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討厭的吳潛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33      字數:3619
  第六百二十章

  討厭的吳潛

  這場仗從開慶元年(1259)年初打到年尾,打得幾乎所有人的都疲憊不堪,如今已經完全光複了河北東路,眾人都有了暫時休戰的想法。

  雖然石斌並不想休戰,想一鼓作氣將元人趕回漠北,隻可惜他知道這隻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如今的他還遠沒有這個能力。於是隻好想怎麽防守新得的河北東路。

  陝西、河東和河北兩路同時元人鐵騎的威脅,為了減少損失最好的辦法就是四地統一指揮共同禦敵,也就要形成一致戰略思想,否則就容易被各個擊破。即使不被元人重新奪回城池也會損失慘重。

  思考一番之後,石斌便下令要汪立信、賽子龍、王三和程元鳳四人一起來大名府見他。

  賽子龍、王三是石斌的鐵杆支持者,接到命令當然飛速趕來,程元鳳就在大名府不必著急,隻有汪立信不是那麽積極,石斌派人通知了兩次他才動身。

  雖然拖拖拉拉不過好歹到了大名府和眾人相會。明白汪立信是有些不高興自己隻叫程元鳳卻不叫他,所以石斌也不怪罪,仍舊非常和善的交流。

  見大名府不僅有程元鳳還有王三和賽子龍,汪立信感覺非常奇怪。自己和他們三人管轄的就是整個大宋的北部疆域,是與元人交戰的最前線。四人如今都被石斌叫到大名府,在汪立信看來一定和對元作戰有不小關係。

  不過在大營之中逛了兩圈,汪立信便被石斌拉進了帥帳,王三、賽子龍和程元鳳幾人坐到一起。

  “各位,你們在大名府看到對方是不是都有些意外?”石斌笑道。

  “確實如此,不知道大帥將我們這幾個叫到此處所為何事?”賽子龍是石斌的大舅子又是特務頭子,最不怕事,所以他第一個開口詢問。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既不會要你們從四處發兵攻擊漠南元人,也不會要你們從四處抽調精銳合兵一處攻擊漠南元人,隻是要和你們談談該怎麽應對元人的反撲而已。”石斌笑道,“想必你們都知道此次我大宋又光複了一片土地,至此,燕雲十六州再次回到我們手中,隻要防守得當就不再畏懼元人鐵騎了。不過這也觸碰到了元人的底線,所以我估計忽必烈在處理好阿裏不哥的事情後就會立刻發兵奪回燕雲十六州。”

  “大帥,下官認為河東路和我河北西路應該沒什麽問題,汪大人的陝西路也許困難點但是小心謹慎就不會有事,最要小心的就是程大人的河北東路,這裏肯定是元人攻擊最猛烈的地方。”王三分析道。

  “確實如此。王大人說得對。我程元鳳很高興石大人將此重任給我承擔,也有信心能做好這安撫使,隻希望各位到時候多多支持不要讓剛剛得到的河北東路在我手中再次丟了。”程元鳳笑道。

  果然是讓程元鳳當河北東路安撫使,石斌真是會挑人,讓程元鳳這個明麵不非常親近實際關係很緊密的人當河北東路安撫使,汪立信暗想。

  “王大人說得對,本帥也認為河東路和河北西路不會有問題,汪大人的陝西路小心點就好,程大人的河北東路則必須步步謹慎,時刻提防了。”石斌點著頭說道,“眾位認為如何應對才好呢?各自為戰肯定不行。”

  本就打算說統一指揮,但王三害怕說出口後被眾人以為他是要攬權,故而一開始並未說出。如今石斌說絕不能各自為戰,王三便也表示支持,但仍舊不提議由誰當這總指揮,因

  為最適合當總指揮的就是他王三。

  “諸位,你們認為誰最適合當這總指揮?”石斌問道。

  賽子龍、汪立信和程元鳳三人不約而同的看向了王三。理由有三:第一,王三本就是沿河製置使;第二,王三軍事能力非常突出絕對是‘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大帥才。第三,王三是石斌的嫡係,隻有他當總指揮石斌出放心。

  沒想到事情這麽順利,石斌自然高興不已,表示會立刻將此事稟告給皇帝,要他下聖旨授予王三節製四路兵馬的權力。但同時強調不允許王三主動進攻元人地界,隻許他主動防禦,一旦打退元人便要回軍。並好言叮囑賽子龍、程元鳳和汪立信三人全力支持王三,不能讓他因為糧草不足而不敢與元人交戰。

  三人要麽就是石斌的鐵杆要麽就是有責任的宋臣,故而對石斌的這個要求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正要散會時,一個不合適的人出現了。

  “吳大人,你怎麽來了?”石斌見是吳潛立刻熱情的說道。

  “吳某在京東東路聽說石大帥率兵收複了河北東路,再加又要送軍糧過來,我就幹脆放下手的那點工作過來看看。倒是石大人你這怎麽還有程大人、汪大人、王大人和賽大人?他們不都應該在陝西路、河北西路以及河東路的嗎?”吳潛非常疑惑的問道。

  “我們和吳大人你一樣,都是得知石大帥收複了河北東路,又要運送軍糧,故而幹脆也過來看看。”王三反應,立刻說道。

  “原來如此。”吳潛陰陽怪氣的說道,“不過這也太巧了,四位大人居然同時出現在了石大帥的帥帳之中,真是令人有些不敢相信。恐怕就是聚會赴宴也沒這麽巧的吧?”

