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五)
作者:溫風      更新:2020-03-05 08:26      字數:3209
  中國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更講究登門拜訪和待客的禮儀,你去別人家做客,怎麽也不能空手吧?林寧買了一些適合老年人吃的酥軟點心,還把許家堡給的一套能工巧匠打造的魚鱗甲轉手當禮物送了出去。

  恰巧,太史慈從城外打獵回來,肩上扛著一隻肥碩的麅子。這個和江東小霸王孫策不打不相識的悍將長相柔和,看不出有什麽戾氣,但手指骨節粗大,一看就是常年習武留下的痕跡。太史慈把麅子放下,先問候了母親,然後對一圈人從容不迫道:“諸位何事到我家中?”

  林寧看他這樣子,估計來拉攏太史兄的人不少,心說太史慈也是有文化的一類,比許褚難忽悠,得想想辦法。

  “足下便是東萊太史子義?”

  “正是,先生是……”

  “某家林寧,字如靖,漁陽太守,聽聞太史子義忠孝兩全,特來相會。”

  太史慈愣了一下道:“原來是林郡守,屈尊賤地,慈真是受寵若驚。”

  林寧瞥了一眼太史慈的母親,笑道:“老夫人在側,不敢高語,子義可否移步一敘?”

  於是太史慈向母親告了個罪,隨林寧等人到了屋外,一開口就表明自己的態度:“父母在不遠遊,慈家中老母多病,不敢擅離,若太守大人是想慈出仕,隻能失望而歸了。”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子義難道就想做個安樂翁嗎?”林寧直接把太史慈的遺世之言套過來了,見戲誌才給自己使眼色才醒悟自己說漏嘴,天下雖亂,黃巾起義不成氣候,重新安定也不遠,但話說出去了也收不回,索性背手而立,靜待對方回答。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這句話真是說到太史慈心坎兒裏了!

  戲誌才及時開口:“壯士事母至孝,我等感之慨之,然而壯士知母恩,亦知國恩乎?胡族寇邊,邊民苦之久矣,我主林漁陽立誓保境安民,壯士紛紛來投,太史子義可有意乎?”一指站在那裏一言不發、如山如鬆的許褚,“此乃譙縣許家堡壯士許褚許仲康,武藝卓群,子義可與之切磋一二。”

  但凡習武之人都有一股傲氣,不像文人寫文章各有品味,難分高下,武人誰高誰低手底下走一遍就看出來了。許褚的外表太紮眼了,太史慈心癢難耐,衝許褚抱抱拳:“既如此,慈與縣令有故,可借演武場一用,願與許兄弟以武會友。”

  許褚得了戲誌才暗示,又見林寧微笑不言,抱拳還禮:“求之不得!”

  太史慈箭法精絕,使的兵器有兩種,一是大刀,二是雙手短戟,和錦帆賊甘寧一樣,以後者為主。一行人到了演武場,太史慈手持短戟,對對麵握著鬼頭刀的許褚說:“點到即止,如何?”

  “可。”

  話音未落,太史慈就衝了出去,林寧和盧三、戲誌才在場外觀戰。太史慈弓馬嫻熟,和許褚一樣都是馬上大將,在地上實力都有所削弱,不過這種高手之間的對決,有馬沒馬都一樣精彩。《三國演義》的頂級武將可以分為超一流、一流,林寧認為像呂布、趙雲、典韋、許褚、馬超、關羽、張飛都是超一流,太史慈、甘寧、徐晃這樣的算一流,也可以算準超一流。超一流和一流之間有差距,但交手沒有數百回合是分不出勝負的,就像現在,太史慈一對短戟舞得密不透風,留下一道道殘影,許褚愣是從殘影中找到真實的短戟,一一擋住,這份眼力,不服不行,反正林寧是做不到,現代人的視力都下降得厲害。

  太史慈把從師父那裏學來的九九八十一路戟法使了出來,隻見漫天梨花綻開,將許褚和自己一起籠罩。漸漸的,林寧就看不清兩人的身影了,隻能聽到似乎永無止息地爆響。他不禁擔心:虎癡雖強,但畢竟是馬上大將,倒是太史慈和孫策對戰的時候從馬上打到地上,估計步馬皆宜,許褚不會吃虧吧?

  正想著,便聽到一聲幾乎震破耳膜地鏗鏘巨響,演武場上的兩人分開,許褚喘著氣,鬼頭刀拄地,太史慈也一樣,汗水一滴滴落到地上,握著短戟的手不住顫抖。一縷青絲從太史慈眼前劃過,他卻無法得意,因為他胸口的粗布衣裳被開了一道口子,看得出來許褚是手下留情了,不然一刀下去,不把人砍成兩半,也是一個腸破肚爛的結局。

  後來許褚悄悄地對林寧說:“太史慈武藝嫻熟,我是冒著險才能在一百招之內擊敗他,不然兩百招都拿不下。”

  多喘了兩口氣,太史慈收了雙手短戟,跳下演武場,對許褚佩服得五體投地:“許兄弟猛虎也,慈甘拜下風。”

  林寧道:“仲康之勇,比之虓虎不遑多讓,如虎而癡,當號虎癡。”

  許褚站在原地發愣,被戲誌才在背後拍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撲在林寧腳下:“褚多謝主公賜號!”

