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劫糧(三)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7      字數:3443
  第四十八章劫糧(三)

  趙剛這小建議起了大作用,果然任何地方都會有叛徒,都不是鐵板一塊,這可真應了那句千古名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不到兩天便收買了穀城、南漳、新野三處的幾個元兵當內應。條件是送一次情報換紋銀十兩,包括出發時間、運輸路線和兵力配置。

  趙剛本來想再收買幾個漢奸當內應卻被李超否決。他隻認為得多花錢收買親宋派的元人。因為漢奸既然能叛變大宋也就很可能給他們下套去給元人請功,為自己謀利。

  雖然自己的建議被李超給否決但是他同意李超的看法:還得多花錢收買親宋派,這樣一來得到的情報更有價值也讓戰鬥更容易勝利。

  李超派出幾個特工後,他將具體內容報經石斌批準。石斌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指示這些特工直接對李超負責,隻需送一份名單至長沙備案即可。

  “便宜行事”多半指軍事行動,像情報特工這類的秘密行動一般的軍事指揮員是沒有資格過問的。

  但石斌卻讓他全權掌握,實在是讓既高興又憂慮,高興的是石斌居然如此信任他,憂慮的則是害怕自己辜負了石斌對他的信任,畢竟情報工作不比戰場廝殺,要困難得多。

  但有了這麽大的行動自由自然讓他幹勁十足,也更佩服石斌的膽識和魄力。

  為了回報石斌對他絕對信任,李超立刻在襄陽附近一把撒下了二十餘名情報人員,專門負責打探元人運糧路線和軍事部署。並且讓一些有繪圖能力的士兵將地形圖也畫出了個大概。

  第一個地點是穀城,那裏果然有許多元兵巡邏,幾乎沒有任何下手的機會。

  第二個地點則是南漳,那守糧官非常盡職,將那方圓五裏防了個密不透風。

  第三個地點則是新野,運糧一般為一營元兵和兩營偽軍,但是自從石斌燒糧後一旦運糧數量超過一千兩百石則會派出兩營元兵和兩營偽軍護糧。

  根據那的元兵所說,知道那守糧官功利心較重,喜歡爭功。所以運輸的糧草量都不少,幾乎就沒有低於一千兩百石的。

  但護糧官則是個謹慎多疑的人,稍有不對便會停止前進。雖然如此經常受到嘲笑,但他的糧卻是最難劫的。

  不過,正因為如此他的糧食才最好,一旦劫糧成功,獲利也會最大。這作戰不比做生意,不會搞什麽細水長流。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抓住機會就必須下手。

  如今有了時間、路線、糧草數量、護糧官性情以及有心算無心的先機,若是還不出手隻會招人恥笑。

  想到潭州還有幾個兄弟羨慕的看著他們,盼望也來劫糧,李超二人便立刻在地圖上查看起路線來。新野至襄陽有兩條官道,一條通向襄陽城南,一條通向襄陽城北。

  出了穀城至胡家灣雖然也有水路,但是河流太淺而且水陸交錯並不適合大規模運糧,所以隻能走陸路。過了胡家灣則既可走水路又可走陸路,也就是說有一共三條路可直襄陽,會大大增加劫糧的難度。

  如此一來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程灣至新野之間這段陸路,且其中有不少山穀,非常適合伏擊,但不適合騎兵追擊,於是李超便將預定計劃稍

  做了修改。

  最後,李超決定在離程灣最近的一個山穀內埋伏,將自己這四營人馬分為三部分,一營裝備有火器的陸軍阻斷護糧隊回新野縣城的路;一營鏢師和一營匪徒則埋伏在山穀兩側的山上,一營水軍則阻斷護糧隊前進至程灣的路,最後一營鎮守水上中轉站的水軍則在奪取程灣後向立刻山穀方向壓來,協助陸軍阻止元兵護糧隊出逃。

  趙剛則提議:元兵一旦回撤,為求安全回城戰鬥力則會大大增加,且很可能會有士兵穿過封鎖線到達縣城搬來救兵,阻擊元兵回撤的那營陸軍就應多配備火器,增加遠距離殺傷,盡量避免肉搏戰,此處的指揮官就應由李超這員智將充當。趙剛這員自己則負責阻止元兵前進,將其困在山穀中。

  李超則強調,在山穀兩側和前端的士兵戰鬥力不是很強,應該多布置滾木礌石和弩,水軍要做好接應,準備好足夠的運輸船舶。

  定好作戰計劃李超和趙剛就帥軍開拔,直奔新野而去。到了新野附近偵騎果然就打探到了那護糧隊,如那元奸說的一樣,護糧官是一個非常謹慎多疑的人。

  每走不到二十裏就命軍隊休息,一有什麽風吹草動就會戒備,而他們的偵騎則前探至少五裏,這讓李超他們很難下手。

  那幫偽軍雖然吊兒郎當的,但在這護糧官的統帥下也有個軍隊的樣子,至少能列隊整齊的行軍,看上去還是有點戰鬥力,並不完全是一夥烏合之眾。

  正當趙剛望著那夥元兵發呆時,李超則命令幾個山民出身的士卒去布置幾個捕獸的陷阱。趙剛非常疑惑他這不著調的命令。打仗前做什麽捕獸陷阱?這算幹什麽,打草驚蛇嗎?

