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暗流
作者:溫風      更新:2020-03-05 08:26      字數:3250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二世而亡,漢太祖提三尺劍取天下,遂有炎漢四百年國祚。北擊匈奴,威震西域,至於桓靈昏聵,赤縣神州由此大亂。

  當是時也,海內沸騰,民不聊生,雖有諸侯禦胡於外,亦不解民之疾苦。

  曹操、劉備、孫堅之流,空負雄才,罔顧君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董卓、袁紹之輩,塚中枯骨而已;劉表、劉璋之徒,自守之犬,不堪與論。唯我大晉太祖高皇帝,文成武德,提三尺青鋒,馬上取天下,仁義布於四海。北獵草原,開疆拓土數千裏;南渡長江,掃平群雄,百越稱臣。

  皇晉混一海宇,際天極地,罔不臣妾。其天山之西,姑衍之北,固遠矣,而程途可計。若海外諸番,實為遐壤,皆捧琛執贄,重譯來朝。

  古來得國之正,莫過於高皇帝也。

  ——李清《華夏諸國記》

  林寧從來沒想到,“托孤”兩個字能和他扯上關係!

  漢靈帝指定的托孤大臣有三位:幽州牧兼領並州牧劉虞,幽州刺史林寧,並州刺史丁原。

  當天使宣讀過了聖旨,劉虞都讓人打賞了,林寧還跪在地上發呆。武涉、沮授、田豐個個雙目放光,幾乎噴出火來,這可是金字招牌啊,幸福來的太突然了。林寧心知天下大亂近在眼前,董卓即將入京,麵對漢靈帝的信任,除了一聲歎息還能說什麽?

  天使在幽州待了一夜,次日兼程趕往並州傳旨。

  劉虞和林寧關門密談,前者道:“天子付與你我托孤重任,如靖如何打算?”

  經過一夜的思考,以及和武涉等人商量,林寧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想法,果斷道:“老大人,卑職準備上京。”

  “上京?”劉虞沒理由不驚訝,誰都看得出來雒陽的水渾得不能再渾,這位爺竟敢主動登門送菜,勇氣可嘉啊。

  “不錯,先皇既有托孤之重,做臣子的自當竭盡全力,扶大廈之將傾。”

  “沒有朝廷命令,幽州兵馬不能越境調動,如靖此去京都,最多帶自己的親兵營,這若是出了意外……”

  “為國無暇謀身。”

  林寧的回答把劉虞接下來的話悉數堵了回去,幽州牧歎息一聲,千言萬語到了嘴邊,隻吐出一句:“如靖當心,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卑職謹遵教誨。”

  回到刺史府的後院,林寧把兩個小妾叫到身邊,蘇漱茗、張淩音雖都不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但也讀詩書,知禮儀,當聽說丈夫要南下雒陽,二人默然對視,蘇漱茗道:“夫君遠行,不知家事由誰操持?”

  當然是虞姬了!林寧想說這句話,但人家還是寡婦,主持林家的後院諸事顯然不妥,便道:“你們知道我的規矩,我一向把你們當作妻子看待,我走之後,家

  事由你們商量著來,不許爭執!以後我有了正妻,你們也不分尊卑,記住了嗎?”

  蘇張恭順得就像鵪鶉:“遵命,夫君。”

  林寧歎了口氣,不知道是兩個姑娘的家教嚴格,還是不敢在男人麵前顯露性格,這兩個一度和自己同床共枕的女人,他卻無法看到一個女孩子在這個年華應當有的青春活潑。兩人年齡一樣,迄今不過十九,嫁給林寧時才剛滿十五,相差十七歲,古人嫁娶較早,蘇張的父母也不過比林寧大幾歲而已。

  “齊人之福?這樣的齊人之福,真讓人鬱悶。”林寧想。

  幽州刺史夜裏把心腹叫到前廳開會,商議去雒陽的事,如武涉、沮授、田豐、劉德然等人,並不反對,沮授提出了意見:“主公千金之軀,上京必當準備萬全,授聽聞陳公台與大將軍府從事郎王子師(王允還不是司徒)有舊,此去京都不妨帶上陳公台。”

  林寧本想把用得順手的田豐帶上,一聽有理,這次去雒陽不是美差,武人可以多帶,文人帶一兩個就行了。幽州刺史點點頭,看到跪坐在劉德然旁邊的張汛,張遼這幾年的成長令人驚歎,而他的大哥在經過鍛煉後,處理政務得心應手,還拜了武涉為師,是個不錯的苗子;他咳嗽一聲,說:“傳令,急召陳公台來幽州,張汛、張遼、周倉、盧三……不,盧三不用去了,你到漁陽通知陳宮先生與我上京,不用急著回幽州,在漁陽多待兩天;盧三換成顏良,許褚統帥親兵營,你們隨我同去雒陽。”

