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朕看你們,連狗都不如
作者:皇泰迪      更新:2020-05-26 18:27      字數:2305
  頓了一下。

  楊侗道:“方才,韋慶不知七萬百姓為何身死,朕現在問問你段達,你可知曉?”

  段達慘然道:“陛下,臣知罪。”

  段達倒是幹脆,直接認罪了。

  放在剛穿越那會,楊侗哪敢輕易治段達的罪?

  因為段達和王世充不同,此人不掌握兵權,卻握著東都的糧食命脈,一旦中斷供應,不需要李密破城,百姓就會先造反將楊侗分屍。

  但此時不同,楊侗已經收回兵權。

  正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若段氏敢斷糧,楊侗會立刻將之抄家治罪。

  聽到段達的話,楊侗嗬嗬一笑道:“你倒幹脆,知曉其罪難逃,便學前賢負荊請罪,想朕輕饒了你。若是一般的罪過,朕也懶得計較,但你段達自己說說,七萬百姓餓死,你覺得是一般的罪過嗎?”

  見段達不語,楊侗再次開口。

  “七萬百姓!足足七萬百姓!你段達是如何地狠心,竟能眼睜睜地看著七萬百姓活活餓死?朕想問你一句,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當真那麽重要?糧米吃不完,你何必放在庫房發黴?你段達自詡讀遍聖賢書,但都讀到狗身上去了嗎?”

  段達掩麵而泣。

  楊侗卻是不放過,又喝道:“瓦崗圍攻期間,朕的心思全在化解東都困境上,直到東都解圍,才察覺糧價已高的離譜。朕往市麵上投放一百萬斤糧食,傻子都看得出來朕是要平抑糧價,你竟敢私自截留?”

  “朕不追究你發國難財的罪,已是仁慈,你怎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朕的底線?”

  “欺朕手中刀不利耶?”

  最後一句話,楊侗幾乎是吼出來的,目光掃過百官,像是要擇人而噬。

  “今兒個,諸卿都在,朕也想問問諸卿,東都餓死七萬百姓,你們當真一點沒察覺?還是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哪怕亂世之年,人命如草芥,七萬人命也不應該被漠視罷?你們究竟冷血到了何種程度?又有何臉麵自稱父母官?”

  “朕看你們,連豬狗都不如!”

  被指著臉罵豬狗不如,百官皆麵色難看,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駁,皆以沉默應對。

  楊侗也沒心情接著罵。

  隋時,官員絕大部分出自世家門閥,皆是豪門大族在朝堂上的代表,指望他們為百姓謀福利?想想就可以了,反而還要時刻防著他們魚肉百姓!科舉雖舉辦了幾次,效果明顯,但並未動搖門閥的根基,不然楊廣何必借助三征高句麗來消耗門閥力量?

  楊侗已經打定主意,朝堂中的這群蛀蟲,要以最快的速度更換。

  和楊廣相比,他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幾乎是白手起家,沒有借助世家門閥的力量,所以不受其掣肘,加上軍心民心在手,處置起來容易得多。

  一會兒。

  楊侗開口,終於宣布了段達和韋慶的結果。

  “瓦崗圍攻東都期間,段氏囤積居奇,低價高賣,大發國難財,又藐視國法,勾結戶部侍郎韋慶截留朝廷賑濟糧,致七萬百姓活活餓死,令人發指,天怒人怨,剝皮實草難治其罪。”

  “其令。”

  “襄垣公段達,其人剝皮實草封蠟,屍首懸於應天門,九族連坐!”

  “戶部侍郎韋慶,其人剝皮實草封蠟,屍首懸於應天門,九族亦連坐!”

  什麽?九族連坐?百官頓時坐不住了。

  極刑!

  絕對是極刑!

  剝皮實草本就慘絕人寰,再加一條九族連坐,可謂駭人聽聞!

  自三皇治世,中原何時出現過誅九族的極刑?

  當今天子之殘暴,令人發指!

  當即有禦史忍不住出班,卻不是為段達和韋慶求情,而是覺得誅九族太過殘忍,不應該出現在世上。

  “陛下,臣禦史台張鬆林有本奏。”

  一名年輕禦史出班,不等楊侗同意,走到大殿中央,義正言辭。

  “陛下,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中原何時出現過誅九族的酷刑?須知大業七年,楊玄感造反,大行皇帝欲誅其九族,亦因有違天和而作罷,今陛下欲逆天而行乎?一人有罪,九族何辜?”

  楊侗臉色發青:“七萬百姓又何辜?”

  張鬆林也是個硬氣的主,聞言道:“七萬百姓自然無辜,可臣以為,亂世屯糧,乃商賈之道,段氏並無過錯。”

  “好一個商賈之道?亂世屯糧,低價高賣,一句商賈之道就可免其罪?視國法為何物?你一個禦史,本應為百姓謀福,如今卻為權貴開罪?你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身上了?”

  楊侗惱怒,又道:“來人,將這混賬東西押入大獄,嚴加審問!若收了誰的孝敬,直接一刀砍死!”

  又看向百官。

  “看來誅九族真個兒鎮不住你們?既然如此,便誅十族!”

  “退朝!”

  待得楊侗惱怒離去,百官依舊沒回過神來。

  誅九族已是極刑,誅十族的話,豈不是連尊師也會人頭落地?如此今後誰敢收門生?不怕哪天被門生牽連,進而人頭落地?是以退朝過後,紫微殿內,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極刑!”

  “當真是極刑!”

  “此等極刑,簡直違逆天倫,陛下之殘暴,千古未有!”

  “暴君!更甚桀紂!”

  前腳才因為《永不加賦》對楊侗歌功頌德,這會罵起人來,竟沒有絲毫違和,楊侗若在場,一定會驚訝於百官的演技。

  或許演戲是官員的天性?

  雖然比不上大明朝嫌水太涼頭皮癢的那群正人君子,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仔細一想,卻又釋然。

  大隋朝的這群官員,對楊侗其實沒有一點忠心可言,擁立楊侗為帝,其實是想借此升官發財,但楊侗不僅沒給他們升官,反而一刀把王世充砍死了,頓時讓百官絕了輔佐楊侗的心思。等到李密圍攻洛陽,便滿腦子的喜迎新主,不想李密戰敗讓他們分外尷尬。

  好在楊侗既往不咎。

  等到《永不加賦》頒布,百官歌功頌德,也是因為他們能借此青史留名,否則他們哪舍得開金口去稱頌一個千古暴君?不把楊侗弄死,也隻是因為手裏沒兵權而已。

  楊侗當然知曉此間道理,所以他對百官沒有一點仁慈。

  反正不是一路人。

  還是那句話,若百官識時務者為俊傑,他懶得和百官扯皮,若百官非要和他作對,那對不起了,有軍心民心的楊侗覺得,洛陽不會因為他砍死幾個官員而變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