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經商(一)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8      字數:3317
  第六十一章經商(一)

  要說除了劫掠之外什麽能最讓人感興趣,那就是官商了。要權有權要利有利,就如《紅樓夢》中的"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其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之妻孫氏,當了康熙皇帝的保姆。而康熙帝念舊情,便於康熙二年讓曹璽擔任江寧織造之職,前後共21年,最後病故在江寧織造任上。曹璽死後,康熙則命其子曹寅任蘇州織造,後又繼任江寧織造、兩淮巡鹽禦史等職。曹寅死後,康熙命他兒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曹顒上任後三年後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胞弟曹荃之子曹頫過繼曹寅並繼任織造之職,曹家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江寧織造之職共60餘年。

  康熙六次南巡,就有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寧織造署為行宮,由此可見曹家在當時地位之顯赫經濟實力之雄厚。

  如今雖是宋朝,但是宋朝的經濟卻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裏最強盛的。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製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據石斌所知,孟珙於淳佑六年(1246年)將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而賈似道於淳祐五年(1245年)調任沿江製置副使,知江州兼任江西安撫使。

  如今嶽父是湖廣總領(財賦),所以,石斌決定加快經濟步伐,不再搞地下經濟——走私,而是要和賈似道合夥搞官商。於是,他離開潭州到鄂州去與賈似道商議官商之事。

  想法雖好,不過和賈似道一聊才知道官辦的鹽商、茶商、糧商、油商、礦商、絲綢商人等已經基本將市場分完了,其後台都是豪門大族的權貴,賈似道也隻占了一小塊而已。

  正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雖然知道賈似道多少有些誇大其詞,但知道也大體如此。雖說此時賈似道已是封疆大吏,卻也不能忘乎所以,四麵樹敵。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他是不能也不可能如此胡來的。

  所以即使賈玲想去找賈似道鬧騰,被石斌給死死攔住,隻說父親的確是無能為力。

  雖然被石斌攔住,但賈玲豈是那麽憨厚之人?當麵答應了石斌不再找賈似道,還裝得一副受了大委屈的模樣讓石斌放心;待石斌一出府,她便出了閨房去賈似道的書房之中吵鬧了。

  被賈玲這吵鬧和撒嬌弄得毫無辦法的賈似道最終同意了賈玲會幫助石斌經商。但前提條件則是:想入市分蛋糕就得下大本錢,而且也隻能幫石斌弄個民商的假身份。畢竟他還是一個統領,是一名官員,自古以來除了指定官員外,其餘都是不許經商的。

  前世聽夠了“女生外向”,卻發現事實上是“女生內向”。而如今卻實實在在感到了這宋代還真是“女生外向”,賈玲真是夠為石斌著想,幫他爭

  權奪利毫不含糊。雖說隻是一個掛靠的假身份,但總歸能正經經商,不必什麽都走私了。

  回程的一路上石斌的腦子冒得最多的就是“胡雪岩”這三個字。有點沮喪的回到潭州,他決定不管多大本錢,打什麽擦邊球,隻要能堂堂正正入市分一杯羹就好。

  要知道,如此獲利可是日進鬥金,那財富就會像坐了火箭一樣的猛漲。有了錢糧就不怕沒有軍隊,有了軍隊就不怕沒地盤沒實力。

  石斌很喜歡看《痞子英雄》,其中的主要脈絡圍繞的就是軍購預案中的傭金鄙案。軍火雖然是國家管製非常嚴格的一項,但也是正當行業裏獲利非常大也容易蒙混過關的一項,所以他很想利用自己現在私自建的兵器坊來賣裝備賺錢。不過以他現在的實力明麵上去四處販賣軍火,擔的風險太大,無異於找死,所以得找到可靠的合作夥伴才能打算。

  而要他去幹那些普通行業又沒興趣,那樣獲利太小。於是他又以這個為主題在議事廳開了個會。

  “諸位兄弟,這是在家裏就不必那麽拘謹,今天我是想和各位討論一個問題。如今孟都統已經無力支持,估計快致仕了。襄陽岌岌可危,不知孟公一旦不在宋廷能否支撐,故而我等需盡早壯大。諸位有何看法?”石斌略帶焦急而又無奈的問道。

  “統領,這不很簡單啊,您嶽父是湖廣總領,讓他行個方便賣鹽、鐵、糧食不是隨你挑嗎?這樣自然就財源滾滾了。”趙剛笑著說道。

  石斌看著這一向腦袋不轉彎的弟兄,哭笑不得的點點頭。沒領會其中意義的趙剛還以為是在誇他,高興的哼起了小曲。

  “統領是不是從前次的糧草供應危機感覺寄人籬下太過憋屈,不想再受製於人?”王三問道。

  還沒等石斌回答,李超就說道:“統領,您是擔心元兵破襄陽而我們卻還無力抵抗?”

