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帝王心
作者:梨花似海棠      更新:2020-05-27 17:06      字數:2265
  “愛卿真是博學多才,真乃我朝青年才俊”此時漢靈帝看子凡就是個上天派來拯救大漢的人才,簡直就是個寶貝疙瘩,怎麽看怎麽順眼,這樣的寶貝疙瘩一定要留給子孫後代,為我大汗開疆拓土。

  “不知愛卿對如今在我大漢勝起的佛教有何看法?”

  “臣,吳子凡才華淺薄,若有過失之處,還望陛下不要怪罪。”

  佛法就是方法,是一門解釋宇宙自然人生規律、宇宙真相的教育學科。非科學,而全於科學;非哲學,而深於哲學;類宗教,而高於宗教(嚴格的說,佛教其實不是宗教,隻不過被我們“宗教”化了而已)。

  佛教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風”這四種“元素”組成的,簡稱為“四大”。

  當然,這四大元素並非是世俗所理解的元素,其中“地”是指堅硬的特性,“水”是指濕潤、聚合的特性,“火”是指暖的特性,“風”是指流動的特性。

  子凡看向高處的漢靈帝,見其若有所思。便定了定神再次說道:“疾病是因果關係,而因果或許是許多世之前累積下的。所以看待疫病要以平常心,念佛不問健康與否,越是病時越應精進。疫病亦是菩提因……阿彌陀佛。”

  這也正是老百姓所想,在人間受盡了苦難。在死後,能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自己想過的好日子,如此甚好。

  不知陛下認為臣說的可否正確?“在理,沒想到愛卿對佛教如此知曉,朕盛感欣慰啊,接著說。”

  佛教首先強調的是抑惡揚善,並不反對是哪一個君主統治國家,在佛教眼裏,隻要能夠給人民造福的統治者,都是值得讚揚和認可的,這也是符合國家和社會安定的方向。

  所以陛下可用佛教安撫人心,從百姓的內心征服他們。讓他們失去反抗心理,從而可以減少各地百姓的暴動。

  在佛學中有分神這麽一說,讓更多的老百姓相信。陛下乃是上天派來的,為了更好地管理人間。

  一,本靈:本來的靈識,仙佛菩薩劃分分靈時最本來的本體靈識稱為本靈。本靈於人間便是本來靈識於人間,本來靈魂於人間。本靈支配元神。

  二,元神:為最初的神識,本來的神識;同靈識一同存在。法身於法界便是神識於法界,元神於法界。

  三,分靈:為仙佛菩薩從本靈分出的分靈,如同**分出一個細胞,也叫分身;可成為單獨個體,也可收回本靈,一般佛果中期以下以及人間群生皆不可分身。

  四,殘靈:如一人體,血肉,眼淚,頭發等有細胞存在的,如果離開人體,成為殘靈;再過千萬劫殘留的靈便會變為單細胞動物以及細菌,蚊蟲蒼蠅。若是分靈殘靈不收回難成聖果,此殘靈仙佛菩薩天人群生皆有,隻是多少,與收未收回。

  “哈哈哈!

  愛卿果然是大才呀!這些難題在朕心中早已徘徊已久,如今,被愛卿一一破解,讓朕心中舒坦了許多啊,有如此我朝有如此青年才俊朕甚感欣慰啊!”

  此時,在漢靈帝的眼中,子凡就是上天派來幫助大漢渡過難關的人才,活脫脫的就一寶貝疙瘩,怎麽看怎麽看都順眼。

  看了看旁邊年幼的劉辨,心中想到“如此人才定要好好保護起來,定要將他留給下一代,為我大漢開疆拓土,保一方平安。”

  再看子凡,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看著漢靈帝不經點了點頭。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今愛卿將朕心中的難題一一化解當賞,不知各位愛卿有何想法。”

  台下眾人見陛下如此讚歎子凡。也是高聲喊道:“該賞,該賞。”

  司徒王允躬身上奏“子兄一心為國絕無二心,獻策有功,將陛下心中困惑所破,老臣薦人以賢,不因為親,不因為仇,而是因人之能力,依老臣所見,子凡心係天下又任勞任怨,而如今我大漢正需如此人才,應重賞。”

  在他看來大漢急需補充優秀的人才,而子凡又對大漢如此忠心,所以才親自為其要求封賞……

  忠心?如果說為了黎明百姓。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子凡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僅僅為了一個君王,為其效力一生那是不可能的。

  嗬嗬……嗬嗬…………在曆史中有無數忠心耿耿的人,他們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忠心,害死自己的家人,甚至害死了自己手下的將士們,作為古代人。可能這就是他們的忠誠,但作為現代人的子凡,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多麽的愚蠢,隻能說他們是愚忠!

  眾人將羨慕的目光看向子凡,如今,陛下親自讚歎其才能,又有司徒王允為其親自要求封賞,以後定能高官厚祿,為朝廷重臣,趁著現在的機會,定要好好與其好好巴結,打好關係。台下眾人仿佛看見一顆新星從天邊閃過。

  寶座之上的漢靈帝經過一陣狂喜之後閉目沉思,隨後,從腰下拿出一塊金牌,手俯寶座立起身走了下來,將金牌扔給子凡。

  “朕將此物贈與愛卿,希望愛卿為我大漢力下汗馬功勞,不要讓朕失望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吳子凡。定位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君要臣死,臣不敢苟活。”

  子凡拿著手中的金牌,定神看去,此金牌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左刻白虎,又刻玄武,中間刻一金色青龍圍繞之中刻了一“皇”字。

  “天不蓋,地不載,國祚傾危”的誓言,以示信用,這也看出了統治者的威嚴。

  “子凡愛卿得次金牌,可隨意進出宮中,若有阻攔,有先斬後奏之權。見此金牌如見朕。”

  “諾”

  台下的眾人,卻有一絲疑惑,原以為陛下如此讚賞,又有司徒親自舉薦。定能高官厚祿,而如今卻僅僅隻是一個金牌。

  雖然金牌也能足夠看出皇帝對子凡的看重,可畢竟與高官相比還是有許多差別的,就連一旁年幼的劉辨也是緊緊盯著自己的父皇,大大的眼睛,大大的疑惑。隻有司徒王允站在一旁笑著若有所思。

  “陛下高啊!”

  如今,天色已晚。朕也有些乏了,今日這酒宴就到這裏吧,各位愛卿退下吧。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