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辦學堂
作者:梨花似海棠      更新:2020-05-27 17:06      字數:2789
  清晨,萬籟俱寂,天蒙蒙亮,黑夜正欲隱去,破曉的晨光慢慢喚醒沉睡的生靈。

  太守府內堂……

  “哼!小子,將老夫囚禁於,不聞不問,今日喊我前來所謂何事!”蔡邕鄭重其事地作揖說道,額頭也是微微抬起。

  “蔡學士稍安勿躁,小子在這裏給您老賠禮道歉,守內繁忙未能前去探望。”子凡深情一禮,隨後看著蔡邕。

  “在下今日喊蔡學士前來,是準備在幽州城內大辦學堂,不光是所有寒門子弟都能上學,就連女子也能得到學習知識的權利,不知蔡學士意下如何!”

  “這……這……”

  “切……說的容易,讓女子上學,這可是開創了教育界的先河。”

  蔡邕低頭沉思了片刻,隨後又微微歎了口氣。“如今教育所服務的對象是貴族子弟,平民百姓是沒有權利接受教育的。”

  “我大漢萬千寒門學子無果啊!”

  “對,正因為如生所以我們要私人設立學校,開門招生,打破了這一格局,讓所有人都能上得了學。”

  “這……”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舉動,在這之前,夏、商、西周的學校教育、學術文化知識都掌握在官府之中,這也是得眾多文學精點不能普及。蔡邕聽聞先是一愣,隨後驚愕地立馬跪下。

  所說的“學在官府”就是這個意思。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把人分為兩類:一類有權受教育,一類無權受教育。

  有權受教育的也是有權辦教育的,無權受教育的也就無權辦教育。辦教育與受教育都是一種特權。教育所服務的對象是貴族子弟,平民百姓是沒有權利接受教育的。”

  “為天下興亡而讀書……”

  “現如今在戰亂四起,局勢混亂,我希望百姓能在學習中有所開悟和長進,人成就一番事業,開闊眼界,寬容待人,讓這個國家、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不知蔡學士可願,祝小子一臂之力。”子凡鄭重地看著蔡邕

  “沒想到你小子有這麽大的理想抱負,蔡邕不才,願祝一臂之力,為國家而讀書,為民族而奮鬥,”蔡邕鄭重其事地作揖,沉聲說道。

  “好……有蔡學士一臂之力學院定能成功……!”子凡立馬上去扶起蔡邕,深情一拜。

  “哈哈……與君共勉……!”

  “還望蔡學士能當我的小小書院的院長。”

  “不可,不可……”

  話音剛落蔡邕便一口拒絕“如今我年事以高,難得拋下官職。可以認真,教書育人,這學院院長一職也隻有你當仁不讓了。”

  “既然如此,還望您老能擔任學院的主任。”

  “這主任又是何物。”蔡邕扭頭反問到。

  “這主任乃是監督和管理學生一切的職位,若您老擔任主任一職定能震懾書院的任何一個學子。”

  “好好……!那我就不再推脫了。”

  子凡辦學堂的事,一下子轟動了整個幽州,而且學院奉行有教無類,所有學生免費上學,幽州的百姓無不感激涕零,紛紛把孩子送到學堂中學習,當然了蔡邕這個名字可是響當當的招牌,又有何人不想讓自己的兒女望子成龍呢。能夠拜在如此明士手下,自然想盡辦法擠破頭腦。

  不過,這麽多學生,是沒辦法一起教學的,年齡上參差不齊,知識麵也有差距。

  於是蔡邕則按照年齡把這些學生分為了幾批,按年齡分組,蔡邕又找了幾個老人,讓他們一人帶上一組。

  蔡邕又提出“文質彬彬(外表形態和思想品質配合恰當),君子”的主張,認為表裏一致才能算是大雅君子,因此,他的教育內容是德才並重,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並重。

  覺得《論語》所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提法在概念上不夠確切,所以這裏講的孔子的教育內容,不以“四教”分。

