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奠基(九)
作者:溫風      更新:2020-03-05 08:26      字數:3394
  林寧糾結啊!

  一千年才出一個的絕世天才蘇東坡有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一句是這樣寫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在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中,周瑜被黑得那叫一個慘,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被諸葛亮氣了三次,最後在發出“既生瑜,何生亮”地數聲感歎後咽氣。

  曆史上周瑜氣度恢宏,精通音律,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江表虎臣程普評價:“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被周瑜玩弄於股掌之間(見於《三國演義》,非正史)的蔣幹也說:“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閑。”被周瑜視為潛在威脅的劉備更是不吝溢美之詞:“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這句話更多是捧殺,是說周瑜超凡脫俗,不會一直當別人的臣子,但也從側麵說明了周瑜的才華)

  如果說周瑜的演義形象和曆史形象不符,是結結實實地被黑了一個體無完膚,那呂布被羅老先生描繪成三姓家奴、反複無常的小人最多算是“錦上添花”,沒什麽大的反轉。如今呂布賣身投效,林寧感到陣陣頭暈,人都是惜命的,放一個定時炸彈在身邊,他是有多嫌命長?但這些天的努力不能付諸東流,還好呂布的性格一根筋,被人攛掇幾句就得跳起來,也待不長,有許褚在身邊當保鏢,生命是有保障的。

  接受呂布投誠,林寧又在五原等了兩天,呂布去找他的馬賊大部隊,在他的勸說下,沒人獨自離去,呂布要投靠朝廷,其他人都同意換一身皮,從馬賊成為官兵。林寧趁著這個機會派人去並州刺史府報信,得到的回答是“便宜行事”,張懿連點禮賢下士的麵子工程都不做,可見對呂布的印象之差、兩人的積怨之深。

  沒辦法,林寧不能把呂布塞給張懿,隻能歸於自己麾下,既然張懿不好說話,便向劉焉上書,表呂布破虜校尉、高順別部司馬,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魏越皆為都尉,馬賊部隊共三千人,編為“飛虎軍”,乃清一色的騎兵部隊,呂布仍掌握飛虎軍兵權。都尉這一職務多是地方軍職,比如縣尉就是都尉,還有的以都尉銜領職縣令,與校尉沒有嚴格的上下統屬關係;在完整編製的軍隊中,則都尉位在校尉之下,與後來將軍名號濫封不同,漢朝校尉僅次於將軍,因為將軍不常設,僅在戰事起時給統兵者冠以將軍名號,戰後即撤,一般軍職最高到中郎將,校尉在中郎將之下,屬於中級軍官,統兵人數不固定。

  回晉陽的路上,林寧真是提心吊膽,生怕呂布這二貨認義父,雖然他不介意收一個比自己小不

  到十歲的人當義子,但這個人是呂布的話,可不是鬧著玩的。呂布和張遼很投緣,路上無聊,就指點了張遼幾招,後者受益匪淺,和呂布走得愈發親近。林寧心說我還沒拉攏到高順,你個二五仔就開始撬我的張遼,好本事啊。

  眼看著晉陽城在望,田豐休息期間把林寧拉到一邊,苦口婆心地勸他對呂布小心提防:“豐連日以來察言觀色,呂布虓虎也,薄恩寡義,非久居人下之輩,不可交心。”

  林寧翻白眼,呂布是什麽人他最清楚,不過田豐同樣識人不明,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沉吟片刻,林寧給田豐寬心:“田公,我的打算是這樣的……”

  呂布在晉陽匆匆拜見過了張懿,林寧不給他們積累矛盾的機會,這期間糧草準備完畢,楚軍本部三千,包括先登死士八百人,如果加上親兵營,則有三千四百人。飛虎軍新附,皆為騎兵,因為是呂布的老部下,各個統兵軍官也沒有換,不用經過磨合期;林寧決定全軍出動,進駐朔方郡三封縣最西境的雞鹿塞,並在沃野縣的屠申澤屯紮飛虎軍這支可以出奇製勝的騎兵部隊。

  雖然出動大軍不到七千人,因為有一半騎兵,輔兵、民夫至少需要四萬才能完全保證大軍運轉。並州人口稀少、窮得叮當響也就罷了,關鍵是道路條件惡劣,陸路運輸消耗太大,不能持久;張懿親自出城十裏,奉送大軍出征,拉著林寧的手不願鬆開:“如靖謹記,王師利速戰,而不利拖延。”

  “使君放心,寧心中有分寸。”