  “吳潛!你什麽意思?”賽子龍惡狠狠的問道。

  “我什麽意思?我要問你們什麽意思!怎麽剛剛收複河北東路便湊在一起,到底在商議什麽?”

  “自然是商議如何防止元人的反撲!”石斌怒吼道,“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的內戰打不了多久就會以阿裏不哥的失敗而結束。如今燕雲十六州已光複,這便是元人的逆鱗,也是我大宋的七寸。若是不抓緊時間商議如何抵抗元人,好不容易光複的燕雲十六州豈不可能轉眼之間又丟了?”

  這樣充足的理由暫時堵住了吳潛的嘴巴,但是明顯沒有打消他的懷疑。隻不過再留在石斌的帥帳之中很不合適,吳潛隻好憤憤不平的轉身離開。

  “各位,如今吳潛這麻煩來了,還請你們與我統一口徑,不要讓他知道咱們談的內容,關鍵是不要讓他知道咱們已經商量好讓王三擔任總指揮的事情。”石斌笑道。

  王三、賽子龍與程元鳳三人當然立刻表示支持,隻要汪立信這家夥有些躊躇不已,最後是見王三幾個都表示支持他才也支持了。

  稍稍留意一番吳潛便發現殿前司禁軍的將領他幾乎全都不認識了,即使那些認識的也不敢與他多說話。事若反常必有妖,殿前司禁軍以前可是橫著走的,如今居然如此窩囊,這讓吳潛非常疑惑和不安,於是偷偷的了解起來。

  世沒有不透風的牆,不過了解一個時辰吳潛便知道如今的石斌已經是殿前司都點檢、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也就是說石斌掌握了皇帝的所有護衛,皇帝已經在他掌控之中。

  了解到這些的吳潛怒不可遏,跑去皇帝的營帳求證,並打算請旨罷黜石斌的所有官職爵位。怎奈理宗就是一軟骨頭,任憑吳潛如何說他都不肯下旨

  隻要息事寧人。

  既然皇帝這沒辦法,吳潛隻好再去石斌的帥帳,打算用夫子大義來說服石斌,讓他自動放棄高官厚祿不再‘為禍社稷’。

  早就料到吳潛不久便會去而複返,故而石斌並未離開帥帳,也將凳子減少到了一條,隻等他回來。

  一進帳,吳潛就看見了這些,他笑道:“看來石大帥知道我會回來,連凳子都為我準備好了。如此厲害難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吳大人過譽了,請問吳大人為何過來?”

  “大帥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你凳子都為我準備好了,難道會不知道我為何而來?”

  “確實不太知道,畢竟事情太多了。”

  “好吧,是因為你同時擔任三衙最高指揮官的事情。”吳潛說道,“三衙太過重要,這種大權恐怕不適合集聚在一人之手。何況大帥還是首相兼樞密使。”

  “吳大人,這是皇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何況集合三衙之權於我一人之手有何不可?這樣更適合指揮,更適合消滅叛亂。”

  你就是最大的叛亂!吳潛腹誹道。隻不過不敢明說,故而隻好說道,“石大帥,你同時擔任五個要職是不是太累了?大帥乃我大宋之棟梁不能累垮了身體。何況我們也要給別人一些機會,讓別的官員能升遷。”

  “吳大人說得有理,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如今我大宋能幹的官員太少。吳大人你年逾六旬,趙葵大人更是年逾七旬,你們都為國操勞不怕累垮身體,我正值壯年如何能逃避壓力而貪圖安逸?我若是那麽做了,豈不是畜生不如,要遭世人唾罵?”石斌十分‘激動’的說道。

  沒想到石斌居然把挾天子以令諸侯說成了全心全意的精忠報國,這讓吳潛氣得無法開口說話,隻能氣憤的指著石斌。很久之後才憋出了一句,‘我定要參垮你這亂臣賊子!’

  如何能讓吳潛參垮自己?石斌都不找賈玲和賽西施商量,直接去理宗那要了一個將吳潛貶為衡山縣令,劉霄兼領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安撫使的聖旨。

  之所以這樣,因為衡山縣隸屬潭州是石斌的老巢,吳潛去了那裏便是進了牢籠再也翻不起浪。劉霄則可以替石斌將京東兩路管理得更好。

  接到聖旨之後的吳潛自然氣憤不已,然而無奈得很。他並沒有石斌那樣的膽子敢違抗聖旨,也不想因為違抗聖旨而給了石斌徹底扳倒他的借口。故而最後隻好接下聖旨去了衡山。

  隻不過在離開之前吳潛還是不忘給石斌添些堵,跑去皇帝的營帳之中屢勸皇帝要想辦法扳倒石斌,並表示他願意在地方聯係反石的勢力幫助皇帝扳倒石斌。

  對於石斌,理宗是切齒痛恨。如今吳潛願意這樣做,他當然高興不已,立刻寫了份手諭交予吳潛,許他在地方聯係兵馬選擇時機攻擊石斌。

  雖然這事做得還算小心謹慎,但是仍舊沒有逃過石斌的眼睛,吳潛還沒出大營他便被劫了下來。

  “吳大人,這麽急著離開幹嘛,要不再來帥帳坐坐?”

  “謝了,石大帥。我還得盡快會京東東路去和劉霄大人交割工作,然後好去衡山當我的小縣令。”

  “恐怕不全是當縣令吧,應該還有聯係兵馬準備打垮我的這亂臣賊子,對嗎?”石斌笑道。

  沒想到石斌居然連這都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吳潛為了保命隻好交出皇帝手諭,心中打算別圖他法圖扳倒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