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蘇軾賜字
作者:聲行者      更新:2020-05-25 12:06      字數:3632
  冠禮,是華夏民族嘉禮的一種,華夏族的成年禮,為男子冠禮,女子笄ji禮。

  一般由家裏的長輩依據傳統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

  根據《儀禮·士冠禮》及《禮記·冠義》記載,士階層以上的貴族男子到20歲時,家庭要在宗廟中為之舉行冠禮。

  但大宋的士大夫們卻認為冠禮隻要在十二歲以後二十歲之前都可以舉行。所以高俅才打算趁著高檻十八歲生日,同時又是除夕這麽個好日子,給高檻舉行及冠大禮。

  除夕當日清早,高家人早早地在祖廟裏擺設好了冠禮過程中所需要的盥洗之器、冠服、梳妝用具和盛酒禮器等,高檻被管家拉著再三叮囑著儀式上的禮儀和規矩。

  待陳設完畢後,高氏的族人和前來觀禮的嘉賓依次就座。

  高俅從大門左側出來迎接主賓和讚冠者,主賓自然是德高望重的蘇軾,旁邊的“讚冠者”是皇帝趙佶派來的太常寺卿、樞密院副使宰相蔡京。

  文學泰鬥主持,副宰相協助,高檻這及冠大禮的規格可謂是蠍子拉屎——獨一份了。

  高俅引導他們進廟。在這個過程中,每走到拐彎處,三人都要互行揖禮,走到廟門前,又是互相揖讓後再踏入廟門。

  進入廟門後,三人在行進中再次相互揖讓三次,在升階時,主賓又三揖三讓後,方才升階升堂。

  這不厭其煩的揖讓體現了傳統禮儀所蘊含的敬讓精神。

  儀式正式開始了。

  蘇軾和蔡京依次將三種不同的冠給高檻戴上,每戴一次高檻都要更換一次與冠相匹配的禮服,這稱為“三加”。

  “三加”過後,高檻入席坐下,蔡京上前為他梳頭、挽好發髻、插上發簪,用一根黑色絲帶纏住發髻。

  然後蘇軾向高檻致祝辭,並給他加上黑布冠,高檻起身,在下人的幫助下回到房中換上玄端服,係上暗紅色的蔽膝,出房後麵南站立,此為初加。

  然後又經過了再加和三加兩道程序,與初加的禮儀一樣,隻是穿戴的衣冠不同。

  在這個過程中,蘇軾和蔡京每次加冠時都要向高檻致不同的祝辭,都是一些勸勉與祝願的話。

  三加之後,高俅設筵席於室門西邊的大堂正中,高檻迎來了他的首次成人禮遇。

  蘇軾上前作揖,請高檻入席,麵朝北向高檻端上酒杯,蔡京向他進上肉食,高檻拿著這些酒肉祭祀高家祖先,表示不忘本。

  祭祀完了祖宗,蘇軾則以成人之禮與高檻相互拜揖,表示高檻是個大人了。

  接著高檻帶上幹肉從西階下堂,到東牆那邊,從北頭的小門出來,麵朝北拜見母親晁氏,並獻上幹肉,晁氏行禮接過後準備離去,高檻拜送,晁氏又拜。

  接下來到了給高檻取字的環節。

  取字是冠禮重要而特殊的儀式,因為在古代的社會交往中,成年之後,名隻能用於自稱,除皇帝和他老子外,任何人不能直呼其名,隻能稱字,以示尊敬。

  高檻拜見母親回來,麵朝南於西階東邊站立,蘇軾為高檻取了個表字,喚作“定安”期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定國安邦之才,高檻大禮拜謝蘇軾,從今以後他就是高檻、高定安了。

  起好了表字,高檻拜見了師長以及前來觀禮的嘉賓,然後出廟門、入寢門,拜見高家的女性長輩,禮節與見晁氏一樣。

  高檻回家後更換服裝,再戴上玄冠,穿上玄端服,係上暗紅色的蔽膝,先去拜見皇帝趙佶,然後再分別去拜見皇太後和有幾個有名望的老者。

  等拜完了,高檻的及冠大禮終於完成了。

  冠禮結束後,高俅設宴酬謝來賓,並贈給他們一束帛和兩張鹿皮作為謝禮。

  最後把賓客們送出大門,又派人把儀式上用了的一些肉食送到來賓家裏。

  整個及冠大禮的流程才算是徹底結束了。

  等冠禮結束,已經到了黃昏時分,高檻累得精疲力盡,他感覺這比練一整天的功夫還累。

  於是也沒和家人一起守歲,隻草草吃了一些餺飥,也叫湯餅,我們現在叫湯麵片。

  吃過以後就睡下了,一覺睡到了第二天早上雞鳴聲響起。半年的堅持,早已讓高檻形成了習慣,起床後照例鍛煉了一陣。

  練完了以後,丫鬟小楠按昨天冠禮的樣子給他盤好了發髻,穿戴好了衣冠。

  穿戴整齊以後,高檻前去給高俅和晁氏磕頭拜年,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早飯,然後高檻就隨高俅進宮去參加春晚,觀禮。

  每到新年,大宋朝和友邦以及屬國之間,都會互派了使者祝賀,稱之為春晚。

  遼國、西夏、交趾、高麗、回紇的使者早就來到了汴京,等候多日了。

  來到皇宮,伴隨著禮樂之聲,隆重的春晚活動開始了,各國使者參拜皇帝後奉上了國書和賀禮,並獻上祝詞,基本上大同小異,互相拍拍馬屁而已。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禮部安排了三場慶祝活動,分別是文比、武比和蹴鞠。

