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
作者:曾鄫      更新:2020-05-19 13:02      字數:2466
  賈母聽聞後,嚇得不行,王夫人也是又氣又急。先是連忙請太醫,可太醫能醫頑疾,可治不好這心病。接著又請清虛觀的張真人,在三清麵前祈了福,在三皇跟前打了蘸,又請天師天官們做了法,稍微好些。可看到端出來給做法道士們的謝銀後,賈寶玉又發癔症。

  見不得銀子!不幾天,滿京師都在傳,賈府寶二爺得了極風雅的病,聞不得銅臭銀腥味。不少士子儒生紛紛讚歎,不愧是鍾鳴鼎食人家,小小年紀就有了前魏晉文人那清雅玄妙的風骨。

  而極樂寺、法華寺等京師名寺廟,聽得道觀沒能給寶二爺除了病根,馬上跳將出來。說寶二爺乃佛子轉世,已經被紅塵膻腥蒙蔽了靈竅心,需要聽聽佛經,再在佛祖前布施一二,求得佛祖菩薩早日降下佛光,除去寶二爺心中的塵弊。

  賈母和王夫人深信不疑,布施不要錢地往外撒,可把兩座寺廟樂壞了,連忙各挑選出十位佛理精深、長相又端正的和尚,進駐榮國府,開起道場,為寶二爺祈福。

  你別說,寶二爺聽得幾日佛經,聞得幾日檀香,居然好轉了。這可把賈母和王夫人高興地,又舍下了一大筆布施。可這時又爆出一樁醜聞。

  一個叫五姑娘的看園子丫鬟居然跟一個叫慧寧的和尚對上眼,眉來眼去確認過眼神後,兩人悄悄在園子後山裏私會。成了幾次後,兩人食髓知味,越發地猖狂,終於被巡園的婆子們給抓到了。

  賈母和王夫人聽聞後,知道自己心急辦錯了事,不該把和尚們引到府裏來。連忙跟兩寺商議,按下這件事。五姑娘和慧寧和尚悄無聲息地不見了,和尚做道場的地方移到賈府家廟鐵檻寺,寶二爺也被人抬到那裏去,繼續聞檀香,聽佛經。

  但是這件醜事還是被有心人給揭了出來,推波助瀾,在京師府邸後院、茶鋪酒樓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女主角被換成賈府某位姐兒,男主角從一個變成了三四個,私會變成無遮大會。風言風語傳回賈府,可把老太太和王夫人氣得半死。一個氣得是家裏還有這麽多姐兒姑娘沒有出嫁,這名聲傳出去,還有哪戶人家肯娶?另一個氣得是元春姐兒正是要封貴妃的要緊當口,這傳出賈府家風不嚴,後院有淫穢之事,對元春可是極大的打擊。

  紫禁城永和宮裏,德妃娘子賈元春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她二十三四歲,雍容端莊,穿著一身粉色衫裙,遮不住她的豐肌秀骨。

  焦急地等了兩刻多鍾,賈元春終於等回來了心腹宮女采薇。

  “采薇,你打探得如何?”

  “回娘娘的話,我細細問過,宮外那些風言風語,已經被內司苑局和皇城司探知到了,說是呈到禦前去了。聽說連內北苑那邊都知道了。”

  賈元春頓時花容失色,眼睛一紅,淚水快要滴落下來了。她在宮裏熬了五六年,終於熬到了這個地步,眼看要封貴妃,成為宮裏頂尖的貴人,誰知道娘家出了這麽大的醜聞,這簡直就是對她迎頭一棒。

  此時的她已經顧不上責怪祖母和母親的糊塗了,滿腦子隻想著該如何化解這個危機。要是一個不慎,不僅她自己危險,還會連累父母親和娘家。

  “娘娘,陳公公說,這事怕是隻能找忠順王爺幫忙了。他說忠順王在京師裏權勢熏天,隻要發下一句話去,京兆府肯定會派人嚴查這些謠言,民間自不敢再傳了。而文武官員們看到忠順王發了話,也不敢再亂嚼舌頭了。”

  賈元春覺得有些道理,可坐下來冷靜一想,卻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是宮裏後妃,最忌諱的就是幹政和私通外臣。忠順王雖然是皇上弟弟,可也是外臣,而且聖上不大喜歡他。自己要是求到他那裏,一是可能被忠順王總。把柄,後麵來要挾自己;二是要是被有心人知道了,自己一個私通外臣的罪名就逃不了。

  現在正是風尖浪頭時候,要是還沾惹了這個罪名,是不是嫌死得不夠快?

  “這話是尚衣監老陳跟你說的?”賈元春輕聲問道。

  “是的,是尚衣監掌印陳公公說的。”采薇不明就裏地說道。

  賈元春銀牙幾乎咬碎了,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自己和娘家前前後後給了他三四千兩銀子,見他對自己恭恭敬敬,又幫著辦了幾件事,以為他真得被收買下來了。想不到卻是條毒蛇,危急之時不僅不幫忙,還在背後想咬自己一口。

  坐在那裏,賈元春心裏淒苦。原本娘家人應該是臂助的,比如周妃、陳妃、田妃,她們的父兄在外麵籠絡人心,又知道如何孝敬內相們,宮內宮外一團和氣,對她們的口碑也是眾人推崇。

  可是自己這裏,父親迂腐呆直,弟弟又是那個樣子。堂兄璉哥兒這兩年幫著跑跑關係,可他隻是一介白身,就算是舔著臉送銀子去,人家也不見得能看得起。母親呢,隻是小聰明,以為銀子可通神,宛然被宮裏某些人當成了散財女菩薩,外加冤大頭。

  “娘娘,”一個小宮女慌慌張張跑來了,“吳大監來了。”

  “誰?”賈元春一時沒回過神來。

  “就是內侍省副都監吳公公。”

  “快,快隨我去宮門迎接。”

  “奴才吳寶象給德妃娘子請安了。”

  “吳大監客氣了,大監此來,不知有何事?”賈元春心裏忐忑不安地問道。

  不要看著吳寶象現在慈眉善目,和聲和氣的。他對宮裏誰都是善眉善目的,就是奉旨去給人賜白綾,也是這般和聲和氣。

  “今兒皇爺批閱兩浙藩台李大人和督辦剿賊欽差劉大人的聯名折子,具保兩浙學政賈大人,不避流賊,不懼兵凶,親臨各州縣,檢查學校,講課授經,督促學業,教化地方。皇爺看了後龍顏大悅,當即批複了擢升賈大人兼領兩浙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還叫奴才給德妃娘子送來關東進貢的凍葡萄酒四瓶、海參幹六盒。”

  “臣妾謝聖上恩典。”賈元春又驚又喜,連忙躬身行禮,拜謝聖恩。

  “德妃娘子,這事兒奴才辦妥了,皇爺還等著奴才伺候,不敢耽擱,給德妃娘子告罪,下回奴才再過來請安。”

  “吳大監客氣了。”賈元春連忙使眼色,叫采薇端上來了一盤銀錁子,二十兩一錠,足足六個,“吳大監辛苦了,這點銀子難入大監眼界,還請拿去喝個茶,打賞給下人。”

  “德妃小娘子真是客氣了。”吳寶象還是那和聲和氣的樣子,他拿起了其中一錠,笑著說道:“銀子,真是個好東西。可它就是個死物,要是加上交情,這死的也就變成活的了。”

  賈元春聽完後心頭一動,連聲道:“吳大監不愧是皇上身邊的人,隨口一句也是真知灼見。”

  “那奴才就告退了。”

  “吳大監慢走。”

  送走吳寶象,賈元春一直在宮裏坐著,心裏暗暗盤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