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襲營
作者:湖樵散人      更新:2020-03-05 08:27      字數:3392
  第二十八章襲營

  賈玲在走之前告訴了石斌一個重要的消息:那棗陽囤積的糧草達到八千石。不過是囤積在一個大個營地由六千元兵守衛。

  由於交通不便大部分糧草囤積在棗陽城外五十裏靠近襄陽的地方,隻有不到兩千石放在城中做儲備。

  聽到這個消息石斌立刻喜笑顏開,一路上還在想怎麽去襲營,怎麽燒了糧草後安全的撤回荊州,弄了半天居然大部分糧草囤積在城外的營地。

  而這棗陽處於唐白河與漢水匯合的東部,地形以丘陵地帶為主,比較適合山地作戰,但不適合騎兵。

  王三正準備提建議,石斌就把自己想法說給了幾位兄弟。他認為隻要襲營成功撤退就應該不是大問題,如果實在甩不掉那些元軍,幹脆就把所有的輜重都扔了,搞個以小隊方式從樹林中撤離。

  在石斌看來家當沒了可以再置,可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沒了那看是重大損失,這些老兵可比那些家當重要多了。

  趙剛十分同意石斌的看法,作為一個北方人他解釋道:“棗陽附近丘陵山地太多、水域縱橫,隻適合步兵作戰。而騎兵的優勢是在短距離衝鋒和遠距離弓箭射擊上,在丘陵地帶既不利於近距離衝鋒,也不利於遠距離弓箭射擊。如果隻有四五十騎兵攻擊哪怕是對一百訓練有素的步兵優勢也不大,最重要的是蒙古人口太少不敢這麽拚,隻敢搞屠殺型進攻,所以這一戰風險不大。”

  這個看法是大家一致認同的,元人是不敢打消耗戰的,至於為何節節勝利,主要是因為宋廷猜忌領軍將帥,導致那些將軍無心抵抗望風而降,隻求保全性命而不管百姓死活。

  李超和劉霄則提議道:“在唐白河邊準備些木筏就可以做到從水路從容撤退。其實走水路最安全,元人多半不會遊泳,南方人基本不懼水,一旦上了木筏元人就隻能幹瞪眼。”

  這個提議倒是非常符合兩個水匪的身份,也是非常實用的辦法,石斌立刻采納。

  而盜墓賊易俊則認為偏廂車屬於防守型的,要快速撤離還得有一定的優勢。需要在離營三十裏的地方就讓車夫將偏廂車開回唐白河邊放木筏的地方,完成任務之後士兵以急行軍的方式自己跑回唐白河邊。

  大部分的事情都已經定了,但石斌還想到了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元人一旦有援兵怎麽辦,打還是不打?

  孟珙的軍令是嚐試性攻擊之後就立刻返回,但並未說不能與敵方的援軍交手。何況一旦自己被堵在了棗陽還能不殺出一條血路?

  於是幾人都認為如果元人的援軍不多,自己是可以用虎蹲炮做遠距離攻擊,造成他們更大的傷亡。

  其實石斌最想的不是殺掉那些元軍,而是在陣前將他們打得失去戰鬥力就好。

  這種想法在這些人看來屬於天方夜譚,殺敵當然要殺死,哪裏還有隻殺傷的道理?

  知道大部分的兄弟都不明白,於是他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認為在那時的醫療情況下,受傷的元軍士兵除了死亡就是被截肢。

  而正在征戰的元兵聽著那些往日戰友痛苦的哀嚎,看著那些往日勇士沮喪的眼神,肯定會造成元軍士兵對

  自己部隊更大的恐慌,導致他們無心對戰,更多的是畏戰和避戰。

  這通理論給眾人聽到後無一不是看惡魔一樣的看著石斌,而石斌則有點後悔自己說出了這些。畢竟這也太邪惡了點。

  “至於那襲擊元軍援兵咱們可不要蠻幹,能幹就幹,這點家當都是兄弟流血流汗換來的不能一下就拚光了。而且得人口一木,防止一些士兵受到驚嚇發出聲音,驚動了敵人導致任務失敗。”王三接著石斌的話說道

  眾人聽到他的建議後都非常讚同,經過一番商議,最後決定由趙剛裝作運糧小隊長詐開營門燒糧。時間就定在寅三刻,此時人的精神最是匱乏。

  定好計策後,石斌就派出所有偵騎前去棗陽探查糧營的具體位置和囤積方式。那些偵騎回來報告說營地分為了兩部分,而每一部分裏則建了三個大倉庫。這消息可不好,沒想到元人還挺多謀,糧草雖然在城外居然被分別放在兩個獨立營地的六個倉庫裏。

  隊伍行進到離糧草營地隻有十五裏的地方便隱蔽到丘陵地帶的灌木叢中紮營,而且隻喝冷水吃燒餅一類的幹糧不再生火做飯。

  坐在營帳內石斌幾人都默不作聲,他們倒是把其他工作都做好,輜重已經運達,偏廂車也已經在回荊州的路上,就連木筏都已經紮好了。

  本想襲營完成就帶著撤退卻沒想到還要再費一番周折。這兩營地互為犄角,一方被襲另一方多半會出兵營救;但能定此方案的也必是多謀之士,應該不會輕易出兵。

  幾人在營帳內枯坐了一個多時辰還是沒想出個好辦法,趙剛受不了幹脆起身出去透氣,其餘幾人雖然沒出營帳卻也萎靡的斜靠在了行軍卓上。

  “你這個笨蛋!”帳外突然傳來這麽一句粗口,石斌正是煩躁異常的時候,居然還聽到這罵人的話更是火大,立刻叫衛兵將那罵人的士兵帶進來。

  那士兵不知道已經惹怒了都頭還繼續罵道:“呆子,你就不知道一物二用嗎?這匕首可以切東西難道這把柄就不可以暫時當個小錘子,一定要到處找錘子幹嘛?”

