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焦躁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8      字數:4469
  第一百三十五章

  焦躁

  日日坐在這潭州城中既不能如在湘潭一樣敞開手腳的大幹一番,也能不能如在北邊一樣激情四射的狂殺一場,實在讓石斌感到憋屈。

  漸漸的,他感到再這麽下去估計他也會‘迫不得已’成為一個飽食終日、不思進取之徒了。

  這日天氣陰沉,讓人非常不快。

  突然門外傳來一聲尖銳的叫聲,惹得石斌徹底爆發,他怒吼道:“誰在門外這麽狺狺狂吠?就沒有半點規矩嗎?”

  本以為門外會有人回應,但半天沒有反應,恰好石斌此時也無心工作,便走出去準備訓斥那不懂規矩的下人。

  出門一看是小琴坐在地上,全身縮在一起,雙手微微顫抖,一隻鞋子都被踢到了另一邊,滿臉則帶著驚恐的神色。

  難道我嚇到小琴了?無稽之談,石斌都有些嘲笑自己的自戀。

  明明是小琴先驚叫,應該是剛剛的東西驚嚇了她,不過什麽東西能將小琴嚇得這樣?

  見石斌走了過來,小琴極力想站起來,不過分明腿腳發顫站不起來,最終是石斌扶起來,但一起身便將手縮了回去。

  “老爺對不起,小琴驚擾到您了。”小琴很膽怯的說道。

  “小琴,剛剛是怎麽了?你怎麽那麽害怕的叫,還坐到地上去了?”

  小琴有些不好意思,半天支支吾吾的才說出驚叫是因為看見了一隻大老鼠從她身邊竄過去。

  雖然原因問出了來,但小琴明顯還對他有些畏懼,估計從認識石斌起就沒見過他如此暴怒。

  這就輪到石斌有些不好意思,莫名其妙的暴怒一場卻將小琴給嚇到,連握手都不敢。

  別無他法,隻能好好安撫小琴,這麽一個可愛的小丫頭如此楚楚可憐的模樣,實在讓石斌有些慚愧,頓生憐愛之心。

  費了一番功夫將小琴又弄得快樂了,石斌才放了心。

  估計是大怒之後心中不再煩悶,又安心的工作起來。

  門外的小琴雖然不再驚恐卻依然有些害怕,隻是在石斌麵前沒表露出來而已。

  如此低頭前行,一不小心就和王三撞了個滿懷,王三見狀立刻道歉。但見小琴麵色似乎有些不快,於是問道:“小琴,為何如此模樣,我大哥對你發脾氣了?”

  作為一個聰明的丫鬟,小琴當然知道不能長舌,即使受了些小氣也必須受著,否則容易惹出大事。

  於是她麵色帶笑的說道:“王大人關心小琴小琴多謝了。不過不是老爺罵我,是我自己被一隻大老鼠給嚇到了。”

  從小琴的神色之中王三便知道她在撒謊,但她這麽聰明的丫頭即使撒謊也是有理由,而且多半還為了石斌。

  知道再也問不出什麽,王三也不再多問,繼續往石斌的書房走去。

  也許是從未見過小琴如此不快,所以她的神色深深的印在了石斌的腦海之中。

  路過石斌的護衛崗時,王三還是忍不住問了問許風剛剛是否發生什麽不好的事情。

  原本許風也不想說,畢竟自家主人對下人發點脾氣也沒什麽,就是無罪而罰也就那麽大事情。

  “許風,你應該知道石大人的性情,他極少會對下人發脾氣。可今日小琴明顯不光是被一隻老鼠給嚇到了,你要仔細告訴我其中的來龍去脈,包括通判大人這幾天的情況。”

  有些不確定的看了看王三又想了想,許風最後說道:“小琴今日的確是被老鼠給嚇到了。不過大人今日的脾氣卻特別大,小琴似乎在大人書房中哽咽了許久。而且近日來大人神色明顯不如以前好,似乎有些鬱悶。”

  鬱悶?莫名其妙的鬱悶幹嘛。這讓王三有些不解,都已經弄到通判之位,將那劉知州給買通了,隻要那家夥不從中作梗,其實整個潭州就是他石斌的了,還有什麽鬱悶的理由?

