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封禪(十五)
作者:溫風      更新:2021-03-18 15:27      字數:3151
  在永昌三年到來之前,林寧就給洛陽去了一封奏表,請天子巡閱鄴城。具體要做什麽,林寧沒說,劉範也沒問;到林寧決定南征開始籌措資源,劉範非常低調地抵達鄴城——連個入城儀式都沒有。

  寒酸還是樸素,看你怎麽理解了。

  林寧早就把自己的王宮騰出來了,請皇帝陛下休息一夜,第二天入宮議事。劉範精神不是太好,見了林寧先提起一件事:“晉王就沒有入川的想法嗎?”畢竟劉循是他的侄子,劉璋是他的四弟,益州一攤子爛事他關注了很久。

  所謂天子,劉協身不由己,劉範也是身不由己。人心隔肚皮,林寧也不知道劉範是什麽心思,難道想借機入川,擺脫傀儡生活?就算劉範安全抵達成都,多方勢力糾纏,除了對皇帝束之高閣,誰會心甘情願把權力拱手讓出?劉循叫一聲叔叔,劉瑁叫一聲大哥,然後還有什麽?別說劉範,就是劉璋活著回到成都,這個蜀王也做到頭了,識相的趁早退位,不然等著被架空吧。

  兩年了,劉循在和曹操對益州的爭奪戰中,地位得到鞏固,以李恢為首的士族集團對劉循鼎力支持。可以說,劉循沒有蜀王之名,已有蜀王之實。

  關中經過數年經營,人口迅速恢複,百業俱興,繁華勝昔。由於董卓造成的動蕩,士族逃個幹淨,留下了大片荒廢的土地,被林寧收歸國有再發給老百姓耕種,等關中穩定後,士族歸來發現他們的土地都沒了,自然要討個說法。林寧答應給他們補償,即以市場價購買實際上不存在但名義上還存在的土地,士族當然是不願意的;林寧又推出第二套補償方案,即參股分賬,以抵消士族的損失。所謂參股,是指林寧以朝廷名義在關中建立的仿幽州工業區,像紙張、水泥、美酒、白糖、精鹽、肥皂等各種吸金機器,受損失的士族可以把損失報給官府,核實後以百分比參股一項或多項,總之時間久一點,但不會賴賬。

  其實還有第三套方案,就是舉起屠刀,林寧沒明說,士族卻很明白。林寧起家時就是這麽幹的,結果引起了劇烈反彈,之後才有了溫和手段,願意與士族合作了。當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你不想合作那就隻有用刀子決勝負;合作雙贏,不合作你不搗亂我也不搞你,不合作還搗亂,當我的刀子木頭做的?

  關中已定,按說現在是入川的最佳時機,林寧卻有一個擔心:把曹操和劉循逼得捐棄前嫌抱成一團,就像曹操把孫權和劉備逼得必須聯盟一樣。沒有外力,益州爭奪戰還會繼續,短時間內結束不了,他可以騰出手來解決劉表。

  “陛下明鑒,眼下朝廷最需要的是荊州,隻要荊州回歸朝廷,不論西取巴蜀還是東征孫吳,都是輕而易舉。”

  劉範隨口一問,林寧有自己的團隊,既然定下了取荊州的策略,不會輕易更改。他的話語權不存在,這點自知之明是有的,於是直奔主題:“朕幸鄴城,晉王事為何者?”

  林寧是與劉範相對而坐的,兩人距離不超過兩米,他往前湊了湊神神秘秘道:“敢問陛下,尚記得高祖以降,曆代大漢天子有幾位封禪泰山否?”

  劉範想了想,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孝武皇帝北逐匈奴,光武皇帝中興炎統,大漢四百年,唯此二祖封禪泰山。”

  林寧笑道:“陛下不想做這第三人嗎?”

  劉範眨眨眼,他不知道對方什麽意思,你看漢武帝和漢光武帝功績彪炳史冊,所以封禪泰山理所應當,雖然封禪儀式花費巨大曆來是被詬病的一點,但你不能否認二人的資格。劉範有什麽?不說登上皇位是林寧推動的,登基兩年以來,除了點頭說“是是是”,連宮女的更換都做不得主,讓他去封禪泰山?還不如後世的那個“泰山封禪終結者”宋真宗趙恒呢!

  不可否認,劉範鎮守雞鹿塞的十年間保障了西北邊境的和平,然而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司機不是好廚子!劉範當將軍是合格的,當皇帝他倒是想合格,林寧不給機會呀!

