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石監軍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31      字數:3272
  第四百一十六章石監軍

  由於商議出了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其餘的事情就都好辦了。為了讓汪立信的工作更順利,理宗決定他命他為京東路製置使,吳潛雖仍為京東路總領,但是隻是協助汪立信剿滅元軍。一時間汪立信的地位如日中天。

  這種建功立業的機會太難得當然必須要抓住。接到旨意的汪立信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馬不停蹄北上去了青州。

  看到汪立信如今積極的為自己盡忠理宗自然非常高興,汪立信還沒離開臨安地界,理宗就又給了他不少嘉獎。

  這可讓石斌、趙葵、李芾和謝方叔都有不滿,認為理宗厚此薄彼。尤其是李芾最不滿,其實他的任務才是最危險,很可能有去無回,但理宗沒給他嘉獎而隻給了汪立信。這讓他實在心氣難平。

  料到李芾會有想法,石斌與趙葵立刻去城外安慰他們的這個主戰派盟友,表示肯定會全力支持他,盡全力保他安全。趙葵離開之後石斌更是直說會要李旭私下派人保護他,但是李芾得保密。並強調‘話不傳六耳’,對外,那些保護李芾的人隻能被稱為傭兵。

  有石斌的精銳保護李芾自然放心不少,同時萬分感謝,而且表示肯定仍舊是主戰派,即使和談也要大宋得好處。

  這樣一來,汪立信和李芾兩路都高高興興的北上了。

  剛剛進門,家仆便跑過來告訴石斌:趙葵在書房之中等著。細細一想,石斌便知道趙葵為何不直接回府卻在自己的書房之中等著。雖然有些討厭他這麽麻煩,但也佩服他如此精忠報國。於是壓下不快還是去了書房見他。

  一見到石斌,趙葵就開始道歉,“石大人,你好。不好意思,沒得你同意就擅自進門太無禮了。”

  “趙大人不必如此客氣,請問大人所為何來?”

  “老夫叨擾還請大人勿怪,自然是為了汪立信北伐而來。”

  “趙大人兢兢業業為國操勞,石某安敢怪罪?隻是不明白汪立信北伐與石某有何相關?此事趙大人應該與吳潛大人聯係···”石斌的話是真話,他並沒想清楚汪立信北伐與自己有何相關。

  “石大人,你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汪立信帶著區區兩千人馬北上能有多少作用?”

  這話就讓石斌更加糊塗,理宗都命汪立信為京東路製置使,整個京東的軍隊應該任他調遣。京東路雖然剛剛收複但也有近十萬兵馬,即使大部是守衛城池要塞,但能調動的也絕不低於兩萬,他手上怎麽可能隻有區區兩千人馬,趙葵是不是老糊塗了?

  明白石斌沒理解自己話裏的意思,趙葵歎了口氣道:“石大人,恕老夫直言,之前你能毫無顧忌的調兵隻是因為孟大人對你的器重和你嶽父

  賈大人的支持。汪大人並無此支持,而我大宋向來各自領兵,所以汪大人手中兵馬絕對不多。即使不止兩千也過不了五千。”

  雖然隱隱明白了趙葵的意思,但是石斌還是不想先開口,而是故作糊塗,表示仍舊沒聽懂不知道怎麽辦。

  趙葵是來求人的,當然不能擺架子,石斌要裝傻他也沒辦法。最後隻能開口道:“老夫隻是想請大人去幾封書信給你在河南與京東西路的三個屬下,請他們策應下汪大人,幫汪大人分擔點壓力。”

  沒被理宗任命為北伐的統帥,石斌心中雖然不氣惱但是也不痛快。如今沒有半點好處就想自己和自己的手下出力,石斌可懶得理會。於是拿宋朝的製度來說事:要皇帝同意汪立信率領更多的兵馬,樞密院下調兵令才行。而且也要給李旭、易俊和劉霄三人下正式的公文命令他們協助剿滅元人才行。他這個老上司不能越權,也不能讓李旭三人背上擅自調兵的黑鍋。

  明白石斌為何如此,趙葵也非常理解,於是退了一步,無奈的笑道:“石大人,你看這樣如何,我現在就去皇上那請旨,你也在此寫幾封書信給屬下。一旦旨意到了就請你將書信和旨意一並發出。算老夫欠你一個人情如何?”

