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槍械(一)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7      字數:3270
  第四十一章槍械(一)

  石斌招兵的辦法很簡單——開粥鋪。而且筷子插上都不倒,算是有實貨,多少還是吸引不少人去看。

  雖然很多人餓得頭昏腦漲但人畢竟是有思想的動物,沒人相信天上會掉餡餅,說不定頭天喝了粥,第二天就成了人家的長工,所以頭幾天粥鋪裏熬好的粥也就一些餓得熬不下去的人來吃。

  那些難民一吃完,石斌的人會跑過去“引導”,表示如果吃粥的人能帶來身體還不錯的男丁,帶過來一個管五個窩窩頭,而且是來了就立刻兌現,絕不拖欠。

  已經到了餓殍遍野的地步,是不需要管這承諾的真假,至少去喝粥的的確是白吃,而且是任何人都可以吃。

  輿論的影響力是驚人的,等到果然有人因為介紹來一個男丁而得了五個窩窩頭,而且沒有變成那粥鋪老板的長工,一切都是毋庸置疑了的。

  有了這樣真實的例子,傳遞這信息的大多又都是同鄉,自然引得那些沒飯吃的壯漢蜂擁而來。

  剩下的幾營人馬很快就招募齊了,雖然都還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但相信隻要給兩口好的,這些正在壯年的漢子,不久就重新變成一個個精壯的軍士。

  有了充足的糧餉,水陸兩支人馬齊全,士氣高昂。近距離用來防禦的木柄震天雷能量產,遠距離攻擊的虎蹲炮也穩定生產,不出三月這也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經曆過一兩次戰鬥後就一定是一支精兵,情況讓大家都非常高興。

  可是輕便的遠距離進攻性武器卻一直空著,這讓在電視裏看慣了老套筒、漢陽造、日軍三八式、德式98K的石斌很不爽。如果沒有這種單兵火器,即使全體都用上現在的火器在與元人的戰爭中也無法做到有效攻擊。

  想都不用想都知道穿著幾十公斤鎧甲的重步兵是多麽可憐,若隻拿著一杆十來斤的槍和幾十發子彈又多麽瀟灑。

  但拿這個要點火、使用壽命短而且沒有多少精確度的突火槍和那幫機動性非常的強的騎兵打總是吃虧的。

  想到這,他便讓王三將謝強兵召進了府邸。謝強兵也是聰明人,平時石斌的隨從就是王三,如今將他叫了去隻可能是詢問火器方麵的問題。於是他便自己做主帶了兩名在火器製造方麵經驗豐富的匠人同去。

  知道民國漢陽造那麽落後的武器都是是中國步槍的製式裝備,他對現在槍支的製造技術並不抱太大希望,隻想提高點使用壽命和有效攻擊距離就好,畢竟這鳥銃到清朝還在用。

  謝強兵帶著兩個匠人一進門,王三就火急火燎的將幾人拉了進去,隻說這兩天大哥的情緒不對勁,坐在書桌上看《武經總要》一時高興一時憂愁,恐怕是有什麽問題。

  謝強兵卻安慰他這足智多謀的兄弟要他放寬心,他已經知道大哥為什麽如此情緒不穩定,並表示自己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聽到謝強兵這自信的口氣,王三心裏也安定下來,再看了看謝強兵和他身後的兩名匠人,王三自己也明白了原因。

  看到坐在大

  廳主位上的石斌,謝強兵和王三幾人謙卑的施禮。看著謝強兵的神色,石斌知道他已經猜到自己的憂慮。於是直接說道:“強兵賢弟,我想給會下將士都裝備火器,讓兄弟們少些傷亡。但這大宋的突火槍似乎實在沒什麽用,你有什麽辦法提高它的實用性嗎?”

  石斌其實已經想到了拉膛線,但是這一種在現在肯定是難,得多種技術綜合才能有可行性。何況他隻是個槍支愛好者,也就懂幾個數據和術語,具體操作就更是門外漢,還得這些被稱儒家蔑視的隻懂“奇技淫巧”的匠人們來幹。

  “大哥,這突火槍是用巨竹筒為槍身,故不耐熱,槍支用不了多久就會廢棄。所以首先就得提高槍管質量。”謝強兵早有準備隨口答來。

  “這些我都知道,剛剛看《武經總要》了解了些。那有沒有辦法提高這槍管質量?比如用鋼來做槍身?”石斌很堅定的說道。

  一邊詢問,他一邊向王三和謝強兵強調這是絕密計劃,所有知道這個秘密的人都必須得到有效控製,防止外泄以保證大家的安全和努力不會因為泄密而白費。

  看到大哥這麽信任自己,謝強兵便將他所知毫無保留都說了出來。兩個匠人見這統領大人也是如此愛惜下屬的上官,也是言無不盡。

  原來大宋也能煉出好鋼,但朝廷腐朽,本就克扣經費,再層層盤剝,為了完成數量就連巨竹筒都是以次充好。不過即使朝廷不腐朽這煉好鋼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就沒想過用鋼做槍身。

