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孤兒院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8      字數:3895
  石斌是個喜歡劍走偏鋒的人,有那麽一根歪筋。曾幾何時他為了學心理學跑去心理谘詢室裝抑鬱症患者。結果因為言語過多,露馬了腳,被老師給哄了出來。雖然那老師見他還是真心想學而指點了幾本入門的好書,不過卻讓他再也不要進那門了。

  如今當了爸爸,他更想特立獨行,表示自己和一般的父親不一樣。於是頭幾天幾乎天天都在賈玲的產房中陪著她和孩子。

  賈玲生了孩子正在坐月子,雖然疲勞卻精神充沛,整天三句話離不開孩子。這讓石斌感到一股溫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那因為操心而產生的滿頭白發、滿臉皺紋,全是對兒子的愛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

  “小玲,你剛剛生產完,身子太弱,多休息。孩子就交給小琴去帶。”此時的賈玲可是非常脆弱的,隻能順著來,必須高興,石斌便嚐試的說道。

  初為人母的她可不管這些,一個勁就是逗孩子。這種感覺石斌是不會有的,他也感到了幸福快樂,卻沒像賈玲一般,這讓他更進一步感到了母愛的偉大。

  不過石斌也不可能一直待在產房之中在賈玲身旁做她的金剛護衛,他自己也有一堆的事情要做,雖說舍不得離開剛剛生產完的妻子和剛剛出世的孩子,但還是必須離開,雖然非常的不舍。

  艱難的回到了每天都必須呆上至少四個時辰的書房,看著眼前的公文,但他卻感覺看見的是美麗的賈玲和可愛的郎朗。看來這就是癔症了,石斌自言自語。休息了一會,他又翻開了公文看起來,可惜仍舊無心細讀,看著看著眼睛就看向了賈玲的閨房。

  這可如何是好?石斌不由得焦急起來,哪有幹著幹著就想老婆孩子的?還有一堆的公務要處理,更嚴重的問題是,心理暗示是非常可怕的,越想要忘記結果越無法忘記。

  怠工幾天當然不是什麽大事,隻是這樣不上不下讓石斌非常不爽。他喜歡的是要麽玩個痛快,要麽累個痛快,這麽兩頭中任何一頭都無法顧及,讓他有種挫敗感。

  其實這不過是關心則亂,石斌也非常明白。不過他卻沒想到自己會這麽亂,居然亂得連著三天不能正常工作。而幾個兄弟這幾天看他的眼神不像看大哥,反而像一個不知所措小孩,眼中還來了點譏笑的意思。

  不過此時的石斌沒心思和他們鬥嘴,滿腦子都是賈玲和孩子。好在他還算一個幹脆的人,從第四天起他就幹脆不進書房,轉成了前世的工作方式——“逛街式辦公”。

  說白了就是將要處理的公文拿出府去,一邊散步一邊辦公,這樣冷風一吹倒是更容易保持頭腦清醒,而此時他最需要的就是頭腦清醒。

  走在街上雖然到處還是很淩亂,但至少百姓的眼神不再那麽呆滯,還算活泛了點,不時傳來幾聲狗叫也讓人感到了些生氣。最讓他感到高興的不是哪個茶攤老板吹噓自己今日賺了多少錢,也不是幾個農婦湊在一起扯閑談,而是一陣嘈雜的爭執。

  抬眼望去,是一個肥胖如豬打扮明顯是城裏人的婦人在和一個精瘦如猴穿戴明顯是農村人的婦人在做買賣。

  “一個銅板三把白菜,行不?”那城婦問道。

  仿佛看見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餓狼,那村婦立刻嚷道:“你心也太黑了,我家好不容易才種出這些細菜,自己都舍不得吃,你倒好,居然一個銅板就想買了?”

