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流不盡的英雄血(九)
作者:溫風      更新:2021-04-29 18:18      字數:3260
  劉項聯軍大營。

  龐統進入自己的偏帳放東西,先見到一個熟人,眉頭當時就彎了起來:“孔明?”

  諸葛亮坐在中間,似乎就是要等他,人來了便起身打招呼,龐統毫不客氣道:“你不是在益州嗎?怎麽會在這裏?還有,這小白臉……”諸葛亮身後站著一個皮膚嫩得和牛奶一樣的白臉將軍。

  “這是趙雲將軍。”諸葛亮趕緊打斷他的話。

  龐統很隨意地掃了一眼趙雲,繼續看向老朋友,諸葛亮笑道:“實不相瞞,益州將定,我也隻有回來了。”

  “如果是劉循保住了父祖基業,你不會回來的,那隻有一種可能:曹操要贏了,蜀地即將姓曹。”龐統說。

  諸葛亮苦笑著點頭,說:“劉循不聽忠言,益州不日將屬曹操矣!”

  “孔明你在益州多年,與劉循亦曾共事,他要不聽忠言,怎能保住半壁江山,還和曹操打得難解難分?”

  “可聽過巴侯劉瑁?”

  “就是劉循的三叔?當今天子的三弟?”龐統咳嗽一聲,話說時間就是力量,隨著時間流逝,劉範的皇位是越坐越穩了。

  諸葛亮仰天長歎,很少見他有這樣的時候,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已曆經滄桑,看透了人心。

  原來益州的情況有所變化,起因在於蜀國內部的權力鬥爭,即劉循和劉瑁的矛盾。很多事你猜得到開頭,卻猜不到結局。開頭是劉瑁力挽狂瀾,阻止了劉備反客為主,並在可以大權獨攬的情況下主動去把劉璋兩個兒子接回了成都,支持劉循順利就任監國。之後劉循安排他去南中,也就是分出去的寧州當刺史,平定蠻族叛亂,他也沒有二話。看樣子,叔侄倆關係不錯,劉瑁也是忠心耿耿,不論是對蜀國,還是他那個倒黴弟弟,劉瑁做這麽多算是對得起自己良心了。

  時間是流逝的,人心是會變的。

  在沒有取得權力之前,劉瑁的表現就是典型的孝子賢孫,在蜀國上下深孚眾望,一直是公認的劉璋繼承人。縱然沒有曹操入蜀這檔子事,劉循繼位也是遲早的,但事情意外了,劉璋被一夥白眼狼忽悠到了曹操那裏,一去不複返,劉循是以匆忙的姿態成了監國。說是監國,隻要劉璋不回成都,劉循就是蜀國的最高統帥,以監國之名行蜀王之事,除了沒有虛名和不住在王宮正殿,劉循的實權是一點沒少。

  這時候劉瑁的位置不尷不尬,在劉循上位之後,劉瑁一頓加官進爵,大將軍、假節鉞、錄尚書事都是基本操作。明麵上,劉循對立下大功拯救蜀國的三叔十分倚重,前麵和曹軍打仗,後方起了亂子,直接就讓劉瑁領兵去搞定,外界是看不出有什麽裂痕。

  諸葛亮是外人,也是旁觀者。

  自劉循上位之後,一開始一如往常,禮賢下士,調度有方,做的雖然論不上盡善盡美,卻也算是明主。李恢、黃權的建議劉循從善如流,諸葛亮、法正的建議也聽,那也是蜀國團結一心,最有希望收複失地,將曹軍趕出益州的時候。

  可惜,劉循變了,不過短短幾年,劉循就變得疑神疑鬼,並且固執,更加靠攏李恢和黃權,對諸葛亮和法正、張鬆等人加倍提防。這沒錯,最開始劉循就是帶著提防和劉備合作的,隻是不會顯在臉上。現在卻是變本加厲,隨著晉軍屯紮烏林,劉項聯軍屯紮赤壁,一場大戰即將爆發,劉循的心思也變得越發難以琢磨。

  諸葛亮和趙雲本是劉備在西蜀的聯絡人,忽然被禮送出境,法正、張鬆等曾經和劉備眉來眼去的貨色則被下了大獄。這不是普通的排除異己,除了因為赤壁戰局不明朗而不想得罪劉備,劉循隻是送走諸葛亮和趙雲,沒有加以為難。法正哥幾個就不行了,關到黑乎乎的牢房,完全沒有士族的待遇,天天就是靠殘羹剩飯苟延殘喘,有時候還吃不飽,進去沒兩天就餓得頭暈眼花。

  有句話叫時窮節乃見,板蕩識忠臣。法正哥幾個見時窮了,馬上就有了“氣節”——天天扒著鐵欄杆號啕大哭,痛悔曾經聽信劉備的鬼話,結果害了蜀王,求監國饒他們一命。

  雖然是一群吃裏扒外的東西,畢竟身為士族,家族內部和一些朋友還是出了力氣相救。劉循的反應一點也不出人意料,當場暴跳如雷,下令將法正哥幾個三日後斬首示眾,並言明誰再敢求情就按裏通外國處理!