  想到巨竹筒做槍身,而且還是以次充好,他立刻就想到炸膛,這哪裏是打敵人,壓根就是在自殺。

  看來如果真要想造款經久耐用的火槍出來,這拉膛線還不是首要技術,煉好鋼才是,沒有好鋼膛線都沒處拉去。

  在他這個文科生的眼裏,鐵和鋼似乎沒什麽不同,於是問能不能用鐵打造槍身。

  謝強兵表示當然可以,但是那樣造出來的槍身就會很粗糙,不但增加成本,增加重量,使用壽命也長不了多少,一旦炸膛比巨竹筒傷人更嚴重。

  聽這麽一說才知道原來不是不用鐵做槍身,而是性價比太低,沒法用。

  知道石斌肯定是從偷襲元人糧草和與抵抗水匪劫掠的兩次戰鬥中發現了火器的重要性,並且想發展出一種單兵發射火器。

  於是他建議可以試試開一個打鐵鋪,煉“百煉鋼”。百煉鋼?這個詞他隻在西晉劉琨的詩詞中看到過“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都化為繞指柔了還殺什麽敵人?讓他困惑不已。

  看著一臉疑惑的石斌,謝強兵笑道:“大人,這百煉隻是一個概述,表示反複錘煉後鋼有了很好的柔韌性。”

  這話可讓石斌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的興奮,有良好的柔韌性就不怕炸膛,最適合用來製造槍身的材料,哪怕就是貴點他也一定要。

  不過謝強兵接下來的話又讓石斌有點失望,因為他說一個技術好的鐵匠在材料優良而且充足的時候也要三天才能打出一把製式腰刀,所以一個月最多也不會超過十把,效率太低。

  想著自己要養活這麽多士兵,煉個刀都這麽難,何況是質量合格的新式突火槍?

  他突然然想起來了一種類似炒菜煉鋼的方法。和謝強兵交流後才知道他說的叫“炒鋼法”,另外還有一種就“灌鋼法”。謝強兵見自家大哥不過一個山民居然知道炒鋼法,立刻驚為天人,對他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不過他知道還是要仔細解釋一番其中優劣才好讓石斌來決斷。

  炒鋼法基本方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使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這就是炒鋼技術。其的優點是成分可適當控製,生產率比較高,質量也比較好。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是熟鐵低溫煉鋼,鐵和渣不易分別,碳不能敏捷滲入。

  灌鋼法則是選用品位比較高的鐵礦石,冶煉出優質生鐵,然後,把液態生鐵澆注在熟鐵上,經過幾度熔煉,使鐵滲碳成為鋼。由於是讓生鐵和熟鐵"宿"在一起,所以煉出的鋼被成為"宿鐵"。

  其優點為:

  一:生鐵(含碳量2~4.3%)作為1種滲碳劑,因熔化後溫度高,加速向熟鐵(碳量小於0.2%)中滲碳的速度,縮短冶煉時間,提高生產率。

  二:熟鐵因為碳的滲入而成為鋼,生鐵由於脫碳也可以變成鋼,增加了鋼的產量。

  三:在高溫下,液態生鐵中的碳、矽、錳等與熟鐵中的氧化物夾雜發生反應,去除雜質,純化金屬組織,提高金屬品質。

  四:灌鋼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鋼,隻要把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煉,就可獲得。

  聽到這些,石斌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區別。炒鋼法成本會低點,灌鋼法成本也許會高點,但雜質多少就是鋼品質最重要的衡量標準,自然是灌鋼法能產更優質的鋼材。

  肯定了這點,石斌立刻說道:“強兵賢弟,我決定用灌鋼法煉鋼,經費你不用擔心,大哥全力支持你。”

  而謝強兵則苦著臉表示手下也就十來個熟練的匠人,即使經費充足,但全城召集起來的鐵匠也不會過三十人,恐怕是有心無力。

  估計是知道謝強兵肯定會這麽說,石斌則笑道:“咱們壓根就不知道怎麽造鋼身突火槍,當然不要急急忙忙的就批量製造,先弄出幾個樣品來就夠了。”

  這話可讓謝強兵很意外,雖然知道他這大哥愛惜士兵,卻也沒想到居然像個“散財童子”一樣毫不吝惜錢財。他暗示王三勸阻,畢竟石斌並無多少富餘,王三卻視若無睹,隻站在那杵著不動。

  知道謝強兵肯定無法理解,石斌解釋道:“強兵賢弟,這炒鋼法煉出的鋼多半隻能保證咱們造出的槍不炸膛而已,卻無法讓其使用壽命增加。如此一來過不了多久還是得回鍋重煉,其實還不如一次就煉出好鋼來造槍。”

  見大哥有這一層考慮他也不再勸阻,隻將所有費用列出請石斌撥款。

  這麽一說,謝強兵的壓力頓時減輕了許多,表示一定很好的完成石斌交給的任務。隨後拿到蓋上大印的批條,謝強兵帶著其他兩個匠人高高興興的離開了議事廳。

  而石斌則非常興奮,他仿佛看見了自己的將士拿著好槍擊敗元兵的場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