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 章 多管齊下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7      字數:3412
  第三十一章多管齊下

  石斌不久就回到軍營,雖然官升一級做個指揮但是卻和孟珙一樣高興不起來。

  把幾個兄弟招到帳中通知他們升官,王三等幾人全都高興得很,唯獨石斌在那啼笑皆非的陪著。

  趙剛這莽夫一個勁的喊喝酒,不醉不歸。其餘幾人也是跟著起哄,畢竟都官升一級當然得慶祝下,玩個痛快。這死後餘生的感覺讓人充分的感到生的可貴,讓人更是想及時行樂。

  這些當然都是應該,石斌也跟著一起喊一定要喝一頓,不過這次隻有幾個兄弟。

  王三這“九頭鳥”卻從進門就看出來不對勁,不過正是高興的時候他還不想出來敗興,隻打算私下找石斌聊聊。因為這麽大功勞官升一級很正常,但是石斌卻如此表現就很不正常。畢竟他這大哥不是玩變臉的,道行還沒那麽深,也就忽悠下其他兄弟,石斌還瞞不過他。

  兄弟幾人晚上去醉仙樓喝了個痛快,趙剛幾人全都爛醉如泥。石斌和王三也喝了不少,不過喝的是高檔米酒並不是很上頭,所以思維還是清晰並不糊塗。

  “大哥,說說吧,都升官了卻沒見您真的笑。多半不是孟大人加給你的壓力,他可是那種典型的鐵血軍人。”王三關心道。

  看著王三,石斌知道自己的心事又被他猜到了幾分。他無奈的看著王三,又看了看遠方,那萬裏無雲的晴空在他眼中卻是空洞的、毫無生氣的。

  石斌那滿臉的惆悵王三知道事情不小,多半石斌有點束手無策。

  石斌緩緩地的事情給說了出來,聽到這些的王三也如遭雷擊,萬萬沒有想到宋廷居然會借此議和。看這趨勢哪怕守住了襄陽,也是肯定會議和的,區別隻是這條約要交多少歲幣,能買多久的和平而已。

  “那孟都統什麽意思?他不會也讚成吧?”王三詢問道。

  “那樣一個鐵血軍人,絕對的主戰派,怎麽可能讚成?問題是這宋廷本就懦弱,趙匡胤黃袍加身本來就是篡權。自“杯酒釋兵權”後,武將地位低得很,孟大人肯定是獨木難支。”石斌歎了口氣。

  也許是因為石斌不過隻是歎氣而並未表現得異常沮喪,讓王三感到事情也許還有轉機,但終歸是喝了些酒,讓這個素來穩重的家夥也氣憤的嚷道:“看大哥也肯定是有了些辦法,似乎難做決斷。要不與小弟商議商議?就算不能成,大不了宋廷完了咱們自己幹!”

  聽到這話語,石斌立刻捂住了王三的嘴,他可沒想到自己這多謀賢弟居然還有如此失態的時候。這話本該是從趙剛等人嘴中說出,如今都被王三給說了出來,讓他十分意外。

  須知他可是讀過聖賢書,受過“天地君親師”教誨的。絕對知道這些話一旦被有心人聽到就是大禍臨頭,如今卻毫無顧忌的吼了出來,可見對宋廷已是徹底絕望。

  “賢弟稍安勿躁,我的確和孟大人說了一策。就是聯合主戰派群諫,並想辦法讓賈似道也站過來一次,哪怕不站過來就是不從中作梗也是好的。”石斌耐著性子安撫道。

  “大哥著計策不錯,我看也該如

  此。不過您不覺得少了點什麽?”王三反問道。

  “少了點?我是感覺自己少了地盤和足夠的人馬。”石斌張口便說。

  “不不不,大哥這都不是重點。咱們是少了靠山,咱們必須找到足夠大的靠山才能拿到地盤招到人馬。這樣才能自立,才能有足夠的力量抗元,否則咱們可就永遠寄人籬下,或者就是一股流寇、匪徒。”王三向石斌解釋道。

  見石斌仍舊是半懂不懂的樣子,王三又說道::“從大哥的話中小弟已經知道大哥在想什麽,您肯定也是有雄心壯誌的人。但是大哥明顯是以為咱們能進孟府和賈府就已經算搭上線了。”

  “當然啊,能進府邸當然也算搭上線了。”

  如同看著一個初入私塾的小童一般的看著石斌,說道:“大哥難道不懂“點頭之交”是何意?不懂“虛與委蛇”是何意?能進孟府和賈府的人多了,難道他們就會幫助每一個人的忙?我等若不是對孟都統有用,他同樣不會理睬我們這些村野匹夫。”

  這話可謂句句誅心,此時的石斌算是明白王三話中之意了,的確,前世他可見多了平日滿臉笑意,與人說起話來好得跟新兄弟一樣的家夥,一到求他辦事就立刻裝起糊塗,不念舊情。

  雖然他不認為孟都統是那樣的人,但是的確得認真處理王三提出的這個問題。畢竟自己不可能一步登天,在這過程中還真要一個靠山。

  他前世也隻是一個小市民,又不是什麽官二代,哪裏懂什麽鑽營,也沒法鑽營,更別說什麽找靠山,把工作做完就是打牌、睡覺。

  即使這世從軍之前成天也就是打獵趕集,弄口飯吃而已。要不是王三帶他出來,他估計就在那山中這麽渾渾噩噩的過一輩子了。

  “話雖如此,但咱們已經在孟都統的統領下,孟大人是可忠臣,恐怕不會幹這些結黨營私、忤逆君上的事情。雖然他肯定也會有些同道中人,但卻絕對都是錚錚鐵骨的正人君子,斷然不會結黨營私的。群諫估計已經是他能容忍的極限了,沒見這時他自己也是一籌莫展?”石斌惆悵的說。

