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問世間,情為何物(十)
作者:溫風      更新:2020-12-12 12:42      字數:3211
  現在曹操也知道飛鴿傳書了,正在大力培養信鴿和相關人員,崔琰回到館舍,提筆寫了一半,又全部塗抹焚燒。黃敘見他躊躇,提醒道;“不如用暗語,縱然被人截下,看不懂也是枉然。”

  所謂暗語,其實就是漢語拚音,林寧教給情報人員加密用的,欺負的就是古人看不懂。崔琰掌管過一段時間情報,自然學過,經黃敘一說,頓時恍然,提筆成章,取過信鴿綁好,像捧著寶貝一樣放飛了。

  崔琰出使時林寧還沒有接到衣帶詔,也幸好老崔幹事利落,動作夠快,不然就麻煩了。林寧這邊收到情報,得知王允密謀,馬上傳令衣帶詔不得泄露,發往州郡的副件快馬追回。這要是鬧得天下皆知,許昌又是一番腥風血雨,王允的謀劃就算還能運轉,也得推遲很長時間。

  對林寧來說,最缺的就是時間!

  再說回崔琰,第二天收拾齊整,和黃敘一起進宮。別看皇帝身不由己,皇室的威嚴還是要的,曹操下令營造的宮殿充滿王者氣派,錯落有致,粗獷中不失細膩。曹操進了大殿,崔琰和黃敘在殿外等候,黃敘還問:“崔公,您見過陛下嗎?”

  “沒有,聽說頗為威嚴,有明主之姿。”

  “這就壞了,陛下聖明威嚴,置曹操於何地?”

  崔琰一笑,抬頭看到神聖的華表,暗自歎息:是啊,不論在曹操手下,還是林寧手下,皇帝都不需要聖明和威嚴,愚鈍一些反而過的更好。

  這話可以心裏想,嘴上卻不能說。

  “宣幽州使者崔琰、黃敘覲見——”

  終於進來了,兩人低著頭,到了指定位置開始行禮,做的一絲不苟,無可挑剔。這方麵崔琰比較老辣,黃敘漫不經心,昨晚老崔指點小黃,很耐心地糾正動作,這才不至於出醜。漢朝雖然沒有禮部,但“調教初哥”的部門還是有的,大鴻臚就和禮部一個性質。但曹丞相沒安排,崔琰也不要求,就這麽稀裏糊塗地上台了。

  黃敘悄悄抬了一下頭,和高居寶座的皇帝遙遙相望。天子冕旒十二,本來就夠遠的了,又被一排簾珠擋著,黃敘自認不是千裏眼和眼,怎麽也看不清這位皇帝陛下的真容。

  皇帝似乎說了什麽,旁邊的宦官立即傳話:“晉公社稷之臣,前番無故興兵,攪得河南不寧,是何道理?”官渡之戰林寧大勝,曹操吃了一個大大的癟,皇帝指不定多高興呢!這般質問估計是曹操教的,借天子之口想罵就罵,不可謂不爽。

  丞相身為百官之首,一定程度上的副皇帝,曹操就站在第一排,和崔琰並肩。此時老曹勢力微弱,別說林寧,連劉表、孫堅都不敢說一定能勝,所以麵子工作還是要的。換成赤壁之戰前的曹

  操,春風得意,天下無人可敵,肯定搬一把椅子坐到皇帝身邊,那才叫名副其實的“劉皇帝說了不算,曹丞相說了算”。

  王允站在曹操身後。

  崔琰不慌不忙道:“陛下容稟,晉公以熊虎姿態,意欲掃蕩河南,廓清海宇,還天下太平,豈曰興兵無名?今國家鼎裂,人心渙散,晉公代天子安撫地方,收拾民心,此大忠大義之舉,望陛下、諸公詳察之。”

  漢獻帝咳嗽一聲,語氣:“河南乃丞相管製地方,晉公恐怕越界了。”

  崔琰驚訝道:“陛下何出此言?百姓是陛下的百姓,土地是陛下的土地,何來河南由丞相管製一說?難道晉公治下不是大漢疆土嗎?”

  漢獻帝差點脫口而出:“那快點把我接過去啊!”又是一陣咳嗽,用眼神示意宦官。

  “此事容後再議,晉公遣使來朝,所為何爾?”

  崔琰如實道:“特與丞相商榷還都一事,晉公已從亂賊手中收複兩京,修繕完畢,流民偕歸,如今人人亟盼天子還都,重塑炎劉威信,恢複漢家神器。”