  這事情並不能忽視,王三認為還是得弄清楚石斌為何這幾日會鬱悶,說不定有些讓他意想不到的原因。

  打定主意後,他就進了石斌的書房。

  “通判大人,您好。”王三如一個戲子一樣開著玩笑向石斌施禮說道。

  這是什麽意思,王三又出什麽幺蛾子?一副不正經的樣子肯定又憋著什麽壞水。

  石斌使了個‘又耍什麽把戲’的眼色,示意王三自己說出來。

  “大哥,小弟剛剛看見小琴出去的時候有些匆忙似乎還有幾分驚慌,又聽許風說您這幾日神色都不好,請問···”王三詢問道。

  果然被王三這精明鬼給留意到了,石斌並不想這麽快就承認自己情緒不好,不過是下人胡亂猜測而已。

  書桌上正好有幾份水利方麵的公文,都是些不好的消息,正好可以利用這些來搪塞王三這人精。

  “你看看吧。”把話一說完,石斌便將桌上的公文塞到王三手中。

  原來要麽是石橋垮了,要麽是水壩裂了,再要麽就是水渠壞了,總之轉來轉去離不開一個錢字。

  如今哪裏都缺錢缺糧,但上麵又一個勁的催錢催糧,

  故而石斌暴躁是可以理解的,如此說來他對小琴發脾氣和近幾日略顯鬱悶都很正常。

  弄清楚了是他自己多疑,王三立馬道歉,表示他不該在匯報工作的時候嬉皮笑臉沒有規矩。

  好不容易糊弄過去王三,石斌自然不會再露出馬腳,當即拿出平時的態度說道:“賢弟關心為兄,為兄非常高興,哪裏還會責怪賢弟,不過以後有事直說就是,不必如此。即使你有什麽錯難道我還會責備於你?”

  這些話王三當然不會全信但也不會不信,他最知道的就是進退,也笑著答道:“大哥能理解小弟,小弟萬分感謝。小弟也請大哥放寬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自有弟兄們操心,你要關心的是大事,不值得為此沮喪。”

  古語有雲:言多必失。他石斌論察言觀色絕對不如王三,所以現在首要做的就是將他弄走,而不是在這書房之中聊天。

  “賢弟今天所為何來?經你這麽一勸為兄心情已經平複,請賢弟將事情說與我聽,咱們好早做決定,我也好再做其他。”石斌笑著說道。

  本已被忽悠過去的王三一聽石斌這番言語知道其中定然有事,但見今日石斌並不願開口,他也不好問得太過,不合為弟之道。

  他也認為一旦石斌想說自然會說,或者他一問石斌也會說,絕不會如此忌諱。

  故而將今日的事情細細說了出來,與石斌商議一番便立刻離開了。

  過護衛崗時則叮囑許風,要他好好照顧石斌,最好能找出石斌如此焦躁的原因。

  待王三離開後石斌徹底從不快之中走了出來,而且還稍稍帶著點高興的情緒,不過這種快樂維持不了多久。

  因為這是第一次他瞞過了王三,沒讓他看出端倪,沒有被他發現他石斌因為什麽而不快。

  不過這隻是維護了麵子而已,最多也就是表示他已經成熟許多,但並不那麽的值得炫耀。

  從來最累的都是下麵的小吏,真正的掌權者如果是個不思進取的庸官幾乎就不會有什麽事。

  石斌雖然上進,但他手下有數個很有能力又肯全力協助他的弟兄,所以他也隻要掌控好大局,處理好大事就好,真正要他動手做的太少太少,最多就是眼前要他批閱的公文。

  他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曆史紀錄片,其上舉例道: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他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文件,處理四百件事情。

  如今他一日至少要看四十份文件,處理六十個大小問題,他很懷疑是不是哪天因為眼睛過度疲勞引起失明。

  關鍵是每日處理的都是幾乎一樣的他毫無興趣的事情,終於有一天他熬不住了,將公文全都甩到了地上。

  門外的許風聽到這奇怪的聲音立刻跑了進去,一見隻是一地的公文,石斌還是安然無恙的坐在椅子上,他鬆了口氣,隻不過石斌的臉色似乎很不好。

  此時他想起了王三離開時叮囑他的話,看這情形石斌定然有很不快的事情,不過是沒說出來而已。

  既然石斌連賈玲都沒告訴,說明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亂嚼舌根是大忌,這事情由小琴和王三處理是最合適。

  故而他決定還是按王三的囑咐仔細的觀察石斌就好,到時候好幫他們解決問題,他許風一個區區護衛隊長還不夠格參與。

  於是他隻是幫石斌撿起了地上的公文,也不問這些東西是如何掉在地上,幫石斌再泡了一壺茶之後便離開了。

  石斌雖然不聰明,但是知道剛剛的行為定然讓許風感到了不對勁,隻不過是他不敢問而已,有這麽一個懂事的下屬他還是很高興。

  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他又想起了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肯定更加壓力山大,而且還不能隨意說出口。