  沒想到石斌還真是為他人著想,這讓王三實在有點意外。一個隻想著如何尊重別人態度,卻不想自己努力將事情辦成的大哥還真得引導一番,督促一番。

  “大哥還真是人在仁厚,我可沒說要投孟都統。如你所說,孟都統雖然也有忠心屬下,卻律下極嚴,並不適合咱們兄弟圖謀大業。在他看來咱們結黨營私就是大逆不道。你記得咱們救的賈玲吧,咱們可以去投賈似道。”王三接著又是一股詭異的微笑,“我知道那賈似道官聲不好。有人罵他禍國殃民、魚肉百姓、寡廉鮮恥。但大哥不必在意,隻要我們不與之同流合汙,稍稍幫他搖旗呐喊也不是什麽大事,我想光是他的權勢應該就值得我們投他。”

  這權勢二字讓石斌愣了一愣,隨後又做個手勢,示意王三繼續。

  “那賈似道當然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但也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徒,也就是個誤國的奸臣、諛臣,他是靠著那深受皇帝寵幸的貴妃姐姐才能如此風光,隻會投機鑽營而已。咱們救了他的女兒,這肯定會讓他容易接納我們。他本身又是湖廣總領,如果和他處理好關係,對咱們可是會有巨大的益處。大哥,這麽好的機會

  咱們可不能放過。。。。。”

  王三是越說越興奮,仿佛石斌若不答應,他定會遺憾而死,而石斌一旦不同意他的計策就是一個明明知道有寶藏卻不去挖的傻瓜。

  看到王三如此興奮,石斌也起了好奇心,這兄弟剛剛因為憤怒而大大失態,如今又因為高興也大大的失態,如此劇烈的反應如何不讓人感到意外。於是他便認真的問道:“看賢弟如此狀態,必然是有為兄不知的大好處。而且為兄對你所說的‘權勢’二字有些許不解。”

  “大哥所言不差,看來你不知這湖廣總領的職權。這可是比孟都統還要厲害的封疆大吏。”

  怎麽可能?孟珙已經是京湖安撫製置大使,漢東郡開國公、檢校少保,如今(淳祐四年1244)又兼江陵知府。如此一個實權人物之上還有更大的官?

  “大哥,並不是說這賈似道的官比孟大人的大,而是這製置使早已不如往日風光,現今隻管軍事,其餘都歸了地方州府管轄。但這湖廣總領則是專門為了製衡當地駐屯軍而專門設立的理財機構,並且還兼有監軍的職責。所以這賈似道不但管著孟大人的軍需命脈,而且還是懸在他頭上的一柄尚方寶劍。”

  這麽一說石斌算是徹底明白了,賈似道不就是那見官大三級監察機構裏的總管?難怪王三這麽想投賈似道,既能營私舞弊多弄糧草軍械,還能靠他盡快升職,的確是有大好處。

  不過石斌心中出於對孟珙的敬意和對賈似道的厭惡多少還是有點不樂意。還是想著能否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大哥的想法,小弟理解,但是咱們不得不如此,若是緊跟孟都統,雖然也會升職,但那定然慢許多,時不我待啊大哥!隻要咱們還是主張抗元,不昧著良心就好。”

  這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讓石斌很是感動,現實情況的確如此,隻能暫時投賈,來個火箭式起飛才好。於是問道:“那賢弟認為投奔賈似道後要怎麽才能加快咱們的發展?”

  “小弟認為要多管齊下。第一,咱們去聯係賈似道,讓賈、孟二位大人號召大臣群諫,算是對孟大人言而有信,不會讓他認為咱們是見利忘義、食言而肥的小人。第二,咱們應該尋得辦法爭取賈似道的支持,讓他接納咱們。第三,一旦他接納了咱們,就立刻請他把咱們安排到地方上去,並且能給咱們招兵勤王的權利,決不可再在這軍營之中。第四,咱們最好想辦法刺激那幫元人繼續南侵,隻想滅宋,就是有些罵名咱們也得背著。第五,如果有辦法讓元人分裂或者內訌就最好。哪怕不內訌,互相拆台都是不錯的。”

  石斌聽後愁眉立展,無奈的笑道:“聽到賢弟所言,愚兄茅塞頓開。我萬分讚同,不過此法有些不義,為兄真有些良心難安。”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何況咱們這終究是為了抗元,有何難安?”

  知道自己不夠殺伐果斷有些婦人之仁,為了安王三的心,石斌立刻堅定的說道:“兄弟放心,為兄定然會照你的辦法去做。不過切忌再在這軍營中說什麽自立,咱們隻要去了縣中偷偷的招募鄉兵、團練就好。”

  王三知道這話是大逆不道,一個不小心會連累所有人,自然尷尬的笑了。但是定下的這計策還不錯自然也讓二人都高興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