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黎明之前(六)
作者:溫風      更新:2021-05-31 11:25      字數:3250
  “武昌必須奪回。”

  林寧一錘定音,定下了接下來討論的總基調,馬超則露出狂喜之色。而林寧繼續說的話,更讓人吃驚。

  “孤要抽調精銳,必須是老兵組成的班底,不能有荊州降卒摻雜——關羽在武昌有多少人馬?”

  沮授答道:“稟大王,關羽攻打武昌動用了一萬兵馬,據臣估計,武昌失守後南軍會增兵,關羽很快就有至少兩萬多精兵可以指揮。如果關羽能獲得糧草上的寬裕,他還可能就地征兵,或者由劉備從江南六郡征調縣軍補充,雖然會導致地方空虛,但王師攻不下赤壁,也就打不進江南六郡,這個風險值得一冒。如此一來,關羽手中三萬人馬是可以預見的,以老兵帶新兵,比例二比一,戰鬥力並不會過多下滑。”

  “那就抽調三萬精銳,不會對烏林大營產生影響,孤親自領兵,以孟起為先鋒,勢必奪回武昌!”

  眾人吃了一驚,田豐一提拐杖,看樣子想敲晉王一下,最終還是不好意思在那麽多人麵前下手:“大王三思!軍中大將甚多,何人不能領兵?晉王萬金之軀,當在烏林居中調度,方是萬全。”

  此言一出,引起一片讚同聲。

  “耿介還在東吳是吧?”林寧淡淡地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前些日子戲誌才往返於烏林大營和東吳建業之間,終於處理完了在東吳的雜事,本來準備回來的。誰想到諸葛亮緊跟著去了東吳,戲誌才生怕再出變故,就留在建業隨機應變,這個消息人盡皆知。

  “諸葛亮你們了解多少?”林寧問了第二個問題。

  沮授撫須思索了一會兒,遲疑道:“觀其出山以來的曆次作為,確是天下奇才。”

  “耿介能不能維持現狀,諸葛亮能不能說服孫堅,吳國到底會不會攻擊淮南,甚至派兵到赤壁聯合以抗王師,都是未知數。”林寧說。

  眾人明白了晉王的意思:東吳始終是個隱患,既然是隱患,就要防患於未然,那武昌這座軍事重鎮,握在自己手裏就有主動權,被敵人控製很容易陷入被動。

  道理都懂,可晉王禦駕親征這事還是得不到廣泛支持。林寧見一圈人把擔憂寫在臉上,幽幽歎息一聲:“孤必須親自會一會關羽,伏義,令明,定公,伯苗,孤的左膀右臂,都死在了關羽手上。在伏義陣亡之後,孤就發誓必須報仇,現在伏義的仇還沒報了,令明他們也被關羽殺了,這口氣孤咽不下。戰場上技不如人,那沒話說,孤就在戰場上堂堂正正擊敗關羽,也算給伏義、令明他們一個交待。”

  晉王心意已決,眾人見勸說無用,隻能依令而行。

  烏林大營由沮授主持大局,林寧帶上李清、荀彧、劉曄、曹昂、麴義、樂進等人,統率三萬精銳,以馬超為先鋒,文聘統籌戰船。等決堤的水位下降到警戒線,三萬大軍走水路順江而下,氣勢洶洶殺奔武昌。

  永昌四年一月中旬,春天到了,春寒料峭。本是萬物複蘇的季節,長江中下遊生機勃勃,對受災的兩岸百姓來說,這一切並不美好。唯一可以安慰的是,最寒冷的時候逐漸遠去,凍死的人數大大減少,這給官府的救災工作緩解了壓力。當然,由於這裏是戰區,必然有很多難民得不到及時救援,許多人隻能朝著官府指引的方向跋涉,企望能快些到達救援點。

  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人,無法深切體會戰爭的破壞力。

  林寧站在樓船的二層,扶欄眺望,可以看到岸邊稀稀落落趕路的難民。如果在和平時期,他有充足的精力和人手對難民進行救援,至少就近建立救援點,而不是讓難民自己跑個百八十裏,缺衣少食、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一路上不知道得死多少人。但戰爭期間,大量人手都在為前線的軍隊服務,各種基礎物資因為管製變得緊俏,物價飛漲。況且,荊州地區不是林寧經營多年的老巢,動員機製的效率不如幽州模板,道路也不咋地,很多救援行動也就受到限製。

  可以想象,在如此多的困難累積之後,難民麵對的考驗更加嚴峻。

  這就是戰爭。

  林寧胸腔裏翻湧著一股複雜難明的情緒,這不是單純的傷春悲秋,而是真實的感慨。他曾經生活在和平年代,曾一度厭惡波瀾不起一成不變的生活,可當他在三十年後回顧自己的青春時代,才知道那是多麽美好的一段田園時光。

  大半輩子都深陷於戰爭的泥沼,見證了戰爭下無數的苦難,林寧在此時此刻,看到了結束戰爭的曙光。他必須保證不出問題,運行既定計劃,打垮劉項聯軍,終結這一切,在他人生的後半段,至少安穩度過吧。