  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想借這幾場活動彰顯一下大宋朝的文治武功,壓一壓遼國和幾個屬國的氣焰,好讓他們老實一點。

  第一場文比就在朝堂上舉行。本來這文比一向都是大宋的強項,往常類似的活動大宋總是能力壓群雄,拔得頭籌。

  但今天高檻總感覺哪裏不對勁,看遼國使者遼太子耶律敖盧斡和西夏使臣太子李仁愛眉來眼去的,估計肯定沒什麽好事。

  高俅悄悄告訴高檻這兩人是親表兄弟後,就更加篤定了心中的想法。

  比試開始了。

  遼太子耶律敖盧斡昂首立於大殿中央向趙佶施了一禮說到:“皇帝陛下,我大遼和夏國自認在文學一道相去大宋甚遠,因此我兩家決定這場文比就合為一家,由夏太子李仁愛代表遼夏出場比試,請皇帝陛下恩準!”

  趙佶本身就是文學天才,對大宋一方無比自信,不假思索的就答應了下來,派大學士宇文虛中應戰。

  李仁愛與宇文虛中相視而坐。

  “太子殿下遠來是客,您先請。”

  宇文虛中一開口,高檻就暗道糟糕,這麽明顯的陷阱居然還在這謙讓,等會有你哭的時候。

  果不其然。

  李仁愛朗聲問道:“世人都說天圓地方,請問宇文大學士,此言如何?”

  “天圓地方早有定論,太子殿下莫不是不知道?”宇文虛中反問李仁愛,揶揄之情溢於言表。

  “哦?照大學士的意思,是確定無疑了?”李仁愛又問。

  “確定無疑!”宇文虛中回答的很幹脆。

  “那好,既然大學士如此確定,那請問大學士為何人們在平地上看不見的地方隻要要登上高處就能看見了呢?比如汴河虹橋兩側之人,站在橋邊都就可以看見對岸之人。

  這不就說明天圓地方之說實乃謬論嗎?至少能證明,地不是方的,而是如那虹橋一般是圓形。宇文大人,可同意在下的觀點?”

  李仁愛說完,宇文虛中和朝堂上的士大夫們個個麵露震驚之色,大臣們麵麵相覷不能反駁。

  宇文虛中更是吞吞吐吐也話也說不出來,最後隻得點頭同意,羞愧地退了回去,這被人打臉真是打得啪啪直響啊。

  高檻看得是直搖頭,心想這個李仁愛果然不簡單啊,他不和大宋朝的這些個大儒們比試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而是劍走偏鋒,出奇製勝。

  大宋的這些文人向來看不起這些旁門左道的學問,今天栽這麽個大跟頭,希望他們以後能長點記性吧。

  這個李仁愛還真是有做科學家的潛質,高檻在心中暗暗記住了李仁愛。

  勝負已定,禮部侍郎張剛宣布本場文比遼夏方……勝!

  第二場,武比,在大殿外的廣場上舉行。這次遼國和西夏派出的是遼國南院大王蕭峰。

  正在喝酒的高檻聽見這名字驚得差點一口噴了出去,我去,不會真的是喬幫主吧,那還比個屁啊,降龍十八掌怎麽看也不是在場的這些人能抵擋的。

  喬幫主,等會比完了咱們拜個把子吧,小弟對您可是仰慕已久啊。

  魁梧異常的蕭峰光著膀子闊步來到了場中,向眾人行禮後閉目站定,看那樣子是根本沒把對手放在眼裏。

  在場的眾人不禁暗自咋舌,這寒冬臘月的赤膊上陣,還沒開打,那凶猛的氣勢先壓得人喘過不氣來。

  大宋上場的是新晉武狀元張吉慶,與蕭峰不同,這張吉慶雖然也看上去比較強壯,可往蕭峰麵前一站,好比是光頭強對熊二,大宋的官員們不由自主的閉上眼睛,心裏為張吉慶默默地祈禱著。

  裁判上前宣布規則,要求雙方點到為止,不可傷及性命。隨後,一聲鑼向,武比正式開始。

  張吉慶手持一杆長槍,抖了個槍花,便向蕭峰麵門刺去,去勢迅猛異常,電光火石隻見,槍尖已到蕭峰麵門。

  可這蕭峰依然雙目緊閉,氣定神閑。

  隻見他身體微微一側,槍尖擦著他的發絲堪堪而過,然後他右手瞬間探出,像一把鐵鉗牢牢抓住了槍杆,任憑張吉慶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動彈分毫。

  張吉慶見狀,心知蕭峰力大,索性棄了長槍,一個健步欺身上前,右手成拳直搗蕭峰咽喉。

  隻聽“啪”的一聲拳肉相撞之聲傳來,大宋君臣都以為張吉慶擊中了蕭峰咽喉,正待歡呼。

  哪隻張吉慶一臉痛苦之色,打在蕭峰咽喉處的拳頭怎麽也收不回來。

  眾人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拳頭被蕭峰用下巴給夾住了。這時,蕭峰才緩緩睜開了雙目,嘴裏嘿嘿的冷笑著,仿佛來自地獄的惡鬼,甚是嚇人呐。

  他單手捏住張吉慶的脖子,稍一用力就把人給提了起來。張吉慶雙手抱著蕭峰的大手,腳下亂踢,努力想要掙脫開來,可是無能為力。

  “蕭大王,手下留情!”關鍵時刻,耶律敖盧斡喊了一聲。蕭峰見太子發話了,也不想傷了張吉慶姓名影響了兩國關係,於是大手一揮,把張吉慶淩空扔出去兩仗遠,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武比,大宋又輸了,輸的比第一場更加難堪。