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求收藏和推薦票)
作者:皇泰迪      更新:2020-05-26 18:27      字數:2204
  幾人自然來了興趣。

  皇甫無逸道:“眼前各衛兵丁數量不等,陛下欲如何精簡?”

  楊侗早有計議。

  聞言命太監給幾人分發小冊,是一早擬好的改革計劃。

  “自大業元年開始,衛府一直保持十二衛四府的格局,分左右禦衛,左右翊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侯衛,左右監門府,左右備身府。”

  “其中十二衛遙領天下府兵,負責禦外敵、平內患,四府負責皇宮宿衛,以及天子儀駕出行。”

  “眼前洛陽兵力四萬餘。”

  “朕的意思,是將十二衛精簡,每衛轄三千人,計三萬六千人,四府同樣縮減,每府轄一千人,計四千人。合計四萬人。至於十二衛人數不一,如何精簡,便遵循多退少補的原則。誰出人,誰收人,你們幾個自己商量,朕不插手。”

  幾人對視一眼,皆點頭。

  “陛下,此計確實可行,但臣冒昧問一下,衛府精簡之後,陛下欲如何編練新軍?”皇甫無逸問了一句。

  楊侗道:“編練的話,重在狠、苦二字上。”

  “隻有你們這些大將軍下狠心訓練了,隻有將士們熬住苦頭受完訓練,在戰場上才能減小傷亡。正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朕寧願看到將士們平日苦點,也不願看到他們在戰場上喪命。”

  “至於訓練方式,有很多。”

  “初期,以列隊訓練為主,培養將士們的服從性。”

  “中期,換成武裝奔襲,武裝泅渡,抗打擊訓練……每日定量要求,借此培養將士的體能。將士們若做不到,便做一些相應的懲罰。”

  “後期,以搏擊、刺殺、騎兵交戰、兵團作戰為主,訓練將士的殺敵本領,可兩兩演練,也可製作稻草人作為演練對象。”

  “最後,各衛之間互相演練。”

  “朕可以接受訓練時出現傷亡,但絕不忍受敷衍了事。”

  “你們記住,朕要的是一支無敵之師,不是一群花拳繡腿。你們若敢在此事上跟朕敷衍,朕不介意拿你們的腦袋開玩笑!”

  幾人神色凜然。

  皆道:“臣等必認真訓練將士,絕不敷衍。”

  楊侗點了點頭,又道:“另外,朕對改革後的衛府,有幾點作風上的要求。”

  “其一,聽朕指揮,對朕忠誠,信念堅定。朕劍鋒所指,則為衛府征殺之對象。兩軍陣前,沒有朕的命令,不允許後退一步!”

  “其二,愛國奉獻,願為大隋中興拋頭顱灑熱血。”

  “其三,艱苦奮鬥,勤儉樸素,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磨煉,務求真實。”

  “其四,堅守紀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文明禮貌,維護軍民團結。若發生天災,百姓有難,衛府有責任賑災救民。”

  “這幾點,是朕目前能想到的,以後有其他要求的話,會增添進去。但這四點要求,衛府須付諸實踐,絕對禁止弄虛作假!你們有意見否?”

  聞言。

  幾人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先不說敢不敢有意見,光是這四點要求,若真付諸實踐,訓練出來的新軍,絕對是一支無敵之師,他們傻了才會提出反對。

  是以紛紛搖頭。

  “陛下,臣等無任何異議!若按陛下要求訓練,最後絕對能訓練出一支無敵之師,臣等拍手稱快都來不及,怎會有異議。”

  “如此甚好。”楊侗點點頭,又道:“有時間,朕會去衛府大營瞧瞧,結果如何,還要親自看一眼才知道。”

  “另外……”

  說到這裏,楊侗頓了一下。

  “打造新軍,須輔以新武器……這些時日,朕會想想給衛府添置何種新武器,你們先把兵練著,等朕的消息。”

  “都散了吧。”

  待得幾人離去,楊侗陷入思索。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打算編練新軍,怎麽著也得給新軍撥點新武器。

  飛機大炮什麽的,想想就好。哪怕小米加步槍,沒有百十年的工業積累,也沒辦法弄出來。土銃的話,需要鋼材過關,大隋目前的冶鐵技術不夠。

  倒是火藥,不需要多高的技術。

  可以試試。

  楊侗雖未學過這方麵的知識,但知道火藥的三種原料。

  不外乎硫磺,木炭,硝石三種?

  硫磺好找,術士們最喜歡拿硫磺蒙騙無知百姓。木炭也不難辦,去禦膳房的鍋底下隨便抓幾把,都能弄些出來,還不用人工研磨。硝石就比較難辦了,需要小太監去茅廁一點點刮,除非將來找到硝石礦。

  總之原料好辦。

  比例問題,花費時間也能摸索出來。

  因此,當前最有效的辦法,其實是製造火藥,然後用石頭什麽的作為載體,製造最原始的地雷,可事先埋在地裏,給反賊一個措手不及,或借助投石機扔到敵方軍陣裏,一炸一大片,絕對驚世駭俗。

  爽歪歪啊。

  是以楊侗當即決定把火藥弄出來。

  來到一處荒廢已久的宮殿,揮退左右,隻留下一名機靈的小太監,楊侗先是將硫磺研磨成細粉,倒進一個陶罐子裏備用,又將木炭裝罐備用,輪到硝石時,掩著口鼻對小太監道:“過來,將此物研磨成細沙般,要求可從指間流出。”

  小太監馬上照做。

  見楊侗又拿來一杆秤,搗鼓一番卻百思不得其解。

  “陛下,您是要稱秤嗎?”小太監道。

  楊侗略微尷尬,才發現自己不會用這種秤,身體原來的主人五穀不分,就更不會用了:“這種秤,頗為古怪,和朕認識的不一樣。這三物,你替朕稱三兩三錢出來,然後倒進一個罐子裏,攪拌一二。”

  小太監照做。

  不一會兒,見混合的差不多了,楊侗將一張紙遞給小太監,後退幾步道:“一會兒,你點燃手裏的紙,扔到罐子裏,記得點燃的一端在外,然後馬上退到十步之外。”

  小太監早就懷疑了,但不敢多問。

  不多久,紙張燃盡。

  但罐子裏隻冒出幾率青煙,並未發生想象中的爆炸。

  楊侗知曉比例不對,又對小太監道:“再稱一遍,硝五兩,木炭三兩,硫磺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