  晉軍集結和行動的速度都無愧於“精銳”二字,當劉備把一部分兵力派到武昌、關羽手頭首次有了三萬大軍可以指揮的時候,林寧也在武昌西北的岸段登陸。沒有受到阻攔,關羽正為了難民的一堆爛攤子忙得焦頭爛額,等三萬晉軍集結在武昌城外五十裏外這個消息送到案頭,他才恍然驚覺敵人的兵臨城下。

  而且斥候專門把探聽到的一個重要情報寫在最前麵:數萬敵軍打的主旗是“林”,那旗幟是一麵朱雀大旗,不是普通將領能用的。

  領兵的主帥毫無疑問,是令整個中原乃至整個天下都籠罩在陰影中顫抖的梟雄——晉王林寧。

  關羽沒想到自己麵子挺大,堂堂晉王禦駕親征,為的就是一座小小的武昌城。好在他也有所準備,於城西開闊的山坡上建立四塚,又於當中立下營寨,分布兩萬餘人,形成互相照應的壁壘,擋死了晉軍來路。

  不僅如此,關羽還主動出擊,派趙雲和高翔領兵三千迎上晉軍。

  林寧這邊則剛剛紮下營寨,聽到湘軍挑戰,他親自領了五千人並一眾大將出營。遠遠可以看到一員白袍銀甲的上將在對麵徘徊,由於距離過遠,麵容模糊,林寧腦海中很久遠的記憶被觸動了,那是討董時期的一段往事……

  內衛副統領周倉飛馬馳出,進入場中叫道:“來者可是常山趙子龍?晉王請趙將軍陣前答話!”

  趙雲藝高人膽大不假,此時卻是沒有心情和林寧廢話,他察覺到周圍並不空曠,可別被截了後路,所以上來就是挑戰。林寧回頭看了一圈,貌似能力敵趙雲的在場大將隻有馬超和許褚,於是他很不要臉地命二人一起出動。馬超卻不願意,他倒不是要臉,而是被龐德的死刺激了,不想把報仇的機會讓給別人。所以在許褚有所動作之前馬超將長槍一橫,攔住了他的去路,然後拍馬而出,等許褚反應過來,錦馬超已經怒吼著殺到趙雲跟前了。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惡戰,至少在一百五十回合以內兩人沒有明顯差距。林寧抬頭看了一眼移到天中的太陽,揮軍衝殺,開始亂戰,湘軍不敢戀戰,且戰且退,晉軍也不追趕,任由敵人脫離接觸。

  這是一次試探性的戰鬥。

  馬超回來之後嚷嚷著午後一路殺過去,林寧沒有同意,他研究了武昌周邊的地圖,再綜合斥候反饋的情況,命人緊急製作沙盤晚上差不多把戰術敲定下來。

  他決定試一試曆史上徐晃的“長驅直入”。

  以晉軍的身經百戰,比徐晃統領的部隊隻強不弱,根本不用怕進入敵人腹心出現意外。而且林寧有後招,長驅直入並不能徹底打崩關羽的三萬大軍,頂多取得階段性戰果。曆史上就是這樣,徐晃聲東擊西,一路莽穿了關羽的防線,許多荊州兵被逼得投水而死,但因為徐晃沒有水師,等關羽撤退到漢水南岸徐晃就沒轍了。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林寧打了這麽多年的仗,不會死抓著一招不放。

  佯攻任務不能交給馬超,林寧的這個便宜女婿憋了一肚子火,不讓他好好發泄非出事不可。在思考一番之後,林寧把眼光放在樂進身上,樂進鎮守並州多年,是晉國的老資曆將領,作戰更是勇猛。林寧對樂進相當信任,決定讓樂進承擔佯攻,馬超主攻,並以曹昂和麴義從旁協助。

  大致計劃就是這樣,林寧提出了計劃的輪廓,由參謀部完善細節。

  晉軍登陸之後休整了三天,除了首日關羽派人挑戰,剩下兩天也是一樣。可晉王除了第一日把湘軍打回去,餘下的時間就是不理不睬,相當冷淡。

  第四天還不等湘軍出動,晉軍先有了動靜。林寧集結一萬大軍,由樂進和陳武統領,揚言要一舉攻下四塚中的頭塚,也是湘軍大營最遠的一處屯兵點。

  樂進聲勢驚人,弄出了很大動靜。頭塚隻有湘軍的三千人駐守,無論如何擋不住上萬人馬的衝擊,關羽不知是計,派趙雲領五千人過去支援。

  雖然是佯攻,樂進領的命令可是鬧得越熱鬧越好。來到山下,觀察了一番地勢,發現湘軍選了一處好地方,仰攻上去有一定困難。樂進是個猛人,困難對他來說隻是小意思,默默計算了一下佯攻的力度和敵人來援的速度,心中有底之後,把長槍一揮:

  “第一隊列,步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