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
作者:曾鄫      更新:2020-05-19 13:02      字數:2712
  “想不出來。”石光珠和衛若蘭思量了一會,幾乎同時地搖搖頭,“劉四郎這人做事,一向深謀遠慮,我等智淺,一時猜不透。”

  “那你們沒從賈府、或是他們周邊的親戚那邊打聽到些什麽來?”

  “回王爺的話,沒打聽到什麽。賈府的那些個下人,貪錢好利,見了銀子,什麽話都敢往外透,跟個破篩子一般,屁大的事,不用半天滿京城都知道。想必劉四郎這般人物,也是知道的,肯定不會輕易透風給賈府。”

  忠順王聽完了後點點頭道:“蘭哥兒說得沒錯。不管他了,對了,蘭哥兒,聽說你甄府的兩位姐兒落在你的手裏?”

  “是的王爺,我家跟甄府沾點遠親,還去他們府上拜訪過。聞知消息後,派人去搭救贖身,卻是晚了一步,隻救得五姐兒和六姐兒。後來又聽說大姐兒被璉哥兒、明國維他們給救了,帶回了京城。其餘的不知下落。”

  “二姐兒落在了廣安王府裏,三姐兒和四姐兒,可能落在兩淮都鹽禦史林如海的手裏。”

  “林探花公還好了,隻是這廣安王府。唉,不知忠順王爺能不能…”

  衛若蘭的話還沒說完,便被忠順王給打斷了,“我這個皇侄,性子暴虐。原本對賈府那幾個姐兒虎視眈眈,結果被劉四郎得了手。正是一肚子怨氣,我可不願撞這個黴頭。他發起懵來,連我這個皇叔也不會認。我是長輩,要真是犯了衝突,他名聲不好聽,我名聲也不好聽。”

  衛若蘭心裏不由冷冷一笑,你這王爺還有什麽名聲,隻是他已經知道,忠順王爺絕對不會為失勢敗落的甄府裏的一位姐兒去出手。隻好長歎了一聲,不再言語了。

  又說了一會話,石光珠和衛若蘭便起身告辭了。忠順王叫來管事的,代他送客。

  忠順王坐下後,梁鳴讚突然開口道:“王爺,劉四郎這般幫賈府,會不會是因為德貴妃?”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劉家身份特殊,跟我們皇家走得近,而且以前一直不願意摻和後宮和皇儲之事。這次,劉四郎會破了他們家訓?我猜不透。”

  “如果不是因為德貴妃,那屬下實在猜不到劉四郎的其它原因。”

  “這個小王八蛋的心思最難猜,偏偏又能合得上聖上的心思。兩浙,兩樁大案,就讓北靖郡王等人在那裏的根基幾乎全斷了。南直隸,小小的繭絲劫案,就讓號稱江南第一家的甄府灰飛煙滅。前兩三年,聖上費盡了百般心機,才跟大明宮有來有往,略占上風。”

  “結果這個小王八蛋一出手,直接把兩位太上逼到內北苑去了。然後短短一年,就讓兩浙和南直隸改了章程,多少人的錢袋子,被這小子一家夥全給捅破了,白花花的銀子現在全歸了聖山那邊。這小子如此猖狂,偏偏每件事都是在替聖上辦的,禦用爪牙啊,你還奈何不了他。”

  “屬下聽說,劉四郎在兩浙和南直隸也撈了不少好處,王爺,這事可不可以做做文章?”

  “做什麽文章?屬下辦事得力,中間撈些好處是天經地義的,否則以後誰還給你辦事。而且劉四郎把那邊和我們的根挖了,卻帶著另外一夥人補了空缺。皇上的親近臣子,以前一直被勳爵世家壓製著的當地士林世家,甚至還有老舊臣子那邊的。大家都吃得滿嘴是油,自然對劉四郎是滿**讚了。你現在捅劉四郎,就等於捅他們。現在他們正得勢,鬧將起來我們吃虧。”

  “王爺說得沒錯,劉四郎做事,總是這麽滴水不漏。這會他在蘇州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沒事寫寫詩詞,似乎遠離朝政,但朝中這次紛爭,卻牽著他啊。”

