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肺癆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8      字數:3134
  第七十六章 “肺癆”

  諸事安排妥當之後石斌也準備率眾離開忻州,剛走到城門口他卻突然停住,與王三對視一眼,兩人又轉身退回城中。

  對此行動十分不解,眾人本想詢問一番,但此時石斌威望如日中天,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隨意發問是要受罰的,故而即使有問題也必須先跟著退回再說。

  “賢弟,你說咱們就這麽退走是不是有些地方不太好?”石斌略帶疑惑的問道。

  估計是用詞不準,王三剛開始沒理解石斌話裏的意思,他便說起了他的,“大哥,咱們偷襲忻州是因為化裝成了元兵,元兵並未被我們全部殲滅,如今消息已經走漏,元人定然知道我們化裝之事,故而再這麽撤退恐怕不妥。”

  的確不妥,軍隊是有番號和接頭的口令的,當初不過是抓了驛卒才得了口令。

  而忻州被偷襲口令定然都改了,查番號也查得更嚴,故而不該再穿元人的軍裝撤退。

  “賢弟所言甚至,為兄正是此意,問題是我等如何撤退?”

  “小弟認為我們應該再次換裝,這次就換成普通百姓的裝束。”王三認真的說道。

  石斌立刻認同的他的看法,立刻從城中百姓家買來了一些舊衣服。

  百姓當然是知道好歹的,開始是堅持不接受,因為已經得了石斌他們不少好處,回饋給一套破布衣服實在是不算什麽。

  就在眾人都動搖了準備不再出錢買時,卻被石斌以軍令強製執行了。

  太過獨斷專行當然不好,這次他細細解釋,表示普通百姓三年也難穿一套新衣服,更不必說現在,所以即使是渾身補丁的衣服都得花錢。

  這些言語不久便傳至城中百姓耳中,無一不稱讚這是真正的王者之師,表示堅定支持石斌抗元,並期待他率部徹底擊潰元人

  出了忻州這幾百威武之師又化裝成了一夥衣衫襤褸、麵色暗黃的難民向太原方向而去。

  待到真正的元兵增援部隊到達時,忻州城內糧草輜重已經成為一堆草木灰,那統兵將領憤怒得五髒俱裂,仰天狂嘯。

  並發誓要將石斌這夥膽敢如此蔑視大元勇士的狂徒挫骨揚灰。

  經過兩次戰鬥,部隊在北方作戰已經有了一定經驗,但是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水土不服、兵源枯竭、後勤補給困難、火器使用受天氣影響太大等。

  最嚴重的就是水土不服。南方氣候濕潤,北方氣候非常幹燥,一些體質敏感的士卒到了北邊就有嚴重的上火現象。

  雖然在丘陵地帶氣候還是比較潮濕,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嗓子疼、流鼻血且痰裏含血,這個現象可把不少士卒給嚇壞了。

  即使石斌一再強調這隻是因為幹燥而引起的上火現象,但是麾下將士仍舊恐慌。

  畢竟他們沒多少醫學知識,沒見過鼻血、痰血一起流的。哪怕可以接受鼻血是上火,但是喉嚨癢造成咳嗽再流點痰血就容易被想成肺癆了。

  肺癆在當時絕對是無藥

  可救,而且還會傳染,一旦讓士兵認定這情況是肺癆,必定軍心渙散,隻能南撤,甚至會有被元人擊潰圍殲的可能。

  還沒從大勝中清醒過來就立刻被這一讓人恐懼的假消息給拉了回來。

  想了想這一路的經曆,隻能承認還真是知易行難,光是豪情萬丈遠遠不夠。

  坐在地上看著一幫前兩天還鬥誌昂揚,今天就垂頭喪氣的士卒,石斌感到束手無策。

  最讓人哭笑不得就是某些以為自己患了肺癆的士兵要其他兄弟離他遠點,以免被“傳染”;而一些害怕自己被傳染的士兵則故意將那些他們認為已經患上肺癆的戰友給孤立起來、排斥在外。

  他當然知道多喝水肯定有用,說不定是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不可能在行軍作戰的時候首先想的就是哪裏有水。

  若是那樣那還做什麽戰,幹脆回家種田。

  事情已經萬分緊急,再不找到解決的辦法估計就真的隻能撤退,雖說斬獲頗豐,卻也是迫不得已的退卻,並不光彩。

  於是石斌下了一道軍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若有提出有效辦法解決此難題者,賞銀兩百兩。

  可過了半天仍舊沒有半點動靜,王三和賈玲知道此時已是分秒必爭,就和其他幾個弟兄一起努力,隻希望能盡快想出解決之道。

  突然營中發生一陣小騷亂打斷了幾人的思緒,煩躁不堪的石斌正滿肚子火沒處發,卻有這麽個不開眼的來點炸藥包,王三也隻能替他祈禱了。

  怒氣衝衝的走到嘈雜的人群旁,石斌大聲喝道:“怎麽回事?如此緊急時刻還不知不可有任何騷動,以免泄露我軍行藏嗎?”

