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
作者:曾鄫      更新:2020-05-19 13:02      字數:2260
  進入夏天,天氣一日比一日酷熱。

  杭州州衙內書房,劉玄、李公亮、潘籍、孫傳嗣四人各自搖著扇子,還是止不住額頭上的汗水。

  “兩浙六州的編戶統計如下,洪元九年編戶一百一十三萬八千二百二十五,口八百六十八萬七千五百六十七。弘同六年,戶一百三十萬三千一百二十四,口八百九十萬五千八百四十三。成德八年,戶一百二十四萬二千四百八,口八百一十五萬三千五。”

  李公亮念的是督辦欽差派到兩浙受賊亂的杭、越、明、婺、嚴、衢六州的督查秀才們匯報上的清查數據。

  “水旱田地,兩浙六州在洪元九年為兩千一百七十一萬畝,弘同六年為兩千三百五十九萬畝,成德八年為一千七百七十九萬畝。”

  “前周末年,中原民亂驟起,白骨橫野,兩浙倒是未受波及,隻是洪元年間奉朝廷之命,向湖廣、閩海等受禍嚴重的行省遷了部分人口過去。所以不像其它行省,立朝十幾二十年間,人口有驟減驟增的跡象,而是保持著穩定。隻是到了成德年間,”潘籍看了看文卷,微皺著眉頭說道,“人口不增反減,少了八十多萬丁口。”

  孫傳嗣接言道,“應該是成德年間,地方鄉紳與勳爵世家以及州縣官吏們勾結,大肆侵吞田地,許多失了田地的百姓隻得投身為佃戶。那些鄉紳權貴們為了免交丁口稅,便隱匿了部分人丁。隻是我朝丁口人頭稅不重,部分鄉紳怕麻煩,就省得去隱匿了。所以這差額數字就不是很大了”

  “但是這水旱田地差額數字就觸目驚心了。太祖高宗兩朝,田地數字略有盈升。因為兩浙自古是富庶之地,開發數百上千年了,可供開墾的荒地不多,所以新增田地隻是緩緩增加。但是到了太上皇秉政年間,卻突然間足足少了六百多萬畝良田,真是喪心病狂,肆無忌憚啊。”李公亮放下文卷,歎息道。

  三人歎息了一會,看劉玄坐在默然想事,相視一眼,李公亮開口問道:“四郎,你在想什麽?”

  “哦,想兩宗妖教跟北靖郡王的破事。”劉玄抬頭應道,“這些東西我們抄錄一份,遞了上去就好,這是聖上、杜大人和老師頭痛的事,我們暫且沒法操心。我隻是在想,這兩宗妖教的亂賊事變眼看要平息了,而我們找出來的線索,越來越指明那位北靖郡王在這件事上,有些不幹不淨。”

  “巫春秋曾是北靖郡王府供奉的事,無憑無據,做不得數,擺不到台麵上去。但北靖郡王和修國公府祖墓被毀一事,著實蹊蹺。妖教是深信因果報信的,殺害官紳,還可以說是除惡揚善,積累功德。毀人祖墳,卻是損陰功,要遭報應的,那夥子信鬼神信得發癲的妖教亂賊會做這種事?”

  劉玄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沉思。

  “四郎說得不無道理。隻是北靖郡王那邊可以說妖教祟邪,喪心病狂,難以以常理權衡,推得幹幹淨淨。他是苦主,說什麽都行。”潘籍微微苦笑著說道。

  “還真看不出來,這北靖郡王倒是個狠角啊。”李公亮冷笑著說道。

  孫傳嗣猛然一驚,訝然地問道:“重明,你是說祖墓是北靖郡王自個叫人毀的?”

  “自個派人,或者勾結唆使亂賊做的,誰知道呢?隻是這麽一來,北靖郡王跟妖教亂賊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再髒的底都被洗得幹幹淨淨。”

  李公亮的答話讓孫傳嗣一陣搖頭,突然想起什麽又問道:“那修國府的祖墓呢?”

  “怕是無妄之災,做戲要做全,誰叫修國府的祖墓離得那麽近。”

  眾人忍不住歎息,這一波最冤的就是他們家了。被明旨除爵,嫡孫賜死,祖墓也被人刨了,可能是作惡太多,又或許真的是因為離北靖郡王太近了。

  大家說了幾句題外話,又繼續起今天的正題。

  “兩浙六州土地清丈後,建議將土地分成三等:上等水源肥田、中等瘠薄田、下等無水高田。交稅的時候,無論官田還是民田,規則一樣,上等田一畝實為一畝、中等田以一畝五分折為一畝、下等田以兩畝折為一畝。按收成納賦…”

  等到李公亮念完,劉玄開口補充道:“這六條章法隻是我個人的建議,杜大人倒是讚許,隻是呂師叔和歐陽師伯那裏還有些意見。不過無所謂,我隻管遞上去就好了。”

  李公亮和潘籍對視一眼,他倆對劉玄非常了解,從剛才的話語聽出些別樣的意味來,隻是不好問。

  “這些督查秀才們倒是能幹,四郎,他們有多少人願意留下?”

  “已經定下了,總計一百三十七位督查秀才,七十五位希望能被保薦入國子監,我允了他們,按功績分別保薦入京師和金陵國子監。餘下六十二位希望做個小吏,先占了坑,有機會了再鎖廳投試。我會在亂賊平息後的總保案裏列出他們的名字,再分開上兩封單保奏章。老師已經回複我了,說他在內閣議事時提了提,三位宰輔和其他閣老們也答應了。”

  周天霞、杜雲霖和楊慎一終於在上月,分別以實授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和吏部尚書的身份進了內閣,成為大家口中的閣老相公。

  “這六十二位留下的秀才們,在分發各縣時要注意些,最好能相互照應。”

  “沒有必要太過照應了。一是不能做得太明顯了,留下話柄;二來也算是一種曆練。這六十二位,不見得人人都歸心。現在歸心,不見得將來也歸心。三五年下來,能汰選出十來位可用的就不錯了。”

  “四郎心裏有數就好。”潘籍猶豫了一下,又說道,“而今大家都知道浙西的亂賊就差那麽半口氣了,可朝中彈劾四郎的奏章越來越多了。不要說北靖王府和修國府的祖墓被毀的事,其它各種醃臢事都扣了過來,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捕風捉影,編捏出這些罪名的。”

  “失職無能、膽大妄為、貪功擅權、滋事擾民、貪墨糧餉…,林林總總差不多了十七八個罪名。幸好這次他們還知道些分寸,沒有往我頭上扣‘私藏兵甲、陰蓄死士、暗置金印、自製王旗’等太過荒唐的罪名。自古曆朝,但凡出征得勝而回的將軍大臣們,除了一身的功勳之外,還必須有滿紙的罪名。”

  眾人一時無語,外書房裏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