  雞鹿塞在漢朝乃西北重要的軍事要塞,隨著漢末國力銳減,地方州郡還沒有獨大,諸胡趁勢騷擾漢胡邊境,威震一時的西域都護府被荒廢,玉門關、陽關這樣的邊關重鎮也成了胡人的牧馬場。楚軍對玉門關鞭長莫及,想恢複在西域的支配地位要麽大漢中興,要麽一個新的王朝建立,銳意進取。並州道路險惡,楚軍要盡快趕到雞鹿塞就必須連續急行軍,像兩三天、三五天的急行軍步兵每天走四十裏、五十裏可以做到,雞鹿塞距離晉陽大約一千六百裏,怎麽走也得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到,所以不可能高強度連續行軍,人的耐力是比動物強得多,但要考慮的方麵也多。騎兵速度是步兵的三四倍,帶上輜重的話慢一些,林寧和田豐、崔琰、章邯、麴義等人商量,後勤供應困難,道路條件差,就算急行軍,步兵最多一天三十裏,到雞鹿塞需要五十多天。

  “奉先所部皆為騎兵,轉進如風,可以作為先鋒到屠申澤,並派一隊部曲進駐雞鹿塞。”林寧決定讓呂布先走,但他得留下一個人,“聽說奉先手下高順擅長訓練步卒,我這裏正需要這樣的人才,不妨讓他留下,我有許多問題要請教

  。”

  呂布沒想太多,統率飛虎軍先一步北上,留下高順在楚軍本部。

  奸計得逞,林寧每每趁著急行軍停下休息、吃飯的時間和高順搭話,用心不言而喻。高順不喝酒,作為武將這點很另類,跟定一個人就是一條道走到黑;但他也有自己的思想,林寧所作所為,他都看在眼裏,既然呂布現在在林寧手下幹活,高順也順理成章成了林寧的手下。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人身依附關係分為直屬和間接部屬,像高順是呂布的直屬部下,效忠呂布,呂布再效忠林寧,形成一條鎖鏈,因此古代造反都牽連一大片,一個有名望的將軍很容易把部下變成自己的私人武裝;呂布可以直接下命令給高順,林寧不行,得和呂布協調或者招呼一聲,理論上林寧當然可以向高順直接下令,讓他幹什麽幹什麽,但這樣做在別人看來是“越權”,不僅當事人心裏不高興,生出疙瘩,也代表林寧和呂布的關係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說實話,林寧對這種一級鎖一級的效忠鏈不滿意,如此對人的道德要求變高了,許多人對要效忠的最終對象(即皇帝)十分模糊,隻有眼前的效忠對象很清晰。若上司刻意拉攏,古人講究“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上司就是謀逆底下人也會追隨。舉個例子吧,陳公博和汪精衛兩個人,要說真正想“曲線救國”的是汪精衛,對日本人很親近,陳公博則是自詡受了汪精衛很大的恩惠,所以汪精衛讓他幹什麽他都照辦。沒錯,他對汪精衛盡忠了,但他是賣國賊的事實不容抹殺。

  “士族門閥,忠君思想……”林寧默默地想,前方的路漫長而曲折,他隻能像屈原先生一樣上下而求索。

  言歸正傳,林寧對高順打心眼裏喜愛,據王粲《英雄記》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可見,高順是三國時代最嚴格律己的軍人。一手練出的陷陣營平時被別人統領,打仗時再交到自己手上,呂布擺明了是不信任高順,但“亦終無恨意”,這是英雄的短處而不是長處:愚忠。

  呂布兵敗被擒,於下邳白門樓殞命,高順和張遼一起被俘虜,後者投降了,高順一言不發,曹操猶豫著要不要招降,郭嘉在旁邊說:“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

  非等閑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於是高順被殺。

  這是對高順的最高評價,郭嘉看人獨到,一開始投奔袁紹,見這個四世三公出身的家夥外強中幹,二話不說就棄之而去,毫不客氣地評價袁紹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此外,郭嘉還評價過不少人,對劉備的評價和周瑜一樣,都認為劉皇叔非池中之物,可以不殺,但得留在身邊不放手。所以,郭嘉的眼光林寧信得過,話說回來,郭奉孝現在在哪裏?是不是在潁川書院?三國時代人才濟濟,臥龍鳳雛還是小屁孩,郭嘉也沒成年,得抽空打聽一下,把人才都挖過來,讓曹劉孫玩泥巴去。

  舉一世不可得!

  就憑這句評價,林寧也一定要把高順哄到碗裏來,不喝酒不收禮沒關係,人都有七情六欲,不信找不到你的死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