  “朕禦宇以來,天下不寧,江南、江東皆不服王化,祖宗基業若無晉王支撐,幾成分裂。有此一項,朕不敢妄自效法先賢,惹人恥笑。”劉範把話說明白了。

  “臣的意思呢,是搞一個簡單的封禪儀式,也不必要非得去泰山,可以就在鄴城建立天、地、人三壇,封天禪地,祭祀祖先。”

  劉範猶豫不決,他不覺得這有什麽好處,而且在鄴城而不在洛陽搞這一套,總是怪怪的。林寧有自己的想法,竭力勸說,他認為兩年時間過去了,南方諸侯蠢蠢欲動,曾經劉範登基就不合法理,隻是礙於林寧統一華夏的威勢不敢公開反對。如今威勢消退,南方也有了一定發展,封王的四大諸侯內部趨於穩定,對於劉範的質疑就又起來了。這時候搞一次封禪大典,有助於劉範鞏固合法性,林寧對付劉表就更得心應手了。

  “如果在鄴城封禪,晉王是否邀請諸侯觀禮?”

  “這是自然,天子封禪,乃國之大事,沒道理諸侯不來,尤其是擁有自己王國的諸侯,是劉氏血脈的必須親自前來,異姓王嘛,至少要派足夠身份的代表過來。”

  劉範恍然,原來在這兒等著呢!

  古代打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林寧要取荊州,劉表很老實,又沒得罪你,你把人家打了,勢必引起孫堅和項莊的反感。雖然心知肚明林寧遲早南下,但一場掛名正義的戰爭比連個名目都沒有的狗咬狗,說出去好聽多了。

  劉範答應了,他也沒得選擇。

  林寧出宮後命令戶部和工部一起籌備典禮事宜,特意吩咐一切從簡,做個樣子嘛,要是真的封禪肯定去泰山,在自己家裏沒必要那麽講究,為的是製造一個由頭打劉表。又命禮部以朝廷名義發下詔令,要求蜀王劉璋、楚王劉表本人入鄴觀禮,鑒於益州戰事正酣,劉璋身不由己,可以派代表前來;吳王孫堅、自封楚王但尊奉朝廷的項莊不必本人觀禮,派代表即可。這麽算起來,隻有一個劉表必須親自前來,而劉表又是絕不可能送羊入虎口的,針對性太強了。

  一邊準備封禪大典,一邊集結軍隊,三月中旬已經集結五萬大軍在潕水上遊和汝水之間,由從安北將軍升任平南將軍的大都督府司馬張遼統領。咄咄逼人的態度馬上引起了劉表警覺,派大將黃祖出漢江北上,在宛城同樣集結了數萬大軍,多為水師。林寧倒是沒想到黃祖還活著,還以為在和江東的衝突中掛了呢,曆史的軌跡已經亂七八糟,很多人因此喪命,也有很多人因此幸存。

  就在有條不紊地籌備中,林寧見到了一個人,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現在的林寧身份高了,不是阿貓阿狗就能見的,雖然林寧沒把自己當盤菜,但規矩就是規矩,尤其是稱王之後。好在這個人是名士,這年頭名聲就是名片——當然,王府內衛不認,看門的都快把眼睛翻到天上了。宰相門房就是七品官也惹不起啊,何況是掌天下權柄的晉王內衛!

  怎麽就這麽巧,此人和王府衛兵說話的時候,董昭來王府匯報工作,見到此人竟然認識,就領著見了林寧。對林寧來說,既然都到我麵前了,不論用什麽法子辦到的,英雄不問出處,所以很客氣,請人坐下後親自倒茶。以林寧的身份,這就是折節下交,這就是國士之禮,來人激動得不行。

  在來人開口之前,林寧還沒有意識到他的南征策略會產生多麽大的變化;在來人開口之後,林寧同樣沒有意識到這個曆史上的小人物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幫助。

  曆史往往讓人覺得荒誕不經,尤其是林寧這個“前知五百年,後知兩千年”的穿越者。

  “晉王,晉王,小人是蔣幹,字子翼,特來投效麾下,但有差遣,萬死不辭。”

  林寧嘴角露出笑意,原來是你啊,他拉起蔣幹的手窮搖,反而把董昭晾在一邊:“子翼先生,久仰大名,孤今生得見先生一麵,此生無憾矣!”

  蔣幹腦袋暈乎乎的,異常興奮之餘還有點納悶:我雖然有點名氣,也比不上您老手下的傑出人士,太客氣了我怕受不住!

  “子翼先生定有良言教我,請不吝賜教。”

  “不敢當,不敢當,晉王折煞小人了。”這下不僅腦袋暈乎,連腳下都像踩著棉花,蔣幹從晉王的態度可以看出他要升官發財了,“敢問晉王,是否要在近日南征,以劉表無禮之名討伐荊州?”

  荊州和豫州邊界的對峙火藥味十足,封禪大典也已經傳遍天下,聰明人前後一聯係就知道林寧打的主意了,這是陽謀。

  既然不是秘密,林寧爽快承認了:“正是,先生莫非有萬全之良策為孤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