  “沒錯。這次本王叫你來,就是問問,我們這邊還有合適的人選沒有。”

  “王爺,援征經略使人選不是那麽好推舉的。領軍去打仗,總得知些兵事。我們這邊的根本沒有合適的,就是強行推薦上去,隻怕也還要引來嘲笑。”

  “那就算了吧。”忠順王雖然還有所不甘,但是知道梁鳴讚說得沒錯。“以後機會還有,犯不著這次把各方的人都得罪了。我們的人原本就日漸單薄了,要是再惡了軍將或文官那邊,就得不償失了。”

  “王爺深明大義。”梁鳴讚連忙讚歎道,然後又問了一句,“王爺,聽說廣安郡王那邊公開放出話來了,要他推薦做援征經略使人選,一萬兩銀子一位,不二價。而且隻推薦先付錢的前三位,後麵的給再多的銀子也不舉薦。”

  “哼哼,我這侄兒,性子乖張,就讓他鬧騰吧,有他在外麵丟人現眼,也讓聖上少惦記著我。”忠順王冷笑說道。

  紫禁城勤政殿,隆慶帝坐在禦桌後麵,翻閱著齊昂遞上的密報。

  “一個援征主帥,內閣官,就挑不出一個能領軍打仗的嗎?阿昂,你說說,為什麽挑不出?”

  “回殿下的話,或許是這些文官,少了一份膽魄。”

  “阿昂說得沒錯。這些文官,大多數都跟鍾裕安一般,聽說戰敗要承擔如此嚴重後果,被軍將那邊一嚇,就沒了勇氣了,不敢再貪這個功了。”

  隆慶帝說了一會,轉向旁邊說道:“大伴,你說說,這援征主帥誰來當好?”

  “回皇爺的話。這援征高麗,是複國之功,絕不會是敗師辱國之過,所以肯定會大獲全勝,那就是一份軍功。這份天大的軍功,肯定得是皇爺信得過人去得,而且皇爺想讓誰得,就讓誰得。”吳寶象小心翼翼地答道。

  “你這家夥,還是那麽滑頭。不過你說的是。我決意出兵援征高麗,要的是史書上留下複國之功,而不是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惡名。所以必須要打贏。”隆慶帝點點頭道。

  齊昂聽到這裏,忍不住抬頭看了一眼,正好吳寶象也看了過來,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一撞,隨即又各自低下頭去。

  “這麽算來算去,還是劉四郎最合適了。”隆慶帝說到這裏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道:“要是複了高麗,憑借關東那些人的手段,怕是要成他們的後院了。”

  聽到這裏,吳寶象和齊昂的頭更低了,氣息也似乎更輕了。

  隆慶帝在裏麵來回踱了幾步,突然指著齊昂道:“阿昂,你說,此事當如何?”

  “屬下愚鈍,隻知道奉旨辦事,不懂得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嗬嗬,你個猴精。大伴,你說!”

  “皇爺聖明,”吳寶象知道這回躲不過去了,齊昂已經含糊躲過去了,自己再含糊其詞,難保聖上不會生氣。“按照老奴想來,這麽大的好事,自然交給聖上最信得過的人了。”

  隆慶帝站在那裏想了想,自言自語道:“還是關東這夥子人跟朕親近。要不是他們,朕…”說到這裏,他不再開口了。吳寶象和齊昂卻是像什麽都沒聽到。

  殿中又陷入寂靜,隆慶帝想了許多,又忍不住苦笑起來,“你們看吧,到時要拜劉四郎為援征經略使,他肯定會上表推辭的。這小子,性子傲得很,前頭被踢出人選名單,這會又再找回去他,肯定會擺譜的。”

  隆慶帝搖了搖頭,隨即繼續翻閱起來,看到後麵一張時,臉色變青,氣息也變粗了,過了好一會才慢慢平息下來,然後冷然地對吳寶象說道:“即刻傳朕的旨意,廣安郡王,肆意妄為,光天化日下衝撞街市,著”

  說到這裏,隆慶帝頓了一下後又繼續說道:“著罰俸一年,在王府閉門思過半年,不得踏出府門半步。”

  “遵旨!”吳寶象連忙應道,然後叫人去上書房傳口諭,叫那邊擬旨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