  蔡邕認為學會做人是最基礎的,一個人如果品行不好,那麽如果他學識再好,也會危害社會,所以最基本的教育內容是德育,即加強弟子們的品德修養。

  例如,為了使弟子們準確地把握仁、理解仁,蔡邕曾多次詳盡地回答過弟子們提出的問題。

  例如“剛、毅、木、訥,近仁”,意思是指剛強正直、果斷樸實。

  言語謹慎,都可以說是接近於仁的。他還更具體地提出了孝。悌、忠、信、勤,義、勇、敬、誠、恕、溫、良、恭、儉、讓,謙、和、寬、敏、惠等一係列具體的概念,豐富並發展了品德修養的內容。他要求弟子們能分清善惡,“行己有恥”。

  “好仁”與“惡不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種好惡的感情表現就是“知恥”。

  一日,子凡躡手躡腳的走入蔡邕的房屋,生怕打擾到蔡邕,此時蔡邕正在辦公,桌上放著幾大書籍,正在處理的學堂大大小小的事物把整個人都給擋住了,房屋之中還不時傳來踏腳和歎氣的聲音,連綿不斷。

  “不知蔡主任,學堂不知怎麽樣了,近日可有什麽問題!”

  蔡邕一聽見子凡的聲音,立馬放下手中的毛筆,搖了搖頭站了起來。

  “學堂最近沒什麽問題,隻是有些學童年齡太小,而教的書籍太過深傲,他們看不懂,唉……活了這麽久才感受到基層百姓之苦。”

  “可悲啊……!”

  “蔡學士不必如些歎氣,過幾日我會命手人送來一些書籍,內容簡單易懂,他們肯定看得懂,讓用來當課本,再適合不過了。”子凡笑著說道。

  “哦!不知是什麽書籍,可否向在下解釋一番”蔡邕好奇的問到。

  子凡笑了笑,“這本書的名字叫三字經。”

  “三字經……!

  我怎麽不記得有這書!不知太守大人從何而得。”

  “哎呀!

  對對對……這本書是因為我無聊時寫的。”

  蔡邕聽聞,震驚不已,不過隨及又輕笑的聊聊頭。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扼要,是以中國曆史為素材,植根於傳統文化,強調教育以“德”為先,學貴在恒和環境對學習的影響,講述教育與學習重要性的教育論著。

  當然了,這也是子凡在係統那裏死皮賴臉求來的。

  過了幾日,子凡便派人將書籍送到了蔡邕手中,蔡邕一開始還不以為意,麵露輕笑之意,認為休閑時候寫出來的能有什麽好東西,但是漸漸的,讀到後麵。

  蔡邕的眸子徒然睜大,不由得輕輕念了出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在蔡邕的嘴裏一字一字的念出來,蔡邕飽讀各類書籍,卻也被這三字經震撼了!

  “每三個字一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乃蒙學的好書!”

  蔡邕的目光裏難掩激動,“這,這,這……”蔡邕激動的連話都說不出來,“此文真乃是開蒙的最佳書籍啊!這……真乃大才也”蔡邕雙手抱拳,對著子凡深施一禮。

  “嗬嗬,如此甚好……!”蔡先生過獎了,子凡謙虛的說道。

  “蔡學士我建議可以把每一句話都配上一幅圖,這樣小孩子就很容易學會其中的意思。”子凡再次開口。

  蔡邕泯了口茶,這種方式,他還真沒聽過,因為這世間畫家太少了,亂世之中一切艱難。

  “可以,不過雖然這個方法好,但是恐怕資金不足,會作畫的,大多以是大師了,再加上所需數量巨大,恐怕花費資金過多。”

  子凡隨及擺了擺手,“沒事,盡管吩咐下去,資金問題蔡學士大可不用愁。”

  從墓裏搬運出來的財寶足以應付如今的任何錢財問題,錢袋裏鼓鼓的說話自然也硬氣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