  漢獻帝激動不已,就要站起來,接觸到曹操的眼神如一頭冷水澆頭,腿有些軟,假裝扶額沉思。崔琰的聲音不卑不亢,還在繼續:“陛下聖明,當知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長安、洛陽乃大漢四百年東西都城,董賊倡亂以來,諸侯不尊王命,以致生靈塗炭,肌膏草野,雖小吏莫不流涕。何者?孝靈皇帝龍馭賓天之後,陛下兄長弘農王繼位,怎料董賊猖獗,驕橫無比,妄行廢帝。再後陛下承天之命,踐行大寶,社稷將安,又不幸輾轉,遠離神京,晉公時時垂望陛下安危,故親自帶兵深入關中上千裏,以期迎駕,安定朝廷。曹丞相亦起兵西來,與陛下相遇,時關中擾攘,曹丞相請陛下暫幸許都,實堪昭詠。所幸陛下天威到處,群凶束手,晉公盡誅董賊亂黨,為國家收回西涼之地,又築起藩籬,對西域來襲之敵加以防範。此煌煌功績,彪炳千古,亦足見晉公一片忠心。既定關中,陛下還都迫在眉睫,東都洛陽祖宗陵廟,一如往昔,正等待陛下拜祭,臣懇請陛下三思。”

  從心眼裏說,漢獻帝早就想離開許昌了,不說地方大小吧,時間越長,曹操就越見跋扈。前番董承等人謀誅曹氏和夏侯氏,事泄之後不僅董承一家七百餘口成了刀下冤魂,漢獻帝的貴妃董氏也被殺了,就在皇帝麵前被兩個士兵用白綾勒死,漢獻帝嚇得麵無人色,心中慘痛又無可奈何。

  但漢獻帝不敢說,假模假樣地問老曹:“丞相以為如何?”

  曹操笑了笑,表麵上很正常,驚弓之鳥的皇帝差點嚇死,腿肚子直抽搐,怎麽看怎麽像冷笑!

  “陛下,臣

  以為不妥。”

  漢獻帝伸長脖子,崔琰也扭過頭盯著曹操,大臣們自覺不自覺地地目光匯聚一處,等著丞相高論。

  然後一片沉默。

  大家大眼瞪小眼,曹操說了一句之後就不再說,漢獻帝還以為他嗓子不舒服呢,又問一次。

  曹丞相依舊道:“不妥,臣覺得不妥。”

  漢獻帝這才明白,咬咬牙道:“丞相乃國家柱石,既然覺得不妥,朕再思慮一二。”說是如此,都知道沒戲了。

  崔琰和黃敘同時注意到,王允抬頭一瞬間露出的眼神,像一頭蒼邁的老虎。

  ……

  晉曆二百年,洛陽。

  “恭喜項公子,朝廷受理呂布案了,皇上下詔,大理寺、禦史台、刑部三司會審,內閣至少一位閣老旁聽。”

  項公子聽完,看看喜笑顏開地馮訟師,等他平穩下來,才問:“議政院呢?”

  馮訟師的笑容凍結在臉上,良久道:“皇上不同意議政院參審。”

  “為何?”

  “我非朝野高官,並不清楚其中曲折。隻是聽人說,皇上和內閣僵持許久,才同意內閣旁聽,但議政院是萬萬不允許摻和進去的。”

  項公子淡淡道:“內閣不會放棄的,議政院是給皇權套上枷鎖的最佳工具,這次借著呂布案的東風,內閣如果還不懂抓住機會,下次就不知道得等到什麽時候了。”

  對項公子的高談闊論,馮訟師不予置評,反正上了賊船,就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勇氣。

  “先生,你這些日子拜訪了安樂公和林院卿,甚至機緣巧合收容了盧將軍的後人,可你似乎漏了一個人。這個人在呂布案中的分量,同樣舉足輕重。”

  應該是話題轉得太快,馮訟師愣了一下,遲疑道:“是誰?”

  項公子笑道:“先生已經猜到了,何必明知故問?”

  馮訟師深吸一口氣,眼睛不由自主地瞄著西南方向,再開口連聲音都放低了:“漢中王?”

  項公子麵不改色道:“正是,當年的種種荒唐,除了安樂公和林院卿,知曉更多秘辛的,也隻有漢中王的後代了。”

  馮訟師苦笑道:“公子可真是……漢中王是我區區一介草民能見的嗎?見安樂公是因為盧將軍後人的麵子,見漢中王有什麽敲門磚?再說,漢中王一脈已經不在京城定居,被朝廷詔令遷於江陵,至今得有上百年了。”

  “先生,已經做了這麽多,難道想半途而廢嗎?”

  “一審就在五天後,我就算馬上動身,走最快的水路能不能五天趕到江陵還在兩說,就算到了我也沒時間趕回來。”

  “先生怎麽忘了?後天正是太祖高皇帝的生辰大典,照例州部大員都要進京獻禮,現任

  漢中王也必須進京,在大典上致以祝詞。一年中,也隻有這個時候漢中王能離開江陵,所以先生去江陵是見不到漢中王的,按照行程來說,漢中王已經在進京的路上了。”

  馮訟師無語半晌,歎道:“項公子要不要和我一起拜訪漢中王?”

  “我不行。”項公子幹脆拒絕,“我的身份敏感,漢中王從江陵到洛陽的一路上有官兵護送,到了洛陽還有官兵守衛府邸,一隻蒼蠅的動靜在第一時間都能傳到宮廷。我要是去了,是給自己找麻煩,也是給漢中王找麻煩,此情此景,恐怕漢中王最怕的就是朝廷官員和勳貴子弟拜訪,引得朝廷猜忌不是好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