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赤壁之戰(七)
作者:溫風      更新:2021-03-18 15:27      字數:3187
  “吳王鈞啟:近者憑國威靈,奉辭伐罪,旄麾南指,楚王歸心。劉備竊據湖南,更望湖北,偽稱仁義,遺毒千裏,孤實恨之。今治水陸七萬餘眾,方下江南,意在禽備,梟首觀效,別無所圖。孤與文台,兄弟也,詩雲: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孤始除漁陽郡守,十有餘年,位至宰執,裂土分茅,意望已足。唯患者,劉備、曹操二人耳,張魯為屏,蜀道不通,故屬江南。斬備滅操,孤即收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複征戰。恐文台相疑,孤廢揚州刺史,割以合肥土地,適維和平,消讎定邊,明孤之心,秦晉永結。兄寧,字。”

  林寧也算是能屈能伸了,一封信洋洋灑灑,表明了三個方麵:一、南下的目標是劉備和曹操,與他人無關;二、身為晉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心願滿足,沒有別的追求了;三、如果你孫堅不信,我現在就把先前設立的揚州刺史廢了,巢湖以北的土地還給吳國。

  尤其是第三點,白白放手大片土地,虧林寧狠得下心,也由不得孫堅不動心。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林寧說自己帶了七萬大軍,不僅沒有誇大號稱,還把真實數字砍了一半,令人費解。了解林寧的都知道,他打仗和其他人一樣,也是喜歡號稱的,一萬人號稱十萬人二十萬人是常事,為了顯得可信,還會加個零頭,比如號稱十三萬、十七萬、二十一萬之類。如今為什麽謙虛了?林寧當然是有目的的,他有十五萬本部人馬,加上荊州降卒合計三十萬,號稱百萬雄師別人也不會覺得誇張。問題是不行啊,真號稱百萬,吳國上下就會嚇到,還會覺得林寧寫信的目的是炫耀和恐嚇,再搞成曆史上孫劉抱團取暖的局麵就糟糕了。

  譬如現在,孫堅就對林寧自稱的七萬兵力很困惑,吳國動員起來都能有十萬大軍,統一了中國的林寧大舉南下隻有七萬人?是不是太磕磣了點兒?出門好意思和其他諸侯打招呼嗎?

  曹操給了孫權投降還是決戰的選擇,林寧也給了孫堅和平還是戰爭的選擇。生存與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相較於孫權必然要戰的決定,孫堅就糾結多了:打,有可能輸;不打,白得大片土地。唯一擔憂的是林寧兌現承諾與否,別沒吃著羊肉再惹一身騷,然而戰前賣了土地,孫堅是否遵守隔岸觀火的承諾就該林寧擔心了。

  周瑜離席,走到中場麵對王座,慨然道:“瑜有一言,說與大王、諸公。”

  周瑜有水淹下邳、擒斬河北軍第一名將龍且的戰績,現任中護軍、吳郡太守,嬌妻美妾,鋒芒畢露,深受器重。就是資曆較老的張昭、程普等人,見他開口,也要給個三分薄麵。孫堅微微傾身,笑道:“公瑾奇才,盡管說來,寡人這裏聽得真切。”

  情場官場雙得意,周瑜說話自然而然帶出了一股意氣風發:“晉王掃平群雄,滌蕩寰區,北土乂安,虎踞漢沔,窺探南海。晉王意在江南,亦視江東為口邊肥肉,有吞噬之心。大王以神武之才,仗英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裏,兵精糧足,百姓樂業,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晉王割區區合肥,以吳國土地還於吳國,禍心昭然,大王豈有為之動搖心誌乎?今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汎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偪迫,欲就小利而毀大局?若與晉王委和,天下皆以為大王趨利附勢,吳晉狼狽,便見製於人也。有所詔命,大王不得不從,極不過一空印,仆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麵稱孤同哉?”美周郎還算了解孫堅和林寧的關係,對林寧的稱呼沒有不敬。

  “周郎說的有理,然則晉王威震天下,今次南征,隻言剿除劉備。我吳國冒然卷入,待有捷訊,劉備北上,收荊州如探囊取物,我吳國還要應對淮南敵勢,徒為他人做嫁衣。”張昭說。

  周瑜大笑道:“張公莫非以為我吳國無人乎?北軍若敗,淮南難道還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威脅?大王與劉備共分荊州,然後席卷淮南,猶未遲也。”

  秦鬆道:“周郎誌驕意滿,不要忘了驕兵必敗。”

  “瑜視北軍,雖有百萬,如土雞瓦犬,翻掌之間,教其化為齏粉。”這話有點狂妄了,周瑜說完就見不少人搖頭。

  孫堅咳嗽一聲道:“晉王號稱七萬之眾,公瑾以為是否屬實?”

