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讓利(一)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8      字數:2380
  第一百一十二章讓利(一)

  這寒冬臘月坐在一個有個煤爐的房間裏對如今的百姓來說是非常幸福的,而石斌則不是很在乎,他甚至還有點討厭那嗆人的煙味。

  為了保護賈玲,他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類似排煙管道的東西,雖說如此一來其實浪費了不少熱能,但為了賈玲和自己的孩子,做什麽都值得。

  何況在這個少爺眼中幾塊煤炭實在算不得什麽。為了保證後院不起火,第二天石斌就命令許風在賽西施的房中也安放一個同樣的排煙管道,保證她也不被煙嗆著。

  雖說二人在石斌麵前都有些小“氣憤”,但至少他一碗水端平讓她們也能接受。

  不過二人的房間裏的爐子卻不一樣,賈玲房中用的是可提走的小煤爐,排煙管道是靈活可拆卸的,賽西施房中用的是壁爐,雖然也能拆卸但卻顯得笨重許多。

  這讓她們還是有些不快,兩人都是河東獅、母老虎,見對方有的自己沒有,於是又跑到了石斌的書房來“問罪”。

  為了讓這些小氣憤也熄滅,石斌隻能慢慢的解釋其中的緣由:賈玲房中用小煤爐是因為她是孕婦,不能總是處在充滿煙霧的環境裏。

  聽完石斌的解釋,賈玲的氣消了,還當著賽西施的麵對著石斌撒起嬌來。

  賽西施見狀立刻來火,怒氣衝衝的問道:“那我房中為什麽不也用小煤爐?你就不怕我被嗆著?”

  女人爭風吃醋起來還真是費勁,他又解釋道:“你比賈玲怕冷,又沒懷上,自然用那個產生熱量多的壁爐。”

  有了這些解釋,賽西施也很高興的笑了起來,並示威的給了賈玲一個斜眼。

  石斌可不想二人因為這又嗆起來,於是耍起了嘴皮子,好說歹說才將賈玲和賽西施給請出了書房,讓她們各回各屋,各走各路。

  她們離開沒多久,許風便拿著幾張公文走了進來,全是關於煤業的。有入股契約,有煤商的捐贈名單,還有就是捐款大小的排行榜。最讓他感到興奮的則是幾個大煤商提供匠戶幫自己開了一個中型的露天煤礦,而且所有支出都不用石斌負責,隻管收錢。

  費盡千辛萬苦,石斌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煤礦,現在開始煉兵

  器的燃料就可以自給自足了。雖然還是掛靠在那幾個煤商的名下,走的是商道,但誰都這是他的私產,誰也別想動歪腦筋。

  為了表示誠意,沒過兩個月石斌便將發放工資的責任攬過來,表示不用他們負責。其實這也不過是做做樣子,因為他們本就出了一大筆錢。

  但石斌是非常明白不能吃白食物和獨食,於是又拿出了一個前世慣用的經商手段:送利潤。

  一開始當然要找王三和劉縣丞商議商議,如今他也算當家了,知道了柴米貴,不能再當散財童子。

  “大人”(“大哥”)王三和劉縣丞施禮後都是滿臉喜色的進了書房,因為首先看到那份露天煤礦契約的是他們。

  “今天有點小事本想自己定下,但恐思慮不周便請你們來商議商議。”石斌沉吟道。

  向來了解石斌的秉性,王三知道石斌所謂的“小事”肯定就不小。多半還是想當散財童子,不過是如今壓力大了不能隨意散了。

  “大哥請說,我與劉縣丞必然鼎力相助。”

  “那些煤商不是贈與我們一個中型煤礦麽?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將這利潤也分點出去,隻是不知道需不需要分,若是分,分多少合適。”

  這個消息王三聽到並不意外,但反應卻激烈,立刻表示不能分利潤出去,並急忙說道:“大哥,您需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像您這樣對人的。正所謂‘無商不奸’,‘升米恩,鬥米仇’,那些煤商雖然哭窮但是絕沒有窮的。您這麽做隻會讓他們認為您膽小怕事,會逐漸的拆您的台。”

  而劉縣丞則截然相反,他是非常意外,但反應並不激烈,也表示不要分利潤出去,解釋道:“大人,王指揮說得很對。那些煤商個個都是錦衣玉食,酒池肉林,您不記得那次請他們吃飯的時候那些人的模樣了嗎?”

  這麽一說,石斌倒是想起了那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一群肥頭大耳,一群骨瘦如柴。

  見石斌想了起來,劉縣丞繼續解釋道:“那幫肥頭大耳的是一群吃貨,而那幫骨瘦如柴的則是被酒色掏空身子的家夥。”

  經劉縣丞這麽一解釋,石斌覺得很有道理,不過他還是不想就此妥協,隻是得讓人感覺他不是個唯利是圖、以公謀私的家夥。

  “二位,我是想咱們能不能將那十二個月的費用減少至十一個

  月,或者說將他們繳納的兩成好處減少至一成八?”

  大哥的固執王三是了解的,但也不是沒有回旋的餘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王三終於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仍舊收兩成好處,但將其分成兩部分,一成八給石斌;另外兩分利給縣裏財政,他們不調用。

  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把錢還給那些不缺錢的煤商還不如拿他們的錢去幫縣裏的貧苦百姓,隻要到時候告訴那些百姓這些錢是煤商捐贈就好。

  用這個辦法煤商並未多出一分錢還得了賢名,百姓也得了實惠,石斌讓縣裏更加和諧,這麽個三全其美的方案的確比剛剛自己想的要高明許多。

  他這個淺於世事的書生不由得感歎王三和劉縣丞二人高超的智慧,在死路裏找到活路,總能麵麵俱到、左右逢源。

  既然不讓利那就幹脆拿出五分利益做點實際的事情。兩分用於軍中,三分用於幫扶窮苦百姓。

  王三這個精明的家夥可不願當這無名英雄、道德模範,他最喜歡的是名利雙收。

  所以一聽完石斌的意見,他立刻表示支持,但是補充道:“大哥的意見我絕對支持,劉縣丞你認為呢?”他一邊說一邊問著劉縣丞的意見。

  老於世故的劉縣丞自然不會在這麽敏感的時候表示不讚成,隻是微微的點點頭,並說了‘有理’。

  “不過我得提醒大哥,咱們不是慈善家,做事是要留名的,沒有名就沒有利。而且還需將具體時間和花費全部列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咱們做的事情,最好讓整個荊湖路都知道。”

  當然知道這是王三為了他,為了這整個利益集團著想,隻是他總覺得這樣太市儈,不夠君子。

  在石斌遲疑不定的時候,王三使了個眼色給劉縣丞,他立刻開口說道:“縣令大人,王指揮所言有理。可能您覺得有些市儈,不過您必須知道咱們每年都要進行考評,要評分,分上中下,一共有九個等級。若是您能連續拿三年上,便肯定可以升為知州。您嶽父乃沿江製置副使,說不定兩年就能擢升,但是若沒有這些政績就容易落下話柄,為人不齒。”

  這些都是事實,空想是沒用的,石斌也隻好妥協,廣發告示告知民眾,並送公文至知州、荊湖路宣撫使、製置使等處,以備將來擢升之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