  林寧扶起許褚,轉向太史慈,還是把民族大義當作大旗:“子義,邊民苦胡,寧欲重演蒙恬、衛霍故事,卻胡人七百餘裏,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子義有意與我攜手乎?”

  太史慈沉吟道:“林使君,實非慈推脫,慈母在堂,不敢遠離,不過大人盛情難卻,慈願等母親百年之後,必去漁陽投靠大人。”

  林寧深知見人不收過期作廢的道理,這次如果錯過估計就便宜孫策了,遂道:“子義何出此言?子義孝心可嘉,我林寧也不是冷血之輩,自當成全,不過國事不可耽擱,若子義同意,可以接老母到漁陽奉養,絕不會讓老夫人受一點委屈。”

  太史

  慈被許褚的武藝折服,對林寧邀請他為大漢朝守邊的建議也是心動,唯一牽掛的隻有老母親。聽林寧這麽說,有意追隨的太史慈單膝跪地,大禮參拜:“使君誌度恢宏,慈心悅誠服,身無二物,唯有一腔熱血和一片犬馬愚忠,如蒙不棄,慈請使君任意驅馳。”

  ……

  漁陽郡,郡治漁陽城。

  劉焉說到做到,武涉等人剛剛抵達漁陽,漢廷的宣旨使者就到了,不過因為林寧不在,聖旨不能代接,使者隻能一直住在城中不走。好在武涉八麵玲瓏,讓人好吃好喝招待天使,不時還送錢送美人,在天使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原漁陽太守沒等到林寧上任就離開了,武涉代林寧開衙辦公。與林寧想的一樣,武涉也覺得軍隊人數太多,等王離、波才帶著數萬人回到漁陽,他終於決定大裁軍。

  目前,漁陽有楚軍本部兩萬,黃巾降兵八萬,武涉大筆一揮,黃巾降兵隻留一千,剩下的全部解散務農。楚軍本部則分為四部,一部五千人,由龍且、章邯分別執掌,輪流服役。立足漁陽不久,烏桓人來打草穀,還沒到嚴冬臘月,烏桓人沒被逼到不打劫就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打草穀的兵力和聲勢不大,被楚軍輕易擊退。

  武涉自領漁陽郡丞,僅次於太守,相當於後世的常務副市長,一位慕名來投奔的文士田疇被任命為漁陽郡長史,負責軍政事務,龍且領長史府下的司馬,負責具體軍事指揮。在漁陽沒呆兩天,武涉就搞明白了周邊情況,遼西現在是都亭侯、中郎將公孫瓚的地盤,這位老大正和遊牧民族打得不可開交,因為作戰勇猛,多次取得勝利,不僅威震塞外,在整個大漢朝都有良好的聲望。由於漢室還沒有衰落到威信盡失的地步,幽州刺史劉焉仍控製著幽州大部,公孫瓚對劉刺史的命令也不敢違逆,表麵上和諧得一塌糊塗。

  目前漁陽郡最大的困難是錢糧不足,所以要進行休養生息,鼓勵生育和采取屯田措施,此外便是人才稀缺。楚軍向來不缺猛將,缺的是文人,武涉算來算去,光一個田疇投奔可不夠,各縣都不是自己人,郡守府也有許多政務沒有足夠的人手處理。無奈之下,武涉請田疇這個本地人推薦人才:“子泰,幽州人傑地靈,難道沒有一二賢俊願意出仕嗎?”

  田疇倒也實誠:“在來漁陽之前,疇有一好友名田豫,字國讓,疇勸他一起來投,奈何國讓認為公孫伯圭世之英雄,所以去了遼西投奔。大人,實不相瞞,幽州地處幽燕,文風不盛,天下人才出潁川,若能去潁川一趟,或許大有收獲。”

  武涉苦笑,去潁川?千裏迢迢不說,漁陽大事小事還沒走上軌道,哪能輕易離開?不過田疇的話提醒他了,既然幽

  州地處北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幽州沒有文教的種子,那就自己培養,建立一個人才儲備的源頭,而且培養的人才都是自家班底,絕對可靠。但天下未亂,開書院未免過於驚世駭俗,師生的名分是大殺器,一旦被漢廷定義為“謀逆”,可是要掉一堆腦袋的。

  想了又想,武涉突然想到當年和林寧在項羽麾下的幾番談話,靈光一閃,心說可以曲線救國,不開書院,開一個善堂,行善積德,也是為官者要做的,借著善堂的名義培養班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