  山民是非常會做陷阱的,那些元兵中了招卻不會死,隻會吊在那一個勁的叫“救命”。慢慢的,趙剛似乎明白了點,但還是沒想清楚。隻認為這是讓元兵習慣這寂靜的山林裏有點聲音。

  但是他還是完全沒明白,不禁想這樣隔三差五的有元兵中了捕獸套,難道不會引起那護糧官的注意?

  李超見他臉色的變化隻好笑著解釋:“趙兄,相信你已經猜到了一點。的確是讓元兵習慣這森林有點聲音,這也會讓那護糧官產生點警惕。”

  不過他卻不再解釋,隻是臉色透露出一股壞笑。

  果然,那些當偵騎的元兵和偽軍在這丘陵地帶中了幾次招,但又毫發無損的被人給救了下來之後,一切都開始有了些變化。

  要知道,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誰也無法忍受隔三差五的被山民的捕獸陷阱給拴住,並因為這而讓整個護糧隊一再的陷入緊張的氣氛之中。

  恰恰是這點,警惕性在發生幾次後,那元兵護糧隊已經習慣了這捕獸套,而且為了安全起見,偵查範圍也由原來的五裏縮減到三裏,早已是疲憊不堪。

  看到元兵的一係列的變化,趙剛指著李超笑起來,說:“李超啊李超,本以為隻有王三是‘智多星’,沒想到你這個水匪也是,你們這些南方猴子也太厲害了點。”

  “趙兄過獎了,我不如王三的。何況這一計策還未必能成功,那護糧官一看就是個足智多謀的沙場宿將,你看他雖然非常疲憊但仍舊堅持偵騎探路,估計很難入套。”

  在發生了三次偵騎中了捕獸陷阱後,那護糧官的確還是繼續前行,並沒立刻撤回新野。不過這老油條卻在進山穀時將部隊分了兩塊,一營

  元兵和兩營偽軍在前,一營元兵在後。

  李超看見這布置不由得佩服這護糧官的謀略,不過他都下了軍令就不能撤退,無論如何這場仗必須打。

  他也相應的將原來阻敵撤退的一營人馬改為了一營火器兵和半營冷兵器兵,並且給那些士兵多配備木柄震天雷。

  而山穀朝向胡家灣的一個出口則隻留半營堅守,並傳令趙剛不求全殲,隻要守到穀內元人大部被殲滅就行,一切聽他命令行事。

  元兵前部兩營偽軍剛進入山穀李超並未命令攻擊,直到那四營人馬完全進入並走了兩裏地,後部那營元兵快已到山腰時,他才命令虎蹲炮和木柄震天雷全力攻擊。而那半營冷兵器兵則用弓弩專門射擊元兵,鞏固山頂防禦。

  火器打冷兵器是占絕對優勢,而且地形對宋兵非常有利,最關鍵的是戰鬥力最強的一部是從後麵殺出,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宋軍內雖也有兩營烏合之眾卻不參加肉搏戰隻在半山腰推些滾木礌石,這樣的順風仗讓這兩營烏合之眾也爆發了超常的戰鬥力,戰場情況立刻一麵倒很快便結束了。

  那護糧官雖被活捉仍然傲氣十足,見李超走了過來,說道:“真沒想到,我縱橫沙場十餘年居然在你這小家夥的陰溝裏翻了船。”

  知道這元兵將領品級雖然不高絕對也是一勇士,便示意手下鬆綁與他聊了起來:“晚輩想請教個問題,不知您是否願意為我解惑?”

  “說!”那元將冷冷的說道。

  “我那雕蟲小技您似乎已經看出來了,不然不會分兵。可為什麽繼續前行而不會城?”李超問道。

  “的確看出來了,我雖然謹慎但如今的宋軍不堪一擊,我就準備前後夾擊殲滅爾等。隻是沒想到爾等居然膽大包天,不是想燒糧而是要劫糧。須知這劫糧可很難運回去,我不認為宋軍有這膽量。要殺就殺,不必多費唇舌。。。。”

  李超知道這是自己運氣好、武器占優勢才劫糧成功,並不是計謀有多麽高。

  更重要的是那護糧官認為自己這些隻會用捕獸套的宵小之輩還不夠看,導致他因為輕敵主動入套才中了招。

  那護糧官雖然寧死不屈,但李超仍然將他殺了,他可不認為饒了那元人一命,他就會感恩戴德不再與大宋作對。

  命令帶著砍下的所有元兵人頭和所劫一千四百石糧草一並運往程灣碼頭。

  至於那些偽軍,在趙剛氣憤的砍了幾個之後,被李超給放了,但要他們帶回去一個消息:劫糧的是潭州統領石斌手下的軍隊。

  一切如計劃一樣,船舶順流而下穿襄陽城而過,將糧草暫囤在荊州,並送給了賈似道二十顆元兵人頭。

  長沙城內石斌收到李超的捷報高興得三天沒睡著覺,並將捷報以六百裏加急送至孟珙處。

  這麽一個三全其美的結果讓石斌、孟珙、賈似道都高興不已。

  孟珙和賈似道都各自派了親信至石斌處,表示支持石斌劫糧,但需要先知會二人。

  石斌並不在意宋廷的封賞,他高興的是孟珙和賈似道的認可,讓他獲得了更大的行動自由。隻要他能好好的利用,就又多了一條擴充實力的路子。

  因為隨著他的名聲增大,地盤也就會越大,最後肯定會橫掃元兵,將整個戰局翻轉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