  說到盧三不用去的時候,當事人撓撓頭,挺不好意思,其他人則會心一笑。

  這四年是幽州飛速發展的四年,也是好事成雙的四年。盧三得償所願,娶了黃舞蝶,聽說天天家暴,受了不少苦,去年生了一個女兒盧荔湘,對此林寧隻能說自己選擇的路含淚也要走完;而蔡邕的二女兒蔡薇則嫁給了高順,真不知道她怎麽會喜歡高順的,像這種嚴於律己的軍人,不飲酒不收禮,上司喜歡,女人不一定喜歡。但人家小兩口過得不錯,蔡薇的脾氣也比出嫁前好多了,也是去年生的,是兒子,林寧給起的名字,叫高峰。

  至於喪夫的蔡琰,至今還和虞姬一樣,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林寧對蔡琰沒想法,隻和老師蔡邕提過一兩次,如果有合適的就找個吧,也老大不小的了。

  ……

  蹇碩既已伏誅,中央朝廷的混亂卻沒有平息。不久,董太後不滿何進兄妹把持朝政,聽信張讓讒言,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何太後深感威脅,與何進商議,以董太後“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為由,遷往河間安置,即日禮送出宮。董重被何進逼迫,不得已自刎,十常侍又賄賂

  何進之弟何苗及母親舞陽君,不減榮寵,不愧是官場的不倒翁。

  司隸校尉袁紹求見何進,稱閹宦不得不除,否則朝臣不安,百姓怨恨,於社稷不利。何進猶豫不決,讓袁紹先下去,準備和妹妹再商量商量。早有安插在大將軍府的細作密報張讓,後者又轉告何苗,何苗又去說服何太後。

  “新君登極未久,大將軍共擔朝綱,不行仁慈,專事誅戮。今十常侍並無罪愆,大將軍卻無端加刃於身,此取禍之道也。”

  何太後本就耳根子軟,出身小門小戶,目光短淺,何苗雖然睜眼說瞎話,她竟然信了。何進入宮拜見的時候,說起部屬勸他盡誅中涓的事,何太後便把何苗的話翻新說了一遍,何進也是沒決斷的人,唯唯而出。

  袁紹在大將軍府等了許多時辰,見何進回來了便問如何,何進歎道:“奈何太後不允。”

  袁紹也跟著歎息,拱手告辭。

  是夜,曹操到袁府拜訪,門房跑去袁紹書房通報:“大少爺,典軍校尉曹操到訪。”

  袁曹乃從小玩泥巴穿開襠褲長大的好友,聽說是曹操來了,袁紹步履匆匆,出門的時候連衣服都隻披了一半,哈哈笑道:“孟德,今夜怎麽有空來我這裏?”

  曹操站在庭院當中,月光因為角度的關係,沒有全部落到他的臉上,使得這位亂世奸雄的半張臉在月光下,剩下半張臉藏在陰影中。曹操衝袁紹一拱手,朗聲道:“本初,如今十常侍為禍朝綱,大將軍好謀無斷,再不施以雷霆手腕,四百年大漢天下,傾覆隻在旦夕。”

  袁紹過去拉著曹操的手,一直把人拉進書房,相對而坐後才悠悠道:“明日我打算向大將軍提議,召四方英雄入京,以誅閹豎,那時候就算太後不從,也無辦法阻止。”

  曹操眼中精光四射,沉聲道:“此乃取禍之道,各地刺史郡守手握雄兵,若招臨京闕,未必一心。而且我聽說涼州刺史董卓,實在不是一個忠臣,野心勃勃,還收留了逆賊韓遂,使得幽州刺史林如靖在收複河西時未竟全功,至今引為一憾。”

  “孟德多慮了,有大將軍在,還有你我掌握的西園禁軍,別說是董卓,就是現在有‘大漢中興第一名將’之稱的林寧,又能翻起什麽風浪?”

  曹操霍然而起,拍著桌子道:“本初,你好糊塗啊!區區的幾個閹狗,隻要你我帶上數百甲士,還怕誅殺不了嗎?現在召外兵入京,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是唯恐天下不亂嗎?”

  “孟德,你這是什麽意思?”袁紹也惱了,跟著起身,“難道全天下隻有你曹孟德是聰明人,其他人都是豎子嗎?”

  曹操脾氣上來了,指著對方罵道:“匹夫豎子,不相與謀!我敢斷言,亂天下者,必然是你和

  何進!可憐四百年大漢,竟然毀在你等手中!”言罷,拂袖而去。

  袁紹沒有去追,反而嘴角掀起一絲詭異地冷笑。

  守宮令荀彧和黃門侍郎荀攸叔侄倆也來拜訪袁紹,但在聽了本初大哥的話之後,先後失望而去。

  荀彧上馬車的時候對荀攸說:“公達,我本以為早就看穿了袁本初誌大才疏,但我真沒想到他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

  兩人同乘一輛馬車,荀攸掀開車簾看了一眼雄偉壯麗的袁府,不屑一笑:“叔叔太高看袁本初了,他和何遂高一樣,都是無謀匹夫。天下將亂,還是想想你我何去何從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