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遙望雒陽城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04 08:31      字數:2265
  自楚漢爭霸後,河內司馬氏幾百年沒有經曆大場麵,司馬鈞參與漢羌戰爭後,不免有些手藝生疏,撐不住場麵。

  當時,指揮漢軍的關東士人在戰場上成為羌人吊打的對象,司馬鈞雖然奮戰多年,也依然是敗多勝少。

  雖然戰績平庸,但是司馬鈞善於巴結上司,成為了車騎將軍鄧鷙的心腹,最終還是當上了大漢征西將軍。

  當時,身為外戚的車騎將軍鄧鷙權傾朝野,實際掌控大漢朝政。

  常打敗仗的司馬鈞能夠得到他的重用和提拔,說明司馬氏的家學除了劍術、兵法和反複無常,還有善於鑽營。

  然而,戰場是無情的,就算朝中有人好做官,沒有真本領,終有害人害己的那一天。

  元初二年秋,朝廷任命左馮翊司馬鈞行征西將軍,統領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風都尉皇甫旗等人,統領八千多漢軍,向北攻打羌族先零部落首領零昌。

  司馬鈞等人進兵到丁奚城,先零羌大將杜季貢率兵詐敗退走,以此誘敵深入。

  於是,司馬鈞命令仲光、杜恢、盛包等將領兵收割羌人的莊稼。

  仲光等將帶領部隊分散深入羌地劫掠,中了羌人的埋伏。

  守在丁奚城的司馬鈞沒有派兵援救,導致仲光等人全部戰死,三千多漢軍被羌軍殲滅。

  司馬鈞兵敗,獨自逃了回來。可是,這一次的戰敗太過慘重,許多三輔、涼州的士人都死於此役,朝中再無人能夠包庇司馬鈞。

  朝廷逮捕司馬鈞時,司馬鈞不願受刀筆小吏的侮辱,在獄中畏罪自殺。

  雖然司馬鈞以自殺結束了他乏善可陳的征戰生涯,但他交友廣泛,與朝中權貴的友誼還是幫助司馬家族打開了新的局麵。

  由於父親兵敗自殺,司馬鈞之子司馬量這一代決定改弦易轍,棄武從文。

  經過苦讀詩書,再加朝中權貴的提攜,司馬量的官職做到了豫章太守。

  在司馬量的培養下,他的兒子司馬俊已經完全擺脫了司馬氏武士家族的形象,變成了一個博學好古、倜儻大度的文士。

  司馬俊的官職做到了潁川太守。

  雖然同樣是太守,可是潁川太守的分量可是與其它地方大為不同。

  潁川郡是大漢文脈所在,乃是除了京師雒陽之外,全國人口最多,最為繁華,士人積聚之地。

  曆史上,穎川郡出過呂不韋、韓非子、張良、晁錯等曆史名人。

  《三國演義》中表現活躍的荀彧、荀攸叔侄,陳群、司馬徽、郭圖、郭嘉、鍾會等人也都出自穎川郡。

  尤其是潁川荀氏和潁川陳氏,更是天下豪門大族中最具影響力的頂級世家。

  由於潁川世家在數量上的優勢,其影響力足可以與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並駕齊驅。

  司馬俊擔任潁川太守後,自然是與穎川郡的幾大家族密切合作,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交情。

  經過司馬俊一生的努力經營,曆經三代之後,河內司馬氏終於躋身於當世一流世家之列。

  由於左右逢源、八麵玲瓏的司馬俊將河內司馬氏引入了一流世家的行列,司馬俊的兒子司馬防自然是仕途一帆風順。

  司馬防年輕時在州郡做官,就在去年,年僅二十六歲的他就被調入雒陽城,在朝廷擔任尚書右丞之職。

  在溫縣了解了司馬家族的發展往事,牛平又仔細回憶了《三國演義》裏的情節,慢慢的想明白了。

  司馬懿的成功,離不開潁川荀氏和潁川陳氏的支持。

  司馬懿在曹魏出仕,正是潁川荀氏的荀彧舉薦的。此後,荀彧也一直是司馬懿的政治靠山。

  司馬懿是曹魏集團士族領袖荀彧的門生,潁川陳氏的陳群則是荀彧的女婿,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在荀彧死後,曹魏建立初期,司馬懿和陳群分別繼承荀彧的政治遺產,成為士族武裝領袖和政治領袖。

  其後,發明了“九品中正製”,掌握了曹魏人事權的陳群及其子孫一直支持司馬氏,幫助司馬氏篡奪了曹魏政權,建立了西晉。

  如此細細推想,牛平豁然開朗,明白了士族力量的強大。

  曹魏政權裏,曹氏是豪強軍功集團的代表,潁川荀氏、潁川陳氏和河內司馬氏卻是抱團的士族代表。

  雖然曹操很強勢,一度壓製了士族集團,傳說荀彧也是被他逼死的。但是,荀彧一派的士族最終還是架空了曹氏,奪取了政權。

  大漢這些年的政治風波,實際都是士族坐大後引發的權力爭奪。

  這天下,終究還是士族的天下。

  雖然打敗了士族領袖袁紹,但是以曹操之強,也改變不了世家門閥統治天下的大勢啊!

  牛平似乎看到了那隻推到曆史進程的手。

  還好自己夠年輕,有的是時間去琢磨,如何讓這隻手助自己一臂之力。

  是時候到雒陽城去長長見識了。

  離開溫縣,牛平一行渡過黃河,在五社津登岸,沿著雒水西行,經鞏縣進入偃師縣。

  駐馬偃師縣,牛平等人向西眺望,雖然雒陽城還遠在四十多裏地外,但皇宮朱雀門闕的兩座高大的望樓,以及銅鑄的朱雀,已然映入眾人的眼前。

  不愧是大漢帝國的京師,果然巍峨壯觀啊!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兄長,俺們終於見到雒陽城了!”

  李傕興奮地叫道。

  牛輔不能像李傕那樣文縐縐的念兩句詩應景,隻是大呼小叫的,說到了京師要好吃好喝,享受一下京師的繁華。

  雖然牛輔和李傕二人都是曆史上有名的人物,李傕更是執掌過幾年朝廷的政權,但此時的二人,還隻是兩個第一次出遠門,來自隴西邊郡的土包子而已。

  說實話,路過關中時,牛輔與李傕也見識過了長安城的巍峨壯觀。要論建築規模,前漢京城長安城可是比雒陽城更加的宏偉。

  可是,雒陽城畢竟是現今的大漢京師,文武百官、士子富商盡皆聚集於此,城市的繁華當然是勝過了舊都長安城。

  牛輔與李傕都是少年心性,雒陽城在望,不免心浮氣躁,按捺不住。

  牛平見多了後世的大都市和摩天大樓,自然不會被雒陽城的建築唬住。

  真正吸引牛平的,是京師雒陽城裏那些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