  肯定是早就料到那農婦的態度,這城婦轉身便走隻不過步子踏得明顯輕了些,而那農婦也不開口留她,隻是對來往的人打招呼。

  打了幾圈轉,那城婦又回到農婦的菜攤那。城婦明顯轉累了,那農婦

  攤位上的細菜也隻賣出了一把,也許是覺得為了這一兩個銅板鬥這麽久有些太不值,終於以兩個銅板買四把白菜的價格成交了。

  這種爭執當然是小氣的,但圍繞這爭執出現的東西卻是難得的。

  如此亂世是沒幾家人能吃得起細菜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田間地頭挖野菜,但這打扮隻能算中產的城婦卻敢買細菜吃,說明她家有了點實力敢享受了。而那農婦敢種細菜也說明她不怕種出來的菜沒人買,不會落得一場空。所以這個情況讓石斌非常有成就感,其他地方如何他管不著,但至少他的湘潭能不餓殍遍野。

  雖說他其實隻是在逛街,即使手裏拿著公文都沒看,但他還是認為自己不是在玩樂,多少還是觀察了城內的狀況,多少能為以後具體辦事做些積累,以便能盡快提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走了大概一刻鍾的時間,他這個新爸爸看見了一些並不想看見的東西:一些小孩在撿其他鄰居家摘剩了的爛菜葉。這些事情他知道不可避免,他們能不被餓死就是福大命大,哪裏還能想吃好的?如今的世道可不是那獨生子時代,什麽都是孩子第一。

  感慨還沒完,便見到不遠處兩個小孩子為幾片爛菜葉打了起來,更遠處一個膽小的孩子連上前爭搶的勇氣都沒有。

  揮手將護衛長許風招上前來,問道:“這算什麽回事?。。。。。。。”

  知道自家這大人是個獵戶出身,基本不懂城內貧民窟裏的生活,他隻好苦笑著解釋:“大人,小孩打架很正常,別在意。我們那時候為這打架多了。”

  別在意?還多了?石斌隻記得因為玩具,因為鬥嘴打架,第一次看見因為一片爛菜葉打架。

  許風估計石斌仍舊不明白,便直接告訴他這是因為野菜又苦又澀,細菜又甘又甜,誰都想多吃一口。大人不好爭也沒空爭,這事情就由小屁孩來做了。

  這次石斌算是徹底明白,正欲轉背離開,忽然看見了那遠處小孩眼中對菜葉那期望的眼神,他仿佛很想爭奪卻不敢動手。這種表現讓他更加好奇,想吃去搶就是,何必幹看著,等人施舍呢?何況這也不是什麽貴重東西,搶了也不會有什麽事。

  於是他又用手指了指那一直在當看客的小孩,表示自己的疑惑。

  許風看到石斌注意到了那孩子,他立刻激動了起來,說道:“大人,那是一個孤兒,搶了也沒用,沒人做給他吃,還會遭其餘孩子欺負,所以在一旁看著是最合適的。”

  “孤兒”,這個詞讓他想起來可憐、瘦弱、軟弱、無力這些負麵詞匯,眼前這個就將其完全表現了出來,也許不是他們不想爭,而是無法爭,無人支持他們。孩子永遠是最可憐的,尤其是這樣無依無靠的孤兒。

  坐到一旁的路墩上,石斌想著家裏的郎郎和眼前的這個小孤兒。剛剛還萬裏無雲的天空此時仿佛暮氣沉沉,石斌也沒了逛街式辦公的興致,知道就這麽將那小孤兒帶回縣衙不是辦法,得立個規矩做保障。

  回到府邸的石斌已經沒了再去看賈玲和孩子的欲望,如今他腦子全是那瘦弱不堪、怯懦難行、顫巍不言的孤兒的身影。

  他很想撥一筆費用建孤兒院,救救那些無辜的孩子。但這肯定隻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如今大人都養不活,如何去救孩子?何況他手上的錢不是公款就是弟兄們幫忙賺的,並非他的私人賬戶可以隨意花銷,一想到這,他就立馬泄了氣。

  不過如今他也狡猾了許多,準備試試以退為進。也算是他為這些孩子努一把力,至於成不成,就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他的這些兄弟中,最不理智又心善的是趙剛,最理智心也最硬的是王三,所以他決定找趙剛的支持,至

  於王三就瞞著,其餘人看看再說;兩個妻子都很善良,賈玲以前可能會稍微反對他建孤兒院,認為他實力不足,但如今當了母親則肯定會堅決支持。

  於是他便又進了賈玲的產房之中,不過這次卻換了一張哭臉,連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變臉術了。

  近幾日石斌都是滿麵紅光,唯獨今日卻如喪考妣,讓賈玲這個新媽媽疑惑不已,便開口問道:“夫君,咱們有了孩子應該高興才是,你怎麽反而哭喪著臉?存心惹我生氣嗎?”

