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隋的朝堂該換血了
作者:皇泰迪      更新:2020-05-26 18:27      字數:2192
  王大伴放低腳步聲,走進含凉殿,生怕驚擾到楊侗。

  許久。

  楊侗問道:“段達和韋慶那兩個混賬東西如何了?”

  “回陛下的話,半個時辰前,段達和韋慶便死了,實草封蠟後,已掛到應天門上風幹,其十族,皆已斬首,一應家財都已充入少府,奴婢親自督辦的。”王大伴小心翼翼回答,將一份厚厚的奏折遞上去。

  楊侗看了足足半個時辰。

  “好一個段達,一人之家財,竟抵得上元文都等二十七人!”楊侗臉色陰鬱。

  因為段達身價遠超想象。

  王大伴道:“陛下,奴婢統計完的時候,也被嚇了一跳,光是口糧,段氏的庫房裏便有足足千萬斤,而金銀折合下來,更高達三十五萬貫,抵得上大業十年全國賦稅的三分之一了。”

  大業十年,隋王朝的經濟還算強盛,全年累計稅收一百零八萬貫。

  此後逐年減少。

  “拿出兩百萬斤糧食投入市麵,把糧價壓下來,這次派幾個機靈的手下盯著,若再出現問題,朕就將你掛到應天門上。”

  楊侗麵色難看,開始自言自語。

  “大業十二年以前,段達不過區區一個金紫光祿大夫,雖有襄垣公的爵位,但朝廷的公爵多了去,此人並不起眼。一直到大業十三年,大行皇帝前往江都,命朕坐鎮洛陽,段達這才逐步成為朝廷重臣。短短兩年時間,便能積累如此財富,令人瞠目結舌。”

  “朝堂諸卿,比之段達恐怕不遑多讓罷?”

  “在朕看來,這大隋的朝堂,已經爛到骨子裏了,百官出自各大世家,隻會一門心思爭權奪利,也到了換換血的時候。”

  一會兒。

  楊侗忽然話題一轉。

  “王大伴,你今日收拾一番,親自前往汾陰,找到薛世雄,告訴他,朕有誌平定天下,中興大隋,現在正缺良將。若他對大隋尚存忠義,便來洛陽輔佐朕完成大業,左禦衛大將軍的位子,朕給他留著。”

  隋時為府兵製,共十二衛四府。

  俗稱衛府。

  十二衛中,以禦衛首,而古人又習慣以左為尊。

  因此,左禦衛可稱衛府之首。

  楊侗將左禦衛大將軍的位子留給薛世雄,王大伴並不驚訝,因為薛世雄在大業年間便是右禦衛大將軍,如今調任左禦衛,並不過分。王大伴奇怪的是,薛世雄竟然還活著?

  “陛下,您說薛世雄大將軍還活著?”王大伴吃了一驚。

  薛世雄,字世英,河東汾陰人,涇州刺史,舞陰郡公薛回之子,自幼豪放好鬥,成年後參與滅南陳之戰,因功官至儀同三司。

  楊廣繼位後,薛世雄領軍參加對吐穀渾、突厥、高句麗的戰爭,大業四年被任命為玉門道行軍總管,率軍滅掉移吾國,升任正議大夫,十年,升任右禦衛大將軍,率軍駐守涿郡。

  大業十三年以後,天下大亂。

  因對楊廣前往江都感到失望,薛世雄對外聲稱慚愧憂憤,發病而死,實則回到了汾陰老家,不願再參與天下事。楊廣為了保住麵子,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件事,朝堂中知道的人不在少數。

  但都沒捅破。

  至於楊侗為什麽看重薛世雄,是因為此人確實是一名悍將,罕有敗績,比之張須陀不遑多讓,四個兒子也是虎父無犬子,比如薛萬均、薛萬徹,皆是唐初名將。

  楊侗勵誌將朝堂換血。

  放著這樣一名悍將不用,除非是腦子進水了。

  至於薛世雄肯不肯答應……

  楊侗覺得,此人沒過幾年便真的憂憤而死,想來對隋朝應該有舊情。

  聽到王大伴的話,楊侗點點頭。

  “薛世雄假死,是對大行皇帝前往江都避難的行為感到失望,為大行皇帝顏麵計,朕本不應該捅破這層窗戶紙。但眼前,朕確實缺少良將,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今日你便收拾收拾,親自去一趟汾陰,也可證明朕確有誠意。”

  王大伴道:“遵旨,奴婢這就去收拾行囊,親自前往汾陰。依薛大將軍的性子,陛下您誠心邀請,想必他不會拒絕。”

  “如此甚好。”楊侗點頭,忽而又想到了李靖。

  如果沒記錯,這會李靖應該被困在大興?

  曆史上,李淵起兵前,李靖正任職馬邑郡丞,察覺到李淵想造反,便星夜前往大興揭發,不料到達大興的時候,楊廣已經前往江都,不久大興被李淵攻陷,李靖因此被困在大興城內,進退不得。

  這也是後來李唐對李靖多有猜忌的原因。

  在楊侗看來,李靖能千裏迢迢前往大興揭發,證明李靖一開始對隋朝絕對忠心,後來是因為被俘,加之隋朝滅亡了,這才不得不接受李唐的招降。

  眼前隋朝沒有滅亡,楊侗所在的洛陽,代表了隋室正統。

  若將李靖救出來,必可得到此人的效忠。

  琢磨了一會。

  楊侗道:“這樣,你另派人手去大興,找一個叫李靖的人,此前為馬邑郡丞。找到後,務必安全護送到洛陽來,朕有大用。”

  說完,楊侗臉上的陰鬱逐漸消失。

  秦瓊被朕招安,程咬金被朕俘虜,徐世績和魏征等人,也因為朕打亂時空,這會兒依舊在李密帳下,大不可能投入李唐的陣營,朕看你李唐拿什麽打天下?你李唐攻下都城大興,且讓你們竊據一時,待得朕滅了李密和宇文化及,自會前往大興找你們算賬!

  隻是。

  下一刻,楊侗又眉頭一皺。

  招降了秦瓊,又俘虜了程咬金,裴仁基那混賬東西也回來了,再將薛世雄和李靖叫來,加上原本就忠心耿耿的皇甫無逸和劉長恭等人,衛府方麵,似乎不差武將了。

  如今差的,是謀臣。

  是那種能為楊侗出謀劃策,解決民生問題的謀臣。

  雖說朝廷裏有一大堆文臣,但能用?哪怕能用,楊侗也不敢用!前腳拿出一百萬斤糧食平抑糧價,後腳就被他們倒賣給段達,這樣的文臣,誰用誰知道。

  蘇威和盧楚雖不錯,但畢竟隻有兩人,精力有限,得給他們找些幫手。

  是以楊侗又琢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