  聽到那士兵的話士兵頓時豁然開朗,對,他可以來個“一物二用”,我這也可以來個“一人二用!”

  衛兵剛把那罵人的士兵抓進來,卻見石斌滿麵笑容說:“你二人放他出去吧,賞他一兩銀子。再去把王都頭和其他幾個隊長都請進來。”兩個衛兵很是疑惑,剛剛石斌還怒氣衝衝,現在居然一副喜不自勝的樣子。

  王三等人回到營帳,石斌說出要派趙剛詐開營門後再請他裝作敗兵去誘敵出兵的考慮。幾人聽後都非常讚同,王三甚至說他是“孔明轉世”。其他幾人則笑他是“馬屁精”,不過解決了這個問題王三也不介意這麽個小玩笑。

  至於怎麽弄到這每晚都變化的開門暗號也不是非常,隻要抓一個舌頭就好。

  到了寅時三刻敵人兩個營中雖然有不少巡邏兵,但是明顯很疲憊,有點吊兒郎當了。

  令人奇怪的則是營地裏到處是帳篷。此刻藏在灌木叢裏的石斌卻猶豫了,賈玲說隻有六千守軍怎麽感覺不像是六千人而是一萬多?是要來個“空城計”?

  他立刻要士兵把那舌頭帶過來詢問,原來營中本來的確有六千人,不過今天下午被負責攻打襄陽的達魯花赤給帶走近

  兩千人去支援襄陽了。

  為了以防萬一那督糧官多支起了一半的帳篷,其中一半是空的,從遠處隻數帳篷肯定會將數量不多的襲營宋軍嚇退。

  原來還真是“空城計”,不過既然兩個營地一共隻有四千人,而且要知道了元人怎麽設的圈套他就不怕了。

  必須要做的就是詐開兩個營門,命令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狂扔油布裹住木柄震天雷到糧倉。並且還要盡量多燒帳篷以加大火勢,使元人無法準確判斷己方兵力。對二營則不求全功,但求全退。虎蹲炮就用來擔任阻擊援軍和追兵的任務。

  由於元人兵力不足,那二營守將定然不敢輕易援救。如果也想燒了那的軍糧就得誘他出兵。這個任務也自然就交給了趙剛。

  接下來就是按計劃行動,先在營牆邊逮到了兩個偷偷出營的元兵問道了當天夜裏的暗語。隨後趙剛就以他那純正的蒙語詐開了營門。

  詐開營門沒多久百餘身穿元兵軍服和內甲的宋兵,各自攜帶五十枚木柄震天雷衝入營中四處放火,不久三個倉庫就都是火光衝天。

  營中頓時一片混亂,雖然有少部分元兵思維清晰想到要救火和殺敵,但大部分都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是好。弄得營中一片大亂,根本無法分辨敵我。畢竟那些放火的宋軍也都是一樣的穿著,扔完震天雷往人群裏一鑽立刻就沒了蹤影。

  為了誘敵出兵,石斌更是命令虎蹲炮兵一個勁的向正在進攻的糧草營地放炮。

  不過此時不正對營門,專門打營牆。等到放火的士兵撤退出來後再用虎蹲炮阻擊追兵。石斌知道這通天大火和持續不斷的炮聲必然讓守將焦急,不過卻也不敢增援。

  趙剛退出來後又帶著十來人衝向另一個營地去“求援”,又是一通流利的蒙語讓敵軍在慌亂中都沒仔細檢查就讓他去見了守將。

  進到帳中的趙剛除了一個勁的磕頭、求助之外,一句別的話都不說,演得跟心中隻有那一營的糧草和袍澤一樣。

  那守將終於被“感動”了,自帶八百士兵出營增援,隻留一千兩百守軍。而趙剛在守將出營沒多久就奪取了營門並放出暗號示意其他步兵進攻。

  那守將看見空中的煙火知道中計立刻勒馬回營,不過卻被另外十幾門虎蹲炮堵在半路,漫天的虎蹲炮彈和木柄震天雷打得元軍的追兵和援兵無法前進一步。

  在這漆黑一片的夜裏,麵對兩種從未接觸的過的火器,元兵越戰越怕。

  這些元人畢竟仍舊非常迷信,黑暗之中突然出現的殺傷力巨大的火器,讓他們認為這是長生天對他們的懲罰。

  所以即使有督戰官在督戰,但是元軍的攻勢仍舊越來越弱。

  看到一營中火光衝天石斌立刻命令撤退,並帶領士兵接出了攻擊二營的趙剛等人。撤退過程中命令將虎蹲炮全部帶走,至於木柄震天雷則能帶走的就帶走,帶不動的就全部引爆,不留給元兵一個做研究。

  那一營被燒了個精光,二營雖然沒燒光卻也損失了一半糧草,這讓向唐白河撤退的石斌所部非常高興。

  燒了元軍大部分的糧草已經是大功一件,而且還隻有很小的傷亡,讓石斌等人倒是希望還能有些主動來送死的元軍。讓他們再過過痛殺元軍的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