  見統領走了過來,一個小校模樣的士卒走了出來施禮道:“卑職剛剛就是在處置一個泄露行藏的家夥,可他不服處置才鬧出這麽大動靜。”

  本就為如何穩定軍心而煩躁不安,居然又蹦出來了可能讓自己已經泄露行藏的士卒,這讓石斌更是火冒三丈,二話不說直接命令就地處決。

  當大刀就要將那士卒的六斤半從身上砍下來時,那人大聲嚎道:“我能治肺癆!”

  剛剛都為那即將上路的同袍感到遺憾,這個死法實在是有點不值。聞言之後眾人又立刻來了精神,知道那家夥多半能留條命了。

  “說!若是再道不實之言,兩罪並罰,定將你大卸八塊!”石斌麵若寒鐵的說道。

  那士兵如蒙大赦,仍舊提心吊膽,唯恐行差踏錯,跪在地上輕聲說道:“大人,您對那‘肺癆’的說法是對的。那隻是上火而已。”

  見那士卒也如此肯定那是上火,想必的確也知道些有用的東西,便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屬下出營並非故意暴露行藏,而是出林去了附近的村民家看了看,想知道他們是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結果讓屬下發現了些有趣的東西。”

  村民家?有趣的東西?的確,那些都是常年生活在北邊的人,的確應該會有應對上火的辦法。

  估計是人在局中,思緒混亂,居然忘了可以去民家請教。

  “起來說話,如果的確有用就不處決,改打三十軍棍。”石斌麵色柔和許多,但還是一臉嚴肅。

  知道自己肯定死不了,那士兵也輕鬆許多。站起身來定了定神,冷靜的說道:“大人,屬下在那些村民家發現他們都喜歡放盆清水在家中,而且都喜歡帶頭巾,一些高門大戶的門衛嘴裏似乎還在嚼什麽東西。”

  一聽這些,石斌恍然大悟,清水是用來增加屋裏濕氣;那頭巾則讓他想起了常年生活在幹燥地區的阿拉伯人,他們就是用頭巾當做口罩用來保護鼻子和口腔;那門衛咀嚼的不就是茶葉嗎?

  深深的吸了口氣,仿佛從巨大的壓力中又重新站了起來,開始和藹的看著那個違反軍令的士卒:“你的辦法不錯,不過功是功過是過,現在行軍就記下這頓處罰,不過功是功過是過,本官不搞功過相抵。待回到潭州,你自去領三十軍棍,再來我這領那兩百兩銀子的賞錢。”

  那小卒本以為留得一條性命便是菩薩保佑,是石斌仁厚大德,卻沒想到他還言而有信真給兩百紋銀的賞錢,這可讓那小卒下定決心跟著石斌打拚了。

  離開之前,石斌又問了那小卒家住何處,並表示如果他有不測家屬仍可得此賞賜。

  這次是所有隨行士卒都歸心,決定跟隨石斌了。

  待此事辦完後,石斌回頭細細一想,的確是他思維固化,隻想著要這一小撮人貓在這山林之中想辦法,卻忘了外麵就有很多現成的‘師傅’。

  既然想出了辦法,為了穩定軍心自然要立刻執行,於是立刻派王三去采購茶葉。

  不過尚未出營,王三卻被賈玲叫住帶回了石斌身邊,她解釋道:“石統領,並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清火,茶也分燥熱和清涼。”

  這些可是石斌和王三聞所未聞的知識,按他們的理解茶就是敗火的。

  見二人如此模樣,賈玲立刻將這些說了個明白,原來薄荷、金銀花、綠茶、菊花茶、檸檬、草決明、蒲公英、桑葉、苦丁,都有清熱去火的功效。但是紅茶、普洱茶、桂圓紅棗茶就都是性溫的茶,在北方幹燥地區就越喝越上火。

  眾所周知任何產品都有優劣,石斌這幫草民即使現在能喝得起好茶卻不代表他們會買好茶,故而又問起賈玲來。

  “夫人,這茶肯定也有好壞,咱們應該要買好茶,那這茶的優劣怎麽分辨?”石斌很謙虛的問道。

  “簡單,從外形看,要求茶的色澤、大小、長短、粗細、形狀一致,達到整齊劃一。如果長短不一,大小各異,很可能是采摘粗放;色澤多變,形狀多樣,很可能製作粗糙。從色澤上看,茶要鮮靈活氣光潤明亮,若是色澤陰暗則肯定不是好茶。還要嗅香氣,茶香譽稱為“天下第一香”,凡稱得上是好茶者,必須具有討人喜歡的香氣,或清雅,或濃烈,隻要令人神閑意遠,有開神敞懷之感即可,若有煙味或異味就不是好茶了。”

  知道了這些,心裏就有了底,明白到底該如何采購的王三再次進了忻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