  到第三天劉循的做法卻耐人尋味,也不知道哪個高人工作做得好,劉循收回了斬首決定,但也不放人,繼續關著。同時,一紙命令發往寧州,要求劉瑁半個月內籌措糧草三十萬斛,他準備與曹軍決戰,鏟除依附老曹的亂臣賊子。

  據說劉瑁當場就傻眼了,對來傳命的使者咆哮起來:“監國當我這裏是中原嗎?南中蠻荒之地,安撫蠻族就不容易了,平日裏送往成都的糧草就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一下要三十萬斛?把南中搬空了也沒有!”

  使者也知道這是為難的事,一路賠笑:“君侯,也不是一下就要,半個月,有半個月的時間準備……”

  “有區別嗎?有區別嗎!”劉瑁繼續咆哮。

  確實沒區別,就是真能收集齊全,以南中的人力物力和道路情況,也不是半個月能搞定的。劉瑁連夜寫了奏表,讓使者帶回去交給劉瑁,陳明實情,劉循看都不看,扔進火盆裏。使者第二次來到南中,都快哭了,把劉循的原話哆哆嗦嗦複述一遍:“監國殿下說,沒辦法就想辦法,他一定要在今

  年擊敗曹賊,次年春天徹底收回失土,救回蜀王,然後祭祀祖廟,告慰先靈。”袖手站在一旁,等候處置。

  使者也算看明白了,幹這活兒能不能活命全看天意,不論監國還是巴侯,誰發怒稍有波及他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劉瑁臉色鐵青,讓使者下去休息,第二天再來。等第二天了,使者戰戰兢兢,來到刺史府一看,嘿,劉瑁心情恢複得不錯,還招呼他喝茶。

  “監國的意思我這裏明白了,雖然困難一點,也不是不行。隻是時間太緊,乞再寬限一些時日。”

  走的時候使者頭腦暈暈乎乎,懷裏還抱著小箱子——那是巴侯給他的“辛苦費”,請他在監國麵前美言幾句。

  故事講到這裏沒有任何異常,無非是一個官二代突然上位,沒幾年露了餡,開始自我感覺良好,好大喜功,想一舉把僵持數年的敵人拍地上,還要清洗內部。話說劉瑁手握重兵,如今又是戰爭時期,虧劉循敢下手,劉瑁一旦忍無可忍被逼反,成都方麵可就腹背受敵了,連個輾轉騰挪的空間都沒有。

  但不知為何,龐統從這個故事裏聽出一絲不對勁,還不等諸葛亮往下說,他擺擺手示意暫停,凝眉想了半天。諸葛亮靜靜等待,他是文武全才,但偏於文,武功謀略次之,以謀略而論,龐統不輸於他。且龐統專研兵法戰策,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兩人如果對陣,諸葛亮自認為不是龐統的對手。

  從龐統的表情判斷,他應該是發現了什麽。

  “孔明,你沒察覺到其中的蹊蹺嗎?”龐統終於放開眉頭,“劉循素有賢名,劉璋對他寄予厚望,蜀國上下皆視劉循為下一任蜀王,這樣的人,心智必定堅韌。雖有先賢明後昏聵的例子,但不適用於劉循,此人受任於危難之際,與曹軍奮戰數載,保住了成都和蜀國根基,並未耽於享樂,何故突兀將矛頭對準內部?不止是孔明你和法正等人,連劉瑁這樣親手把劉循推上寶座的勳臣都容不下……”

  不用說下去了,聰明絕頂的臥龍先生已經明白他的意思:這裏麵有陰謀!

  龐統笑眯眯道:“孔明,如果我猜的不錯,在打發走劉循的使者後,劉瑁應該主動和曹操接觸了吧——如果我再猜一步,劉瑁的秘密行動劉循‘一無所知’。”

  “原來如此。”諸葛亮默默點頭,“曹操智計非同常人,但劉循如此冒險,未必不能成功。”

  龐統道:“西蜀的事暫時與你我無關了,既然你已經回來,左將軍如虎添翼,林寧討不得好。”

  說到這個,諸葛亮有些納悶,問道:“士元啊,你我私交甚好,我了解你,本以為你會和我一起投靠左將軍。怎麽我來到赤壁大營,左將

  軍卻對我說你投了項王。”

  “不算投靠,隻算借刀殺人。”龐統不在意地講了一下來龍去脈。

  赤壁鏖戰天下矚目,龐統本就在荊州隱居,林寧抵達襄陽時發起了浩大聲勢,擺出周公吐哺的姿態,他一度猶豫要不要投靠晉王。因為晉軍強大,林寧三分天下有其二,龐統自認憑著滿腹經綸,隻要出山就能翻雲覆雨,林寧在他的幫助下統一天下用不了兩三年。

  但他終究猶豫了。

  龐統想到了統一之後的局麵:四海升平,馬放南山,似他這般隻懂兵法戰策的人還有用處嗎?除了衣錦還鄉做個富家翁,也沒別的了,讓他治國理政又不專業。

  一個激蕩人心的大時代,在他風華正茂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結束,他不甘心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