  “必有掩藏。”周瑜毫不猶豫地說,“依瑜算數,晉王起於幽州,所練幽州鐵騎,甲堅兵利,素來能征善戰,攻無不破。其時,幽州兵不下二十萬,破袁紹取冀州,兼並州早定,青州阿附,募兵至少三四十萬。後入關中,收雍涼之地,良馬以數十萬計,建騎兵二三十萬。今收荊州,得十餘萬水軍,合一百萬有餘。聞晉王降伏塞外胡族,供己驅馳,胡人全民皆兵,騎射無雙,當有百萬控弦戰士。以此計之,不下兩百萬。”

  眾人駭然變色。

  周瑜咽了一口唾沫,把後麵的話說完:“除去鎮守邊疆、協理郡縣的士卒,晉王還有不下五十萬的兵力可以調動,言七萬南征之兵,意在怠慢諸公之心。據探子回報,瑜與左右推算,去掉新降的楚兵,晉王此番南征,本部勁卒當在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八九不離十了。

  一時間場麵上落針可聞,文臣麵麵相覷,都不說話。武將竊竊私語,也是多有恐懼之色。孫策忍不住跳起來,叫道:“他林寧的兵馬也是倆肩膀扛一個腦袋,難道是不死之身?打他個落花流水,讓林寧再不敢小瞧我江東才俊!”

  孫堅歎了口氣,沸騰的熱血讓周瑜報了一串數字就冷卻了。隻有一次機會,勝了保住基業,不勝最好的結果是階下囚,壞一點腦袋搬家。林寧就沒那麽大壓力,他有輸第二次、第三次的底蘊,雙方不在一個層次。

  “晉王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吳國可以拒之者,長江也,荊州已屬晉王,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晉王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有。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徐觀其變。若晉王率義以正天下,大王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則自焚。大王韜勇奮威,以待天命,未失齊桓、晉文之業。”終於有人說這話了,眾人看去,卻是虞翻。

  “公瑾,你看呢?”孫堅麵如鏡湖,沒有波瀾。

  周瑜是堅定的鷹派,說這麽多不是為了嚇人,當即道:“晉王明無內憂,怨族暗糾,不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此為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暑,天氣燠熱,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所得楚兵,尚懷狐疑,以羸病之卒,禦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請精兵五萬,自足製之,大王勿慮。”

  就一個字:打!

  連白送的土地都不要,完全絕了林寧的念想。周瑜有此格局,著實不易。

  五萬兵馬不是拿不出來,但淮南有高順虎視眈眈,會稽接壤廣州,與項莊摩擦不斷。倉促間能抽出的兵力,再籌集糧草、兵甲,隻有三萬。

  孫堅對吳國的家底心知肚明,他沒有當場答應周瑜,和林寧翻臉是需要勇氣的。也可能是懷柔戰術成功了,林寧一再低聲下氣,表示不染指江東一寸土地。人是有僥幸心理的,林寧堂堂晉王把話撂這兒了,加上和孫堅的多年交情,是人都得猶豫。

  議到半午,孫堅滿頭是汗,退到後殿更衣,一直保持沉默的魯肅跟了過去。孫堅是個粗人,但很敬重文士,尤其是魯肅這樣的奇才。見人來了,孫堅驅散宮人,隨意扣上玉帶,執著魯肅的手說:“這裏沒有別人,子敬有話就說吧。”

  魯肅道:“周郎把該說的都說了,現在群臣都在等大王的決斷。”

  孫堅苦笑道:“寡人尚無決斷。”

  “臣有逆耳之言,大王願聽否?”

  “此刻坦誠相對,出子敬之口,入寡人之耳,有什麽不能說的?”

  “既如此,大王與晉王交情深厚,願降否?若降,雖失藩國,可保王位。晉王一世之雄,海納百川,有袁術、韓遂之輩,亦收容在側,優禮以待。大王降後,可享榮華,子孫富貴,臣肺腑之言,大王以為如何?”

  孫堅沉默半晌,緩緩道:“公瑾剛才說,寡人降了,仆從、車馬廖廖,外加一個沒用的王印而已,能和如今裂土封國、操戈耀武相比嗎?”

  “若不降,今日觀釁,明日禍來。大王與晉王隻有戰、降,沒有和平相處的說法,宜早定大計,與左將軍結盟以抗北軍。”魯肅說。

  曆史的軌跡開始修正,林寧已經進行了大量幹預,還是兜兜轉轉回到了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