道。

  “非去不可。”

  老道士點了點頭。

  “我真武山自祖師爺開創以來興盛兩百餘年,前朝更是如日中天,奈何時過境遷,我真武山如今也是日漸沒落。”

  “先皇信佛道教式微,佛教這些年來蒸蒸日上,無論是在朝廷還是江湖中都力壓我真武山一頭,如今徐家父子弑君,未嚐不是一個機會。”

  “朝廷那邊的態度已經給出了,若是能提著那徐家父子的人頭來見,我真武山或許能在前人基礎上更進一步,成為國教!”

  老道士長歎了一口氣,道家講究清靜無為,自己早就踏入二品本該出世不問凡俗,可實在不忍心眼睜睜看著這偌大的真武山無人問津,如此下去怕是百年之後淪為荒山野嶺。

  “可那世子身側如今又多了一位境界不明的高人,真氣引動天地異動,攪起渭河大水,更是頭頂玄武神龜,踏浪而來,不費吹灰之力喝退五位天下三品,師叔當真有必勝的把握。”

  小道士憂心忡忡道,就在午間渭水一戰就已經傳遍了鄰近的幾個州郡,雖然知道自家師叔道法通神,可謂是天下二品中佼佼者,可還是莫名的心神不寧。

  裘老前輩如坐春風,如飲醇醪,天下英雄不過爾耳,這句名言更是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沒有,可總得試試才知道。”

  老道士灑然一笑,

  口中蘊養的真氣吐出,

  竟是遠去十餘丈宛如長龍。

  “其實師叔更擔心的還是那世子徐閑,天底下誰人都有氣運,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宛如一根線,沒有誰能夠掙脫,隻是顏色粗細不同。”

  “可老道我昨夜,夜觀天象可那人卻是氣息難明,混沌不堪,算了一夜還是理不出絲毫頭緒。”老道士滄桑的眼中多了幾分波動。

  “罷了,老道活了百二十年生死一事早就看得透徹,自當為真武山謀一份出路,若是這一去不反還得師侄挑起這真武山的大梁。”

  老道不見動作,

  身子便直直的升到半空,落下時已經到了一頭青牛後背上。

  老道士騎著老邁的青牛下山,身後紅霞漫天。

  ……

  靈隱寺,

  坐落在深山之中,傳承數百年有餘,

  庭院中種著一顆偌大的菩提樹,

  往前十餘步便是正殿。

  一慈眉善目的老和尚靜靜地坐在佛前輕輕的擦拭著供台上的香灰,燭光幽幽,古井不波。

  老和尚擦拭完香灰,便枯坐在佛前!

  一坐便是一夜,

  山中多霧,

  不知不覺間老和尚身上的袈裟已經沾染了露水,

  破曉時分,

  緩緩起身,氣息流走,雲霧散去。

  老和尚嘴唇微動,是在念經,

  細細聽來是往生咒,不知念與誰人聽。

  直到日出東方,老和尚才睜開雙眼,拍了拍身上並不存在的塵土,往山外走去,身後隱隱有佛光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