  二人所言正是石斌所慮,看了看掛在牆上的地圖,點頭帶些憤怒的答道:“是的。雖然潭州和嶽州已經在我掌控之中,但卻隻是防守態勢,無法反擊。關鍵是我們糧草無法自給自足,一旦元兵攻破襄樊,宋廷若不支持我等抵抗,那我們這幾年的辛苦豈不全都付之東流了?到時候仍舊隻能任人宰割?”

  沒有誰願意將到手的東西讓出去,尤其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所以皆以為然,並表示要堅決支持石斌的決策。王三還隱晦的表示要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石斌說道,“近日我拜訪了賈大人,他同意幫我們打通關係經商,卻暫時隻能做民商,聽他口氣多半得花大價錢才能加入,至於想當官商就幾乎沒有可能。”

  “統領大人不必沮喪,以小弟之見其實這也沒什麽,經商關鍵不在於是官是民而在於是否找對商機。”劉霄笑著說道。

  趙剛笑著說道:“劉老弟,你這不廢話啊,誰不知道商機最重要!再說。。。。。。”

  見趙剛還是那麽莽撞,一來勁非常無禮的就把劉霄的話給打斷,石斌立刻訓斥道:“趙剛你怎麽如此無禮?等劉霄說完你再說不行嗎?”

  這麽一訓確實將趙剛罵醒,立刻站到一邊喝茶去了。

  給了劉霄一個手勢,他便繼續說了起來,“統領,如今亂世,小弟以為那些虛無的都不足經營,真值得經營的乃是有戰略意義的。例如鹽、鐵、糧油、煤、茶、礦業等,或與之相關的行業。”停了停,歎了口氣又繼續說道:“問題是鹽鐵官營是自古來的規矩,以賈大人的態度多半是不會支持咱們的,所以近期咱們是不用想了。”

  眾人聽後認為確實如此,畢竟說到底如今還得靠著賈似道這座大山,即使是石斌都不要犯他的忌諱。於是眾人便開始討論除了鹽鐵之外該經營何種行業、如何經營。

  李超認為潭州和嶽州既然屬於魚米之鄉,自然就應該做糧商一類。糧食囤積足夠後便可將多餘的高價賣出,如今最寶貝的就是糧食。

  但石斌卻認為糧食是越多越好,應該不存在囤積足夠的說法,所以他委婉的表示:地盤越大,人口越多,糧食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時候,所以咱們不能考慮賣糧。

  聞言之後,李超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器小了,否則不會有賣糧的想法。但見石斌如此顧及他的顏麵,說得如此隱晦,也讓他十分感激和佩服。

  劉霄則認為可以將那些水中的魚類、蝦類捕撈上來烘幹賣出,隻要保證士卒食用和不過度捕撈就好。何況南宋末年人口大幅度減少,也不可能出現什麽過度捕撈。

  這的確是個好建議,魚肉是非常有營養的,那些臘魚又易於保存和攜帶,是也非常好食物。

  因為荊湖南路各處的煤礦和有色金屬礦都很豐富,所以王三建議在已經控製的區域和賈似道能影響到的區域大力參與開發,用煤來換鹽和鐵以及其他重要的戰略資源。

  不過李超卻認為此法不可取,畢竟參與開發還是得投入大力氣。開礦這行當是要技術的,而石斌手下除了武將也就王三一個謀士,李二狗一個種田的,謝強兵一個煉鐵的,就沒有與開礦相關的專業人才,何況即使有人也無力。

  石斌本想讚成王三的建議大力參與開礦,但一聽李超的說法似乎更切合實際,雖說澆滅了他當大礦主的激情,但忠言逆耳,的確得聽李超的建議。

  但李超也並非一個愣頭青,知道此番言語可能造成的後果,因為即使石斌有容人之量心中也必然不快。所以他立刻又說道:“統領,咱們雖然不能參與采礦卻能參與銷售。”

  參與銷售?話是如此,但利潤太少。

  “大人忘了我們還有水軍?”李超笑著說道。

  水軍幹銷售什麽事情?思慮一番,石斌想到了長江水運。看來李超的意思是不光自己銷售各種漁產品,還當搞批發的二道販子。

  石斌詢問一番後,李超表示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最可行的還是李超的建議。理出了頭緒,石斌便令李超這個也很有智慧的下屬總管經商,尤其是要多采購鹽、鐵。

  甚至還暗示李超如果有可能就去和各地經略使、安撫使和製置使交涉,看看他們是否需要優質兵器。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部下是虎狼之師,即使宋朝強幹弱枝,能讓自己親軍強大也不錯。所以石斌認為自己的火器多半還是有市場的,不過是得小心點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