  沒個倒精神垃圾的地方這人遲早得瘋了,但他們似乎沒幾個人瘋了啊,看來其中必有奧妙。

  坐在這屋中肯定是無法知道其中奧妙,所以他決定還是像在湘潭城內一樣去潭州城內逛逛,說不定就知道了。

  一出門,清風拂麵,石斌便立刻覺得神清氣爽許多,但壓抑的情緒仍然很重,所以吹風最多也就是稍稍緩解而已。

  越走越是喪氣,一路上幾乎就沒見幾個高興的人,連湘潭城內的氛圍都沒有。

  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如此情形豈不會讓他變得更焦躁煩悶?

  正打算出城躲上幾個時辰,和一幫農夫擺擺龍門陣,突然聽到了不遠處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讓人心曠神怡。

  跑過去一看,居然是個穿著滿身補丁衣服的老漢在因為他的一個竹筐多賣了一文錢而高興。

  這個情況可讓他非常意外,他知道中國百姓很容易滿足,但為了一文錢就高興成這樣,是不是有些過度了?

  反正閑來無事,石斌便走過去請教起那老漢來,“師傅,剛剛我聽到您的笑聲便過了看了看,旁人告訴我您是因為這竹筐多賣了一文錢而高興,晚輩不解,這一文錢不過能買一個包子,為何讓您如此愉快?”

  那老漢仔細的瞧了瞧石斌,雖然他此時穿著普通,最多就像一個小鋪子的老板而已,但那老漢悄悄的笑著說道:“公子真是知書達理,恐怕您的身份與您這身衣著並不相符吧。”

  果然是個吃了幾十年飯的,相人之術非同一般,既然瞞不住石斌也不必再瞞,但石斌也不打算全說,故而他也悄悄的笑著說道:“老人家果然厲害,我乃新任潭州通判手下的一名指揮。今日有些煩悶故而上街走走,聽您歡笑便過來了。”

  雖說那老漢並不相信一個武夫會如此知書達理,但卻沒必要如此追根究底,那是非常無禮的行為。

  “指揮大人當然是有宏圖大略之人,豈能明白我這升鬥小民的快樂?”那老漢並不回答,隻是開了個玩笑而已。

  石斌正要開口繼續詢問,那老漢卻繼續說道:“想必大人定然為公務所惱,所以煩悶才出來散步的吧。”

  非常高興這老漢如此聰明,他立刻笑著點了點頭。

  “大人,世事皆有可讓人歡快之處,隻看大人是否接受和明白。”

  世事皆有讓人歡快之處?難民如潮,餓殍遍野也能讓人高興?真是無稽之談。

  “大人定然以為老朽得了失心瘋,在此胡言亂語,不過我隻需一言便能讓大人明白。”

  人老痰多,口舌幹燥,那老漢隨手拿起放在地上的葫蘆喝了幾口水又說道:“指揮大人,即使是餓殍遍野咱們也可認為他們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已經徹底脫離這個苦難的社會;即使是一個久病不愈之人我們都應該看見他的快樂,正因為他的疾病讓他無人問津,自然就無人會害他。當然,事情肯定是要做的,但卻不能隻看苦難,否則定然無法支撐。”

  感激的看著眼前這個老人,他絕對是個文盲,估計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若要辦事隻能按手印,卻沒想到他居然懂這麽深奧的人生哲理。

  看來即使想瞞著不讓其他人知道,也不必如此讓他自己憋屈和煩悶。

  “大人,並非小老兒不相信大人,但這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不過小人這有一個辦法能讓大人不再煩悶。”那老漢笑著說道。

  能明白和能做到是兩碼事,畢竟沒人會喜歡天天給自己講哲理,所以一聽那老者知道具體方法,他立刻欣喜若狂,請那老漢立刻說出來。

  “大人,小人聽說你們都要會寫字,能寫一筆好字更是會讓人高看一等。小人聽朋友說寫得一筆好字的人,不論好壞都能不驕不躁,穩如泰山。”

  “陶冶情操”四個字立時出現在石斌的腦海之中。的確,那些字寫得好的都很有氣質,與尋常之人有很大的不同。

  如同撿到了一個寶藏,石斌準備投桃報李,遂將身上帶的十兩銀子贈於了那老漢。

  原以為那老漢會堅辭不受,卻沒想到他很高興的收下了,臨走之時笑著說道:“大人隨性即好。”

  知道自己當然不可能“隨性”,不過練字來陶冶情操卻是非常好的辦法。,就幹脆將不快通過練字給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