  石斌故意“擠出”一臉笑容,假模假式的說道:“當然不是,我高興得很,高興得很。”

  原本以為這是瞞不過精明聰慧的賈玲,他卻忘了女人在情緒波動的時候是最弱智的,如今當了媽媽正是智力最低的時候,隻道自己看出了石斌是在裝樣,分明有事瞞著她,卻再也不理了。

  見賈玲這條小魚這次沒咬緊魚鉤,石斌則沒有立即拉這魚竿,而是抖了抖,表示的確隻是一些坊間小事而已,並不嚴重,隻是稍有些麻煩。並道歉說不該把這事讓剛當了媽媽的賈玲看出來了。

  有了這些話,賈玲又敏感起來,並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表示石斌太不愛她,有事還瞞著她。見魚兒已經咬緊了魚鉤,石斌當然收竿,說道:“下午在書房總想著你和孩子,結果無法正常辦公就出去散了散步,結果看見了一些事情才如此沮喪。。。。。”

  人的好奇心是越接近答案就越強烈,如今賈玲就要聽到答案,石斌卻又停頓下來,隻是一個勁的搖頭,讓有賈玲些煩躁。不禁用力拍打起他,催他快點說出緣由。

  既然是賈玲主動問,自然石斌占了主動,立刻說道:“是一個孤兒,我看他可憐想幫他,卻又不想幫他一個,所以。。。。。。。”

  果如石斌所料,賈玲一聽這些立馬就如打雞血一般表示一定要建孤兒院。說是為自己的孩子積德,好將來到哪裏都有人幫扶支持。雖說他不懂什麽積德,但卻知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建了這孤兒院看來不光會解開自己心結,說不定還會給孩子留下一些堅定的支持者。

  夫妻二人這麽一交流立刻就達成共識,表示一定要將這事辦成。

  一切都如計劃進行,又是一個晨會,石斌又來了個故技重施,裝成一副垂頭耷腦、暮氣沉沉的模樣。

  趙剛這沒心機的果然第一個開口問為什麽,但為了把戲演得真一點,石斌還是推了兩次表示先不管這些細枝末節。由於石斌一直有氣無力、精神萎靡,讓在場諸人都很不舒服,終於一齊表示希望知道是什麽讓石斌如此沮喪。

  見時機成熟,他便將緣由和想法說了出來。趙剛是第一個表示支持的;除了王三和劉縣丞外不表態,其餘也隻躊躇一會之後便支持了;見事情已定,王三和劉縣丞也不想做惡人,最終也同意了。

  不過王三還是提出了一個條件:不能集體私款裏挪用。雖說有點遺憾,但知道肯讓他從公款裏撥出已經是王三的底線,石斌也不再多言隻點頭表示同意。

  剛準備散會,卻聽易俊說道:“大人,咱們何必如此麻煩,如今遍地都是難民,這難民之中又村婦居多。讓她們吃白飯可不是好事,咱就讓那些村婦照顧這些孤兒,包這些人每天有頓幹的不就好了?”

  石斌還沒表態,李超又說道:“易俊兄弟所言有理,其實那些小孩也是能做事的,將他們發動起來幫忙幹點如放牛、砍柴,那些村婦負責看管他們別丟了就好。咱們就走一步看一步,說吧還有很多適合他們做的事情,不過是咱們沒發現而已。”

  照他二人這麽一說,石斌才知道事情原來可以這麽簡單,造個冊子,做個登記,用勞動換食物就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