  見趙葵如此堅持,石斌也不好一再拂了他的麵子,隻好同意。仿佛擔心石斌隻是應付,趙葵並未立刻離開。不得已,石斌隻好提筆寫起了他的‘石斌體’。

  這種‘草書’讓趙葵明白了石斌為何遲遲不肯動筆,為了照顧石斌的麵子,在他寫到第三個字時,趙葵便飛快的離開了書房。

  在趙葵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理宗終於同意讓汪立信自領一萬兵馬,吳潛、李旭、易俊和劉霄四人必須都全力支持他剿滅元人。趙葵拿著聖旨再來時,石斌則很痛快的將三封書信給趙葵看了,並當著他的麵派手下發了出去。

  把能做的都做了,再擔心也無用,趙葵給石斌道了謝後就回府休息去了。

  趙葵放心石斌卻並不放心,他非常明白自己手下的弟兄。即使有了自己的親筆書信他們都未必會幫汪立信,最多就是不搗亂。如果汪立信剿滅和襲擾元人不利,理宗恐怕又會想著和談了。

  不過石斌如今也懶得管這些,大不了到時候再聯合趙葵堅持與元人對戰。

  沒多久便傳來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好的消息是李芾已經與貴由殘部、蒙哥的兄弟阿裏不哥聯係上達成默契不支持蒙哥與大宋全麵開戰;壞消息則是汪立信進兵並不順利,不僅沒有剿滅關中元人,還讓不少關中的元兵湧入了河南與京東路,讓局勢更加不堪。

  這麽一個結果任誰都無法接受,理宗、石斌、趙葵和謝方叔都對汪立信大失所望。理宗自然又

  生起和談之心。

  石斌與趙葵知道後立刻進宮求見理宗。好在理宗還不剛愎自用,於是在書房中見了二人。

  “二位愛卿,當初是你們主戰,如今成了這個局麵你們打算怎麽辦??”理宗很氣憤的問道。

  二人當然不會承認錯誤,因為在石斌與趙葵看來這不是他們策略的錯誤而是用人上的失誤,不該讓汪立信這個在北方既無根基又無平原與騎兵作戰經驗的人去統兵。所以異口同聲的說道:“皇上,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很好解決?仗打成這樣居然還說好解決,在理宗聽起來這話太荒唐。但又是石斌與趙葵兩個與元人交戰過的大將說出口的,理宗不好完全不信,隻能示意他們說出個為什麽來。

  趙葵立馬說道:“皇上,之前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這問題就是汪大人隻有在南邊剿匪的經曆,卻從未與元人交戰過,更沒在平原上與元人騎兵交戰過。所以他的成績不會比吳潛大人好很正常。現在又激怒了關中的元人,所以局勢才變差了。所以並不是我們策略出了問題,而是用人上出了問題。不然李芾大人那就不會傳回好消息了。”

  理宗也不是個沒有一點骨頭的,聽到李芾那有進展,所以覺得再打一打也沒什麽,錢糧還夠的確要爭些麵子回來。但是表示要有限製不能這麽一直無休止的小規模交火。

  這個態度石斌與趙葵都讚同,三人接著就商議起到底怎麽打,用誰去領兵更好。

  趙葵毫不猶豫的說道:“皇上,微臣以為此戰還是由石大人領兵最好。”

  一聽趙葵的話理宗的臉色便陰沉下來,感覺到一和元人交戰似乎怎麽繞都繞不開石斌。給他一種‘離了張屠夫就得吃帶毛豬’的感覺。

  當然不能讓理宗對自己太反感,石斌這回來了個反其道而行,立刻很謙虛的說道:“趙大人謬讚了。石某沒那麽厲害,以我看呂文德呂大人也不錯。上次他對抗蒙哥就打得不錯。”

  其實誰都知道這是胡扯,呂文德守城也許行但是在平原對抗騎兵卻肯定不行,所以理宗和趙葵都沒對石斌的這個建議立刻做出表態。

  情況陡然變得有些尷尬,趙葵既想石斌率兵剿滅元人又和理宗想的一樣,不想石斌功高震主。但沒想到理宗反應居然如此劇烈,趙葵隻得改變策略,馬上解釋道:“皇上,老臣有話還沒說完,石大人也不必如此著急表態。先聽聽老臣說得怎麽樣如何?”

  既然趙葵還有話沒說完,理宗和石斌又都平靜了下來,表示同意他繼續說。

  “微臣還是那句話要給汪大人機會,不能因為汪大人一次失敗就完全否定他。至於我說的此戰由石大人領兵並不是指由石

  大人擔任統帥。”趙葵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石斌。

  趙葵的話立刻讓理宗舒服不少,但是讓理宗和石斌都不明白他是什麽意思。什麽叫做讓石斌領兵但不擔任統帥?這不是胡扯嗎?

  “先請石大人見諒,趙某的意思是請你擔任汪大人的監軍,但具體則行使監軍以及參軍的職責。”趙葵說著說著頭就低了下去不敢看石斌了。

  這回石斌算是徹底明白了趙葵的意思,是要自己去當汪立信的師傅,幫理宗培養出一個也能對抗元人騎兵的猛將。雖然這不失為一個安定北方的好辦法但是讓石斌感到非常不爽。從來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可太荒唐。

  理宗聽後馬上就喜上眉梢,表示非常支持趙葵的提議。壓根不管石斌的反應,隻是一個勁的誇石斌是能顧全大局的忠臣良將,接著理宗當著他就開始與趙葵商量具體問題。

  木已成舟,石斌知道無法挽回,於是痛苦的接受了這個決定,但同時也暗下決心不讓理宗和趙葵那麽容易就達到目的。甚至要想辦法將汪立信給拉攏過來,讓他們賠了夫人又折兵,到時候有苦說不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