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和談
作者:食色性野      更新:2020-05-29 07:32      字數:2180
  侯二當天收到侯景讓他回建康的命令,韋鼎陪在一側,也聽到侯家軍要和皇宮和談的消息,後者喜不自勝。

  侯二安排好桃花姐妹和春耕的事情,聖泉的一切可以交給桃花負責,孵化房和雞舍交給難民負責,春耕的稻田和甘蔗地都由瓦官寺負責。

  這些原本是桃花統籌安排,侯二在不在這裏都沒太大意義。

  至於一心撲進科學研究的杏花,除了侯二每天給她上課時間,其他時間別想見到人。

  甘蔗熬糖,侯二知道其中原理,但是具體如何更高效的熬糖,或者需要哪些工具,侯二不是很拎得清,杏花自告奮勇接過去研發,最近整日都待在房間搞研究。

  侯二騎馬急行軍趕赴建康,不過花去兩個時辰,侯二已經被顛的七葷八素。

  韋鼎嘲笑道:“賢弟一直看不起文人掌兵,那你這副小身板子,他日可不要不自量力的上陣。”

  侯二揉揉屁股,擺手道:“疼死二爺了,韋兄不知道有種工具叫車,本朝陳慶之以文弱之身掌軍,七千白袍軍,天下避驅之,以少勝多更是家常便飯。”

  侯二兩人由黃城大路大大咧咧的進了勤王軍軍帳。

  侯二在軍帳中見到勤王軍主要將領,柳仲禮,蕭綸,王僧辯等。

  王僧辯斜眼打量眼前聽過不止一次的侯景義弟侯二,詩值萬金甘為耕農的侯二。

  王僧辯手按樸刀,侯二驚了一跳後強作鎮定。

  柳仲禮示意侯二不用擔心,侯二以儒禮打個揖首。

  “恭喜大將軍兵不血刃解建康之圍,大哥與朝廷得解幹戈,此乃蒼生之福。”

  “侯二爺心係黎民,本帥讀閣下一篇《茅屋歌》也頗為動容。侯公能以天下黎民為念,確實是我等楷模。”

  柳仲禮的態度頗為曖昧,不由得侯二不多想,侯景定下和談之計,侯二再三確認詔令已經由台城發出,隻待吉日歃血宣盟立誓。

  他才敢跟著韋鼎從朱雀門進城,沒十足的把握,他萬萬不敢輕易往勤王軍槍口上撞。

  侯二打量麵露虎威的王僧辯,威風凜凜的明光鎧也遮掩不住半身書卷氣。

  杏目張揚,濃眉微挑,無不透露一股久經沙場的銳氣。

  一道略顯興奮的出聲打斷場間尷尬:“韋主簿?你怎麽會和侯賊……侯二在一起?”

  韋鼎曾經為邵陵王蕭綸的主簿,此時正是蕭綸出聲招呼韋鼎。

  韋鼎據實交代:“前些日,下官在城郊結識侯賢弟,為賢弟的才識折服,日前取回家兄的遺體葬於聖泉附近。”

  王僧辯怒道:“韋鼎,想你韋氏一門忠烈,你祖父韋睿更是深受皇恩,你今日何敢認賊為弟,你想反嗎?”

  侯二有些氣惱,咕囔一句:“你們不是正在同侯景和談嗎?”

  王僧辯氣惱不過,轉身出了帥帳。

  柳仲禮見王僧辯無聲離去,麵露不喜,瞬間又換過一副麵孔道:“侯兄弟請入城吧,侯公要求必須等閣下入城後才進行宣盟儀式。”

  侯二與韋鼎告辭離去,穿過朱雀航的浮橋,當日讓庾信逃跑的箭還插在柱子上,半截露在空氣中格外醒目。

  格外厚實的朱雀門,刀劍割痕斑駁,戰馬慢行了數個呼吸才通過門洞。

  又通過幾乎與朱雀門等厚的宣陽門,殘破的台城在望。

  當日攻下朱雀門,和宣陽門自動開啟兩景,瀝瀝在目,猶在昨日。

  侯二搖搖頭,迎向侯大的擁抱。

  “老二,如你所願,和平就要到來了。”侯景拍拍侯二的肩膀,頗有得色。

  侯二有些吃不準:“大哥不怪小弟婆媽?”

  侯二故作慍色:“二弟怎麽說話的?大哥會跟你計較?”

  從侍衛手中接過戰馬,侯二看見王偉等一幹人已經等在大司馬門下。

  侯景回望一眼宣陽門方向,侯二有種錯覺,侯大的眼神似乎在看一個老朋友。

  侯二順著侯大的眼神望去,官署鱗次櫛比,模糊能望見宣陽門變成一個小點。

  侯家君臣上馬,繞過還能看出往昔繁華的官署,繞到台城的西華門。

  大都督柳仲禮的父親柳津陪著太子蕭綱,此刻已經侯在西華門。

  柳津和蕭衍,君臣情況一模一樣,柳津有兒子城外是勤王軍大都督。

  蕭衍的數個兒子食邑一方,此時領著勤王軍屯在秦淮河以南。

  蕭衍當時問柳津:“柳卿可還有破賊之策?”

  柳津哭道:“臣有柳仲禮這樣的逆子,陛下有諸王,我們怎麽可能破賊?”

  柳津在城頭痛罵柳仲禮不忠不孝,柳仲禮神色如常絲毫不以為意。

  侯景等人在距西華門百丈處停下,兩邊各派人設祭壇。

  侯家軍這邊由侯二和王偉登壇歃盟立誓,梁國一方由柳津和蕭確登壇。

  待吉時一至,斬雞頭歃血,侯二猜測兩邊可能真的很窮,已經拿不出大件的牲畜了。

  兩方各在盟約上簽字按手印,最後分別送到台下侯大和蕭綱過一遍流程。

  盟約已成,蕭綱朝著侯景作揖道:“望侯公遵守盟約,早日解圍歸鎮。”

  侯家軍向台城提出的和談條件可謂苛刻致極,蕭衍當時看了勃然大怒,堅決不同意和談。

  太子曉之以理,時事在侯不在梁。

  蕭衍丟下一句“太子看著辦吧,千萬別讓我們父子遺笑千年”,然後顧自走向台城深處的太極殿。

  太子為了盡快送走侯景這座瘟神,侯家軍提什麽條件他都答應。

  侯景這下嚐到甜頭,盟約雖簽,他卻不撤長圍,也絲毫沒有收兵的打算。

  反而讓人修繕軍士的甲胄,磨刀霍霍。

  侯景今日讓人對著台城喊話:“我怕半路被勤王軍阻截。”

  明日換個名頭又喊:“我沒有戰船過不了長江。”

  這時侯家軍又收到消息,壽陽被高澄搶走,侯景樂得又多一個借口留下。

  太子為了送瘟神,脾氣出奇的好,連忙許下新條件,將廣陵和南譙州許給侯景落腳。

  加封侯景為大丞相,都長江以西四州軍事,原來的主職南豫州牧改成兼職,封河南王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