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暴君?明君?
作者:皇泰迪      更新:2020-05-26 18:27      字數:2239
  隨著楊侗下旨清查戶口,當日有聖旨發出,三省確認後便下發到戶部。

  《戶籍令》當即頒布。

  胡人頓時覺得末日到來,意圖不軌者紛紛聚集到一起,陰謀作亂,但下一刻便被北鎮撫司拿下,砍頭的砍頭,抄家的抄家。

  洛陽城內,頓時哀鴻遍地。

  數日之內,上千胡人被砍頭,東市刑場上的血跡都來不及幹涸。

  被抄家者更多。

  一車車的囚犯被押入天牢,人滿為患,同時,一車車的金銀珠寶和口糧,也在衛府的護送下運入國庫。

  自東晉衣冠南渡,胡人入主中原,三百多年過去,已不知搜刮了多少財富,尤以洛陽為最,富甲一方者,胡人占據七成以上,但楊侗一次就讓他們全部吐了出來,還搭上了性命。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而最開始,百官以為楊侗隻是想算秋後賬,但隨著局勢的演變,他們發現,楊侗或許是看上了胡人的財富?

  但,沒人能確定。

  也沒人敢去查證。

  楊侗前不久大敗瓦崗,又迅速解決胡人問題,百姓拍手稱快,此時深得軍心民心,誰敢觸其鋒芒?

  是以都沉默了。

  哪怕朝堂中的胡人官員,擔心引火上身,也不敢跟楊侗唱反調,有族人上門求助,都是借口避嫌。

  就這樣過了半月,戶部將洛陽所有胡人清查了一遍。

  不出所料,半數胡人沒有無戶籍,楊侗沒有一點法不責眾的意思,直接將之全部抄家,東市刑場上,砍頭持續了半月,粗略估計,總計三千胡子身首分離。

  由此,百官進一步認識到了楊侗的殘暴。

  但物極必反,當楊侗殘暴到一個極點,反而沒有朝臣敢唱反調了,哪怕一直頭鐵的孔嗣悊,也是告了一聲病,連夜跑回山東老家,生怕楊侗跟他算秋後賬。

  而這半個月。

  楊侗也沒幹什麽事,隻是靜觀事情的演變。

  朝臣的態度轉變,百姓的拍手稱快,他都了然於胸,不禁思考何為暴君?何為明君?

  在楊侗看來,暴君和明君其實並不矛盾。

  比如老朱家開國的那兩個皇帝,說他們殘暴並不過分吧?

  因為一個胡惟庸案,朱重八殺了三萬人,殘暴程度世人罕見,可後世有誰說過朱重八是暴君?沒有吧?不一樣因為他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就歌功頌德?而靖難之役後,朱棣殺的人更多,但後世同樣沒人說他是暴君,反而尊稱為“永樂大帝”。

  都稱大帝了,可見世人對朱棣的尊敬。

  往前推,李二也是鮮明的例子。

  這家夥是真正的殺兄欺嫂,還把老爹軟禁了,違反人倫,比楊廣還狠,說殘暴不一點都不過分,但後世文人往往喜歡說一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幾乎把李二當成了明君的典範。

  由此可見,暴君和明君其實並不矛盾。

  有些皇帝被罵成千古暴君,是因為他們做的事得罪了百官,又沒有惠及到百姓,被官員帶一下節奏,百姓就真的以為皇帝是暴君了,最後遺臭萬年。

  但有時候,百姓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如果皇帝做的事,讓百姓得到實惠,碰到官員詆毀,百姓還會反過來罵官員是白眼狼。

  因此。

  暴君和明君其實是一個共同體。

  楊侗沒做過皇帝,更沒學過帝王術,一切都靠摸索,而他勵誌當一個千古明君,所以他不介意先當個暴君。

  相反暴君好啊。

  隻要有官員罵朕,就證明朕做的是好事,能惠及到百姓,碰到幾隻蟲子嗡嗡亂叫,一巴掌拍死即可。

  這麽一想,楊侗更漠然了。

  當蘇威幾人再次聚集到含凉殿時,楊侗沒關心死了多少人,隻是問民間的情況。

  “百姓對朝廷頒布《戶籍令》有何看法?”楊侗問。

  盧楚輕鬆道:“陛下,民間反應喜人,百姓皆拍手稱快,當真讓臣意外,原本臣以為民間會亂上一陣子的。”

  其餘人紛紛點頭。

  事實上,結果確實出人意料,除了幾個胡子陰謀作亂,被北鎮撫司快速拿下,民間百姓都在拍手稱快,朝堂裏的胡人官員明哲保身,屁都不敢放一個。

  是以至今風平浪靜,預想中的動蕩並未發生。

  楊侗難得一笑道:“無需意外,數百年來,胡人在中原傲慢慣了,哪怕大隋立國後有所收斂,亦讓人不爽,朕清查一批非法居留的雜毛胡子,百姓當然會歡迎。至於朝堂中的異族官員,若不想引火上身,應知曉避嫌才是上上之策,朕沒有將他們算進去,已是仁慈。”

  幾人皆稱:“陛下聖明。”

  卻見楊侗陷入思索,不禁麵麵相覷。

  一會兒,楊侗忽然道:“不過,朝堂裏總有一幫雜毛胡子,也不是個事?這樣,大行皇帝開創科舉取仕,效果明顯,朕也借此選賢。從明年起,科舉隻錄漢室苗裔,逐步替換朝堂中的異族官員。”

  蘇威道:“遵旨,臣回頭便找禮部商議出章程,供陛下參考。”

  楊侗點頭,又問:“抄家情況如何?”

  蘇威和王大伴對視一眼,馬上將一張紙遞上,楊侗隻是看一眼,便動容道:“這麽多?”

  金銀直接忽略,楊侗盯上了糧食。

  王大伴嘿嘿一笑,說道:“陛下,不外乎您驚訝,實在是胡人在中原搜刮百年,積累了豐厚的家財。這回奴婢和蘇相國共抄沒一千戶,除卻金銀,光口糧就收繳了千萬斤,家禽亦有萬餘隻。”

  楊侗最操心的就是糧食。

  之前將王世充和元文都一幹人等抄家,楊侗得到一大批糧食,但轉手賞給了衛府將士,所餘並不多,如今又有千萬斤糧食進入國庫,足夠洛陽支撐好長一段時間,楊侗心裏一顆巨石立刻落下。

  亂世之年,糧食就是最大的本錢。

  所謂亂世黃金白銀,盛世古董字畫,都是放屁,又不能當飯吃。

  一會兒。

  楊侗道:“調出其中一百萬斤,平抑東都糧價。有糧了,就絕不能讓百姓吃野菜樹皮。”

  幾人趕忙道:“陛下仁愛,臣等代百姓謝過陛下。”

  楊侗擺擺手:“朕勵誌做千古明君,最大的心願是讓百姓豐衣足食,眼前不過些許小恩小惠罷了,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