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妥協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9      字數:3528
  第一百九十二章

  妥協

  拿下廣元後王堅立刻率領士卒掃清城內殘敵,王堅是儒將講究仁義不殺降,李玉溪對元人心存亡國之恨,哪怕是已經投降的元兵,她也是見一個殺一個,講究不留餘孽,她認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由於二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他們差點刀兵相向,辛虧李彪還算聰明,衝突未起便將在城外作戰的石斌給請了回來。

  一進府衙便看見王堅與李玉溪兩個對峙的場麵,針尖對麥芒已經不足以形容二人此時狀況,若不是兩個都還顧忌石斌的態度,說不定早就已經打起來。

  見石斌進門,氣得滿臉通紅的李玉溪立刻起身走到他身旁,怒氣衝衝的指著王堅說道:“石大人,王堅這廝是不是腦袋有毛病?你們餘大人怎麽會派這麽個酸儒來領兵?”

  酸儒?這可是石斌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麽說大宋的武將,因此還禁不住笑了笑。

  “石大人,你還笑?有什麽好笑的?看本宮發脾氣你很高興嗎?”

  雖然早就料到了二人在拿下城池之後肯定會有爭執卻沒想到會這麽嚴重,連自己這個和事佬輕易笑一笑都不行。

  既然是來做和事佬,自己又是男人,講究好男不跟女鬥,當然不會計較李玉溪此時的無禮,很和藹的說道:“玉溪公主,本官知道你會和王堅大人有衝突,但李彪急著將我拉回城內並沒有說清楚,我對你們為什麽起衝突還是一頭霧水,請你說說如何?”

  步入正題,李玉溪自然不會再在石斌麵前耍那公主脾氣,“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對待城內俘虜和元人軍屬的問題。”

  一聽是這問題,石斌很無奈的笑了起來,“這很簡單啊,怎麽會因為這問題掐起來了?即使你們二位在這件事情上有分歧,也可以問問趙剛啊,他隨我征戰多次知道辦法的。”

  說完,石斌便轉頭看向趙剛,眼神之中帶了些失望,而趙剛回的眼神裏則帶了些無奈。

  此時的趙剛筋疲力竭的坐在遠離王堅和李玉溪的地方,仿佛很懼怕與兩個煞神靠近。這種狀態是自從趙剛跟隨他以來從未有過的。

  見此情況石斌立刻走過去問道:“趙指揮,你沒告訴王大人和玉溪公主我對待元人的辦法嗎?”

  趙剛似乎已經沒有力氣回答,也懶得回答,隻是長長的歎了口氣,從這態度石斌已經知道趙剛已經說出了辦法,隻是二人沒有聽從而已。

  此時他想起來李玉溪進門時說王堅是‘酸儒’,開口問道:“王大人,請問玉溪公主為何對你如此無禮,稱你為酸儒?而且本官記得你好像不是科舉出身,而是靠軍功升上來的。”

  “石大人,下官是主張不殺降,而玉溪公主太過殘暴,表示隻要是元人不論老幼婦孺一概斬殺。”王堅氣憤難平的說。

  見王堅此時的態度,石斌估計他若不是忌諱不能破壞大宋與西夏皇室的聯合,應該連‘荒蠻之地’,‘不服教化’這些詞都要用出來了。

  “王大人,這是你的不對,玉溪公主的話是對的,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元人殘暴眾所周知,就是多殺幾個也沒事。”

  見石斌支持自己,李玉溪立刻沒了脾氣,王堅則更加氣憤。

  誰知石斌又話鋒一轉,“不過玉溪公主,連老幼婦孺都不放過似乎也過了點,依我之見就殺了那些降兵,你看如何?”

  轉來轉去還是他石斌的做法,王堅和李玉溪自然不同意。

  “玉溪公主,元人是禽獸,你不是,不可嗜殺成性。王大人,你的確太過迂腐,這是真實的戰爭,不是故事。那我再提一個建議,將所有能對我們產生威脅的元人統統格殺,你們看如何?”這次石斌帶著不容置疑的口氣問道。

  若想再聯合,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王剛與李玉溪隻能妥協,不到半個時辰,元軍降兵便全部被殺,還有兩百餘強壯的元人婦女和近五十個十六歲以上的元人青年也被殺了,隻留下了一些老幼。

  二人都消了氣,終於可以正常的交流。

  如今時間緊迫,王三在隴南壓力不小,現在要討論的就是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情況,誰也沒想到廣元會這麽快被拿下。

  “王大人,您是主將,我想問問您的態度,是命王指揮率兵撤回廣元還是咱們一鼓作氣拿下隴南?”

  石斌提出的問題就比上次是拿下隴南還是拿下廣元更讓人難以回答,以前隴南那塊肉還未熟,想吃就還得費很大功夫,如今廣元已經在手,隴南這塊肉已經熟了,隻看若是吃能否咽得下去而已。

  本以為想拿下隴南的肯定是李玉溪而非王堅,卻沒想到李玉溪反對拿下隴南,王堅則想一鼓作氣攻取隴南。

  也許是王堅與李玉溪天生不對眼,在這個問題上又掐起來。

  “石大人,小女子認為咱們雖然輕易的奪了廣元,但肯定嚴重的刺激了元人,必然遭受他們劇烈的報複,用不了多久他們便會停止內鬥一起率軍前來奪回廣元。”

  李玉溪的話非常有道理,畢竟元人南下最多也就是無法攻取城鎮,很少有過丟失城鎮的事情。以其睚眥必報的性子,肯定會全力反撲,石斌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見石斌這個常勝將軍讚同,李玉溪又說道:“那時候戰鬥肯定會非常激烈,我們兵力本就不多,怎麽還能分兵?即使奪了隴南,在元人巨大的壓力之下咱們又沒強有力的後援肯定扛不住,最後定然會撤回,這樣一來那些攻取隴南的士卒豈不白死了?”

  李玉溪話音剛落,王堅便接過話茬,反駁道:“此時正是元人內外交困之際,是拿下隴南最好的時候,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

  “王大人,你這是好大喜功!”

  “玉溪公主,你這是畏戰行為!”

  越聽石斌越感覺搞笑,居然還互相扣起大帽子了,石斌隻好又出來做和事佬,“二位,咱們在這空談,打嘴仗是沒有任何意義,本官認為不如先帶一些馬去支援王指揮,看看他的意見,如何?”

  這當然是最好的辦法,隻有前線將領才能最清楚戰場的具體情況,何況這個問題關係重大,的確不適合在桌麵上討論,是必須要與王三討論才最保險。

  既然都這麽認為,石斌就讓趙剛鎮守廣元,他與王堅、李玉溪二人率兩百護衛去了王三的營寨。

  到了營中,為求一個痛快,王堅這個平時非常穩重的人也火急火燎將事情說出並詢問起王三的意見。

  王三當然知道石斌的想法,他們的根基在潭州,拿下隴南對他們並無半點好處,此次出征所獲利益已經夠大,是到急流勇退的時候,於是他一臉愁容說道:“王大人,您的想法很好,但卻沒有什麽可行性,雖然元人不可能全力對付我們,但是壓力仍然不小,而且朝廷中主和派占上風,確如玉溪公主所說,一旦朝廷命令我們退軍,我們的士卒可就白死了。”

  廣元城內李玉溪的話對王堅的影響不大,王堅是個主戰派絕對不畏懼戰爭,但對朝廷非常畏懼,王三一說到這,王堅立刻泄了氣,雖然他嘴裏不說話但已經是滿臉沮喪。

  正在這時,石斌卻走出了笑著說,“王指揮此言差矣,一鼓作氣拿下隴南也並非不可。”

  聽到石斌這番話,王三、王堅和李玉溪都感到驚訝,皆投去疑問的眼神。

  “你們不必驚訝,本官承認若攻取隴南後再撤兵的確有些草菅人命,不過也有它的好處,不過還得有些助力才行。”

  這沒頭沒尾的話讓三人更加疑惑,王堅心急如焚立刻問道:“請石大人明言,為何支持拿下隴南?”

  “川北陝南之地元兵總共不過一萬八千餘人,其中有還一萬多偽軍,但必須守衛五座城池,兵力並不雄厚。而餘大人在川北有十萬大軍,實力雄厚。古語有雲: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王大人,我們何必那麽執著?”

  “石大人的意思是請餘大人帥軍全力攻打巴中,我們則攻打隴南,但隻取一城?”李玉溪非常聰慧,頃刻間就理解了石斌話中的意思。

  這個辦法讓王堅不禁佩服起石斌來,若是如此行事,拿下巴中或者隴南的可能會有八成,他本就不是唯利是圖之人,隻要能打擊元人他就讚成。

  何況即使拿不下隴南,他也有助攻巴中的功勞,加上之前攻取廣元,他的功勞已經非常大。

  正所謂;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石斌光芒太盛轉身離去就是,他卻不可以,所以王堅最終選擇妥協,表示支持石斌的建議:請餘玠全力攻打巴中,他則帥軍猛攻隴南,但目的卻不是拿下隴南而是拿下巴中。

  如此建議自然是最好的,眾人都非常讚同。

  散會之後,王堅走到石斌身旁說道:“多謝石大人解圍。”

  “不必謝,你我同僚誌在抗元,本應相互扶持。”

  “玉溪公主說得對,我是有些好大喜功。您說得更有道理,咱們可以利用隴南打亂元人部署,幫餘大人攻取巴中那塊要地,得了一座巴中比得了十座隴南更有用。”

  “多謝王大人理解。是石某攔了王大人的進階之路,隻請王大人勿怪便好。”石斌很謙虛的答道。

  李玉溪見王堅妥協,也知道奪取巴中已成必然,即使奪了隴南再放棄,那些士卒也是死得其所,不是草菅人命了,她自然也高興起來。

  二人又和睦了,這讓石斌鬆了口氣。當天便派許風回餘玠營內請他下達相關命令。

  得到拿下廣元的消息餘玠高興不已,立刻同意石斌的建議,命他猛攻隴南,他則全力攻打巴中,但以奪取巴中為最終目的。一旦巴中被拿下,必須放棄隴南撤兵回廣元。

  有了這道命令,王堅便帥軍全力攻打隴南,元人果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終巴中與隴南都相繼失陷。

  但餘玠的軍令是即使拿下隴南也必須撤回廣元,王堅並無石斌那麽大膽,敢違抗軍令,隻得略帶遺憾的放棄隴南回撤。

  不過石斌這個斂財童子還是讓他高興了一番:暗示他可以打土豪,分田地,將一切親元分子的財富都搶個精光。

  若在以前王堅絕不同意,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加上一口回撤的氣沒地方出,自然就聽從了石斌的意見,也當了一次綠林好漢才回師廣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